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芳馨馥郁来

路远明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千年芳馨又馥郁,万里飘香满乾坤。</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千年芳馨馥郁来》,于2023年12月获“向·未来——首届全国散文诗词书画大赛”散文二等奖。</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仲夏之夜,总是给人如梦似幻的遐想,如果此时幸遇明亮清澈透着宝石红的葡萄酒,那这遐想便又平添了一双如凤似凰的翅膀,舒展着,煽动着,飞向月明星耀的无际夜空……</p><p class="ql-block"> 这是千金一宵的相遇时刻。夜幕低垂窗外,金碧辉煌的宴会大厅,曲乐悠扬,宾朋满堂,长桌上鲜花、水果簇拥着一瓶瓶倚阑斜卧的葡萄美酒,高脚杯闪烁着迷幻的色彩,空气中四溢着馥郁的芬香,人们细斟慢饮,在一丛丛鲜花和一款款美酒中游动。这时的宴会厅很像似一艘游曳在浩瀚星河的游轮,载着里面的游人,谈笑风声中“追溯中国葡萄酒源起”,杯光闪烁里亲历着“尼雅走进黄河口”的品鉴之旅。</p><p class="ql-block"> 早有耳闻,国产葡萄酒又添新贵,名曰“尼——雅”!</p><p class="ql-block"> “产自新疆”,说的是这葡萄桨果生于天山北麓,汲冰川融雪,纳日月精华,得天地独厚。</p><p class="ql-block"> “来自西域”,就说来话长了。</p><p class="ql-block"> 之前“尼雅”不是酒,是条河,一条发源于昆仑山北麓流进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内流河;又是历史上“尼雅遗址”“尼雅文明”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尼雅,维语遥远之意;遗址,位于尼雅古河道的下游地带。一个叫思坦因的英国人,最早发现了这梦幻般残留于浩瀚沙漠里的遗址。那是上个世纪初的事。后经学者考证,这里是《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的“精绝国”故地,有“户480、口3360、胜兵500人”。按人口算,不过是现在的一个大村镇而已。但在两千多年前,西域的诸多小国大多如此。 别小瞧这百余平方公里的小国,那时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旅重镇,东西方文化在一年四季叮冬作响的驼铃声中交织融汇,生成了被学者称为的“尼雅文明”。这里遗存的多种文化风格的建筑物和艺术品,述说着她的曾经繁华璀璨的容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轰动的是1995年的重大发现:上面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汉代织绵,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那个“神预言”上。虽然这个色彩斑澜的谜团已经被解开,但这织锦上方方正正的汉隶,依然在人们心中做为神奇的预言存在着——没错,这是每个华夏子孙的心中祈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儿跟酒有关系吗?有,就是在这个遗址里,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面积的葡萄根木纵横有序地葡匐在黄沙之中,千年的葡萄酒作坊孤寂而又坚强地蹲守在干枯的河床边,诠释着胡杨一样“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神话存在。这一发现,一下子把中国葡萄酒酿造的历史向前推出了两千年!遗址中木牍上的佉卢文记载着这里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民间百姓以葡萄酒为税贡上缴国库,供王室贵族享用;同时,葡萄酒作为出口贸易支柱,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百转千回,滋养着这个富庶殷实的古代城国。这里是迄今唯一有文字记载的中国乃至东方葡萄酒文明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令(领)导、各位驾(佳)宾, 腻(尼)雅美酒天山来,汾(芬)芳馥郁入海流……” 一口来自黄河岸边的纯正山东“高普”(高青普通话),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把我从遐想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场:尼雅,带着她的广漠西域、千年历史、时代新生,走进了万里黄河奔涌入海之地。</p><p class="ql-block"> 此时“尼雅”是瓶酒,一瓶承载着两千年深厚的葡萄酒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的酒。不得不让人暗叹中葡酒业的文化视野——又一次叩开了神秘的尼雅之门,拂去大漠尘沙,将沉睡千年的美酒唤醒,让掩埋千年的根木又发新枝,这是对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又一次深度考古与挖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在中国的葡萄酒序列里,诞生了名曰“尼雅”的尊贵,亮出了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的“名片”,而延续这历史之厚之贵的,是接踵而来的尼雅“五星东方”系列的陆续问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的,一款好的葡萄酒,既要有它自身的优良品质,也要有它深厚的内涵底蕴。这样才能让人在品味它实体感受的同时,又能给人以美妙的意境享受。</p><p class="ql-block"> 天山北麓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尼雅“七分种植”的得天独厚,标准、精湛的工艺给了尼雅“三分酿造”的优良品质;葡萄酒文化的深度挖掘,华夏文明的植入又给这浆液注入了高贵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揣起酒杯,彷佛托起一轮天山明月、苍茫云海;轻轻摇曳,飘来西域绿洲的瓜果芬芳;杯盏轻碰,撞出丝绸古道上的驼铃声声;舌尖转动,搅起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浪花;生津回味,涌起的是来自远古的葡萄酒香。驼铃声声入耳,明月清照心间,芬芳沁人心腑……</p><p class="ql-block"> 记得苏格兰诗人史蒂文森曾说过:酒是瓶装的诗。不错, 眼前这杯中荡漾着的不正是一部关于中国葡萄酒历史与文化的史诗吗?</p><p class="ql-block"> 同桌的男士把杯放言:“这酒不错,骨架强劲,单宁有力,浓郁奔放,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复杂度。”</p><p class="ql-block"> 同桌的女士更显高雅细腻:“就喜欢这深宝石红的颜色,橡木的香气与花香、果香达到了完美结合,酒体圆润饱满,回味悠长。”</p><p class="ql-block"> “今晚结识了位新‘情人’ 。” 同桌又有人说。哈哈,够浪漫!谁说的?别问了,也许喜欢的人都会这么说。爱上她,也没人会吃醋。</p><p class="ql-block"> 浆液摇晃,品酒师娓娓道来,丝丝入扣。 乐音响起,歌手唱起了“可可托海”…… 醉意又朦胧,遐思又影叠:黄蓝交汇的入海口,新添了一抹宝石红的色彩;兵圣孙武的故里,凭增了“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壮士情怀;每年都在增长的土地上,生出了西域的浪漫风情;方兴未艾的红酒文化,又诵出了新的诗酒辞赋。</p><p class="ql-block"> 千年尼雅承载中国葡萄酒源起,万里黄河哺育华夏大地生息。夜色阑珊,星空浩瀚,黄蓝交界的水面,海波不惊,帆影幢幢——“五星出东方利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