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带着NP5口罩,双层手套,防护面屏,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他们接触着成千上万的核酸标本,他们是“抗疫战”中的“排雷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核酸检测人。</p> <p class="ql-block">图为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接收样本</p> <p class="ql-block"> 72团PCR核酸检测实验室是四师东线片区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自2021年1月起承担着东线片区71、72、79团辖区重点人群、全民核酸检测任务。自7月30日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任务急剧增加,师市党委非常关心体恤东线片区核酸检测工作,从71团医院抽调核酸检测骨干刘伟、刘龙龙,72团医院分管院领导李萍,检验科主任陈波、检验骨干柴紫薇、塔娜、木叶热古丽。临时从科室抽调骨干叶克鹏、张辛源、张鹏霞组成10人检测团队,组成接样组、核酸检测组、数据上报组、检测人员24小时连轴转,每天两班倒,截止8月31日共完成东线片区33轮核酸检测任务,共计522881人。完成环境核酸检测4695份。</p> <p class="ql-block">凌晨的守候</p> <p class="ql-block"> 在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每天都在与可能存在的病毒样本作伴,每一轮实验操作都由我们3-5名实验人员紧密衔接配合完成,从样本采集、运输、保存到进入实验室。检测人员要进行样本收样核对、标本编号、样本加样、标本提取、上机扩增、结果审核、数据上传,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任何一步都不能出任何差错,工作量巨大,光手工加样这一个步骤每天就会重复上几千次,且每个环节,过程还要防止医院感染。只要进入实验室工作,检验人员不喝水、不进食、不如厕、直至检测任务完成。加之N95口罩紧勒着的面部,防护服的密不透风,工作时间又长,每轮实验下来都是对检验人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p> <p class="ql-block"> 检验科骨干柴紫薇说:“最辛苦的环节就是核酸加样和提取环节,我们穿着防护服,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每天最难熬的凌晨五六点的加样,精神也高度集中,连续的通宵,身体也有些熬不住,黑眼圈估计没有半载估计都退不下去。但是作为90后,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一定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在前线,为东线片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实验室工作日常</p> <p class="ql-block"> 检验科木叶热古丽,是“95后”少数民族姑娘,在日常的防护培训考核中总能脱颖而出,能歌善舞,是大家眼中的开心果。每当在实验室疲惫的时候会来一段舞蹈疏导自己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严肃,活泼</p> <p class="ql-block"> 自疫情发生以来,72团核酸检测队伍默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检验科分管副院长李萍、检验科主任陈波是共产党员,也是实验室质量负责人,他们工作严谨、遇事沉着,对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安排有条不紊,他们也和年轻人一样奋战在核酸检验室里,彰显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作为检验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他们无私无畏,以最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份标本和每一个检验环节。确保检验结果无误的同时,有速度、有质量的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面对疫情他们不是一线抗疫人员,却是坚守在与病毒最近的地方,他们不分昼夜做着平凡而精细的工作,在公众和病患面前他们几乎连背影都未曾闪现,他们就是核酸检测者,是抗击疫情的幕后英雄。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职业生涯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写满了简单而又平凡的爱。他们都是普通人,当他们接受任务穿起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就变成了“超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怕危险勇于担当,用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p> <p class="ql-block">实验室工作集体</p> <p class="ql-block">审核:李萍</p><p class="ql-block">撰写:王萍</p><p class="ql-block">图片:王萍,柴紫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