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别离

菩提树下

<p class="ql-block">  这个话别离的主题在我心中萦绕很久,今天早晨骑着电动车在上班的途中,我想我需要写一写来抒发心中的不安情绪。</p> (一) 我是从小就不喜欢别离的,看不得折柳举杯,满含泪花的场面。有人说离别意味着一下次更好的相聚。在我看来,别离是一种殇,是生活情感的结束,即便和朋友下一次再相聚体现的感情意味和这次不一定是完全意义的等同。<br> 对于别离,人的一生有很多很多次,从剪断脐带第一次与父母告别,到牙牙学语蹒跚行走第一次挣脱父母的双手,从开始独立行走到早晨背着书包上学与父母短暂的分离,再到背着行囊到外地求学打工……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到我们开始送别我们逝去的亲人,朋友。人生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送别。<br> <p class="ql-block">  书中记载送别的故事很多,古有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但印象最深的还是近代学者朱自清先生的那篇《背影》。朱先生将车站送别的感情写的淋淋尽职,尤其是父亲车站买橘送别的场景每每读到都潸然泪下,热泪涌流,感情凄切动人。也许很多人在车站送别的时候都注视着亲人的脸,说着临别的絮语,没有人刻意去注意过亲人的背影,但学过这篇文章之后开始有人去留意前往送行亲人的背影,这背影有脚步阑珊的老人,也有步履健壮的亲友……</p> 小时候放暑假,在老家一住就是50多天,两个月的时间,再开学就要和老家的表哥、表弟告别,和老家的爷爷奶奶告别,每每坐上车要走的时候,回头看着老家的山山水水、看着依依不舍的爷爷奶奶,晶莹的泪珠总要在眼眶里转好几圈,那是一幅幅难忘的照片,也是一个个无法忘却的记忆。现在回老家,那种感情早已荡然无存,我想孙熠辰和孙星雨也不会再有那种情感,对于后柏山老家他们只是过客,对于我来说,也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二) 随着年龄增长,迎遇到各种送别越来越多,每次前往车站送别远行的朋友我都满怀郁郁的伤感。 <br>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8年的春天,朋友们纷纷离开武安踏上求学的征程,我送走一个又一个外出求学的朋友,我不免伤感起来。这个时候我距离大学毕业的日子已经很近了。<br>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这首由李叔同作词的《城南旧事》主题歌《送别》与我印象深刻,大学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深情的吟诵,仿佛就是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片尾曲,唱响了青春时代的告别。<br>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大学毕业,与同学一一话别。我离开了阔别的校园,别过了相处三年的同窗。<br> 2008年年末,也就是再过半月左右的时间就是2009年农历新春的时候,我在当时流行的博文中写道这样一段话:“2009年在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从遥远的未来乘着时间的快车道匆匆的赶来了,在等着他来临的人们还没有睡去,此时好像贵客来临似的欢呼着,喊叫着,拥抱着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2009年,可是我却不愿意和这些人一起狂欢,我寂寞着寻找我的2008年,找遍了我家房子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我明白了时间这是在不停的向前赶,时间在赶什么呢?时间在赶时间,他总是马不停蹄,不容商量的带走了我的2008年。”<br> 2008年带走了我的大学时代,带走了我的青春,这是我与青春的告别。 (三) 朋友的别离还有下一次相遇,当亲人离世,那种告别又是不一样的情感。小时候,我的祖爷爷病逝,那是我与亲人的第一次告别。后来,我的姥爷,祖奶奶又相继离世。<br> 童年与我感情最深的除了父母就属我的祖奶奶,这也是我一直想提笔写写我的祖奶奶的原因,但是这么多年我却一直不能提笔,我怕写不好,不能完全真挚的表达出她对我深厚的疼爱之情。<br> 2016年6月8日,正值农历四月初四,我曾在当年还算流行的QQ说说里写过这样一段话:有一个老人家,满头白发,出生于民国初,经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时期,沧桑一世纪,卒于上世纪末,今天是她的诞辰,纪念她,逝去的二十多年。<br>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奶奶与宋庆龄、宋美龄属同年,因祖爷爷在家行四,村子里人都亲切的称她为:四奶奶。祖奶奶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农村妇女,满头白发,裹小脚,没上过学,不识字,但是她天生好记性,肚子里装满了满满的故事,同时她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人,小时候,祖奶奶常常与我们讲述《忘恩与负义》、《小童罗》、《后娘虫》等故事。以前从没有问过她的故事是怎么来的,现在想来她一定也是从别处听来用心记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祖奶奶育有两儿两女,祖奶奶在世时,除了爷爷其他三个孩子都已先她而去,满头白发慈祥的祖奶奶不得不与自己的孩子一一告别,她心中扛下的痛,在后柏山村中像母亲这样一辈儿的人都是知道的。</p> 祖奶奶与我很好,小时候调皮捣蛋遭母亲责打时,她总是不问情由的护着我,爷爷孝敬她好吃的点心、蛋糕她也总是舍不得吃留下与我。在她衣柜上的竹篓里总有吃不完留下过冬的苹果,当时我带着堂弟总是趁她不在家的时候去偷苹果吃,她知道后总是慈眉善目的笑着。后来,我到武安上学,暑假、寒假再回到老家,年老已不能做饭的祖奶奶还总是要硬撑着为我们做一顿饭寄托对重孙子的那种深切的爱。<br> <p class="ql-block">  祖奶奶临去世前的那两年,意识开始阵性糊涂,但是她是认得我的,由于当时自己年龄太小,所能尽到的孝道有限……这也算在我心中留下了极大的遗憾。</p> (四) 至今不曾忘记,<br>  你高大的身影在记忆中永存,<br>  槐花盛开的季节,你远去……<br>  没有告别,只有临行前的一瞥!<br>  也许你看到我们都在,<br>  那个早晨,你昏迷不省,<br>  许久许久……<br>  终于还是带走了夏季!<br> 2007年夏天,我的叔叔走了……这也是爷爷晚年最深切的痛。 2014年秋天,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p class="ql-block">  农历庚子年春的二月十六,我的奶奶在老家病逝。奶奶三七时,也恰是庚子年的清明前夕,我撰写《纪念我的奶奶》一文纪念已逝去的我的爷爷、奶奶。我想这也算我与奶奶在心理上的最后告别吧。</p> <p class="ql-block">  远去的时光并没有因为远去而模糊,我轻轻的将时光的绳索一抖,才发现别离中不仅有我的亲人,也有我的朋友、师长,和那些在后柏山生活了一辈子我熟悉的乡亲们。</p> (五) 上周五,也就是2022年9月26日,村里两个老人同一天去世,这在后柏山这个不大的村子里掀起轩然大波,村子里老弱病残总共才400来口人,青壮劳动力大都在外谋生,一下走走了两个老人,这也是多年不遇的,村党支部书记在群里下发通知,呼吁在外打工上班人员都回村里帮忙。<br> 周三的时候发烧38度,买了药,吃了效果不明显,周四上午身体实在吃不消,于是我周四周五向领导请了一天半的病假,在家打针休息。接到书记的通知后,我于周六上午驾车回到村里。<br> 立秋之后,下了几场雨,山里面冷了很多,加上我感冒还未完全好, 更感觉到身体的寒。晚上盖了一双厚被子,体感很舒服,但是睡眠质量不太好,晚上两点多醒来,听到外面的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辗转几个小时待快天明时才又睡着!<br> 秋天的雨延绵细长,经过一夜的洗礼,地里的泥土早已松软的不能下脚,但仍未有停下来的意思。村里不大,与亡者沾亲带故的人很多,但不沾亲不带故,冒着雨从四面八方赶来,送两个老人最后一程的人也不在少数。村里通往各家坟地几乎没有路,有的也只是山路或仅能容一人行走的小路,出殡抬棺一直是困扰村里人的一个大问题。<br>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就起灵,是村里几百年流传下来的规矩</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有几个年轻小伙子,中午喝了几瓶酒,但这几个小伙子照样不耽误在湿漉漉的长满茅草的山坡上行走,抬棺,如履平地,并一锹一锹把泥泞的黄土回填到坟坑中,在我看来,这是为村里人做出的最了不起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的人冒着雨安全地把两位老人的棺木送到目的地,这也是村里人几百年感情传承中能做的最后送别。其中一名已故的老人有一个女儿远在新疆,因疫情原因未能出席父亲的葬礼,但她的侄女举着手机视频连线,将葬礼情况一览无余的展现给她,我看到手机的另一头也是哭泣连连,泣不成声,我想这也是一种送别吧。</p> (六) 别离的除了不舍的感情还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叫灵魂。<br> <p class="ql-block">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许,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当看到这样的新闻,那时我竟有些愕然。我没想到史铁生先生在2011年新年即将来临的前一天时候会突然辞世,这使我吃惊不小。</p> 我和史铁生先生 “相识”还是要回到《我与地坛》。读完《我与地坛》我就开始茫然的寻找史铁生,在图书馆,在新华书店,在大街的卖书摊位前,我陆陆续续的读完了他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作品。史铁生先生身患残疾,百病缠身,但仍能克服苦难,用他自己残缺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照亮我们生活的道路和日益幽暗的内心,我从他的坚毅,冷静,豁达、淡定的生命中感受到我们才是真正的残疾……<br> <p class="ql-block">  从史铁生先生的作品中,我能感知先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大学里,知名作家李春雷先生给我们上过一次讲座,我给他提到史铁生先生,想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先生的信息或者通讯地址,他说:“史铁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要去打扰他。”</p> <p class="ql-block">  曾经很有一段时间,我就急于去一趟北京,去看看先生笔下的地坛。2018年,我带着父亲、母亲、女儿再一次踏上北去的列车。在北京总算见到地坛,可正缝春节庙会,原本安静的园子突然变得熙熙攘攘,我来寻找铁生的车辙,辙印早已被庙会冲散的无从找起!</p> <p class="ql-block">  但也总算见到地坛,我在心中默默地向地坛鞠了一躬,与心中的铁生做一个告别吧,圆多年的梦,也许我还会来,只是等待圆梦的儿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