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区小学一年级学习适应性教育问题及对策研讨会

梁园区教研室 巩长虹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指导意见》要求,在研究分析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成效,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省(区、市)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为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文件精神,梁园区作为河南省幼小衔接试验区,于2022年9月2日下午,梁园区教研室巩长虹副主任在教研室五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学业零起点 身心同发展——梁园区一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员金艳和区直各小学一年级教研组长。主要研讨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和小学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巩主任首先讲了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儿童由幼儿园升至小学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方面以及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方面会发生很大变化,必然会导致儿童出现学习适应问题。在幼儿园期间,儿童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和日常生活活动进行的,直接经验是他们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采取全面、和谐的启蒙方法。当孩子进入小学时,接受、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其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学习任务,主要进行的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孩子们童年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是快乐。无忧无虑的快乐就是孩子们幼稚时期最大的幸运,不要因为自以为的正确,就剥夺了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让他们变成一个“不幸的人”。所以学生第一年进入小学时在学习方面的衔接不当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发展。 金艳老师从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之间相同和不同之处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她把幼儿教育中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和小学教育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机制呈现给大家,提醒一年级老师们应更多的关注孩子们在幼儿园与入学后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并要求大家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接着老师们交流了一年级入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方面存在上课坐不住、不会听课、执笔坐姿不正确、不按规定时间如厕、不会合作交流等问题;家长方面存在过度关注、孩子学习焦虑、对学校、教师的做法不理解、个别家长不配合等方方面面的问题。<br> 根据交流的问题,教师们又从幼小衔接视角下为改善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分享了成功的做法。老师们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学校的快乐”这一主题直抒己见、群策群力,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前进小学谢丽芳、民一小学黄莹莹、民二小学梁蓓、民三小学的李红菊、区实小学闫琛、锦绣路小学的张月英程慧敏分别分享了学校层面和自己班级层面的一些做法。<br> 一是开发适应周行为习惯课程,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品行习惯构建“三习”课程,以帮助新生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一是开展“三习”课程。①生活习惯:从路队训练、文明就餐、课间活动、升旗仪式等方面,把活动作为课程内容,利用活动体验、习惯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帮助他们适应小学校园生活。②学习习惯:从按时到校、课堂听讲、课间文明游戏、阅读活动、写字姿势、坐姿、看书、整理书包等规范其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品行习惯:从文明入厕、喜爱阅读、友好交往等方面构建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行习惯。<div> 二是开展亲子体验。采用体验形式,由家长陪同,到每一体验站点,熟悉情况,并参加活动,帮功孩子初步感受校园学习生活环境、秩序、要求等,激发孩子对校园学习生活兴趣,加深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接纳程度,缓解入学焦虑。</div><div> 三是进行家长课程培训。开学前,培训学区内幼儿大班家长。新学期开始,培训一年级新生家长,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理念与行为。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校适应性课程开发与实施。</div> 这次活动对一年级教师来说,不仅是个交流平台,更是一次学习机会。相信一年级全体老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会尽快适应岗位,用心呵护孩子,让孩子们在学习起始阶段适应得更快,成长得更稳。

小学

学习

入学

适应

一年级

教育

家长

课程

孩子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