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赏析

洪泉

<p class="ql-block">下面这段视频非常珍贵,是已故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并亲自演奏瓦尔特钢琴伴奏,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穆特演奏的维瓦尔第《四季–春》的珍贵录影。</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刚刚在观赏央视音乐频道“经典”栏目播放的阿姆斯特丹皇家管弦乐团《四季》音乐会录像时拍下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维瓦尔第的《四季》中的每一首曲子都配有一首十四行诗。下面就是他为《四季–春》所配的十四行诗。</p> <p class="ql-block">春---</p><p class="ql-block">春临大地</p><p class="ql-block">众鸟欢唱</p><p class="ql-block">和风吹拂</p><p class="ql-block">溪流低语</p><p class="ql-block">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p><p class="ql-block">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前奏</p><p class="ql-block">风雨过境 鸟花语再度</p><p class="ql-block">奏起和谐乐章</p><p class="ql-block">芳草鲜美的草原上</p><p class="ql-block">枝叶沙沙作响 喃喃低语</p><p class="ql-block">牧羊人安详地打盹</p><p class="ql-block">脚旁睡著夏日懒狗</p><p class="ql-block">当春临大地 </p><p class="ql-block">仙女和牧羊人随著风笛愉悦的旋律</p><p class="ql-block">在他们的草原上 </p><p class="ql-block">婆娑起舞</p> <p class="ql-block">E大调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春”(Op.8 No.1 RV269,'La primavera')是《四季》中的第一乐章,脍炙人口,经常作为背景音乐出现在我们熟悉的环境中,当音乐响起,我们眼前就会浮现出温馨恬静的春日时光。</p><p class="ql-block">这个乐章为回旋曲式,主部主题与不断变换的插部交错进行。主题主部是春天明快的旋律,让人听起来神清气爽,就像沐浴在春风里。</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聆听:</p><p class="ql-block">0:00</p><p class="ql-block">全奏演奏回归的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0:07</p><p class="ql-block">全奏用弱奏反复回归段的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0:14</p><p class="ql-block">全奏演奏回归段的第二部分</p> <p class="ql-block">0:22</p><p class="ql-block">全奏用弱奏反复回归段的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0:30</p><p class="ql-block">独奏小提琴(有来自全奏的两把小提琴协助)在高音区模仿鸟鸣</p><p class="ql-block">“春天欢天喜地地来了,鸟儿用幸福的歌声向它致敬”。</p><p class="ql-block">1:05</p><p class="ql-block">全奏演奏回归段的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1:12</p><p class="ql-block">独奏轻柔地演奏跑动的16分音符</p><p class="ql-block">“小溪被微风轻吻着,并带着甜美的潺潺声流淌”</p><p class="ql-block">1:35</p><p class="ql-block">全奏演出回归段的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乌云遮蔽天空,”</p><p class="ql-block">1:42</p><p class="ql-block">乐队演奏回归段的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雷鸣闪电宣告了风暴的来临”</p><p class="ql-block">1:49</p><p class="ql-block">独奏小提琴演奏激动的分解三和弦,同时乐队继续在下方演奏震音</p><p class="ql-block">2:09</p><p class="ql-block">全奏演奏回归段的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2:16</p><p class="ql-block">独奏小提琴在高音区的鸟鸣,增加了上行半音阶和颤音</p><p class="ql-block">“但是当一切返回平静,鸟儿开始再次歌唱它们迷人的歌曲”</p><p class="ql-block">2:33</p><p class="ql-block">全奏演出回归段稍有变化的第一部分</p><p class="ql-block">2:43</p><p class="ql-block">独奏小提琴演奏上行16分音符</p><p class="ql-block">2:56</p><p class="ql-block">回归段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大家跟着这个表格欣赏完“春”后,有没有什么疑问呢?</p> <p class="ql-block">问大家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是谁?</p><p class="ql-block">在巴洛克协奏曲的创作方面,没有人可以比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更具有影响力和更多产。维瓦尔第是威尼斯人。</p><p class="ql-block">从1703到1740年,维瓦尔第在威尼斯的仁爱救济院工作。先是作为小提琴手和音乐教师,后来成为音乐指导。仁爱救济院是一座照顾和教育年轻女子的孤儿院。它是威尼斯收养被遗弃的、大部分是私生女的四所慈善机构之一。这些女孩就像一篇报道所说:“否则就会被扔到运河里去了。”1700年后,音乐在孤儿院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维瓦尔第的“四季”就与仁爱救济院的女子有关。</p><p class="ql-block">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为独奏小提琴和小型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春”</p><p class="ql-block">维瓦尔第这么擅长巴洛克协奏曲啊!那巴洛克协奏曲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协奏曲之于巴洛克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后来的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是当时最流行和最重要的器乐体裁。巴洛克协奏曲强调在一个统一的情绪中的突然对比,就像在巴洛克绘画中经常出现的明暗对比所产生的惊人变化那样。</p><p class="ql-block">协奏曲:一种以独奏者和管弦乐队之间友好竞赛为标志的音乐作品</p><p class="ql-block">独奏协奏曲:只有一个独奏者与乐队抗衡</p><p class="ql-block">大协奏曲:一个独奏乐器的小组一起演奏,作为一个单位与整个乐队抗衡</p><p class="ql-block">主奏部全奏:大协奏曲中由独奏者组成的小组叫主奏部,整个乐队叫做协奏部或全奏</p><p class="ql-block">维瓦尔第和巴赫所写的独奏协奏曲和大协奏曲通常有三个乐章:快、慢、快</p><p class="ql-block">严肃的第一乐章是由精心结构的回归曲式构成的。</p><p class="ql-block">第二乐章总是更加抒情和温柔。</p><p class="ql-block">第三乐章虽然也常用回归曲式,但倾向于更加轻快,更像舞曲,有时甚至有乡村气息。</p> <p class="ql-block">我看见第一乐章开头写的是“回归曲式”,那是什么呀?</p><p class="ql-block">哈哈,回归曲式就是维瓦尔第首先加以推广的!</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曲式中,主要的主题叫做回归段。它的全部或部分一遍又一遍地返回,始终由全奏或整个乐队来演奏。在回归段全奏的陈述之间,独奏者以富于技巧的方式插入回归段主题的片段和扩展。巴洛克协奏曲的很多激动人心之处来自乐队全奏反复陈述回归段和独奏者富于想象力的飞翔之间的张力。</p><p class="ql-block">协奏曲“春”有三个乐章,快速的第一乐章就是用回归曲式写成的,就像我们刚刚听到的那样。</p><p class="ql-block">啊啊,原来如此!怪不得介绍中一直出现“全奏演奏回归段第二部分”呢!可是为什么回归段还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大家都挺细心的嘛!没错,协奏曲“春”的第一乐章的轻快的回归段主题有两个互补的部分,第二个部分返回的次数比第一个更多一些。在回归段几次出现之间,维瓦尔第插入了他表达对春天感觉的段落。他通过要求小提琴快速演奏并在高音区跳弓,创造出5月的鸟鸣声。他还通过震音和快速的音阶,描绘了雷鸣闪电的突然到来。然后,又返回了鸟儿快乐的歌唱。</p><p class="ql-block">记得维瓦尔第以《四季》闻名,那里面也有个“春”;那么又说“为独奏小提琴和小型管弦乐队而作的协奏曲'春'是最为人知的”;这两个“春”有关系吗?其实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刚才说到仁爱救济院与“四季”有关。18世纪初,维瓦尔第为威尼斯的仁爱救济院的女子管弦乐队创作了几百首独奏协奏曲。1725年,他将更有色彩的12首汇集在一起,作为“作品第8号”出版。</p><p class="ql-block">此外,他将这套独奏协奏曲的前四首叫做《四季》(The Seasons)。而明亮、乐观的“春”,就是第一首。</p><p class="ql-block">原来是这样!明白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几首十四行诗是谁写的?</p><p class="ql-block">哈哈!是维瓦尔第本人写哒!</p><p class="ql-block">维瓦尔第的用“四季”为这首协奏曲命名的意思是《四季》中四首协奏曲的每一首依次代表了一年四季中的感觉、音响和景象,以春天为开端。</p><p class="ql-block">为了让音乐所描绘的情感和事件更加明确,维瓦尔第首先为每一个季节写了一首诗(他称之为“说明性的十四行诗”)。然后,他把诗歌的每一行都与音乐的表现对应起来。甚至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要求小提琴听起来“像狗叫的声音”。通过这样做,维瓦尔第在这里也形成了所谓器乐标题音乐的一个里程碑——这种音乐可以奏出一个故事或一系列的事件或感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