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什么是主体、主体性和主体性意识》</p><p class="ql-block">(启仁说心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弟子问我,您总说“主体性”?“主体性”的意义是什么?您为什么总强调这个“主体性”?</p><p class="ql-block">提这个问题的不下十人,在此,我用这篇小文做一个统一的回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什么是主体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主体性,就是那个你在某种条件,某个机会和某个领域的情况下,可能成为主体(有限主体)的因素。历史和生活告诉我们,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大多数能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段,成为主体的人和事物,都不是天下掉馅饼的结果,都是这个人、这个事物自身的素质优势和客观条件融通的结果。不具备这个优于他人和他事物的因素结构,馅饼不可能会掉到你头上。</p><p class="ql-block">具体到人,特别是具体个人的角度讲,主体性基本上就包含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头脑。就是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这一优势是主体性中的主导优势,一个平庸的头脑,别说是能够驾驭一定领域的大事物,甚至连自己都驾驭不了,所以,修炼头脑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2、个性化精致的技艺能力。就是那个与你的心理心趣、爱好和灵觉高度一致的能力特长。有的人思考能力特强,有的人社交能力特强,有的人组织和领导能力特强,有的人工艺能力特强,有的人觉察能力特强,等等,一个人只有能够发现和觉察你的个性化能力优势,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强化自己的这种能力,你肯定会成为一个主体性人才。</p><p class="ql-block">3、可控性资源和资源整合的能力。资源包括人际资源和物质资源,又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最关键的是是拓展资源,因为它是你用自己的能力开拓出来的,只要你不侵害他人的利益,你能够用你的能力整合资源,你肯定会成为主体性人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什么是主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主体,就是能够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和一定时间内,能够调动资源,按照具体目标维护整体平衡和推动整体发展的人和事物。</p><p class="ql-block">不论是人和事物,一旦达到了主体的境界,他的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就不同程度达到了。他的思想和行为,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角度讲,已经实现了一般的人和事物不能实现的自由。同时,在他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下,更大的整体的质量状态也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主体性意识的时代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这样讲,在当今时代中,人的主体性意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时代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压力,很容易让人们形成“躺平”和“内卷”心理,很容易让很多干事的人徬徨、盲从、消沉。</p><p class="ql-block">记得晚清龚自珍先生在《乙丙之际箸议第九》中议论时象时说:“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尟君子也,抑小人甚尟。”从某种角度讲,涉及到社会状态与人才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十几年前,钱学森先生提出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更是一个中国思想史上的李约瑟问题。</p><p class="ql-block">在当今时代生活中,培养和修炼人的主体性意识和主体性,非常值得人们认真思考。人缺少主体性意识和主体性,如同无衔之马、无舵之舟,命运如同草丛之中一棵草,羊群之中一只羊。</p><p class="ql-block">可以这样讲,那些自觉不自觉在生活中“躺平”的人,在工作中“内卷”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缺乏主体性意识和主体性的人。</p><p class="ql-block">在这个人们的意识形态处于徬徨状态中的情况下,形成主体性意识,培养自己的主体性,是这个时代先觉者的基本认识和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