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平淡如水(王 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2022年9月9日,是我的母亲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夜间醒来,辗转反侧,无法再入眠。妈妈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眼前浮现。妈妈,妈妈,女儿千呼万唤,再也不见您的笑容,再也不见您唯一能动的左手向我招来。妈妈,亲爱的妈妈,女儿拿起手机想把浮现在眼前、您生前的一幕幕记录下来,可刚刚开个头,就已经泪流满面了。因为女儿心里对您的思念,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妈妈,您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姐弟四人,您的勤劳、善良,您的坚强和付出,您的音容笑貌……一切的一切,女儿无法从记忆中抹去!在我的记忆中您除了苦和累还是苦和累,虽然后来家庭条件改观了些,可您依然为了我们在努力地去挣钱,一直到您倒下的那一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生病后的十五年间,您从没能下地走过一步路,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十五年间,您的坚强和痛苦并存。您无数次战胜死神,顽强地和命运抗争,但在去年的今日,您还是永远地离开我们。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亲爱的妈妈,您在哪里啊?您为何在我回家时永远地不再见您的期盼和高兴?妈妈,明天又是中秋节了,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可我们家就少了您。妈妈,我亲爱的妈妈,您能回家来看看我们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母亲生于鱼米之乡——盐城市建湖县庆丰镇。我的外公一辈子经商,因此家底比起他人家稍殷实。母亲姐弟6人,她排行老三。外公家有祖传的炕坊(孵鸡鸭鹅)手艺。母亲小学毕业后,也回到家帮外公、外婆做手艺,并长年累月地到芦苇荡里放鸭子。听我父亲讲,他们的相识是我父亲因工作原因,去到了外公家。虽然外公知道我们家穷,但他非常喜欢我懂事的父亲。后经双方的熟人介绍,和母亲结了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结婚后,母亲跟着父亲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家。因为父亲十来岁就失去了母亲,我的爷爷再婚后又生了五位叔叔,也无法照顾到我的父亲和姑姑。因此,妈妈来到我们家后,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家里一天只能喝一到两顿稀粥汤。期间,我来到了这个人世间,可月子里妈妈没得吃,就没有了奶水,我饿得不停地喊叫,可无米可炊,没办法,母亲急得只掉眼泪。外公听说后,因为交通不便,就让我的四姨划着一条放鸭子的小船把我和母亲带回家去。六月中旬,烈日炎炎,母亲姐妹俩划了两天的小船才回到外公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以后的十年间,母亲先后生了我们姐弟四人。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养我们、教我们的重担都落在我母亲一个人身上,她用她那瘦弱的脊梁扛起了整个家。我出生后的15年间,母亲含心茹苦地带着我们生活。那时的日子家家都难过,可母亲她从不叫苦,再苦再累她都是乐呵呵的。她除了家务、还种着3亩地,后来,条件稍有改善,母亲在家养着猪,养些鸡鸭鹅,还做着个小生意,家境比起过去好多了。可是,那时的她落下了个头痛病。几乎每天头都会疼。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每天放学回到家,就见妈妈头上扎着根手巾方,在不停地呻吟。因此,作为家中长女的我,早上起床做早饭、替弟妹穿衣、喂猪食等等家务就落在了我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身上。但母亲凡是能撑起来时,她总会在我们上学前,用家中机米剩下的碎米磨成粉,发酵后做几块米饭饼给我们吃。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日子比起他人家好多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时光的流逝,母亲的头痛病稍有好转,家里办起了炕坊,母亲操起了自己的手艺。在办炕坊几年的日子里,母亲自己去集市上收种蛋、近200斤的担子她一挑就走。炕坊里一切事务都是她在操劳。写到这,我的泪水漱漱落下。因为孵鸡鸭,要在几十度的高温下进行,母亲两次从近2米高的滩头上热得昏过去而摔下来。就这样的环境,母亲做这个活做了整整七八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97年,我们家的老宅子让政府给硬拆了,一分钱补贴都没给,还让我们家化了3万6千元买了三间宅子地。盖房后,家中欠债18万多元,爸爸整天唉声叹气,觉得肩上担子太沉重。母亲总是说,不要害怕,我们有一双手,慢慢一起苦。就这样,在新居里父母又开起了浴室。99年起,母亲是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为着这个家。可是,在2006年1月8日,因地方父母官说我们家房子的前琉璃瓦不符要求,逼着母亲陪他们上房看,母亲在爬到楼顶时,轰然倒下,昏迷不醒。这一倒,再也没有爬起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得了脑溢血,第一次昏迷住院治疗56天。出院时已偏瘫,无法再下地走路。生病的十多年间,母亲尝尽了人间所有的苦痛。前10年,家里忙,她从不麻烦人,学得自己用颤抖的手用勺子慢慢地吃饭。硬撑着学会在轮椅上大小便。十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发病两三次,由于她身体瘦弱,每次发病时都会严重到只剩下一口游气在抽,让我们做儿女的心如刀割。可每次她都能化险为夷,又坚强地活了下来。生病的前6年,我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后来,因我家里添了孙女,我不得不回家了。母亲以后的生活基本都是父亲、妹妹和保姆照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母亲又发病送到县院的急诊科,然后被送到她从没去过的科看起病来。这一看,她的病情恶化了,出院时昏迷不醒,准备回家办后事。可我的父亲、我们姐弟四人不忍心看着她就这样离去,又请医生在家帮她吊起水来。我们围在她身边,一口水、一小勺米糊慢慢喂起,日夜陪伴在她的身边。就这样她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此时,她再也不能坐在轮椅上了,嗓子基本失音,想说一个字都很困难了。她的嘴也不能自主地吃饭了,只能睡在床上吃些破壁机打成的糊状食物了。两年多,她的手、腿严重变形,不能伸屈,只剩下一只左手还能动一动。最后的一年时间里,每顿饭都要喂上个把小时。她的喉结都肿大,食物无法吞咽,有时一口饭要含在嘴里几分把钟都无法吞咽下去。我们看着都心疼得无法控制,但她还是面带微笑地朝你点点头,表示她可以吃下去。她就是这样一天天的撑着。我知道,母亲是为了给我们这个家留着,让我们全家能在逢年过节时团到一起,她用她顽强的意志逼着自己要活下去,活下去。。妈妈!亲爱的妈妈!女儿每每想起,心痛得无法呼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去年的8月底,母亲又发病了。来到县院后,她总是处于半昏迷状态,身体指标一直不稳,最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由于疫情,家里只能一人陪护。那十多天,我们全家人过着刀尖上的日子。重症监护室里是不准家人进的。可是我母亲的饭连医生也没耐心去喂。最后,我和保姆阿姨轮流进去喂。那时她已经深昏迷了。在我们的声声召唤下,她偶尔睁开眼看看我们,总是先朝你笑一笑,然后张开嘴让你送上稀饭。就这样,她撑着,撑着。9月6日她病加重了,7日,大弟弟回来了,他再三恳求医生,进病房看到了半昏迷时的母亲。9月8日晚,我最小的弟弟从远方归来,想进去看一下母亲,由于医生的规定,他都没有见着母亲。当日夜里,她病情加重,已昏迷不醒。9日早上,我们全家人决定带母亲回家。一路上医院的医生和我们陪着母亲回家。路上医生说,这位老人身体指标现在都正常,应该不会有事。可刚到家,没有一刻钟,医生说,奶奶不行了,赶紧穿衣服吧。就这样,母亲于2021年9月9日上午10时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一生善良、乐施好善。七十年代初,我刚满10岁多。母亲只要看到本村比我家穷的人家揭不开锅,她总是偷偷地把家里很少很少的粮食送点给人家。谁家娶媳妇时没床没桌子时,她总是把我们家唯一的一副架子床和一张外公家陪嫁的大桌子借给人家。我的亲二叔和我父亲同父异母,他虽有父亲也似孤儿。我母亲进门后,对他疼爱有加。特别是叔叔参军、生病胃做了大手术退伍回来后,我母亲把家中最好的总是要留下点给我叔叔吃。那时,家中只有一个挂得高高的篮子(又叫猫叹气),我们知道只有那里才有家中最好吃的。每次问妈妈那里有什么好吃的,妈妈总是说,那里的东西留给你二爷吃的。我无法理解母亲,甚至怀疑我们是否是她亲生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这样子。她和父亲帮二爷成了家,谁知几年后,二爷家也出了变故,我的二妈永远地离开了她的一双儿女。母亲就又多了两个孩子。那时的我们已懂事多了,明白了母亲为何那样做。这多年来,我的叔叔敬她真的如母。他的一双儿女对我父母亲的关爱胜似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母亲尊老爱幼,言传身教。母亲嫁来我家时,我父亲地无分寸。是我的大伯奶把她分家时的两间房屋给了我父亲。因为我的大奶奶是支前模笵,她的两位女儿都早早地参加了革命工作,两位姑父都是革命英雄。她的儿子在16岁时暴病去世。因此,我父母亲一直住在大伯爹家的房子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时候,我父亲每月只拿25元工资,但每月是硬的要给大奶奶5元钱(虽然奶奶、姑姑不要,但我的父母坚持给)。后来,生活条件慢慢地好起来后,我父母给的钱也多了。大奶奶年事高时,每年都会在姑姑家和我们家分别住一段时间。到最后年老不能动时,我母亲一边忙着家务,一边照料她老人家,直到老人87岁去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她包得一手好看的粽子。过去很穷,每家端午节只能包上2、3斤米。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包。端午节前,我家门前排起长龙,等着她包粽子。她从不嫌烦,总是娴熟地帮每家包好。她还做得一手好菜。凡是吃过我母亲做的菜的亲戚、朋友、爸爸地同事、领导,都夸她的菜烧得特别好吃。她开炕坊时,看来买小鸡的人穷,她总是要少收很多的钱。开浴室时也是这样,只要是特别穷的人她总是悄悄地不收钱。所以,同村的、周边的三老四少都说妈妈是个大善人。她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一辈子挣了很多钱,可她住在镇区街上,可很少上街买过东西。她平素生活俭朴,她乐善好施,一生无不良嗜好,在她的心中除了苦钱还债还是苦,直至苦到倒下的那一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一生明事理,敬他人,对亲戚、朋友照顾有加。我出嫁时,她嘱告我进门后不准跟婆家要这要那,要自己凭双手去苦。要孝敬公婆,尊重家人。一家人要和和睦睦,友好相处。我婆母身体有点异常时,她老人家没对我们说,我婆家哥哥去我妈妈家,只是谈了个家常。我母亲当天打电话给我,让我带婆母立即去检查,结果真的是癌症早期。手术时她老人家60岁,可一直活到88岁时离开了我们。妈妈,您的话女儿记了四十年。我对公婆的照应远没有在您生病后照顾您的多,但我记住了您的教诲。我们婆家人四十年来从没红过脸,相亲相爱,相敬如宾。我年轻的时候,平时工作或生活中心中有委屈,偶尔告诉您时,您总是先说女儿不好,您从不随便地批评别人一句。妈妈,我的好妈妈,您就是女儿的擎天柱,女儿有什么不顺心的,都会在您的化解下解下愁锁的眉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一生对我们子女的要求很严格。她首先是言传身教。她常会对我们说:“人一定要懂得尊敬老人,和善对待他人;外出吃饭时,筷子不要乱伸;洗衣服时,裤子等不能晾走路口;坐哪里两腿要并起来,腿不要晃动。……”等等。这多年来,我们姐弟四人牢记母训,待人处事都是礼貌在前,吃饭做事都会有分寸。母亲非常地疼爱我们,她一辈子省吃俭用,都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她在爱我们的同时也严格要求我们。小时候,每次只要我们犯大一点的错误时,她是毫不留情,该教育时都是跪在地上听她训斥和教育。因此,礼仪、友善、勤劳等母训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扎了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您的言传身教,女儿记忆犹新。现在,您走了,解脱了痛苦,可您知道,您丢下了爸爸,丢下了我们,我们父女、父子的心有多痛、有多疼吗?爸爸每次想到您,都是泣不成声。女儿忘不了自从您生病后,每次只要爸爸从门外进来时,您不能说话,总是用手拍拍床边,让爸爸躺在你身边一会儿,那时的您就会笑了。妈妈,您是知道的,爸爸为了替你治病,每次都日夜地陪伴在您的身边,生怕您有什么闪失。可是,亲爱的妈妈,您还是丢下了爸爸,丢下他一个人。这一年来,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我知道他的心里在想您啊!妈妈,女儿写到这已泣不成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女儿希望您能听到我的声声呼唤。女儿每次去到您的墓前,总是为您祈祷:愿您在那世再无病痛折磨您。愿您好好地爱惜自己,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太劳累,不要太辛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妈妈,您虽然没有伟人的崇高和伟大,但您选择了与伟人毛主席同一个日子离开了我们。您以一个普通、平凡的母亲形象屹立在女儿心上。女儿永远忘不了您去世后,我们搬离了20多年的一个村的老邻居们都来悼念您,他们的泣不成声给了您80多年人生最好的总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亲爱的妈妈,女儿写不下去了。愿您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保佑所有的亲朋好友们家庭幸福,万事如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语无伦次。仅以此文深深地悼念我勤劳善良、平凡、坚强的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女儿泣笔于2022年9月9日临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