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上最有毒的工笔艺术——乃至西藏之灵魂

迪拜小白菜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最有毒的工笔艺术,乃是西藏的灵魂。我在阿联酋迪拜收藏了这两幅唐卡,一幅黑彩描金的至今还在我的 “ SYMBOLQIU 海外艺术品收藏阁 ” 珍藏着,它们是世界上最毒的工笔画,它们是西藏的灵魂,见证了西藏是我们中华佛教文化艺术渊远流长的历史,我非常敬畏这两幅唐卡,我细细品味着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 “百科全书 ” 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才能制作完成 。</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着这两幅唐卡,为了它们的真面目,我都卸载了外面的玻璃框,一切都是我纯粹的感情作祟,一幅红唐、一幅黑唐,它们都是纸质的,长宽比例为4:3,可惜我真的知识浅薄,无法感悟它们的真谛,只是从画面角度来看,无论红唐,还是黑唐,整个画面都是菩萨,画意好像是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内容,它教诲众生,从善离恶,普度众生,这是一部最常见的宗教画——佛像。</p> <p class="ql-block">色彩来源</p><p class="ql-block">唐卡画师是把唐卡绘画需要的所有颜料分为九类: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宝石。</p><p class="ql-block">属于土的颜料有:白土、南碱、金刚土、红土。</p><p class="ql-block">属石类的颜料有:银矿石、黄铜矿石、云母、青金石、铜绿石、朱砂、玳瑁石、赭石等。</p><p class="ql-block">属于水类的颜料有:黄丹、桑珠热、蓝靛、铁青靛等。</p><p class="ql-block">属于火类的颜料有:墨、砒石、雄黄等。</p><p class="ql-block">属于木类的颜料有:红树、金树、桦树、硬树、紫梗等。</p><p class="ql-block">属于草类的颜料有:力士草、鸡爪黄连、狼毒草、苋菜等。</p><p class="ql-block">属于花类的颜料有:野菊花、桦树花、报春花等。</p><p class="ql-block">属于骨类的颜料有:蛤、海螺、龙骨等。</p><p class="ql-block">属于宝石类的颜料有:黄金、白银、天</p><p class="ql-block">这些纯天然的颜料从色相上也可分类:</p><p class="ql-block">白色类:白土、南碱、金刚土、海螺、云母等。</p><p class="ql-block">黄色类:砒石、雄黄、力士草、鸡爪黄连、金树、野菊花、桦树皮等</p><p class="ql-block">红色类:朱砂、苋菜、红土等。</p><p class="ql-block">蓝色类:青金石、蓝靛类、硬树等。</p><p class="ql-block">绿色类:铜锈、铜绿石、孔雀石等。</p><p class="ql-block">黑色类:锅烟子、煤矿石等。</p><p class="ql-block">紫色类:桑珠热、玳瑁石、赭石、紫树等。</p><p class="ql-block">所有颜料又从物质属性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p><p class="ql-block">矿物颜料常用的有:仁布白土(白)、朱砂(红)、青金石(石青)、孔雀石(石绿)、雄黄/雌黄(黄)、黄丹(橙)。</p><p class="ql-block">植物颜料常用有花青色、胭脂色等,植物颜料的制作工艺相比于矿物颜料要简单。首先采集花木或树皮,清洗后浸泡或熬煮,得到不同颜色的汁水后,蒸发制成颜色丸即可。</p> <p class="ql-block">唐卡的起源在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nbsp;</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朝唐卡</p><p class="ql-block">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p><p class="ql-block">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p><p class="ql-block">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p><p class="ql-block">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p> <p class="ql-block">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p><p class="ql-block">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p><p class="ql-block">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p><p class="ql-block">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p><p class="ql-block">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p><p class="ql-block">艺术流派</p><p class="ql-block">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 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 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 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之后有在宗喀巴时期的齐岗画派;15世纪兴起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16世纪兴起的噶玛嘎孜画派等。、丰满、多变。</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画派</p><p class="ql-block">尼泊尔画派主要流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松赞干布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随同公主进藏的有尼泊尔艺术家,他们把尼泊尔艺术风格融入西藏本地艺术之中,形成了唐卡中的尼泊尔流派。这个流派的绘向以暖色调为主,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护法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p> <p class="ql-block">齐岗画派</p><p class="ql-block">齐岗画派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这一田派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它一方面继承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某些特色,主要在于构图上既继承了尼泊尔画派的构图,又稍有变化。中央的主尊所占有的位置相对减少,在色彩上仍然以暖色为主凋。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p> <p class="ql-block">勉唐画派</p><p class="ql-block">勉唐画派(另译门赤画派、勉塘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画派出创始人为勉拉·顿珠嘉措,其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并博采诸长,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p><p class="ql-block">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遗存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画师所绘。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一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1949年至1966年为一转折期,1966年后开始冷落、沉寂。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抢救工作,但其绘画技艺依然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钦则画派</p><p class="ql-block">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是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另译:贡嘎岗堆·钦泽切姆)。钦则钦莫自幼酷爱美术,在传统藏传尼泊尔派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等地的绘画技法,创立了画派。钦则画派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但在风景表现中已开始融和汉地绘画的表现程式,逐步形成藏民族绘画语言体系。</p><p class="ql-block">据传山南多吉丹寺的壁画即出自钦则钦莫之手。对于勉钦两派,画界历来有“一文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比较而言,钦派更擅长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形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动中有静、刚柔相济,颇具阳刚之美;色彩表现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钦则派还善于绘制坛城,样式独特,刻画精致绝伦,纹样繁密华丽。</p> <p class="ql-block">噶玛嘎孜画派</p><p class="ql-block">噶玛嘎孜画派又译“嘎玛嘎赤画派”,亦简称“噶孜派”或“嘎赤派”,脱胎于“门孜”画派。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来源较为复杂,其创派人物南喀扎西活佛以南亚梵式铜佛像为范,深受勉唐派绘画嘎丹夏觉巴·页觉彭德的影响。经与南喀扎西同时期的八世噶玛巴活佛米久多吉总结先师及自己的经验,撰成《线准太阳明镜》,从而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其后,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从一套罗汉丝绢唐卡中发现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作品具有浓重的汉族风格,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则两大画派。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孜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以青绿设色著称;一是噶旭噶玛扎西,以独创出新著称。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孜三扎西”。</p><p class="ql-block">继“噶孜三扎西”之后,康巴炉霍郎卡杰的微型唐卡堪称一绝,而德格普布泽仁留存在德格印经院的画版几乎成为噶玛嘎孜画派的范本。噶孜画派承传谱系十分明晰,历代名家辈出。派系传承中因地域、师承诸种关系而派生分支,导致风格变化,形成“旧噶孜派”和“新噶孜派”。</p> <p class="ql-block">新勉画派</p><p class="ql-block">新勉画派即新勉唐画派,指五世达赖时期(明泰昌元年至清康熙四年)的藏画师藏巴·曲英嘉措在继承勉唐画派精华、综合噶玛嘎孜画派和钦则画派的部分特点、吸收汉地绘画的某些因素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成为西藏民族绘画的最典型特点就是“标准样式”,即指典范,是近现代西藏佛教绘画的“经典”和“范例”。格鲁教派为进一步巩固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在西藏广建寺院,为完成短时间内广建寺院的任务,新勉派把《度量经》作为制作壁画、唐卡的严格标准,逐步形成了佛教绘画的标准样式。</p><p class="ql-block">其风格特点具体表现为:</p><p class="ql-block">1、源自勉唐派传承的部分有:造象度量严格,色彩明快,底层色厚涂,粗壮饱满的四肢和脸形,“兰叶描”勾勒衣饰线条,汉族化的民间图案,装饰性的山、石、树、云。</p><p class="ql-block">2、融合噶玛嘎孜画派特点的部分是:汉族化的青绿山水、渲染技法中层次丰富细腻、善用灰色表现皮肤。</p><p class="ql-block">3、吸收钦则特点的部分为:人物毛发有虚实变化,形象边线的节奏十分丰富。</p> <p class="ql-block">主要分类</p><p class="ql-block">1、按内容: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p><p class="ql-block">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p><p class="ql-block">3、按材质:</p><p class="ql-block">(1)刺绣唐卡。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p><p class="ql-block">(2)缂丝唐卡。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p><p class="ql-block">(3)织锦唐卡。质地多为缎,纬线由各色丝线组成,顺而间错提花织造,形成所需图案、形象、景物。</p><p class="ql-block">(4)堆绣,也称贴花唐卡。先将各色彩缎剪成图形(人物、鸟兽、树木、楼阁、花草等),粘贴在唐卡底料上。</p><p class="ql-block">(5)绘画唐卡。多是先绘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它的基本绘画形式与壁画无二。后期的绘画唐卡有所发展,有的刻成印板印刷,则可成为“印刷唐卡”了。</p><p class="ql-block">(6)珍珠唐卡。珍珠唐卡是唐卡画中的特殊品种,数量极少。西藏山南昌珠寺的度母珍珠唐卡,由上万颗珍珠宝、艺术石串成,造型舒展雅致,十分昂贵。</p><p class="ql-block">而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唐卡,什么是唐卡,唐卡二字是蔵文,thang-ga的音译而来,指的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画,在藏语中唐代表着广袤,而卡则译为空白,它寄托了藏人心中神圣的信仰,以一种宗教的美感,净化着世人的心灵,当我收藏到这幅唐卡的时候,我并不了解,有一个外国朋友却告诉我说,唐卡可以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繁复的一个工笔画,并且在2006年它也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我也就慢慢地爱上了唐卡。</p> <p class="ql-block">西藏 — 唐卡艺术的圣地、这里有着广袤的冰雪和草原,如诗如梦的圣湖,世界屋脊,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大自然给予了这片土地最原始最接近天际的美丽,同时也孕育了最质朴神秘的文明,唐卡对于西藏人的意义是什么,西藏人他们是游牧民族,散居的,然而他们却以自己的信仰为民族的一个划分,唐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而且可以移动的庙宇。有的时候当他们在行走的时候,只要带上唐卡,他们就可以自洁祷告,然后向他们的神来祈求祷告。</p> <p class="ql-block">西藏 — 唐卡艺术的圣地、这里有着广袤的冰雪和草原,如诗如梦的圣湖,世界屋脊,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大自然给予了这片土地最原始最接近天际的美丽,同时也孕育了最质朴神秘的文明,唐卡对于西藏人的意义是什么,西藏人他们是游牧民族,散居的,然而他们却以自己的信仰为民族的一个划分,唐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而且可以移动的庙宇。有的时候当他们在行走的时候,只要带上唐卡,他们就可以自洁祷告,然后向他们的神来祈求祷告。</p> <p class="ql-block">唐卡,指的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画,在藏语中“唐”代表着广袤,而“卡”则译为空白,它寄托了藏人心中神圣的信仰,以一种宗教的美感,净化着世人的心灵,当我收藏到这幅唐卡的时候,我并不了解,有一个外国朋友却告诉我说,唐卡可以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繁复的一个工笔画,并且在2006年它也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布的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我也就慢慢地爱上了唐卡。西藏是唐卡艺术的圣地,这里有着广袤的冰雪和草原,如诗如梦的圣湖,世界屋脊,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大自然给予了这片土地最原始最接近天际的美丽,同时也孕育了最质朴神秘的文明。唐卡对于西藏人的意义是什么呢,西藏人他们是游牧民族,散居的,然而他们却以自己的信仰为民族的一个划分,唐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而且可以移动的庙宇。有的时候当他们在行走的时候,只要带上唐卡,他们就可以自洁祷告,然后向他们的神来祈求祷告。</p> <p class="ql-block">唐卡起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涉及古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外界了解藏人文化的直接的桥梁,但事实上今天也有很多唐卡的研究者,或者说唐卡的爱好者都会告诉我说,真实的唐卡涉足很多它关于历史、文化、藏药,很多的细节,你都可以在唐卡的不同题材当中有看到,学习唐卡绘制,最主要的基本功就是从绘画释迦牟尼的头开始的,画头,是学习掌握完美比例的第一步,就好像达芬奇学习绘画是从专注于画一个鸡蛋开始,唐卡绘画另一个重要的讲究就是佛像的比例和标准。这非常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美术界的人体比例图,他们注重完美的协调和平衡,这种奇妙的巧合,正因为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其实都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关于唐卡,不少藏友问我,我也反复多次地问专家学者,说到唐卡大家都想知道它有颜料的秘密,现在很多人都用化工颜料去制作的,其实这并不能称为唐卡,甚至被很多唐卡的收藏者所厌恶的,因为唐卡它的颜色全部都是从天然的矿石或者说天然植物上提取的,甚至有人告诉我,这些天然的矿石,现在它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包括绿松石、珊瑚、青金石、藏红花等,而且还有很多的是一些金箔,在那远古年代,她们在那磨这些天然矿石颜料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找老人和孕妇,理由是因为她们的力气不大不小,恰好可以将这些矿石的颜色最好的体现出来。如果你找一个壮年人,他用力过猛了以后,它的颜色就变了,我相信这种颜色的细微变化是非常小的,但只有真正爱唐卡的或者研究唐卡的人,才能够辨别得出来。</p> <p class="ql-block">唐卡绘制者告诉我们,唐卡绘制者告诉我们,绘制唐卡也绝不能随心所欲的,他们在绘制过程中,他们需要自洁和祷告,需要更衣沐浴,并且他们还要点香沉下自己的心,而且我还听说,好像他们需要涌读经文。直到自己的内心完全平静下来,才能够进行一幅作品的绘画。要制作一件作品,短的几个月,长的就要几年,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在绘制同一作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常会在作画的时候,一边作画,一边祈祷,他们在祈祷的时候,从心里祈祷佛祖能够让他们有一颗安静的心,祈祷佛祖能够让他们在画作的时候给于智慧是可以和天沟通的,以至于他们可以将自己最好的理念创作落在他们的笔下。虔诚的信仰,西藏的灵魂。他们在绘制过程中,他们需要自洁和祷告,需要更衣沐浴,并且他们还要点香沉下自己的心,而且我还听说,好像他们需要涌读经文。直到自己的内心完全平静下来,才能够进行一幅作品的绘画。要制作一件作品,短的几个月,长的就要几年,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在绘制同一作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常会在作画的时候,一边作画,一边祈祷,他们在祈祷的时候,从心里祈祷佛祖能够让他们有一颗安静的心,祈祷佛祖能够让他们在画作的时候给于智慧是可以和天沟通的,以至于他们可以将自己最好的理念创作落在他们的笔下。虔诚的信仰,西藏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我的两幅唐卡是最常见的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从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教诲众生,从善离恶,普度众生,佛光普照。</p><p class="ql-block">手绘唐卡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p> <p class="ql-block">我在聆听唐卡的秘密,使我想到有两个民族的一个相似性,那就是藏人民族和犹太民族,他们都是以自己的信仰为民族的划分,并且犹太人他们在写羊皮卷的时候,也是要更衣沐浴,甚至要在读经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清净的时间,他们才能落笔在羊皮卷上,因为他们知道要么不要错,一旦错了,就得全部重新再来过。要求非常严格,是一件神圣使命。</p> <p class="ql-block">我在国内参加过许多当代艺术的活动,都受到了艺术文化的熏陶,值得难忘的是一次专场的唐卡艺术展,在展览中心我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景象,在展出的唐卡艺术作品里居然出现了蜘蛛侠、超人和绿巨人等等,其实这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们独特的艺术创新,我此时此刻也会发问,然而得到了新的解读:第一,他们希望打破我们平时对唐卡的一个观念就是说唐卡,它等于是藏传的一个宗教,这是一个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来了;第二,他们也在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就像我们常看到的几幅画中佛像画得大大的,然后超人画得小小的,其实我在想啊,他们在隐喻着人再如何想超越自己,但是天地之大,天地永远在我们之上,所以我们始终要有一颗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唐卡从它的起源,直到今天,唐卡艺术的变化,不断地在细微的慢慢的可以体现出来,但是,我相信,如果你想要去了解唐卡的美的话,希望你不要离开,我们不需要将唐卡局限在宗教信仰之内,我们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艺术的范畴,或者它会帮助你探索到一个不一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唐卡的作用有四个:一、对藏族社会宗教的发展的作用。二、传播作用。三、净化作用。四、是宗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唐卡的意义包括两个历史意义和两个宗教意义,其中历史意义是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的重大事件和活动。</p> <p class="ql-block">唐卡的作用,我们都知道,然而它的意义在于:1)历史意义:有的唐卡以史实为依据,着重表现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动。大部分是以讴歌藏汉民族友谊的作品。2)宗教意义:唐卡满足了信徒的宗教生活需要,成为他们可以随身携带的崇拜物。唐卡这门绘画艺术因此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起来。3)经济价值: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收藏市场就开始升温,很多唐卡的价格突破了千元。虽然在中国唐卡价格越来越高,但仍属于小众收藏。</p> <p class="ql-block">唐卡的摆放:各类唐卡在开过光的情况下都是不适宜摆放在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的。坛城类的唐卡适宜摆放在玄关处,可以更好地起到镇宅避邪祈福的作用。佛像类的唐卡比较适宜摆放在客厅,书房等处,观礼供奉易用。</p> <p class="ql-block">唐卡画是一种便携式织物卷轴,没有框架,旨在用于个人冥想或指导他人佛教教义。唐卡结合了对神灵或有影响力的高僧的描绘,以及符号和非常精确的几何图形,以帮助信徒走上启蒙之路。唐卡也可以用来复述与著名喇嘛有关的历史事件,或描绘佛陀或菩萨等神灵的神话。人们相信,如果画得正确和精美,这些作品可以容纳他们的神灵,因此一套非常严格的规则和模式被教导和执行。</p> <p class="ql-block">我已经看阅过好多唐卡,然而唐卡的题材是包罗万象,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反映生活习俗的风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的科学画等等。它们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故被人们誉为藏族的 “ 百科全书 ” 。</p> <p class="ql-block">我总觉得,唐卡中最常见的都是宗教画——佛像,一般中心位置是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唐卡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把整个画面统一在一个大的基调上,使构图很完整。有的唐卡面积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构图很完整,十分壮观,难得一见。</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些工匠们的画风质朴,色调协调,造型生动,栩栩如生的内容多以佛像和经变故事为主,所以深受各个藏传佛教寺庙的欢迎,纷纷请去为佛堂等处作画装饰。</p> <p class="ql-block">唐卡就是一种利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绘画形式,里面涉及了很多藏族文化。唐卡的民族特色非常鲜明,颜色非常鲜艳夺目,就算是经过了几百年,依然可以保持鲜艳的色泽,因为唐卡的颜料都是采用了珍贵的矿物宝石,比如说:金子、银子、玛瑙、松石、珊瑚、朱砂等,还有植物颜料,比如说藏红花、蓝靛、大黄,这是非常精工细作的移动庙宇。</p> <p class="ql-block">伟大的工匠精神是唐卡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绘画形式,一般都画在布或者纸上,用绸缎装裱,上面的横轴有细线,可以方便悬挂,下面两端装饰了精美的轴头。唐卡装裱之后,一般都会请喇嘛念经加持,背面还会盖上喇嘛的朱砂手印。一幅完整的唐卡,就算是一个熟练的工人,也至少需要一到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唐卡凝结了每个艺术画师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唐卡不光是一种艺术绘画形式,上面还记载了西藏的文明、发展,寄托了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情感。唐卡的内容很广泛,除了有关佛教的内容,还有一些历史和民俗的故事,被世人称之为 “ 西藏的百科全书 ” 。</p><p class="ql-block">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与品味伟大的不朽之作。</p> <p class="ql-block">欣赏之余,我还是一句老话常态:人在做 天在看,积善行德 定有好报。我一直都相信释迦摩尼的一句话: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里该出现的那个人,绝非偶然,所以我也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那都是我该去的地方,经历该经历的事,遇见我该遇见的那个人。 人生就是那么的精彩,那么的回味。心里却有一片大海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