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四宝小镇·步月桥·伍石村

绿色农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月四日,周末,几位朋友驱车前往建瓯闲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率先打卡的是吉阳四宝小镇,从“徐墩、吉阳”高速公路口下高速不足50米,“四宝小镇”赫然映入眼帘,仿古建筑在绿茵的衬托下分外显眼,“四宝小镇”内,古香古色,自有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石阶曲径、亭台水榭,有木栏水泥曲桥连接湖面,湖中,有荷花迎风摇曳,一架水车自旋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宝小镇”是一处集旅游度假休闲聚会美食于一体的休闲农庄,以烹饪“吉阳四宝”闻名。门口有免费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吉阳四宝——泽泻、水空心菜、莲子和仙草冻,味道独具一格。泽泻鲜美,水空心菜叶滑管脆,莲子香甜软糯,仙草冻Q弹爽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溪步月桥,步月桥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全长127.8米,宽5.05米,桥屋42间,是闽北现存最长、净跨度最大的伸臂木梁结构、堤桥结合、亭廊宫式飞檐的古代厝桥。厝桥,即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品类。2019年1月31日,福建省建瓯市玉溪步月桥毁于大火之中,现桥于2020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建的步月桥静静地躺在田野上,溪水缓缓从身下流过。终年默默守护着过往人们,为其遮风挡雨。更是敬佩于古代人的智慧,整座大桥找不到一钉一铆,所有材料都是用本地上乘的杉木制成,上下纵横交错的木构件都凿榫无误地紧密衔接吻合,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月桥是古代吉阳镇西唯一的交通要道。站在桥内,可以想像几百年来,它为多少人提供了休息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为锦屏藤,是葡萄科,白粉藤,属多年生常绿草质藤蔓植物,具卷须,与叶对生;攀援茎,气生根线形,着生于茎节处,短截的气生根可分生多条侧根,下垂生长。初生气根紫红色,质地光滑脆嫩,老熟气根黄绿色,柔韧,长度可达4米;单叶片互生,叶色深绿,阔卵形,叶尖渐尖,叶基心形,叶缘微具钝齿,叶柄绿色,叶脉为羽状脉,叶面平展;多歧聚伞花序,花小,呈白绿色,两性花。花冠十字形,花盘杯状,萼片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对生,果形圆形,果顶有针状突出,果肉为浆果,单核。原产于热带美洲,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有零星分布。锦屏藤喜阳植物,耐旱,耐高温,也稍耐阴,排水、日照须良好。锦屏藤的生命力极强,是一种非常容易栽培的庭园植物。别名:蔓地榕、珠帘藤、一帘幽梦、富贵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墩镇下碓村伍石自然村上有一处规模恢弘的古宅群,这就是清末被誉为“建瓯西出第一家”的伍氏山庄,伍氏山庄崛起与近代建溪流域一带茶叶生产流通繁荣有着密切关系。山庄第一代主人经营茶叶生产,渐渐成为建瓯西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兼大地主,便开始了山庄的大规模建设,花数百银两请上海、浙江高人设计,许多建筑材料经陆路水道辗转运来。山庄自清同治三年(1864年)开工,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完工,历时18年。山庄建筑上吸收了徽派建筑和江浙民居的特点,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由三大院落环连一体,结构为多进院落式布局,中轴对称,建筑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前两侧“天井”。外观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青砖,典雅大方。宅内木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砖雕的窗棂、楹柱等,可以说是一处一景,融古雅、精湛、富丽为一体。是福建省唯一入选《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典型古民居建筑范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福禄寿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伍石山庄大门前,有两幅藏诗竹画,画上的字全由竹叶组成,该画画工精绝,构图奇妙,画中两竿翠竹拔地而起,清峻通脱。右边的一竿,竹梢向右斜出,竹叶下垂,似暴雨淋浇之状,人称"雨竹";左边的一竿,竹叶倾斜,如被狂风吹拂之状,叫"风竹"。传言能读懂竹画的内容,就能找到价值连城的宝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风雨竹组成的诗句是“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您看出来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