黄龙—天篷山寨景区简介

梦巨闲聊

<p class="ql-block">天蓬山寨明朝建,古寨城墙沿山盘</p> <p class="ql-block">肯定是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山寨。</p><p class="ql-block">但为什么人们要修山寨呢?是因为有了土匪。</p><p class="ql-block">这些山寨是当地山民为了躲避土匪的烧杀抢掠的,没有半点儿当地山民占山为王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明末崇祯时,以天蓬山寨为主的山寨开始修建,庞大的山寨群落盛于清代嘉庆年间。嘉庆九年(1804年),陕西巡抚陆有仁奏言:“商州、山阳、镇安、商南、洛南五处,责成潼商道,务必每邑在各有险可守之处,号召地方自行修筑寨子,堵御要隘,以杜窥伺而避战乱。”仅山阳,当时全县修筑石寨就达二百多处,今尚存一百多座。这些巨石砌成的山寨,普遍建于地势险陡之处,易守难攻,在当时具有防卫价值,有些大而固的寨子至今仍不亚于一座堡垒。</p> <p class="ql-block">众多山寨虽在高高的山尖之上,但每一个山寨边都有一口水井,终年不枯,这也是当地人们常引以为豪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清凉寨就有景门和生门两个门,每个门口各有一个泉眼供寨内人饮用。寨墙厚两米七,全部用条石砌成,高五米,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方向设八个炮位。每个炮位的炮孔内大外小,可供三人灵活操作一门土炮。寨内还有一条运兵通道,一圈共有二十八个瞭望孔。遇有战事时,四面插上彩旗,备足雷石,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5日,华商报在韦国友的带领下,徒步近三个小时,才到达天篷山寨。随后的5月6日,华商报用一个整版图文报道了“天蓬山寨”,这也是天蓬山寨首次向山外、向国内、向世界发布。</p> <p class="ql-block">从天蓬山寨的西门登上银台山顶,可望两省四县九十六处洞寨。这里位于陕西省和湖北省交界处,也在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郧西县四县交汇处。古时在这个山顶设有瞭望哨,并有青、黑、红、白四面大旗。如有哪个山寨或山洞燃起狼烟,天蓬山寨后面的山顶也会燃起狼烟,立起红旗让其他山寨做好防范,青旗立起表示需要周边山寨支援,黑旗立起表示危险或有山寨被攻破,白旗立起表示土匪已离去,警报解除。</p> <p class="ql-block">天蓬山寨东边的天坑梁,下临金钱河与滑水河两河交汇之处,三面险山,唯天蓬山寨一方较为方便通行,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之地,有多处屯兵建寨遗迹。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25日,红二十五军进入本县九甲湾,收编当地以阮开科为首的“红枪会”,编为鄂陕边区第九路游击师,任命阮开科为师长,派红军干部李洪章为政委,发给长短枪52枝。九师以唐家河为中心,在陕鄂边境山区打土豪,分浮财,队伍很快扩大到千余人。还配合主力军在泗峪口打垮艾光清保甲400余人,歼灭国民党军四十四师萧之楚一个营,会合第五路游击师打垮杨虎城第十七路军警备第二旅韩子芳团。不久,阮开科私欲萌动,家资渐丰,生活自由散漫,不受军纪约束,经常率少数亲信明取暗夺,假公济私。师政委李洪章对其进行批评,其对李遂生忿恨。后因筹措部队给养问题发生争执,阮即产生杀李恶念,于二十四年六月九日晚派人枪杀李洪章,并割其首级去县请功,叛变革命。天坑梁兵寨多已被毁,连之前两个火山口的两池清水都干了,从前这两池水鱼肥水美,池鱼能从一个池子跳到另一个池子。</p> <p class="ql-block">天蓬山寨的南边有后荫寨、店垭子等要寨,从杨地镇沿冷安路向西不远的后荫寨,站在公路边就可以看见那黑色的寨墙。1935年2月上旬,中共鄂陕特委、鄂陕游击司令部在山阳县店垭子成立,郭述申任特委书记兼游击司令部政委,陈先瑞任司令。3月,郭述申调回军部,由戴季英继任特委书记兼政委;6月,戴季英调回军部,由郑位三接任。中共鄂陕特委隶属中共鄂豫陕省委领导,下辖中共镇安县委、中共五星县委,主要活动在镇安、山阳、柞水、旬阳和湖北的郧西等县边界地区。鄂陕司令部下辖鄂陕第3路、第4路、第5路、第6路、第7路、第9路共6路游击师和鄂陕游击司令部战斗营。1935年9月鄂陕特委与豫陕特委合并成立中共陕南特委(后称鄂豫陕特委)。同年鄂陕游击司令部与豫陕游击师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站在二里湾山梁举目远眺,位于东龙山、老寨、迎合寨之中的白塔寨笔直矗立,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天蓬山寨的西边有钻天寨、孙家沟寨、东西二寨等,白塔寨为明末山阳、镇安毛家和张家两大户联合当地民众为避白莲教义军而修建的,起初叫新寨。民国初年改成白塔寨。建寨时规划设计十分独特,按照坐北朝南的方位,前为南门套二层门,后门朝北,套二道门,中间有国王人行道路,上部建有108个防御炮眼,中部建有36个哨眼,下部建有28个大眼因地形限制,白塔寨前宽后窄呈椭圆形。与其他寨子不同的是,寨后脚有坚固的隔离石墙,并套有一小间,专为老弱病残及妇女坐月子所用,前寨设三听厅间,有守寨兵勇专用的四间厅房,中寨建有五间三层的房屋,后厅的最低处建有四小间兵库,建造规模宏大,地理位置险要,结构新颖独特。1935年1月4日,程子华、徐海东、陈先瑞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攻战镇安县城后,立即派红军工作组在白塔寨宣布成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次年2月又宣布成立镇安苏维埃政府,派出6支红军工作组在二里湾、滑水河、柿园子、白塔湾组织发动穷苦大众,掀起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运动。2月14日,陈先瑞司令员在滑水河召开千人大会,庄严宣布中共镇安县委、镇安县苏维埃人民政府成立,没收地主老财的420亩土地和57间房屋分给了当地的穷苦人民,取得了镇安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的胜利,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1935年5月8日,国名党四十军庞部队乘天旱白塔寨缺水之机,突然围攻白塔寨苏维埃政府根据地,机智勇敢的寨上310多名游击队员,采取快速突围撤出的作战方案。穷凶极恶的庞部利用店呀子的制高点,用大炮轰击白塔寨,张永胜、朱启有等6名游击队员牺牲在西寨门,游击队员马德普被捉下寨后,被枪杀于二里湾。其后,在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后,白塔寨周围的地方游击师队员继续组织扩大地方武装力量,开展革命活动。</p> <p class="ql-block">天蓬山寨的北面有双环寨、清凉寨等。位于宋川的双环寨,两寨相距仅几百米,可以及时相互支援,是这些山寨群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天蓬”一词寓意“与天相接,与地为蓬”。据传,天蓬山寨最早建于明朝时期,主要有王家、毛家、韦家等四大家族所建的四大寨子,清嘉庆年间,白莲教的女性首领王聪儿起义失败后曾带领手下逃到这里,受到王家寨子族人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保护。</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这些山寨的用途很清楚了,不是土匪占山为王的山寨,而是当地山民为躲避战乱而用,而且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一定作用。与长城相比,这些山寨保护的是平民,而不是封建王朝的政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普世的价值观和平民主义,所以这些山寨在我们心中,早已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