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记忆

盆景

<p class="ql-block"> 校园记忆</p><p class="ql-block">作者盆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 : 部分来自网络及同学群,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丽家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宁静的夜晚,回忆少年校园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我生在一个美丽的穷山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1951年4月,至今71岁有余,已进入老年时代。</p><p class="ql-block"> 56年父亲抗美援朝回国后,母亲作为随军家属,带着我一道到湖南省衡阳市车江区万家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部队师部入驻。一年以后,57年响应国家号召,干部家属回乡参加生产,支援国家建设,我又随母亲一道回乡。回乡后58年赶上大跃进时代,国家建设飞速发展。当时我7岁,正值上小学年龄。生产大队抽了一个有文化的男青年来教学,地点毛家村。一人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到初小四年级。这个老师有文化,没有水平,把小朋友驾不住,只要遇上供销合作社挑担担下乡卖东西,那怕是在上课,同学们一哄的就出去了,最后还得要老师买点糖果,一人一个才能把同学们哄的进教室坐好上课。学校没有这笔开支,一次可以,次数多了,几十个学生,老师的经济怎承受的起!一学期下来,老师不教了,散伙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家主席毛泽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8年毛泽东主席在成都红光社搞调查。</span></p> <p class="ql-block">  离家最近的邓奄村小学,只有一个班,一个老师教学,从一年级教到初小四年级。如年龄段没赶上这个时间段,就要到凌云中心小学去上学。大姐年龄比我大一岁多,她就在这个学校上学。停学这段时间,母亲让我随大姐一道去旁听。老师曾是教过我父亲的解放前的私熟老师,虽然教育局明文规定老师不能打骂学生,可是这个老师习已成性,打人不是一般的。学生课堂上抽起来,背不了课文,答不上题,就要挨打。老师本身的女儿也在这个班读书,抽起来读不清楚拼音,父亲的教鞭杆就打在头上,教鞭杆打断了,头打起了乒乓球大的包块,还不准哭。大姐成绩不好,常常背不好书,答不上题,也常挨打。大姐由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小学没读完,自己一心决定放弃读书,父母没强求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手托起天空的月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笔描绘美好蓝天。</span></p> <p class="ql-block">  停了一学期的时间没上学,到了我该上二年级的时候,母亲让我到凌云中心小学读二年级。(如重新从一年级开始,家里要多耗资一年的钱,时间也要浪费一年,毕业时年龄相应也要增大一岁)。</p><p class="ql-block">学校离家九华里,山间小路,羊肠小道,有两条路可走。其中一条路半数以上是独田坎,青石板。天情还可以,特别是下雨,由且是下小雨,石板上好象抹了菜油,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以至摔倒田里。路的途中有条小河,河的上面有个小挢,桥长约6米。以前没有预制板,用石板铺桥。挢墩用匀称的乱石砌成,桥面理应由6张宽约5O公分,长约2米的石板铺成,石板应该是2张一组2x3。可惜桥的一端缺失了一张石板,成了5张石板搭成的残缺小挢,名叫白腊挢。石板放上去,安稳就行。没有框边、没有护栏、没有质量保证、安全保证。天情还可以,下雨涨水就很危险。人走在桥上,水淹过脚背,就不敢走了。洪水期,水流湍急,只能绕道走,或是出门时就选择另一条路。另一条路也不是很好走的,一般情况下,我都是选择的这条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锻炼身体,健美舞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锻炼身体,健美舞姿。</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八岁到凌云小学上学开始,没有人护送,没有同伴,一人行。不管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从不缺课。我身体又矮又小,上学一般要用1个半小时。寒冬腊月,没有帽子、没有围巾、没有棉衣棉裤、穿着夾衣单裤,打着赤脚去上学。</p><p class="ql-block"> 凌云中心校小学的条件,比乡村小学的条件相应要好的多。老师不是单一的。增加了音乐课、体育课、劳动课。中心校的老师,严格按照教育局规定,不打骂学生。我的成绩中上。我听话、不与人相争、不调皮、不惹事、乖学生,老师都喜欢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向科学技术进军,创造美好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生长在五星红旗下。</span></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时,大姐留级到凌云中心小学与我同班。因遇困难时期,家里大家分成小家,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一人在家,不但要带三个孩子,还要生产队出工、家务事、自留地农活很多,母亲让我们两姐妹轮换去上学,一个一天,错着去,今天大姐去,明天我去。为的是让我们为家里分担点事,减轻母亲的负担。老师发现了问题,头天教新课我没去,第二天抽我上黑板做题,如我没做起,老师就可大肆批评我,惩罚我。可惜我做起了,头天去了的同学还没做起。数学题,多位数除法,被除数本位不够除商O。因为之前学了乘除相关,答案是否正确,可以联祘。我商上O,一联祘,结果就正确了。老师了解情况后,没过多批评我,找了我母亲交换思想,告诉以后不能这样。为了解决今日之小事,误了子女将来之前程,因小失大不值。老师拯救了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和五星红旗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祖国万岁。</span></p> <p class="ql-block">  小学毕业考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志愿一人最多填三个。当时流行的口头谣 : 整整齐齐乐山一中,妖妖精精第二中,调皮捣蛋第三中,过河过水第四中。当时乐山只有四个初级中学,五中是高级中学。乐山一中是高级中学兼初中。高中每个年级四个班,初中每个年级两个班。乐山一中是省级重点中学,一代文人郭沫若的母校。师质在乐山地区挑最好的,教学设备最好的。无伦是教学质量,还是校风学风都是顶级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管不上这些事,全靠自己考虑选择。当时我也不懂填志愿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填,只知道要考就考好的学校。所以我的第一志愿乐山一中,第二志愿乐山四中,第三志愿乐山三中。最后我们学校两个班考起了l5,人,就我一人考上了乐山一中,其余都是乐山四中。因为我们属茅桥区,四中方便,恰好不过河过水。当时没有桥,只有老式木般,人工摆渡过河。 </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祝贺我,说我胆子大,敢考乐山一中,因为我的成绩不是最好,只是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都不敢考乐山一中。</p><p class="ql-block"> 64年9月开学,开学时,我生病未愈,一双大腿滿是疮,流黄水,下不了床,母亲到学校为我报了名,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我没参加开学典礼。</p><p class="ql-block"> 乐山一中在乐山市市中区徐家扁街,与嘉乐造纸厂相邻,前面是岷江河,河对面是乐山第四中学。学校正门右侧墙上,黄底色斗大的红色醒目标语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学校的大门上方,一代文人郭沫若为母校题名 :《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校长欧阳秋,班主任贺清泉,徐光寿。语文老师贺清泉,数学老师是教导主任罗成德,俄语老师吴尚淮,政治老师徐光寿,音乐老师刘富煜,体育老师印志远……,同学们来自乐山地区四面八方,青春少年,顶尖学生,风华正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四川省乐山第一中学校校门,一代文人郭沫若为母校题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学群群主廖庆林发来初中67级一班同学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  64年9月1日进校,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真正学文化知识不足两年。在小学,我的成绩是中上,但到了中学,由且是省级重点中学,同学们都是来自四面八方各校的尖子生,我的成绩显现出来跟不上。65年7月放暑假时,语文老师贺清泉告诉我,9月开学时,提前一个星期进校,为我补课,就我1人,不收费。上午补课,下午做作业,晚上住在教师宿舍旁一间堆杂物的屋子里。那是真正的为差等生补课。不象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要补课,为的是 收钱。事隔多年后,在我参加工作后的日子里,以至退休后的今天,我觉得我的文学水评还是可以的。评职称时,别人的述职报告要反复写几次,有的还要请人帮写,我一次就写成功,我还可以写很多类行的资料,提笔一写就成。在古稀之年,我买了智能手机一年多的时间里,在没有人强求的情况下,我在美篇里写了2O多篇文章,点击率,点赞率,点评率都是极高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人笔记本封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记本内容之一,数学公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笔记本内容之二,俄语笔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学校设立了课余兴趣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语文组、数学徂、俄语组。利用课余时间扎牢课堂所学校知识,另外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为今后人生所用。这可能只有乐山一中才这样做了。我选择了数学组,数学组有1O多个同学,数学老师罗成德教我们用皮尺测量学校,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包括教学大楼,宿舍、操场、食堂……、应有尽有。从实践中学,从实践中领会。知识学校里所学,学校外应用,学生时代所学,成人后用。学知识,不在于读死书,死读书,在于学以致用。俄语老师课堂上教了我们俄语,课外、校外遇到老师,就要用俄语与老师打招呼问好。在我参加工作后,单位修房子,其他同志拿了建房的图纸看不懂,我就不存在,我不但看的懂,还可以建议修改图纸。修改后,建筑部门认可,领导同意,职工住起滿意。2ooo年时,我自家修房,我可以用比例尺画出自己滿意的平面图,房子建成后,无论是房子的布局、彩光,面积利用都是极高的。我感觉到我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没白学,有种自豪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毕业证封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毕业证内页。</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学时代中学生都要搞军事化训练,以应战备所需,全民皆兵。在军事化训练中,唯有乐山一中是实弹射击,每人三发子弹,眼睛、准心、靶心三点连成一线。我的成绩是十、九、八,共27环,成绩记录在册。每个班选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参加学校训练队,女同学廖明安选到学校参加训练。他们背着枪,排成队,在学校操场训练,英姿飒爽,好不威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承加同学发来军训时珍贵的军训实况照片,学校教学楼及操场。左起笫五名站起穿白色衣服的是王友才,王友才右面蹲下的,穿深蓝色衣服的是周树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0年代,毕业2O年后第一次同学会在乐山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80年代,毕业2O年后同学会女同学在乐山留影。前面持红色笔记本的是老师。左起刘富煜、徐光寿、贺清泉、罗成德。</span></p> <p class="ql-block">  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打破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一切开始乱套,没有原来的章程。老师是嗅老九,学生是革命小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生可以批斗老师、批斗校长。一夜之间,早晨起来标语、大字报滿校园都是。学生像脱缰的野马,全国各地串连,乘车、住宿、吃饭不要钱,一张学生证通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O14年,相隔半个世纪,同学们在棉竹大观园留影。有徐光寿、贺清泉两位班主任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o2o年,同学们在石荣明同学开的张家饭店聚会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68年文化大革命后期,学校开始复课,其他学校都还没上课,我们学校开始上课了。学校住进了军代表,工人宣传队,开始维持教学秩序,尽快恢复校园宁静的学习环境,让老师尽快的传授知识给我们。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在特定的时代环境里,老师上课讲什么呢?校长老师都很谨慎,语文课賀清泉老师讲解的是毛泽东诗词、音乐课刘富煜老师教唱的是毛主席语录歌、毛泽东诗词歌,俄语老师吳尚淮把《东方红》歌,中文翻译成俄文,教我们用俄文唱《东方红》……,数学老师罗成德把所学过的数学公式归结拢,写在黑板上,让我们抄在笔记本上,用心记下来。因为数学公式是永恒不变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o21年,同学们在乐山旧大桥嘉洲长卷一味轩聚会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o21年,同学们在乐山旧大桥嘉洲长卷一味轩聚会女同学留影。前排中间的一个是我。</span></p> <p class="ql-block">  69年元月1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发出指示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同学们响应号召,陆续的下乡到乐山地区,遍布各个乡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建设美好农村。</p><p class="ql-block"> 下乡后的有一天,收豌胡豆、打麦季节,我在生产队晒场作业,看到学校两个老师(赵法严、…),头顶烈日、带着草帽、背着背包、拄着打狍棍、跋山涉水、边走边问、大汗淋漓,一路三十华里步行走来找到我,发毕业证给我,还让我签了名字。老师说,有的同学向学校提了意见,同学们在乐山一中读了书,应该有个毕业证,为今后所用。学校领导研究采纳了意见,凡是响应毛主席号召下了乡的同学都有毕业证。毕业证统一盖上学校的章,发到同学们手上贴上自己的照片即可。并派老师下乡親自发到每个同学手上。别的学校都没有这样做,唯有乐山一中。我很激动,由衷感谢学校领导,为学生所想,为学生所做。事情虽小,却很实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o21年,同学们在乐山旧大桥嘉洲长卷一味轩聚会男同学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o21年,同学们在乐山旧大桥嘉洲长卷一味轩聚会,晏席上举起酒杯,共同祝福晚年生活幸福,快乐过好每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前进,国家飞速发展。半个多世纪过去,学校已迁新址,迁到乐山市市中区文星南街28O号,校园规模扩大,校园面貌大大改观。弹指一挥间,现在已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再不用传书带信。同学微信群发来明年母校</p><p class="ql-block">12O年大庆,当年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之间的友情,学生时代的学习生活,常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脑海,所以提笔写了《校园记忆》这篇文章,略表寸心。文章写的不好,记录了一个时代,真情表达,实情记载。</p><p class="ql-block"> 民族振兴,时代进步,祖国繁荣,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根本,教育在校园,教育在老师。愿母校一一乐山一中,12o</p><p class="ql-block">年大庆后再创辉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雄伟壮观的北京天安门,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o21年,乐山旧大桥嘉洲长卷一味轩同学聚会视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远在成都的刘玉蓉同学制作的同学时代的珍贵老照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