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之G318(一)〈成都一雅江一理塘一巴塘一芒康一井盐一左贡一然乌一墨脱〉

巴飞丹

<p class="ql-block"> (前言,此次西藏之行是在成都疫情暴发之前,回来后成都疫情慢慢得到控制,然后又是西藏疫情暴发,既而成都疫情再度抬头,泸定大地震,在被封控的这段日子,整理旅行日记,感叹疫情和天灾之下出行就像求签,也感叹当年英勇的十八路军开山辟土打通川藏线所作出的巨大历史贡献。个人认为,旅行,不光去打卡看风景,还应该是去体验去了解去思考背后那些深厚的人文历史,追思和感恩那些为历史作出贡献的伟人。二十天的川藏行无疑是走马观花,但是回来后在整理这些照片时会查阅更多的资料,这个过程就像故地重游,与实地旅行同样有趣。为完整呈现,自己保存,不嫌罗嗦,有不喜者可略之。)</p><p class="ql-block"> 此生必去一次西藏,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成行了!</p><p class="ql-block"> 西藏,无论是神秘的人文景观还是雪域高原的沿途风景都让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p><p class="ql-block"> 一路的风驰电掣,从海拔500米的成都平原出发一路向4千多米的高原挺进,两三个小时便甩开了盆地的炎热迎来了雪域高原的凉凉寒风。穿过泸定来到了康定,由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折多山路段交通管制,我们选择绕道木格措至江巴,再从塔公转新都桥。虽然路途稍微变长了一点,但不同的路有不同的风景,同样值得一走。攀上</span>4千多海拔的青绕神山来到了雅拉山口,风急云低,雪雾交错,穿过漂亮的塔公草原,我们一鼓作气往前奔驰,沿途没有作过久停留。</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左右,我们到达了雅江,海拔2千5左右的雅江县最适合初上高原的人们停息。三年前洛克徒步(西昌木里县-稻城亚丁)也停息在这里,我对这个小小的县城有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经过一天的赶路,身体上经历了海拔的高低起伏,天气的热冷变化,感觉有一点点的疲累了,但出行的兴奋还是让我们沿着雅龚江边遛达了一圈。又爬上了桥头的山坡上,像三年前那样拍了一张雅江城的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到理塘,途经天路十八弯,4400多海拔的卡子拉山口,因为天气不太好,以前也拍过好多照片,所以没有再拍的欲望。倒是与这两姐妹玩了一会,送给了她们一些零食,走的时候她们非常礼貌地叮嘱我们一路顺风注意安全,她们挥手话别的样子真乖巧。</p> <p class="ql-block">  剪子弯垭口海拔4659米,呼呼的寒风让人呼吸困难,冷得直打颤,打一个卡后便赶紧上路。</p> <p class="ql-block">  世界高城理塘(4014),这个平坦如铜镜的坝子,我觉得是一个最应该停下来好好品味的地方,但很遗憾,因行程还有同伴怕高反,我们只给了她匆匆一瞥。不过我坚信,以后,我还会驻足于此,认真听听丁真的故乡,理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理塘对于藏人来说,在他们心中有着另一种崇高的位置,她是第七世、第十世达赖喇嘛和许多受人尊敬的喇嘛的诞生之地,还有三大寺院之一长青春科尔寺也在此,因此每年都会吸引很多来自远方的虔诚朝圣者。 </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拥有蓝天、白云、雪山、草地,还有肥美的牛羊,海子山公园距此只有七十多公里。这里还有格聂神山,毛垭大草原,无量河湿地公园。闻名遐迩的稻城亚丁离这里也不远。</p> <p class="ql-block">  勒通古镇一千户藏寨,这绝对是理塘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他的诗里写到:洁白的仙鹤,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只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这是他的预言,预示着其转世灵童将会出生于此。</p> <p class="ql-block">  勒通古镇里的仁康古屋,又是这里的精华。</p><p class="ql-block"> 公元1708年,六世仓央嘉措的转世继承者七世达赖喇嘛于此屋诞生,距今已有480多年,然而更为神奇的事是以后的十世达赖喇嘛,还有十二位之多的德高望重的大活佛也降生于此,让这个仁康古屋神圣而又充满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要是你是七月底八月初来到这里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里的毛垭大草原,那一定是鲜花盛开,美不胜收。身边静静流淌着的无量河湿地公园,一边滋养着这片高原土地,一面向着远方悄然奔去,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姊妹湖, 位于理塘至巴塘之间。行驶在318国道沪聂段上,远远便能望见两个海子的风姿,仿佛两颗闪耀的明珠镶嵌在苍茫雄伟的青藏高原雪山之中。要是天气好的话,你可以下车去绕湖探秘游玩。</p><p class="ql-block"> 属于巴塘县的旅游景点还有一个叫措普沟,也在318国道旁边,因为不在行程之内,我们与它擦肩而过,其实此段路程,处处皆是风景,我们已经很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 巴塘弦子”,一到巴塘境内,便能看见绵延远山之上嵌着的这么几个白白的大字。</p><p class="ql-block"> 有着千年历史的巴塘弦子舞是藏区三大舞种之一(堆谐、歌庄、玄子), 可以说是一种集歌、诗、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歌舞艺术。 其“三步一撩、一步一靠”的优美舞姿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今晚住宿巴塘。</p> <p class="ql-block">  巴塘(2580),由于其海拔相对较低,使大多数游客选择住这里而不是理塘,它是318国道四川境内最后一个边陲小城,与西藏的芒康县仅一河之隔,大明鼎鼎的金沙江就从这里奔泻而下。</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概于五点钟左右到达的巴塘,但所有人都忘记了要抓紧时间去做核酸,待想起时,已经关门了,为此还耽误了明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收拾停当以后出门遛达,几位哥被宾馆服务员忽悠去吃他们家25元/人(紧吃够)的特色面(后来想想可能这个特色面就是加加面吧)。待到那里,发现是一个比较偏的农家乐,有些破旧,临河几排开放式茶座,只我们几个人,看起来好久没有客人光顾的样子,也许受了疫情影响吧,生意很是凋零。我们心里犯嘀咕,便吩咐先煮两人的看看,两姐妹忙活一阵后端上来两个半碗宽汤面,根据需要后面再一点点地给你加,尝尝汤的味道还行,但没有颜色的面始终觉得不合川人的味口,于是我们几个拋下赣苏鄂川四位代表,返回城里继续寻找适合自己口味的饭食。</p> <p class="ql-block">  早上七点,我们便匆匆前往测核酸的弦子宾馆,到达时发现已经有一列较长的队伍了,有人六点多钟就来了,这样一直等到八点半才开始。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旅游旺季到了,他们也没有增加人手,为此,我们九点半才彻底搞完。我想要是八点半来的话,怕是一上午都搭进去了。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来人越来越多,本来道路也不宽敞,还有人开着车来,有人开始躁动,想要插队,为此,钱、郎两位先生主动前去维持秩序,直到我们测完。</p><p class="ql-block"> 事后,钱老师向甘孜州旅游局反映了情况,因为暑期来临,旅游旺季到来,应该增加人手,加快检测速度和维持好秩序。旅游局及时进行了回复,也说出了他们的无奈:由于受到季节和疫情不稳定因素影响,这种专业检测人员也不可能长期专职配制,都是医护人员牺牲休息时间轮流检测,人手不够的问题确实不好解决。</p><p class="ql-block"> 说的也是实情,疫情和旅游旺季的到来增加了防疫重地的工作压力,处在防疫一线上的医护工作人员确实太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检测完核酸吃过早饭,我们便向西藏方向出发了。今天的目的地是西藏芒康县井盐乡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出巴塘二十来公里就到了与西藏芒康的交界地金沙江大桥,滚滚南去的金沙江将两省相隔,一桥飞接两岸,西边桥头设有检查站。</p><p class="ql-block"> 直到桥头我们才看到对面山体前竖着一块红红的牌子,西藏解放第一县。原来如此,特别具有纪念意义。但之前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堵车,跟着长长的车队耐心等待,都以为是网传的道路被暴雨冲断了,所以没有想到下去一探究竟,直到排拢才知道这里是进藏第一检查站,需要身份证和二十四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可我们核酸报告还没有出来,只好打道回府等待了。我们对警察提建议,能不能在前面设立提示牌:"即将进入西藏,请提供24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免得很多不明情况的游客瞎排,还造成不必要的拥堵。警察同志无奈地对我们说,那边地方不属于我们管啊。是的,管辖权确实也是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回来在距检测点两三公里的地方,我们幸运地找到了一处房车露营点,有水有电有厕所,虽然有点破旧,但大家都心满意足了,吃露餐,打扑克牌,休息半天安心地等待,也算很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半左右,我们的核酸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于是赶紧收拾行装出发。过竹巴龙,上宗拉山垭口(4376),驶过垭口看见写有“妙善芒康欢迎你”的牌坊,我们就进入了芒康境内。再向前行驶不远就离开G318川藏公路,转入G214滇藏公路德钦方向了,德钦以南就是云南。</p> <p class="ql-block">  慢慢的可见山峦叠障,沟壑纵横,浅草翠原,蓝天彩云。在车上看着身边一个个的峰回路转,不断变换着的景色,真有苍山如海之感啊!去井盐的这一路上,路好,但有隐形的炮弹坑会让人猝不及防地尖叫,风景也是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了红拉山口观景台</p><p class="ql-block"> 红拉山正式名称为芒康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段地带地形复杂多变,海拔高度落差大,沿途山高、谷深、水急,自然景色呈明显的垂直地带规律。驻足红拉山观景台可以一览红拉山全部景貌,一览观景台对面那一排美丽的雪山,它们的名字叫嘎托雪山。</p><p class="ql-block"> 一路随行的嘎托雪山,惊艳了我们去往的行程。无论是傍晚时分的夕照还是万里晴空的白天,眼睛会始终不自觉地就去追寻那天际边的嘎托雪峰及其群山。</p> <p class="ql-block">嘎托雪山上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  谷底的澜沧江和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  在红拉山观景台,昨晚的去途和今上午的返程我们都在这里做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停留,由于时间和天气的不同所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天色已晚,我们在距盐井十里之外的上盐井乡镇停息,这里海拔不高,市镇建设不错,街道干净整洁,竟然是一个宜居的康养城镇。</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不紧不慢地向目的地出发。 盐井千年盐田,我来了。</p><p class="ql-block"> 盐井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角,云南入藏门户之处的茶马古道上,G214滇藏公路旁的盐井乡,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持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存活下来的人工原始汲水晒盐技艺。盐井乡现已改名为盐井纳西民族乡,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主要聚居着纳西族的人们,他们与藏族及其他民族和睦相处,这里东巴教、藏传佛教、天主教和谐共处,其天主教堂已有上百年历史,是西藏唯一保存下来现在还在使用的天主教建筑,所以这里还是一道人文景观风景线,可喜的是这里的井盐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澜沧江畔在每年春季,地下断裂带温泉溶解着含盐的地层,从近10米的井底喷涌而出,这些富含盐分的卤水就是晒盐的原料。此时我们正好遇到了晒盐的好时节,那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盐田,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用木料支撑起来的盐田下面,结着亮闪闪的盐晶,规模之大,让我们惊奇不已。</p> <p class="ql-block">  长长短短的盐晶挂在盐田下面,又是另外一番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中间那个妹儿就是今天我们的向导,领着我们进井盐田转了一圈,说导游算不上,但还是给了她100元的导游费,她不是纳西族,而是加达族,她说她今年高考了,利用假期赚点学费,几个大学老师便非常认真地跟这个准大学生讲,需要配备哪些必要的装备,怎样写导游词,怎样给顾客讲解。千年古盐田还是有许多可挖掘的旅游资源,但现在看来基本上处于一个无人管理的原始状态。</p> <p class="ql-block">  殊途归正,在参观完盐井之后我们便启程向下一个目的地出发了,离开G214,回归G318正道,直奔目的地左贡。</p> <p class="ql-block">  芒康至左贡途经如美,其间要翻越两座高海拔山口,3940多海拔的觉巴山和5008米的东达山。</p><p class="ql-block"> 觉巴山地处横断山脉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海拔虽不太高,但属于盘山路段,道路崎岖,落差起伏大,特别是有一段路被澜沧江深深下切后,两岸江壁千仞,成为川藏线上最难爬的一座山,时时要注意飞石,泥石流,塌方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东达山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重新测绘之前是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二高度的垭口(标高5008米),根据最新测绘结果显示,垭口海拔实际高度为5130米,超越后面的米拉山口(5013)成为川藏南线上海拔第一高度的垭口,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既缓且长,笔直地通向前方的大路,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p> <p class="ql-block">  左贡县海拔3877米,是晚上停息的好地方。县城人口稀少,干净整洁。自理塘开始,我的嗓子就有点疼痛,翻开随身携带的药物,找出感冒药和健民咽喉片,至今已有三天了,咽喉还是肿痛,甚至吞咽都有点恼火,没有好的迹象。在高原之上又加之疫情,最怕的就是感冒,必须及时止住,于是找药店开药,钱柜柜一直都有点轻微的高反,顺便买一瓶氧气罐,二十五元,又买了红霉素软膏,高原上空气干燥,鼻子出血,用棉签醮红霉素软膏擦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后去街上遛达,本来都九点半准备回宾馆了,钱柜柜又被街头象棋迷住了,高反也没有了,也不冷了,观战的结果必然是忍不手痒自己直接上阵,还真是棋逢对手,一番血拼后,面对残局,谁也将不死谁,最后握手言和。已经十一点了,赶紧回去睡觉,带着愉快的心情憧憬着明天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早起出发,今天的目的地是然乌。</p><p class="ql-block"> 左贡(3877)至然乌(3960),途经邦达(4120)、八宿(3280),其间穿越业拉山口(4658)和怒江七十二拐。</p> <p class="ql-block">  路遇一处开满狼毒花的坝子,我们兴奋地停车玩了很久。今天感觉路好走了不少,像之前的那种抖得我们尖叫的炮弹坑也似乎没有遇到,钱老师自信他的车技好,就这样停停息息玩玩,还不一会就能把另一辆车追上!我们通过对讲机告之了同伴以后,安心地在这里各种拍照,这也算是进入高原后,正儿八经地在草地里摆拍了。</p> <p class="ql-block">  待尽兴玩过之后,我们便加大马力向前赶路,大约行驶一百公里左右,我们的对讲机还是不能叫到另一辆车,于是电话联系,对方说他们在上山了,可是钱老师又确定说我们已经在某个地方超过了他们,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一路坦途,没见有岔路,哪儿有山呢?我们三个都认为钱老师看错了。于是又叫他们位置共享,可是对方位置不动(事后知道他们正停车休息),我们也不能确信我们超过了他们,于是继续前行。在这几十公里一马平川水草丰美的平原草地上,车少路好景也好,飙起车来真爽,不过哪儿有山呢,怒江七十二拐呢?终于我们怀疑走错了路,检查导航,竟然发现忘记了开,再导航一看,竟然偏航到了G214上(邦达到昌都段)四五十公里的路上,也就是说G318至G317之间的连接线被我们差不多走了四分之一,一番恣意妄为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处在了四千二百多海拨的邦达大草原腹地上。</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邦达草原是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分水岭—他念他翁山主脊上的一个宽坦山源盆地,怒江东支玉曲上游河段蜿蜒曲折其间,两岸广阔的低湿滩地生长着茂密低矮的大嵩草甸植物。邦达草原长80多公里,宽约20公里。地势平坦,草原肥沃。邦达又是西藏东部交通枢纽,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航空港—邦达机场坐落在邦达北面草原上,1995年落成并开放。</p><p class="ql-block"> 我们早已经跑过了邦达机场。当时与另一车共享位置时,他们说他们上山了,而我们说我们已经过了机场,我们都是自说自话,没有想到走错了方向。事后,等到我们回到邦达镇时才恍然大悟,原来G318在邦达镇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来了一个近300度的急转弯,而我们没有发现却一直往前走,于是就快马加鞭地上了G214。</p> <p class="ql-block">  过邦达镇就直翻越G318业拉山 (4658)(又称怒江山)垭口,它是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内。垭口两侧,是两种不同的景致,来时的路,是平坦辽阔的邦达草原,另一侧下山处,则是著名的川藏天险——怒江七十二拐。</p> <p class="ql-block">  怒江七十二拐</p><p class="ql-block"> 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口到海拔2740米的怒江,陡峭的40多公里发卡型回路堪称绝美,被称为怒江72拐,也被称为99道弯,这段全国闻名的魔鬼路段真的可以算是中国公路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顺着72拐山路下坡到怒江边上,这里有一个伟大工程,那就是怒江遂道和怒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  怒江大桥的笛声</p><p class="ql-block"> 1953年,西南军区18军官兵担负修建怒江大桥的任务,起初只修了钢铁木架桥。1954年至1956年改修钢筋水泥桥,就在这次修桥期间,发生了一件凄惨的事件,有个解放军小战士,因在修桥过程中劳累过度,不慎跌落入正在灌注水泥的桥墩里,成为永远沉睡在桥墩里的英雄。为了纪念英雄,此桥永不拆除,如今在大桥下侧又建了一座新桥,途经新桥的车辆都呜长笛致敬!</p> <p class="ql-block">  四名师团级领导庄严地向修建此桥,修建川藏路牺牲了的英烈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过了怒江大桥,明显感觉八宿到然乌这段路路况越来越差,土松路窄,要是遇到了下雨就更危险了,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多终于到了然乌,想像中的然乌湖该是多么美呀,可是到了近处,泛绿的湖面有些浑浊,僻静点的湖边还堆着一些生活垃圾,我们都很失望,现在全国各地应该对环保抓得比较紧了,为什么大名鼎鼎的然乌湖还是这样!可以看出,由于受疫情影响,然乌湖周围商家的生意凋零,稀稀拉拉几个游客,湖上宾馆的门敞开着,我们甚至可以随意进出,也没人用心管理。</p> <p class="ql-block">  可以随意进出的水上宾馆房间也没人,显得太冷清。</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我们六点半就来到了镇上一处观景点观看日照金山。天气不太给力,勉强给了我们一个不太红的山影,大家照照像,周围走动走动就回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观景台,前面修着长长的走廊,还比较新,可是到了观景台的山坡上和平台上,木板却被撬走了,剩下长长的铁钉,人不小心就容易被挂倒,大家抱怨这地方人做事太不靠谱,出了安全事故怎样办?</p><p class="ql-block"> 早餐也要吐槽一下,二十五元的羊肉米线,老板模糊概念,误以为鸡蛋和豆浆免费加,结果鸡蛋和豆浆是八块钱的套餐,于是人均三十三,好吧,在然乌湖吃了两顿餐,都不便宜。</p> <p class="ql-block">  早上八点钟左右出发,目的地米堆冰川,然而到了冰川景区门口掏出手机一看,我们码已经变黄,藏易通显示核酸检测已经超过48小时,米堆冰川自然是不能进了。对于冰川大家也不是太感兴趣,所以也不觉得有多遗憾,但是进行核酸检测是当下最要紧的事情,不如此很有可能进不了墨脱公路,于是继续前行,往波密做核酸,疫情还没有结束,出行在外,遵守防疫规定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波密(2725)不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黑脱(1225)才是。进波密直奔疾控中心核酸检测站,所幸人很少,不用排队,做完后马上离开国道318,启程转向G559黑脱方向。</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高山湖泊草原蓝天白云,波密的景色越来越漂亮,大有东方瑞士之称,路况也变得好了很多,甚至在路上看见有小伙儿占道磕着等身长头,我们一方面担心他们的安全,一方面感叹信仰的力量是何其巨大。</p><p class="ql-block"> 我们紧赶慢赶,也有些担心,墨脱县是双进单出,今天我们必须进墨脱,但如果我们的核酸检测结果没出来进不了墨脱又该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墨脱公路全长117公里,起点波密县,终点墨脱县城。它也是第一条真正意义进入墨脱县的公路,其国道编号为G559,于1975年开工建设,中途被自然灾害破坏,多次修修停停,2009年—2013年10月,国家投资9.5亿挖通嘎隆拉隧道并改建成功后,才使得墨脱能够通车达到9个月以上,大体摘掉了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县城的历史帽子。</p> <p class="ql-block">  嘎隆拉遂道,长3360米,解决了墨脱公路或扎墨公路在此遇到的长达8个月左右的大雪封山通车困难的问题,使季节性通车变成为基本上全年通车。而且把原来的路程缩短了26公里。对以前只能用肩挑背扛的墨脱县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解放。</p> <p class="ql-block">  穿过嘎隆山遂道,惊喜便向我们扑面而来,道路两旁的雪山是如此之美如此之近如此之真实,我们不约而同地决定在这里休息,好好领略一下嘎隆拉雪山之风彩。</p> <p class="ql-block">  我利用中午路餐休息的对间,向着一边雪山进发,好久没徒步了,看着雪山就兴奋,在一种探秘的心理趋使下,我忘情地向高处爬去,上到一个山埂,看到了远处看不到的经幡,看到了崩塌的山体和沙石,看到了冰渍和雪水融化后蜿蜒曲折的溪流,还有各种各样的花儿,我多想一直往前走啊,想走到雪山脚下看看前面的小房子,还想触摸一下白白的冰舌,可是时间不允许,一个小时后,我顺着溪流边的人行小道<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尤未尽地回</span>到了车上。同伴问,你看到了什么,我无法回答,我看到的也许你们不屑一顾,但我却觉得它对我充满了诱惑。</p> <p class="ql-block">  前方过境路段,请减速慢行。</p><p class="ql-block"> 自驾墨脱公路,需要经过三个检查站,第一个检查站,每个人需购买进入墨脱县门票218元,五天有效期;第二是检测身份证和二十四小时核酸检测报告,我们的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工作人员在看了我们的行程码,确认都做过核酸以后,让我们签了一份承诺书,将身份证藏易通行程码摆在一起拍照上传后把我们放行了;第三个检查站是到达国大桥,达木检查站时,需要检查身份证,边防证,并询问是否携带无人机。过了这座大桥,再往前行驶十多分钟的盘山公路就到了墨脱县城。</p> <p class="ql-block">  虽然2018年终于实现墨脱公路的全线通车,但由于地质条件差,每年这条公路依然要不断经历雪崩泥石流暴雨等自然灾的袭扰,使得公路的维护之艰难也堪称世界之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下来,也是经过了四五处被泥石流冲断的水瀑路段的,所以说进出墨脱,还是要四驱的越野才行。</p> <p class="ql-block">  从三千八百多米的嘎隆拉雪山开始,急速下降至海拨一千来米的墨脱县城,从高寒的雪山冰川地貌过渡到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直抵山地雨林,可谓是"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呀。</p><p class="ql-block"> 要到县城之际,看到公路边上一树树芭蕉丛从窗外飘过,真以为到了云南的热带雨林秘境,哪里像是在西藏呢。</p> <p class="ql-block">  低海拔温湿气候使得墨脱山水时时处于云雾缭绕之中,仙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多林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  果果糖大拐弯,让人惊叹!记得儿子小学时眉飞色舞地给我讲起雅鲁藏布江上的马蹄形大峡谷,那是多么的神奇和豪迈,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了这里,目睹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然的我马上将之分享给儿子,也让他重温我伟大祖国山川河流之奇妙。</p> <p class="ql-block">  德兴桥</p><p class="ql-block"> 现在使用的德兴大桥是水泥钢架结构大桥,它的开通结束了旁边两座藤网桥的悠久历史。站在德兴大桥上看着旁边晃晃悠悠两条单薄的藤网桥,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你很难想像当你走上那横挂在不断翻滚的混浊的雅鲁藏布江之上的藤桥时是何等的惊心动魄,反正我是胆怯害怕的。当然现在这两座藤网桥已被作为文物遗产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德兴藤网桥</p> <p class="ql-block">  嘉荣沟看起来曾经也风光过,腐败的木栈道直伸入森林,只不过可能因哪几次暴雨冲刷现今被废弃掉了,这里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我们草草地往里探寻了一下即退回来了。哈哈,两只毫不避人的猪倒是让我们不小心当了一回猪倌。</p> <p class="ql-block">  绝没有想到,墨脱县城是这个样子的,一座现代十足的新城,曾经以为的原始风貌在这里荡然无存,就连街道上的店铺和往来的车辆行人,汉族大妈的坝坝舞,都让人有一种身处内地城镇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当地小伙组织的藏族舞蹈,廖廖数人,完全比不了前面汉族坝坝舞,周围也仅几个游客观看。灯红水绿的墨脱夜晚就这样在退去了白天的热气后变得十分详和舒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