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山有“世界屋脊”珠穆朗玛;水有“圣湖”纳木错,花有醉人三世的林芝桃花和象征幸福的格桑花,牧有珍稀藏羚羊,信有布达拉宫日日磕长头的藏传佛教,文有一代“情诗之王”仓央嘉错,史有千年和亲的文成公主,医有神奇的藏医藏药,饮有青稞美酒、酥油茶……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诱惑,早已把我的心带往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这次,我将一路前行走近她,慢慢解锁一个我看到的西藏。</p> <p class="ql-block">2021-3-20</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出发的日子,又正值春分,早晨8点多出门时,刚刚还不小的雨也停了,我们入藏莫非天意?正所谓“吹面不寒杨柳风”,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枝头上鸟儿也吱吱喳喳地为我们送行。</p><p class="ql-block">8点半,环球国旅的小李准时到小区门口接我们,把我们直接送到火车站。我们乘坐的Z376列车也准点到达,上车安放好行李后就差不多到午餐时间了。老妈拿出同学老公为我们准备的美味,乐滋滋地吃了起来,同车厢的旅客都很羡慕,有一大哥调侃说应该配上一杯小酒。游客来自不同的城市,上海、苏州、常州、南京的都有,大家很快就熟络起来成了朋友,说笑聊天,分享各自带来的美食,甚至加了抖音好友……旅途一点也不无聊,下午还在摇摇晃晃的车上睡了一个午觉。据说我的呼噜声响彻车厢,这是要“出名”了?</p><p class="ql-block">午餐前后,列车上播放着《坐上火车去拉萨》《我要去西藏》等歌曲的纯音乐,非常应景。</p><p class="ql-block">晚上10点,火车熄灯,前方将停靠洛阳。晚安!明早,我们会在哪儿相见呢?</p> <p class="ql-block">2021-3-21</p><p class="ql-block">早上好,这里是调频FM98.2兆赫,天水欢迎你。早上一睁眼,就是天水站。天水一线是著名的军事、文化古城。汉初韩信“暗渡陈仓”就是走的这条线;汉末诸葛六出祁山也是从汉中出陇右;两晋时期建成的麦积山石窟现在已是世界文化遗产;泾河与渭河从天水穿过,便有了“泾渭分明”这个成语,进而有了《西游记》里的“魏征梦斩泾河龙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列车在崇山峻岭穿行,经过著名的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列车进兰州时经过了西固黄河大桥和在建的柴家峡黄河大坝,果然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p class="ql-block">下午将近2点,火车到达中转站——西宁。据说“西宁”的名称最后是慈禧太后在120年前庚子西狩途中确定的,同时改名的还有西安,意为“令西部安宁”。</p><p class="ql-block">晚8点半,我们登上通往拉萨的Z6811列车,正式踏上了青藏铁路这条“天路”。</p><p class="ql-block">据介绍,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因地质和技术原因,于1974年开工,直至1984年完工,耗时10年;二期工程于2001年10月斥资262.1亿元开工,只用了不到5年就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了。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高寒缺氧、生态系统脆弱、数千里千年冻土等技术难题,穿越“生命禁区”,谱写了一段连美、日、德等国外顶尖专家都望而却步的传奇,打破了之前被誉为“现代旅行文学教父”的保罗•索鲁(Paul Theroux)1986年在其传记《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中“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断言。</p><p class="ql-block">夜阑人静,我们将在梦乡中在天路飞驰,奔向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西固黄河特大桥</p> <p class="ql-block">建设中的柴家峡黄河大坝</p> <p class="ql-block">西宁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转乘有氧列车,正式踏上青藏铁路。</p> <p class="ql-block">2021-3-22</p><p class="ql-block">从美梦中醒来,天已放亮,见大家都趴在窗口,注视着车窗外远处的雪山,才知道列车已到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大家见过的最壮丽的日出是在哪里?至少今天我在可可西里看到的日出,又一次震撼了我:近处是青青矮矮的草地,草地对面就是黛色的山峦,雪线以上白茫茫一片,头顶是蓝天白云,渐渐露出一点金色,忽而整个雪山顶被金光笼罩,紧接着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整个天空染上了一层绯红,如一条金红的哈达铺着。正好草地上几头藏羚羊悠闲地路过,也蹭到了一身霞光。画面在不断移动,才返青的牧场 ,五短身材的牦牛身披黑色大氅,啃食着地上的小草,还舒适地躺在尚未解冻的冰盖上,近处是草原,冰河,远处是丹霞,雪山连绵,冻土冰盖纵横。</p><p class="ql-block">列车途径那曲县的错那湖时,列车员介绍说,这是怒江的源头,海拔4800米,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时,就是在这里换穿的藏服,而她的汉装则随着流水漂走,从此错木湖被染成“五彩湖”。</p><p class="ql-block">守护错那湖的,是唐古拉山,它是母亲河长江的源头——沱沱河的所在。</p><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多,我们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西藏拉萨。接站的淳朴藏民给我们每个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带走了旅途的疲劳,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明天我们将走进汉藏蒙三族文化汇合的圣殿——布达拉宫和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那曲牧场</p> <p class="ql-block">迷人的措纳湖</p> <p class="ql-block">那曲的初春</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雪山</p> <p class="ql-block">2021-3-23</p><p class="ql-block">7:30用过早餐后,我们乘坐大巴前往扎基寺。藏族小伙洛桑担任我们的导游,虽然他的汉语不咋的,但人很朴实。扎基寺是全西藏地区内唯一一座财神庙。西藏原来没有财神爷,直到文成公主和亲到西藏,才带来了财神的概念,藏民称这位财神爷(确切地说应该叫“财神佛”)为扎基拉姆。这位扎基拉姆,其作用相当于山西人供奉的关云长、粤港澳供奉的妈祖、其他内地地区供奉的赵公明,保藏民平安、健康、发财。扎基寺门洞的墙上,画着有名的《蒙人驭虎图》,表明这是一座格鲁派寺庙,听人介绍,这座寺庙是色拉寺的属寺。寺门外的走廊上的壁画画有四种动物:大象身上坐着猴子,猴子身上坐着兔子,兔子身上坐着鸟儿,神态安祥,和睦共处,寓意着大自然的和谐包容。因此,扎基寺还特别供奉了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p><p class="ql-block">扎基寺每天早上8点开门,我们不到8点就到达寺庙门口,还按照藏民习惯绕寺一圈,等待开门。然后首批进入,在内地,我们见惯了礼拜佛主的烧高香,来到西藏这片圣地,来到这个充满佛性的国度,我们远离内地世俗的拜佛礼仪,用哈达、青稞酒、酥油,转经敬拜佛祖,将我们的祈愿留在这片雪域高原。</p> <p class="ql-block">扎基寺</p> <p class="ql-block">随后乘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大昭寺。大昭寺始建于唐贞观末年,距今已近1400年,乃为收藏文成公主带来的十二岁身金塑佛像,而同时期一位尼泊尔公主带来的八岁身金塑佛像则被安置在距离大昭寺一公里左右的小昭寺。</p><p class="ql-block">大昭寺是藏民最虔诚礼敬佛陀的所在。来这里礼佛的人不计其数,佛堂内天天人挤人,礼佛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虔诚的藏民,一类是我们这样的游客。藏民们口中念着佛经,每一个佛堂都会进去敬拜,按此程度,25000多平米的大昭寺也不知要走多长时间,我想,这就是“信者无敌”吧。我们跟着自己的导游走着走着就挤丢了,于是找上旁边另一个团队的导游,混在里面一边听讲解一边跟着走,蹭了一路。据说大昭寺是文成公主为了帮松赞干布镇压邪魔而建议他建造的,大昭寺的核心—通天柱正好镇在了邪魔的心脏上。待我们走出大昭寺,导游已经只等我俩了。</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自由活动时间,我们逛了逛大昭寺边上的八廓街手工艺品市场,也是非常有特色,见识了精美的唐卡艺术、藏香等等,感受西藏的风土人情,观赏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的手工制品。</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唐卡艺术</p> <p class="ql-block">集中用完午餐,我们提前到布达拉宫安检口接受安检,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游览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安检比机场还要严格许多,我们排队近一小时。经过安检后,我们终于在下午1:40准时进了布达拉宫大门。拉萨平均海拔3650米,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共13层,顶层是金顶,不开放,到12层处海拔约3800米。整个布达拉宫以白色为主色调,有部分红色与黄色区域。它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对应的夏宫则是罗布林卡,不在我们本次游程中。布达拉宫的白色部分(白宫)是僧房和仓库等,红色部分(红宫)是专门供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黄色部分(黄宫)则是达赖喇嘛专门的办公场所。我们一路跟着导游,听着讲解,向上攀登,到7、8层左右竟然又和导游走分开了。我们以为是我们又慢了,紧赶慢赶赶到10层进内部处,仍然不见导游,而10层是要换票的,我们这才知道,是我们走快了。过了好一会儿,导游打来电话,让我们在原地等候,她带大家上来。原来导游也以为我们是落在后面了。与导游会合后,导游让我们看一下旁边名叫“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网红厕所”,全体略作休息后,继续向上攀爬。里面很快就进入了红宫,那里除了供奉诸佛菩萨金刚及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还有许多经书的原本(其他各寺庙内供奉的善本都是从布达拉宫拓印的拓本)。在布达拉宫中,供奉着从四世达赖喇嘛起所有达赖喇嘛的灵骨,唯一没有我们最熟悉的“情诗之王”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只因为仓央嘉措圆寂于青海湖畔。当然,在藏民心中,那些我们烂熟于心的情诗如“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等,藏民们都认为其是传教诗歌。布达拉宫不仅建筑宏伟,而且其本身把建筑原理运用到了极致。它的建筑用色全都是用的自然色,其中使用的防火防雷材料都是自然的产物。</p><p class="ql-block">现在,在拉萨的大街上,没有看到仓央嘉措描写的“那一夜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只有十万大山和藏民“一直一直来”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回答,见证着藏民依旧的虔诚。</p><p class="ql-block">参观完布达拉宫,当天的行程就结束了。但大家意犹未尽,相约晚上再去看夜景,因为拉萨是“日光城”,晚8点后夜色才会降临,我和妈妈决定早点休息,养精蓄锐,为明天的游程做准备。夜景虽然唯美,但我认为内涵在里面,所以没有遗憾。我们还从导游那里了解了藏传佛教的三个未解之谜:转世灵童如何躲过“孟婆汤”而带有前世的记忆;达赖喇嘛的肉身灵塔如何千年不朽;贡佛天珠到底从何而来。</p> <p class="ql-block">药王山、拉萨河</p> <p class="ql-block">2021-3-24</p><p class="ql-block">今天早餐后,我们乘坐大巴离开拉萨,沿着西藏唯一的高速公路——林拉高速前行400公里,穿越平均海拔4700多米、长达5.7公里的米拉山隧道,下到海拔不足3000米的卡定沟。</p><p class="ql-block">卡定沟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卡定沟山势险要,高耸入云,属于峡谷地形。这里奇峰异石,古木参天,有全西藏唯一的瀑布——落差近200米的天佛瀑布。山崖天然形成的图案,神似汉藏佛教文化中的佛、菩萨、喇嘛等。其中,经典的有“喇嘛护灯”、“神龟叫天”、“神鹰献宝”、“慈悲观音”等。</p> <p class="ql-block">山崖自然形成的图案:慈悲观音</p> <p class="ql-block">由于卡定沟海拔较低,因此针叶林环绕,成就了清新的天然氧吧。也因此,卡定沟被称为“小江南”。据导游说,这几天适逢观音菩萨诞辰,我和妈妈就入乡随俗,请了一个平安愿和一个财源愿。</p><p class="ql-block">导游多吉告诉我们,在进藏网红路线318国道上,有一条奇特的“鄙视链”。在这里,不是开车的鄙视骑车的、骑车的鄙视步行的,而正是反过来——步行的鄙视骑车的、骑车的鄙视开车的。因为318国道蜿蜒曲折,囊括了这里各种不同的地势,别看它是国道,比林拉高速可险峻多了。</p> <p class="ql-block">走出卡定沟,我们继续乘车前行。大约又走了近80公里,我们来到网红打卡观景台——色季拉山观景台,这时天上飘起了朵朵雪花,而太阳也不肯让位,于是出现了神奇的“太阳雪”天气。导游指着远处的一个方向说,那边就是“十人九不见”的南迦巴瓦峰,今天可能看不到。我凝视远处,那绵延不断的雪峰,不知哪是我心神往之的南迦巴瓦峰,但我深信,我已见到她了。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圣山,是不能轻慢和亵渎的,虽然其海拔7782米不如珠峰,但迄今为止只有一人登顶成功。</p> <p class="ql-block">远眺南迦巴瓦</p> <p class="ql-block">7782海拔,只是,2哪去了?</p> <p class="ql-block">下了观景台后,我们往回走,车游鲁朗林海,这是一处云山雾海里的森林,两边峡谷内草甸肥美,时而有牦牛徜徉其间;周边雪山林立,山环水复,真正的天上森林。</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到达今天最后一景点——鲁朗小镇。鲁朗小镇是广东省对口援建的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凸显藏族文化、自然生态、圣洁宁静、现代时尚,被誉为“东方瑞士”。</p> <p class="ql-block">在鲁朗小镇拍照留念后,我们踏上回程之路。经过近2个小时的颠簸,我们于傍晚7点抵达全国最后一个通车的县城——墨脱县,在这里享用了当地的特产——鲁朗石锅鸡。大约15分钟后,我们回到林芝,入住了旅馆。这个“林芝”可不是《白蛇传》里白素贞盗取的仙草灵芝,它的意思是“太阳的宝座”。 在带行李下车时,老妈前几天曾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的银梳子突然出现,我和妈妈都深信这是今天我们虔诚礼佛得到的现时回报。</p> <p class="ql-block">品尝鲁朗石锅鸡</p> <p class="ql-block">2021-3-25</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人们对桃花情有独钟。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李白的《赠汪伦》、唐伯虎的《桃花庵歌》,到歌曲《桃花谣》《你像桃花三月开》《三生三世》,乃至热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反映出人们对桃花的喜爱。</p><p class="ql-block">一到春天,家乡蠡园“一棵桃花一棵柳”,不知醉倒多少人;但今天在西藏林芝,在这太阳的宝座下看到的桃花,更让我心动。林芝三月,冬日银装还未褪去,却已是花的海洋。浅粉洁白的野桃花,在群山环抱下,如醉霞绯云般地争相斗艳,还有敖包与之同框。正是“绿树村边合,雪山郭外斜”。野桃花也有春天,而且有了她,西藏的春天更加多姿多彩。 </p> <p class="ql-block">离开桃花沟,我们直接乘车前往雅鲁藏江布大峡谷,并在峡谷景区内用午餐。</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主体位于墨脱县,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达6009米,平均深度也有2268米,是世界第一大峡谷。</p><p class="ql-block">在珞巴神话传说中,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天神砍出的缺口。据说,喜马拉雅山脉原本浑然一体,西藏全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因此西藏的降水无处排放,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淹没了许多村庄,卷走了无数生灵。珞巴人善良的祖先阿巴达尼不忍大家受此劫难,上告苍穹,像中原传说中的大禹一样奉命治水十年,终于在神兵神将的帮助下成功解决水患,而堰塞湖中的水则流入了由神兵砍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的一条深沟中,这条深沟就是如今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观景台远眺,十人九不见的南迦巴瓦主峰今天对我们展开了笑颜,导游卓玛说,有足够缘分的人,来到这里才能看到南迦巴瓦峰,非常非常有缘分才能看到主峰。我们的运气爆棚。</p><p class="ql-block">据经书记载,这是因为南迦巴瓦曾因嫉妒弟弟拉加白垒而将其斩杀,后来南迦巴瓦受到众神的谴责和惩罚,由此感到羞愧难当,便终年将面容藏在云层之中,没有特别深厚的佛缘是见不到的。因此,南迦巴瓦峰也被称为“羞女峰”,而且但有诚心祈愿无不灵验。当初升的阳光洒在峰顶时,雪峰显出圣洁的金红色,如天雷在燃烧,因此南迦巴瓦的汉译是“雷电如火燃烧”。在《格萨尔王传》中,南迦巴瓦峰被描写成门国一柄通天的长矛,故而又有“直刺天空的长矛”之意。在南迦巴瓦峰的观景台,我们有幸与这座神山同框。</p> <p class="ql-block">向前不远,有一棵奇特的千年古桑。有一种说法是这棵桑树能给单身狗带来甜蜜的爱情,使夫妻、情侣更加幸福甜蜜。</p><p class="ql-block">在这种说法的背后,却有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次,一位王子到一位国王处求取珍宝,国王的两个主同时看上了王子。能干的姐姐为王子拿到了珍宝,却被妹妹大发嫉妒而杀死,把灵魂和珍宝镇压在巨石之下。经过长久的洗礼,姐姐的灵魂顶破了巨石,化为一棵桑树,依旧为王子守护着珍宝,希望王子终有一天能来取到它。</p><p class="ql-block">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那株桑树确是郁郁葱葱,亭亭如华盖。我们在此留念、打卡,至少我们曾来过。</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乘上了返程车,于返程途中参观了雅尼湿地。雅尼湿地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在这里汇聚。</p><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从海拔5000多米一下降到不到3000米,因落差巨大,雅鲁藏布江水裹挟着泥沙滚滚而下,俨然一条“黄河”;尼洋河流经区域海拔变化较小,因此河水清澈,如同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细细的白沙滩上。二者汇聚之处,泾渭分明,互不影响,真是一大奇观。</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真的见识了西藏名山、大川、花海之美。</p> <p class="ql-block">2021-3-2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早起后,我们坐车从林芝往拉萨方向返回。</p><p class="ql-block"> 途中,我们来到一个西藏民俗村,了解藏族文化,感受藏民生活。在村口迎接我们的卓玛叫雪儿达瓦,一进村,我们就和藏民们一起跳起了热情的锅庄,并互道“扎西德勒”。一曲舞毕,我们跟着达瓦一同到她家作客。在她家门口,我们了解到,原本用于区分贵族身份的“姓”在藏民中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名字也不是父母所起,而是由各村中的活佛所赐。而且藏民的家与内地大不同,一般都是跃层式,一楼住牦牛,二楼才住人。</p><p class="ql-block"> 达瓦家属于“工布藏族”,也就是藏族中的能工巧匠;另一支比较主要的藏族分支就是“康巴藏族”,我们平时常说的“康巴汉子”就是他们,他们是马背上的藏族,擅长骑射,主要分布在四川。</p><p class="ql-block"> 达瓦家的房子一半国家出钱,一半自己掏钱,而除了一台电视机之外的所有生活用具以及房子的装修都是他们自己做的,雕梁画栋。现在藏民因为和各内地省份有对口援建协议,所以他们的女儿到了学龄,会“精准”地对口到援建省份的学校去上学,直至高中毕业;而他们的儿子到那时则会被送入寺院,由高僧大德教授各种知识、传授藏族文化信仰。达瓦自豪地告诉我们,她的爷爷是一名藏医,哥哥则是党员。在藏民家中,历任国家领导人的相片会和他们所敬仰的活佛一起悬挂在正堂。</p><p class="ql-block"> 与大多数民族的“男耕女织”不同,工布藏族是“女耕男织”,男生们没有一手好手艺还真会被女生瞧不起,更别谈结婚了。藏族男女的婚姻类似于“走婚”,没有“嫁娶”或者“倒插门”的概念,而且如果对方家庭有多个亲兄弟/亲姐妹,另一半必须“照单全收”。</p><p class="ql-block"> 作为藏医的孙女,达瓦用事实向我们显示了藏民利用银器自我保养的“手段”。我们知道,银是可以吸附毒素的。我们旅行团中一位大叔被选中去接受银器诊疗,结果银碗所过之处,竟然处处青黑,我们惊出一身冷汗。</p><p class="ql-block"> 作为奴隶的后代,达瓦也谈到解放前藏族奴隶的悲惨命运。工部藏族的祖辈很多人是被抓去布达拉宫修建、修缮宫殿的壮丁,在做那些精细的工作时,看走眼就被挖掉眼睛,做错活就被剁掉手。不仅如此,在那个年代,女孩颜值高也会招致杀身之祸。她们会被灌进水银,剥皮做成唐卡。可以说,布达拉宫的金碧辉煌是无数奴隶的血泪堆积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达瓦还告诉我们一个严酷的事实:布达拉宫一直在下沉,希望现代科学能解决此问题。</p> <p class="ql-block">藏民们每人一生都有一次磕长头到大昭寺或者冈仁波齐,由于西藏面积很大,很多藏民长头磕到大昭寺就回不去了,留在那里成了拉萨的新市民,在大昭寺周围摆地毯谋生,从而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八廓街。</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民俗村,我们逛了逛附近的手工艺商店,在拉林高速的一个服务站用午餐后返回了拉萨,在拉萨河畔的一个特色餐厅享用了丰盛的特色晚餐,有烤羊、藏香猪、藏香鸡,还有青稞酒和酥油茶。其间,还有藏族卓玛载歌载舞并前来祝酒。</p><p class="ql-block">我们游程中还有转经路千佛塔,千佛塔类似金字塔的造型,是藏族人进行祭祀与神灵沟通的一个贝塔式建筑,供奉五千多尊藏传佛教的“真神”石雕和彩绘壁画,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磕长头的藏民。</p><p class="ql-block">明天,圣湖羊卓雍错还在等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2021-3-27</p><p class="ql-block">藏医藏药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上午我们参观了宇妥家族的藏药厂。</p><p class="ql-block">西藏第一贵族宇妥家族的祖先就是藏传佛教中的药师佛,据说活了125岁。宇妥家族的传家宝典《四部丹经》不知曾为家族带来多少利益,后来其女婿阿沛•阿旺晋美将《四部丹经》献给了国家。</p><p class="ql-block">每一个藏民都希望自己死后能够上天堂,因此都尽量选择“天葬”。“天葬”是西藏除了“塔葬”之外的最高葬礼,因为“塔葬”只有历代达赖喇嘛才有权享受,已不仅仅是葬礼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由于“天葬”的存在,藏医的人体解剖学比西方领先800~900年。根据“天葬”结果的经验总结,在病人自述症状时,藏医甚至可以提前判断出幼儿的发烧、成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扁鹊、仓公、华佗等中原神医讲究的是“四诊法”,也就是常说的“望、闻、问、切”;而藏医则不止于“四诊法”,还有“尿诊”,就是对病人的尿液观其色、闻其气,甚至亲尝其味。若尿液中有白色,一般是肾脏示警;若尿液有苦味,一般是肝胆有疾;若尿液有甜味,那就是糖尿病了。以前,牧区的牧民病了,不可能去医院,就把尿液送到寺院,那些精通医理的喇嘛一边念经,其实是在观察尿液的变化。但尿液产生的氨很伤眼,会导致失明。</p><p class="ql-block">我们在那儿看到很多珍贵的的藏药,有藏红花、米参、天麻、灵芝、三七等。妈妈买了一盒藏红花和一盒消痛冷敷贴(绒布峰针)。</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享用了牦牛肉火锅,补充能量,以备下午上5000米海拔。</p><p class="ql-block">朝圣之旅,三大圣湖也必须去一个。我们去的是最美的羊卓雍措,简称羊湖,意为“牧场上的碧玉”,是藏南最大的内陆湖群,湖水面积达638平方公里,被认为是神女遗落在人间的松石耳串。站在海拔4998米的岗巴拉山顶向南眺望,但见层峦叠嶂,湖水碧蓝,平滑如镜,似蓝宝石镶嵌其间。我们到后,首先怀着虔诚的心意,献上洁白的哈达,然后拍照留念,把美丽圣洁的景色带回家。</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毕,我们离开羊湖去往酒店,回到酒店见时间才刚7点,天还大亮。我们乘坐公交再一次逛了一圈八廓街,并在那里用了晚餐。大约8:30,天黑了,但见不远处的布达拉宫在华灯映照下,倒映在拉萨河里,唯美如画,使我们留恋忘返,9点多才打了滴滴回到酒店。</p><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就要离别西藏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2021-3-28</p><p class="ql-block">10点27分,我们登上了回程的列车(Z166拉萨—上海)。离别西藏,有太多的留恋,太多的不舍。难忘羞涩的圣山南迦巴瓦峰、温润如玉的圣湖羊卓雍错;难忘深邃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俏艳报春的林芝桃花;难忘藏传佛教圣殿布达拉宫、大昭寺;难忘藏家青稞美酒、酥油香茶……一切的一切,永生永世都不能忘。</p><p class="ql-block">列车在青藏高原奔驰,穿越唐古拉山,又见美丽的措那湖,美若仙境。连绵的雪山仿佛在向我们挥手告别。再见了,美丽的西藏——我心中永远的圣地,我来过,此生已足。</p> <p class="ql-block">2021-3-29</p><p class="ql-block">从梦中醒来,列车已到青海湖,也许是阳光还没有眷顾,湖水没有我以前见到的那么蓝。我们今天打卡格尔木-那曲-可可西里-玉树-兰州-天水-宝鸡-西安……那曲牧场一片片田园风光在我们眼前掠过,黄土高坡、九曲黄河……景色在不断变化。</p><p class="ql-block">车厢内,人们谈论着各种话题:有抒发爱国情怀的,有发表旅游见闻的,也有谈论宗教信仰的。今天我还第一次参与打牌:掼蛋。</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真快,熄灯了。</p> <p class="ql-block">2021-3-30</p><p class="ql-block">一睁眼,窗外绿草如茵,油菜花开,一派江南景色。火车已到安徽蚌埠,离家越来越近了。“近乡情更怯”,离家多日,很想念家人了。火车于10:40抵达无锡站,旅行社张经理亲自来接站,直接送我们到家门口,谢谢张经理暖心接送。</p><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西藏游程在亲友们的陪伴和祝福中圆满落下了帷幕。</p><p class="ql-block">西藏地大物博,占全国土地面积八分之一,以岗巴拉山为界,分为前藏和后藏。我们这次游览的是前藏。后藏包括日喀则和阿里地区。</p><p class="ql-block">西藏和印度、尼泊尔以及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四千多公里,是我国西南边垂的重要门户,是性命攸关的制高点,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咽喉之地。</p><p class="ql-block">西藏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如藏文、藏传佛教、藏医药等。</p><p class="ql-block">西藏也是我国母亲河长江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天西藏行,我们不仅饱览了她的美丽风光,也体验了独特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如藏文、藏传佛教、藏医药等。</p><p class="ql-block">西藏也是我国母亲河长江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短短几天西藏行,我们不仅饱览了她的美丽风光,也体验了独特的宗教文化。</p><p class="ql-block">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等原因,西藏的经济和内地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相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随着青藏线、川藏线等交通要道的打通,西藏经济的长足发展可以预见。</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西藏的明天扎西德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