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丹寺

甘丹寺建造于海拔3800米的旺古尔山和贡巴山的山坳至山顶处,远远望去,它和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资料介绍: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亲自筹建的第一座寺庙,可以说是格鲁派的祖寺。甘丹寺现在主要供奉的是宗喀巴大师,那里有他的肉身灵塔。宗喀巴在藏传佛教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目前西藏大多数佛教徒追随的一个教主。宗喀巴出生于青海的一个佛教家庭,自小研究佛教理论,并最终创立了自成体系的教派格鲁派,由于这个教派多数带黄色帽子,以后也叫黄教。 这是我完成参观拉萨三大寺庙——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的最后一个寺。甘丹寺距离拉萨57公里,我和太太专门包车去参观。这座寺庙一般旅游团不去,我们在进山的路上经过身份确认和检查。 宗喀巴可以说是一个宗教改革家,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在他倡导下基本结束显宗和密宗的奇形怪状,开始逐步掀起了一场以倡导业守戒律为核心的宗教革新运动。而宗喀巴一生著有许多的佛经,所以也是佛学理论家。由于他创立和传播的这些西藏独特的佛教理论是在甘丹寺进行的,因此,甘丹寺在西藏具有很特殊的地位。寺院全称“甘丹朗杰林”,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 宗喀巴圆寂以后,他大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1364~1432)和克主杰·格勒贝桑次弟继承他的法座,称为“座主”(赤巴),从此则产生了甘丹赤巴的传承系统。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因为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所以甘丹赤巴也是整个格鲁派的主持,地位仅次于达赖和班禅。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丰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全盛时期有近4000僧侣。上世纪60年代浩劫期间被完全拆毁,仅留下一些残垣断壁。现在看到的甘丹寺,从1980年起,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修复。 甘丹寺建筑总面积约三万余平方米,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措钦大殿,据说有一百零八根柱子,一千六百多平方米,可容纳三千多喇嘛诵经。 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夏孜扎仓是宗喀巴弟子德布仁布切主持修建的,经堂用88根大柱建成,面积近1000平方米;绛孜扎仓是由索朗白桑主持修建的,经堂用84根大柱建成,面积930平方米,位于旺波尔山的西梁。两个扎仓分别可容1500个喇嘛同时念经。 与措钦大殿并列的红色建筑为羊八犍经院,高四层,柱72根,面积800平方米。1409年兴工建造,1416年建成。殿内后墙有巨石一块,相传是印度羊八犍地方飞来,故得名。 宗喀巴灵塔殿藏语称之为“司东康”。该殿是羊八犍经院的最高层。公元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在赤妥康圆寂,遗骸保存于银塔之中。后由固始汗之孙洛桑旦增以青海地区所属的一年税收换成黄金,全部包裹于灵塔塔身,并饰以各种名贵珠宝,使其成为一座较为富丽的金塔。 甘丹寺还有大量的僧房和康村,僧房围绕扎仓布置。扎仓下面为康村,该寺法定僧人为3300人,实际人数一度达4000余人。喇嘛们按地区分别组织在各个康村和密村中。有的康村下面再设密村,米村是寺庙最基层的管理机构,噶丹寺共有20个米村,寺内有23个康村和20个密村。康村的建筑一般由小经堂、僧居、厨房、仓库组成。此外,噶丹寺中还设有九个辩经场,以适应春、夏、秋、冬四季法会和平时辩经的需要。 我一路跟随这个背水的喇嘛走,不觉爬高到海拔4千米了,这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据说这些是闭关洞。 也许这是一些劫后遗迹。 我独自站在寺庙最高处,远处便是拉萨。 返程啦,回头一望,甘丹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