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传婧插画赏析

这厢有(李)

<p class="ql-block">  倪传婧是香港著名的女插画师,她结合中西方元素,用中国色彩勾勒西方世界,用西方色彩描绘中国故事,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倪传婧的插画中有3个艺术语言被常用,一是夸张,强调表现对象的特征,加强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二是隐喻,给予作品想像空间,让观者身临其境;三是象征,赋予作品以深意。通过这些主要艺术语言的运用,让观者印象深刻,韵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打开香港插画师倪传婧的作品,一阵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传统的中国风元素有常见的燕子、蝴蝶、红鲤鱼以及象、老虎、狗、鸡等等动物及昆虫,这些元素都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她利用西方的色彩描绘出代表中国的传统事物,用中国的色彩填充西方的世界,东方风味与西方世界的碰撞,这成为她插画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倪传婧的插画线稿都是用电脑制图软件绘制的,她先是用蓝色的线条绘制,在这个基础上再选用其他明度较低颜色的线条绘制。她不喜欢用黑色而是喜欢彩色勾线或者描边,这是她的一个很明显的绘画特色。在整体颜色搭配上,她习惯使用对比色,使之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例如,她在使用大红色时,则会选择灰一点的绿色搭配在一起,让红色作为主体色,让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构图方式上,她习惯采用俯视的构图方式,像是以第三者身份在观察这个世界的变化。在形象塑造上,她将事物形象尺寸突破常规放大或缩小,使作品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倪传婧的这些创作习惯与她独有的艺术语言表达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插画作品。</p><p class="ql-block"> 1成长经历对其风格形成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倪传婧,1988年出生于广东,在香港长大。她从小喜爱画画,高中毕业后到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现在纽约生活和工作。她是福布斯最新“30”(30位30岁以下)艺术榜名单上最年轻的艺术家。2013年,年仅25岁的倪传婧在美国获得众多大奖,之后,被《纽约时报》等美国重量级媒体邀请画插画。倪传婧的每一幅插画都仿佛在讲述她生活中的一个故事,在作品里面表达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她的作品个人色彩极其强烈,别具一格,深受当代人喜爱,她的插画作品被喻为“用东方的色彩展示了西方的哲学”。</p><p class="ql-block">倪传婧的中西方文化碰撞的风格形成,与她的个人经历是分不开的。幼小的她生活在广州,但是已经记不太清楚那段时光了,这种不清晰的回忆让她有更大的想像空间来创造自己的绘画世界,她作品里呈现出的感情学经历进一步训练和提高了她的专业能力。渐渐地,她将自己在中国的个人经历与西方的文化学习融合起来,为自己的插画提供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欣赏者能够从她的作品中体会到流露出的情感,从而与其作品建立起</p><p class="ql-block">情感上的交流,不为了看而看,而是看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夸张、隐喻、象征三种主要艺术语言在其作品中的运用</p><p class="ql-block"> 艺术语言是指在各种各样的艺术门类创作中所使用到的符号体系,它是艺术家们的艺术构思得以生成和创作作品得以产生的物质化媒介。夸张、隐喻、象征等都是艺术语言的表现方式,在倪传婧的插画作品中,这些艺术语言就经常被用到。她以夸张的事物形象打破了常规生活中的事物尺寸;以隐喻的手法揭示了插画背后的寓意;以象征的方式表达出插画中的真实情感。倪传婧通过绘画的艺术语言传达出了不同国家的文化故事和文化情怀。她的插画作品不仅让观者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也让观者与作者产生了内心的共鸣。</p><p class="ql-block">2.1夸张的整体形象塑造</p><p class="ql-block">夸张是指利用丰富的想像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称为夸饰或铺张。作者通过对原事物的刻画,加上自己主观意识上的情感表达,对造型比例有意地进行放大或缩小。在倪传婧的大多插画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夸张艺术语言的运用,例如奇特的构图方式、夸张的形象比例、夸张的形象造型、夸张的形象用色,大部分会在她的作品中出现。她还习惯将插画中的主体人物形象缩小无数倍置于一个宏大的场景当中,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将主体和背景有趣地联系在一起。《吉星高照》(图2)是倪传婧应苹果公司邀请设计的2017年鸡年传统年画,是中国的新年元素与西方的建筑元素之间的文化多样性表现。在瑞雪中,一群打扮成公鸡小乐团的成员在城市的屋顶上穿梭演奏,还引来大公鸡和鸡妈妈在苹果公司的大楼上翩翩起舞,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迎接着新年的到来。画面中,作者将人物形象和脚下的建筑物塑造得很小,而把主体物雄鸡和母鸡的形象塑造得很大,不仅如此,场景比例也被拉大,打破了现实生活中鸡比人和建筑物都要小的传统,这种夸张的形象塑造,增强了年画的主体效果,鸡被塑造得活灵活现,昂首挺胸站在大楼上,预示着鸡年的到来,勾起了欣赏者的观赏欲望。</p><p class="ql-block">2.2隐喻的情境表达</p><p class="ql-block">人们以熟悉事物或思维的经验来认知和理解陌生事物或思维的文化现象即是隐喻。隐喻使得艺术语言更加具有特性,让画面中的物与物之间产生了一种外在及内在联系,给予作品无限的想像空间,让观众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意境之美。</p><p class="ql-block">蝴蝶在中国古代隐喻梦境以及爱情。在话本《梁祝》</p><p class="ql-block">里,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化作一对蝴蝶双宿双飞,这里面的蝴蝶隐喻坚贞不渝的爱情。在庄子的《齐物论》里面,庄周梦蝶这一段,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很是开心,等待庄周醒来后,发现自己却僵硬地躺在床上。不知是庄周做梦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这里的庄周梦蝶隐喻着人不可能确切地分清真实与梦幻。在倪传婧的插画作品《蝶》中(图3,蝴蝶隐喻着梦境。这幅插画,给欣赏者一种千奇百怪的感觉。画面中大量的蝴蝶一层一层地叠压后,形成空间感,将观赏的人带到这幅插画的梦境之中,进入一个迷宫,使观赏的人不断寻觅出口。倪传婧不是通过简单的、表面的绘画形式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而是将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梁祝》中蝴蝶的元素提取出来,再把蝴蝶塑造成各种扭曲的形象,花团锦簇抱在一起,准确传达出了所要隐喻的是梦境而不是爱情。她揭示出了《蝶》这幅作品的隐喻之意:摆脱梦境,回到现实。</p><p class="ql-block">2.3象征的情感流露</p><p class="ql-block">通过强调特定形象或特定形象的事物来表达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被称为象征。在艺术语言中,象征与隐喻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象征不是蔚然成风的寓意于象,而是对于创作作品整体看法的直接性把握。象征主体与客体之间并无直观的形态上的相似性,而是存在更高境界上的抽象联象征艺术语言来表达插画寓意。</p><p class="ql-block">这幅叫《茧》的插画(图4,是倪传婧为了祭奠她的偶像亚历山大·麦昆而创作。在纯黑背景的衬托下,许许多多浓淡相间棕红色的菊花开得正旺,各自展示着自己婀娜的姿态,画面的中间,有一只먹红色的蝴蝶迎面飞来,但是她用尽了力气也飞不过来,她被一层雪白的蜘蛛网包裹着,而网外的左上角不远处一只蝴蝶的剪影仿佛是它自己想要挣脱牢笼的灵魂,蜘蛛编织的白网在黑色背景的衬托下,显示出一个骷髅头,若隐若现。倪传婧喜欢麦昆每一个设计背后的故事,喜欢他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丰富却不安、美丽又迷人的死亡意识。倪传婧这幅《萤》的插画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麦昆的一句名言:“死亡是忧郁和悲伤的,却也是浪漫的。因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而生命是美丽的。有了死亡才有给予新生命的空间。”《茧》这幅作品,正是因为作者将东方的蝴蝶、菊花与西方惯用的黑色、骷髅头等不同文化元素相融合背后象征的意义才更具意义。如果说在西方人的眼中黑暗的骷髅头和黑色象征着死亡,那么画面中优美的蝴蝶与素雅的菊花又蕴藏着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即人淡如菊、化茧成蝶。这幅作品,丰富了观者的想像力,耐人寻味,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感慨,令人叹服。</p><p class="ql-block">3结语</p><p class="ql-block">倪传婧作为中国香港著名的当代女插画师,她独特的中西文化碰撞的插画风格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她在作品里面注入了个人生活色彩以及感情色彩,奠定了她作品中的文化意境与感情基调,带着观者进入作品意境中,让观者感同身受,为观者创造出一个个缤纷绮丽、五彩斑斓的世界,令人着迷,给人视觉上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倪传婧的插画作品强调作品的艺术语言,插画内容呈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在塑造形象上,以夸张的表现于法,给人強然的视觉冲击,让观者兴趣倍增;在</p><p class="ql-block">情境表达上,以隐喻的修辞手法,将主体和喻体之间的想像发散,赋予插画作品独特魅力,产生无限的想像空间,使欣赏者感受到作品中的意境之美和人文精神;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作品情感,借景抒情,也许这就是她真正想要向观者表达的。她突破绘画和技术的表象,上升到对艺术的思考,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倪传婧的画风不仅影响了当代人,也将为后人提供良好的参照方式。</p> <p class="ql-block">抗疫插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