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建安―梨园山土匪

蓝天

<p class="ql-block">在五台县大建安村的东面有一个村叫东建安村,两村之间有相连的两座山,一为东潭山,一为梨园山。实际上,梨园山是后面民国时期才有的名字,他和后边的东潭山是相连的,它们盘踞在那很像一条蛇,所以当地人亦把它称做蛇山。</p> <p class="ql-block">东潭山与梨园山</p> <p class="ql-block">公元1644年五月三日,经过浴血奋战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终于率兵攻入了北京城。十月初一,顺治帝福临亲御皇极门,昭示天下,"定鼎燕京"。但是,这顺治皇帝的宝座并没有坐稳,咱不说这远处的李闯王残余势力,也不表这西方虎视眈眈的吴三桂,只说一下咱山西是什么情况。</p><p class="ql-block">顺治戊子(1648)年,山西北部历史上被称为“兵家重地”的大同有人起兵造反了,谁呀?原来是总兵姜瓖,所打旗号是“反清复明”。据《朔州志》载,这姜家乃陕西榆林人氏,世代都是明将,姜瓖任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在崇祯十七(1644)年李自成兵克太原时,他看势头不对,便投降了大顺政权。但到了同年四月份,便又有清将恭顺侯吴顺华率兵来进攻大同,六月初六日,姜瓖看见清军来势更凶,大顺军根本抵挡不住,他便杀了守将张天琳,降了清廷英亲王阿济格,后随阿济格进兵征伐山西、陕西,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p><p class="ql-block">可实际上,姜瓖相当狡猾,他知道当时天下并没太平,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于是便脚踩两只船,表面上投降了清廷,而暗地里还为南明政权作联络的准备。</p><p class="ql-block">清顺治五(1648)年,南明桂王政权复振,在山西,除太原仍归清廷外,南面蒲州、临晋到大平(汾城)、晋中一带,北面忻、代、雁门以北与陕西北部,均连成一气抗击清廷统治。同时,喀尔喀蒙古(即今内蒙乌盟境)亦有军情在动。因而姜瓖便蠢蠢欲动。</p><p class="ql-block">是年冬(十一)月,清廷为防备喀尔喀蒙古,由阿济格、博洛(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第三子)率兵驻防大同。这可把姜瓖吓了一大跳,他以为清军是来攻击他自己,而此时,他听到风声说多铎病故 多尔衮又染病在身。于是,在腊月初八那天,趁宣大总督(清初设,顺治十五年撤裁)耿焞率司、道官员出大同城筹备粮草的机会杀了耿焞家属,响应南明,自称大将军。同时他煽动秦、晋原明降将李占春、谭洪、谭文等,各以兵数万分据川南川东。姜党姚举杀冀宁道王昌龄,陷忻州。姜瓖另派姚安入朔州,派万练为偏关道,宁武、岢岚、保德一带,都属姜。</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五台、繁峙都属代州管辖,这代州的聚众响应者叫刘迁,是代州七里寨人,原为明参将,明亡后,他怀念故主,早欲起事。其有一亲戚叫郎枋,本出身贫寒之家,后挖地得金,成为富户。他俩往来甚密,志同道合。当姜瓖在大同起兵反清后,刘迁、郎枋便密谋响应。顺治六(1649)年正月,刘迁自称左大将军,率众往东,破繁峙,围代州,据五台豆村为巢穴。并说服雁门关、代州、繁峙、五台等地旧明军兵都归姜瓖。如此,“近自山西境内,远至陕甘,明代遗臣旧将,多起兵应之者”。</p><p class="ql-block">他们的起义在五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五台县耿镇人张还初,本是破落户地主出生,相传在明朝时曾进京赶考,进士及第,他深受李自成起义的影响,为了推翻异族统治,遂号召清水河一带的贫苦农民响应姜瓖、刘迁,举兵起义。于此同时,有西雷村人高山(又名高鼎)也聚众响应。这高山出生于地主家庭,本为村中无赖,经常纠集一班恶少滋事斗殴。但自幼凶悍雄勇,智力过人,村人都拿他没有办法,这一次参加起义却如鱼得水。起义军先后攻下了东建安、槐荫堡、东山、石盆口、柏兰等很多村寨、堡垒。</p><p class="ql-block">反清复明本乃义举,为的是驱除鞑虏,让百姓安宁生活,然而,因为起义军审核不善,导致让很多品行不端之人,甚至很多土匪也都参加了进去。这不,在属五台大南路的东建安村蛇山便有一王姓某人也聚众占山为王,参加了起义,王某人投姜瓖、高山后,被授予游击之职,游击在清朝是“从三品”,虽说在将军中算最低的级别,但要算到现在也是个团级干部了。他据蛇山结寨,由于少衣缺粮,便派人四处杀劫掠夺,侵扰的附近各村庄民不聊生,尤其是离得最近的大建安村,受掠最为严重,这下可惹怒了大建安村的徐凤台。</p> <p class="ql-block">东潭山</p> <p class="ql-block">徐凤台,名鸿鸣,乃徐氏九股九世,家道富裕,其性格虽内向,不咋爱说话,但却仗义疏财,为人更是义薄云天,经常有江湖豪侠来与之结交。尤其是在高山等四处攻打村庄时,他更展现出了高人一等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徐凤台为了保卫家园不受侵害,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家财产,并纠合村里有名望之人修固堡寨,日夜巡逻。这大建安村从南面的南门开始直到最北面的后茶窑都是天然的高达七八米的土崖,崖下沟深林密,灌木丛生,崖边上再筑一米多高的土墙,实在是天然的堡垒,易守难攻,要想进村,除了前后茶窑大坡上的大门外,就只有从西南的南门处进入,而南门离徐凤台所住的石门仅百余步,守卫特严。另外,为守住村庄,不让村人受伤害,徐凤台平时看见有从外地流落过来的人品较好,身手还不错的会武功之人,他都总是给予衣食收养结交,以保卫家园。于是乎,在各乡村都受到土匪纠众剽掠时,唯独有大建安村独享安乐。</p> <p class="ql-block">后茶窑古寨</p> <p class="ql-block">此处依稀可见当年七八米高的土崖以及崖上土墙环围</p> <p class="ql-block">可东建安村王某人却扰乱了这一秩序。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尤其是这种肘腋之患,离得实在是太近了,让人不得不昼夜防范,生怕一不小心便被叼一口,让人不得不生出“除之而后快”之心。</p><p class="ql-block">于是,便在谋划了一段时间后,徐凤台在石门外小戏台处给王某人设了一“鸿门宴”,准备在筵席之上埋伏下刀斧手,只等时机干掉王某人。这王某人也是艺高人胆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借着自己武艺高强,身上又挎有削铁如泥的宝刀,便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只带了几个护卫便来大建安村参加这所谓的“筵席”。初喝时畅快尽兴,酒至酣甚,也就是喝到一半,半醉半醒的时候,王某人感觉腰间的宝刀挎着实在有点不得劲儿,便解下宝刀,悬挂于身旁墙壁上后尽情喝酒。却不知,这一不智之举正好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也导致了王某人身死道消的下场。</p><p class="ql-block">这埋伏在筵席上的“刺客”也是一位机智之人,原本计划是等王某人喝得叮当大醉之时才动手杀之,但此时一看其宝刀离身,正是枭首的大好时机啊!随即,向后面一使眼色,便有专人送上来“调盘”,这“调盘”是五台地区话,实际上就是端菜的托盘,木头做的,四四方方,一尺多长。但见调盘上面盛放着新添之菜肴,而在调盘之下,却是暗藏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从匕首流露出的冷意可以猜到必定是一把吹毛断发的宝刃。</p> <p class="ql-block">调盘</p> <p class="ql-block">只见那壮士一手端调盘侧边,另一手伸在调盘底下,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地便进入了宴客厅,路过王某人跟前时,趁其不备,只听见“咔嚓”的一声,一颗脑袋骨碌碌地滚了出去,真可谓大快人心,紧跟着其所带手下也俱都伏法。</p><p class="ql-block">王某人被杀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匪寨余贼一听之下,立刻做鸟兽散。不日,消息传到高山处,高山大怒,立刻挥兵来袭,并发出消息,让各路兵马统一兵阀建安堡。敌兵大举轮流进攻,徐凤台自设方略,亲率村名随时堵御,在打破了敌人一次次的轮番进攻后,还相机出击。双方相持数月,建安依旧安然无恙,高山非常恼怒,火气便发向了邻近村庄,到处烧杀抢掠,贼兵所过之处几成废墟。</p><p class="ql-block">姜瓖起义在历史上还是影响非常大的,在旧的忻州、朔州、大同、五台、定襄、繁峙等县志上均有记载。他在起事后立即“易冠服”,也就是立即换了衣服和帽子,各地义军都闻风响应,割辫为志,军队皆“以明旗号”相号召,发布文告遵用永历正朔。这些都说明姜瓖等人领导的反清运动是以恢复明朝为宗旨的。但是,用人良莠不齐,品行恶劣,混吃混喝者也多,这就造成了很多人虽然在口头上以复明为已任,但很多时候情报不准确,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计划,甚至在各乡出现了很多像土匪一样纠众剽窃掠夺平常百姓家的事情,最终在清廷大军的反扑下步步败北。</p><p class="ql-block">而大建安村在徐凤台带领下,堵塞重要隘口,率村众坚守堡壁,声威一时甚壮。当时宣府总兵李延寿奉摄政王多尔衮之命征剿起义军,李延寿发文檄派徐凤台为五台大南路练总抵御作乱之人。徐凤台集合各村乡绅训练乡勇,在地方自保的情况下,清查各保甲,常随军诏讨,不经日,余匪渐平。徐凤台于蛇山西边也就是后来的梨园山顶悬大锣,日间派人轮流瞭望,村民无事在田耕作,有警鸣锣聚集,夜间则有专职人员手持更鼓巡逻守护,夜则严更以守。</p> <p class="ql-block">梨园山</p> <p class="ql-block">梨园山下百亩良田</p> <p class="ql-block">那会的大建安村,在大骑路、南山底以南都是广褒无垠的原始森林,虎豹豺狼成群,单人独马根本不敢进去,也不存在有多少土地,而建安的土地只在南边有少数,大部分还是在石羊围、西汇,以及梨园周边,破寨等地。所以,站在梨园山基本上一目了然。</p><p class="ql-block">不日,县令董以威因公赴省,夜过建安,遥闻金声严肃而和,叹曰:此真众志成城也。既而叩堡门,司更者曰:“昏夜不能辨,未敢开。”遂汇报徐凤台,凤台遂至,审知是官,乃开门。董以威谓其有古名将风,改大建安村名曰保安村。后徐凤台在东门处设牌楼,上书“保安”,即县令董以威当时所题。</p> <p class="ql-block">大建安村东门</p> <p class="ql-block">而后来,张还初、高山等起义军在遭到清军大肆镇压后,逃到了五台定襄交界处的曹家寨,后被清军围困,起义军不敌,高山被捕,缴械投降,为后人所不齿。(关于张还初高山在曹家寨后续情况可参考《五台奇闻轶事―边家庄》一文。)</p><p class="ql-block">本文根据流传于五台民间故事,以及《五台县志》所载徐鸿鸣传改编而成</p><p class="ql-block">文/徐小龙,字新伟,五台徐氏三股二十一世</p><p class="ql-block">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