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年5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可是,劳动教育就是学习做饭、做家务吗?在特殊教育里面,劳动教育如何落实到课程中?要将特殊孩子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曲靖特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又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金秋九月,随着一阵小雨的飘落,我校部分教师带领听障部职高二年级学生来到实践基地开展新学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像是一个小型农场,每一块试验田地都栽种着不同的农作物。学校负责提供蔬菜种子、幼苗、农耕工具及常用肥料,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在实践中了解作物习性,掌握农业知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学校从时令特点和区域产业特色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和设立了百香果劳动实践基地,配备了专业的劳动技术教师和很多专业的工具,通过百香果的栽种、除草、杀虫、修枝、育果等步骤打造系统的果树种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劳动实践基地是孩子们从课本到生活的纽带,学校把劳动课开在田间地头,让学生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让孩子们在一铲泥巴、一瓢水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不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探索劳动教育新范式,真正上好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曲靖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蔬菜种植实践活动,是曲靖特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的缩影。我校的残障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虽然是农村孩子,但是动手能力非常差,不会种菜、不认识蔬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然而身体的障碍和艰苦的家庭环境促使孩子们必须学会劳动,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甚至成长为家里的劳动力。在科学种养殖基地,学生通过参加与自己现实生活、学习紧密相连的劳动,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从教室到厨房,从校园到大棚,从云端到现实,不同的生活场景切换使曲靖特校的劳动教育落地生根。从一粥一饭、衣食住行出发,点滴生活中的劳动教育也可以汇成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劳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期待未来的障碍孩子能够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尊重劳动,成长为自食其力、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劳动者。学校也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为障碍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劳动实践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素材:蒋芳蓉 朱加敏 欧阳梦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编辑:欧阳梦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 审:余雪波 王东 张鹏 舒黎纳 杨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