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盛开的花朵美不过教师的笑颜,秋日的暖阳抵不过教研的火热。为了加强教师交流、合作、互补,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原则,在9月15日上午,九年级化学组组织了本学期第一次听评课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次公开课的主角是化学组的张婉怡老师,公开课的内容为《制取氧气》。通过在户外生活的视频导入本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高锰酸钾能够用来制取氧气。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的体验”,我们讲的再多,学生不一定喜欢,也不一定掌握,让学生自己探索的东西,他一定记忆深刻。本着这种理念,张婉怡老师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已经对氧气性质和仪器使用方法的认知,自己动手组装仪器,添加药品,收集气体,严格按照“查,装,定,点,收,离,熄”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终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学生的亲身体验比老师讲授效果好得多……</p> <p class="ql-block">张婉怡老师教授认真、细致,能充分把握时间,对重点知识讲解清晰易懂,讲课的激情感染着学生,同时也感染着听课的老师们,孩子们全神贯注,后排听课老师耳听,手记,脑思,师生同堂学习,各有所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听课结束后,老师们在办公室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对课堂形式、知识细节的处理进行了探讨,并对张婉怡老师的课堂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张老师备课精心,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了课堂氛围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语言精准度上还有待提高,课堂中的用词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在制取氧气的实验环节最好先由老师讲解或者演示一遍,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避免危险的发生。组内的老师都非常诚恳的对这节公开课提出自己的意见,说亮点,提建议,为打造更高水平的课堂献计献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集体教研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教研中点亮教学智慧,爱岗、敬业、重视学术研究的氛围成为学校的主旋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