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马头山之歌》中的预言

寒梅若华·窑洞逐梦人

<p class="ql-block">  长篇小说中的预言</p><p class="ql-block"> ——王丽老师《马头山之歌》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刘美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打拜读《马头山之歌》这部小说之后,我就总想着王丽老师不只是作家,更是“预言”家。</p><p class="ql-block"> 我和王丽2011年5月12日相识于网络,当年,她是“米脂婆姨”网站的管理员,我是在QQ空间摸索学习写日志的米脂婆姨。同是七零后,谈文学,论感情,也说些家长里短,尽管当时不曾谋面,却无话不谈。后来,她准备生二宝,我也辗转于餐馆、超市去打工,渐渐达成共识,有事说事,不再闲话家常。后来有了微信,QQ好友也就随之淡忘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还记得曾在QQ上说过多次,若到米脂,我请她吃饭,但是一直未遇。直到前年榆阳区作协活动中,才见第一面,黑发披肩,衣着素雅,鼻梁高挺,棱角分明,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谈吐间莞尔一笑,露出一排皓齿,坦诚大方的品性显露无遗。</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准备出书,请看稿的曹洁老师出来吃饭,同时约了王丽,想一并兑现我的承诺,不料席间,被王丽老师抢先买了单,令我愧疚不已。</p><p class="ql-block"> 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过去若干年从不曾听王丽提起长篇创作,结果她的《马头山之歌》竟然在我散文集《温暖窑洞我的家》之前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我在作协群里看到王丽定于2021年11月22日在榆林【读者图书超市】举办《马头山之歌》新书分享会时,不管有没有邀请函,我想看到她的书,而我当时也正筹备出书,也想见识见识,就直接跑去参加。会上散发着浓浓墨香的《马头山之歌》摆上桌,只见洁白的封面上酸枣枝头点点红如梅花傲立,迎着“马头山之歌”三个大红字和两个黑体字给人眼前一亮之感,一入眼我便爱上了它。</p><p class="ql-block"> 会上,好几位老师给出了好评 。我是慢热型,近二十万字的长篇摆在眼前急忙吸收不了,只读了前言后记,待回家之后细读慢品。逐字逐句认真拜读之后不由惊叹:《马头山之歌》独树一帜,值得品味与一读。经过一年多时间沉淀和检验,越发觉得王丽老师不只是作家,更是“预言”家。</p><p class="ql-block"> 回味《马头山之歌》小说内容:马头山上千人口的村子,大批村民进城打工,只剩下三五十老弱病残之身,春播秋收,最多也就一百来人。这不正是陕北乡村生活的现状吗?因为我生在乡村,目前还留在乡村陪伴九十岁的老父亲,对《马头山之歌》一书中描写的乡村生活深深共鸣,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小说从马涛瘫痪的父亲使用电饭锅热饭(电源线起火)导致的小火灾,引申出一系列故事,聋哑少女朵儿雨夜跌下垴畔意外丧生,强子父亲夜半突发脑中风,不仅仅是给外出打工的人敲响警钟,同时也告诉所有人:给留守的孩子和父老乡亲以足够的关照,比外出打工更重要!贤妻良母型的李小苗印象深刻,一直坚守马头山村教育事业,不惜用离婚所得窑洞给学生上课,直至马涛接任村支书,建起希望小学——召唤学子和进城陪读的家长回村!</p><p class="ql-block"> 还有导致马峰受伤的黑煤矿,强子房地产的起起落落,以及酒色财气和婚变,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p><p class="ql-block"> 翠儿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进城去打工,体会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退伍军人马涛被瘫痪的老父亲绊住脚,成了唯一留在村里的青壮力。承包了马头山,种植酸枣树,带领为数不多的几个留守村民开创致富路,无疑,马涛成功了。因为种植和养殖业,才是农民的本职工作。这正是王丽创作的主旨,也是王丽老师给外出打工的父老乡亲指出的一条回家的道……鱼儿游在水里,鸟儿飞在蓝天,羊儿在山坡吃草……工人进厂,军人守边防,农民守护自己的土地和村庄,这是自然规律,各尽其职,各走其道,颠覆自然规律必有灾祸。</p><p class="ql-block"> 再来品味以第三者插足别人婚姻,母随子贵而和强子走在一起的刘艳,在强子破产时心浮气躁,引发家暴,之后不断争吵,在车上争吵时失控,和强子抢夺方向盘导致车祸丧生,以及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强子携带儿子回归马头山,给不能生育的李小苗以人生圆满。但是多少给读者留下些许遗憾,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这种美更令人咀嚼和回味。同样是女人,王丽老师能写出《马头山之歌》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乡村振兴守土有责,召唤农民回家..…令人倾佩,也值得深思!小说集《马头山之歌》独树一帜,值得品味与一读!</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诧异的是,王丽老师似有未仆先知之明。她的《马头山之歌》刚刚出版,就在2021年的金秋,祖祖辈辈用老镢头在山村里抛挖打拼,却从没在酸枣上见利润的小村,忽然就传来了“收酸枣”的吆喝声,而且,像传染一样,瞬间传遍了陕北的大街小巷,沟沟岔岔,从1市斤4、5块钱,一路飙升到7、8块。于是,山山峁峁,崖崖畔畔,沟沟渠渠,稍有劳动能力的男男女女就像蚂蚁上树一样全都上了山,打酸枣上劲,卖酸枣上瘾,找酸枣如找宝……倘若有青壮力男子在家,带动老婆娃娃,舞动长干,打的打,捡的捡,摘的摘,随捡随摘随卖,利用中秋、国庆假期的空闲,卖4000——5000元,甚至7000——8000元,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也有人动了抛挖丢弃红枣树,改种酸枣树的念头,但是,谁也不知道来年往后,酸枣是不是会一直畅销无阻?心动,没敢行动。</p><p class="ql-block"> 不料,2022年初秋,“收酸枣喽”的吆喝声早早传来。仔细一听,居然是“收青酸枣喽……”价格从6、7元,飙升到11、12元,昧良心的小商贩子一来,农民们坐不住了,怕错失卖酸枣的时机,纷纷上山,赶中秋节酸枣红透成熟之前,统统打光卖光收割了个尽光,由于受疫情影响,娃娃开学和年轻人外出打工都有推迟或在家滞留。几乎每个小村都有几户青壮年携带老婆孩子打酸枣,十天半个月销售过万。如果有哪位读者信了王丽老师的预言,或有哪位领导熟知陕北高原的地里和生态环境,坚信种植酸枣树是历来干旱少雨的大陕北遍地掩藏的珍珠……倘若领导慧眼识珠,读完《马头山之歌》就着手走访调研,相信陕北佳县黄河畔窑洞村落,具有绿色低碳、安全、低污染等特点,更具有很强的生态意义,不但有利于休养生息,也符合我们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文化的范畴,何况酸枣树投资小,收益高,易生存,自然灾害又少。如能实施规划搞好生态治理,在乡村开展千亩、万亩绿化带基础建设、搞好酸枣树种植产业销售结构,以马涛和马头山村为样板,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统筹资源力量、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五年、十年或者更长远的规划,按步推进乡村生态治理,搞好酸枣树一本万利的种植培育和后续销售链工作。说不准也会像高西沟一样成为其它村的典范。那么,初秋,就不会有黑心商贩来收购青酸枣,金秋,稀稀落落的红酸枣50元一公斤都供不应求,来年金秋,酸枣收入又何止上万?十万、八万、百万一切皆有可能!</p><p class="ql-block"> 尽管王丽老师说《马头山之歌》是她凭自己几十年对农村牵扯不尽的情感而不由自主倾吐的声音。仅此而已,写作时真没有想过酸枣果竟然这么快就被市场认可。这样的预言不知道算是偶然巧合、还是预言成真?</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预言都是始料不及的,只有当在时间的推移中被证实是正确的。何况酸枣全身都是宝,它的药用价值和酸枣树种植本来并不矛盾。酸枣果肉美容养颜、开胃消食。酸枣仁养心益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惊厥、镇痛、降压、降血脂、抗肿瘤、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现在社会人人爱美,讲究美,追求美;肿瘤和三高人群随处可见,疫情反复难以控制!这完全是可以通过科学规律以及对未来发展需求所作的计算而得出结论,决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马头山之歌》的著作者王丽老师她不仅是作家,更是“预言”家。只不过她的预言不是通过非凡的能力获得,也不是通过科研得出,而完全是出于对文学的一腔热爱,由于创作灵感中获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