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丰底蕴,书香溢师心——大同二十一中初中语文组暑期阅读交流纪实

赵慧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打造终身学习型教师,检验教师读书成果,分享交流读书经验,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学校教研室的组织下,初中语文组于9月1日就暑期阅读书籍进行了分享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文芳老师在暑假阅读了中外名著,共10本书籍。分别是:《额尔古纳河右岸》《在细雨中呼喊》《人生》《望江南》《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默哀时刻》《激流中的人》《德语课》《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老师推荐的书目也是董宇辉在直播间向广大读者介绍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记述了一个长达百年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由一个九十岁的女酋长自述的,故事描写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使鹿部落的百年沧桑:中俄边界、与驯鹿相依为生、风葬、鹿铃、白桦树、兽皮、萨满的跳神,这个故事与其说是一个故事,不如说是百年的历史。李老师读后从中感受到少数民族神秘而独特的风情,在这个部落衰退的过程中,看到一些文化的失落,意识到作为教师在传承民族文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她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这种特殊性使得中国文化丰富而灿烂,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薛亚楠老师推荐阅读《季羡林给孩子的365堂作文课》和《人世间》。《季羡林给孩子的365堂作文课》整套书从季羡林74年里2000余万字的作品中甄选,摘录出365段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理解的段落,采用季老原文+名师赏析+思维导图+丰子恺先生插画+例文的独特结构设计,所选的文章教会孩子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世间》这本书,用八到十年的时间完成。“爱国情怀和振兴中华的担当精神”是北大精神的核心诠释。薛老师谈到,《人世间》告诉我们:一个孩子的好与坏,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只要他热爱工作,只要他勤劳上进,只要他善良孝顺,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甚至可以是一个更好的孩子。本次新课标,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要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知识”到“育人”的转变。习主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他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中强调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俊清老师推荐书目《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师小组评价,成长档案袋评价,真实性评价等等,并将理论和案例结合。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要重视学生评价过程,如何评价一直是困扰一线教师的难题,这本书给我们老师指出了方向!它打破了传统意义的评价模式。它倡导多元的评价,促进了教学的改革,也提倡真实性评价,要求评价过程要有真实情境,同时注重多元智能评价,这更适合新课标提出的项目化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课标重视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王晓雪老师选读了《王君与语文教学情景创设艺术》这本书,收获很多。她提出:一、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落实语文素养,如用丰富形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等。二、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单元内,单元间,各教材间、各学科间的内容整合。三、创新教学设计,经常转换角度解读课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张雅楠老师推荐包利民老师的《会呼吸的写作课》,包老师有着30年的写作经验,是中高考现代文阅读热点作家,《读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等签约作家。文章实例以其散文或小说等经典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串起写作的要点。所选文章条理明晰,自成包氏风格,也是不可多得的写作分享。这本书不仅适合青少年学生高分作文写作参考之用,也是文学写作初尝者的实践指导之书。希望这本书也能成为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通往你写作自由的那道坦途,让灵魂在文字的海洋里畅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赵慧英老师推荐阅读《美在此处》。首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是这本书的自序部分,王老师说:“我并不是在上课,我就是课;我并不是在讲语文,我就是语文;我并不是在聆听学生,我就是学生;我并不是在感觉一点点兴奋、一点点矜持、一点点任性、一点点嚣张,我就是兴奋,就是矜持,就是任性,就是嚣张。把语文上成一束光,把自己上成一束光。”这种“人课合一”的状态让我折服,真的给人一种光的耀眼,光的夺目,光的唤醒。而针对于语文教学,王老师在书中也是做了具体详细的指导的。语文老师要细读文本,具体为:直面文本,字斟句酌,感同身受,擦亮语言,想象还原,寻找缝隙,开掘意蕴。语文教师就是要“用阅读启迪自己,用深耕践行教育”!语文老师肩负着让孩子掌握言语智慧和言语艺术的责任和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校长在分享《古文观止》读书体验中谈到,千古文章,万世滋养,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其实做语文教师很幸福,借鉴融汇先贤圣人的智慧,洗涤提升自己的同时传授给孩子守正品行、渊博知识和阅读学习能力。研读新课标理念,感受到那份热忱的阅读情怀,心潮澎湃、勤学不怠,愿大家将这份阅读崇敬、阅读自省的心念,在语文三尺讲台上传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读书,我们一直在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交流,我们一直在行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辑:赵慧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薛亚楠 张雅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审核:张美清 薛亚楠</span></p>

语文

评价

老师

阅读

读书

新课标

本书

教师

写作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