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

樱园

<p class="ql-block">  后稷是周人的第一个男性祖先,他的母亲名叫姜嫄,是古邰地(今陕西省武功、杨凌一带)“有邰氏”的女儿。传说有一次,姜嫄在出游途中,发现地上有一个“巨人”脚印,出于好奇,她用自己的脚在脚印上踩了一下,身体突然有了感应,从此姜嫄就怀孕了。</p><p class="ql-block"> 十月怀胎期满,姜嫄顺利生下一个儿子,部落里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应该把这个孩子扔掉。起初,姜嫄把这个孩子抛弃在街道里巷之中,想叫过往的牲口踩死他,谁知成群而过的牛羊见了这个襁褓中的孩子,都绕道而行,避而不踩。姜嫄又把孩子放到山林中,想让野兽把他吃掉,谁知野兽竟然避而远之。后来,姜嫄又把孩子抛弃到寒冬腊月、北风呼啸的河冰上,想把他冻死。不料,孩子放在河冰上后,天空中许多大鸟一起飞下来用翅膀覆盖着孩子,使他不致受冻,孩子仍然没有受到丝毫损伤。于是,姜嫄把这个孩子抱了回来。因为抛弃过几次,所以给孩子起名叫“弃”。</p><p class="ql-block"> 弃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以种植、培育农作物为乐。久而久之,弃研究和总结出了许多农作物种植的经验。周围人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他的先进耕作经验。邰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帝尧听说了弃的事迹后,把弃封为“农师”(掌管农事的官),后来帝舜把弃封在邰地,号称“后稷”。</p><p class="ql-block"> 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被后世人认为是开始种稷(粟、黍或高梁)和麦的人,尊称后稷为“农业始祖”,民间则尊后稷为“麦王爷”。如今的杨凌发展为全国农科城,与此有一定渊源。</p><p class="ql-block"> 后稷是我国先民从渔牧狩猎时代过渡到农耕文明时期的关键人物,他对我国早期农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后稷教民稼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姬弃善于耕种,他种植的粮食总是能丰产丰收,人们知道后都向他来求教种植的方法,姬弃将自己所有的农耕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族内众人和族外来访之人,因此名声大振,远播九州。尧帝听说后便来到姬弃生活的地方巡视,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只见荒坡上人们都在开荒整田,大片的田地里农作物绿色一片,美景养眼惹人。尧帝看后非常高兴的对姬弃说: “弃啊,你真的是为黎民百姓做了一件有功德的事情啊!现在山中的野兽已经越来越少了,打猎终究不能满足人的口腹,在天下万民都在饱受饥饿之苦的时候,你掌握了谷物的种植方法,这是我们人类繁衍壮大的根本啊!”</p><p class="ql-block"> 姬弃笑着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生命生长,是需要岁月的,那很漫长,而谷物生长,却只需要一个春秋。我不想炫耀什么,只是想把我发现的知识,告诉全天下的人,希望有朝一日他们都不再受到饥饿的苦难。”</p><p class="ql-block"> 尧帝感动的说道: “地生养万物,但是不会主动给人类那些谷物,所以如何利用地力来吃饱饭,这就是人要做的事情。如果不是你的不断尝试,谁又能知道原来这天地间,还有如此多的谷物能吃呢?”</p><p class="ql-block"> 姬弃听后说到: “我知道天下曾经受到过什么样的灾难,天灾人祸,微弱的部族想要存活实在是太过于困难,饥肠辘辘就会让许多人死去,我想这就是我研究粮食种植的动力吧。”</p><p class="ql-block"> 尧帝说: “弃啊,你有宽广的心胸和济世救人的情怀,我非常赏识你的贤能,你来继承我的王位可好?”</p><p class="ql-block"> 姬弃听后坚决反对,他说: “‘粒食万民、普惠众生’,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如果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就要继承您的位置这是违背我的初心的。”</p><p class="ql-block"> 姬弃坚辞不受,尧帝难以勉强,就按照他的意愿封他为农师,让他凭借杰出的种植才能,带领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姬弃牢记使命,遍走九州,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庄稼长势,指导作物管理,传授生产技艺,馈赠五谷良种,催促播种收割,使得九州之内一片片草木荒芜之地,逐渐变成了一垄垄良田;舜帝继位后,将姬弃封在邰这个地方,以官为号,称为后稷,后就是帝王之意,稷代表谷物本身。意思是说后稷一职是专门替皇帝管理全国的农业生产工作。</p><p class="ql-block"> 后稷教民稼穑以破天荒的创新之举,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之源,摆脱了先民们单靠大自然恩赐的束缚,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愚昧时代,奠定了“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基础,把人类带入了农耕文明的新天地。后稷因其功劳卓著被誉为华夏民族的农业始祖。</p> <p class="ql-block">  国画《江山社稷图》——张启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