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大学,近半年的工厂实习

老文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校办工厂和一汽的实习</span></p><p class="ql-block">学校有三个校办工厂,自然也是在校学生的实习基地。位置在教学楼后面和长春电影制片厂为邻,其中最大的工厂是机床制造厂,生产组装C618车床,並出口到朝鲜。</p><p class="ql-block">教学楼离学校后门很近,教学楼对面是食堂和学生宿舍,离掛校名的牌匾(正门或称二门)很远。正门到前面大门(前门没有门垛,只是断开铁丝网)是一大片开阔的庄稼地。</p><p class="ql-block">机械加工车间很大,车床有三十多台。我们班同学一人占用一台车床,少数几位分配到铣床。虽然高中勤工俭学时见过机床,但都比较陈旧,更不敢靠近。</p><p class="ql-block">一切基本上是从空白开始。实习代班老师好象就是工厂里的工人,不厌其烦的教我们如何开车停车,装夹工件和测量尺寸。</p><p class="ql-block">要求我们做粗加工,按图纸要求留二三毫米以上的精加工留量就算完成任务。因为是困难时期干多干少不在乎,只要不偷赖耍滑就行。一位师傅只负责三五名学生,所以学起来也比较快。不到一周就基本上可以独立操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台车床间距离比较近。有一次我忽然发现,我前面的同学车刀己经很纯了,虽然切削金屬有屑片落下,但和工件磨擦造成的火花已经落在他前面同学的后背上。喊他停车他听不见,只得找带班老师告状。</p><p class="ql-block">实习老师又教他磨刀。特别提醒注意安全,夹紧工件,活干多少快慢都不在乎。</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周多在车床上的实际操作,又通知我们改上夜班,即从晚饭后干到半夜十二点钟。</p><p class="ql-block">上学时我从来没有熬过夜。高考前一天,晚饭后告诉家里人,我要上街溜达一会儿。不想在繁华的四马路(四平战役时东北民主联军师长马仁兴牺牲在这条马路上,解放后正式命名为仁兴路)电影院晚七点半有场电影,售票员说是新出的故事片,马上就开演了。</p><p class="ql-block">电影结束已过九点,第二天就要参加高考,我还有心思看电影。有人说,临阵磨刀不快也光。我却从不赶夜,晚九点前一定要躺下睡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班真的难熬呀。班里有两个会吸烟的竟然抽起了烟,困难时期买烟卷是要票的,学校都禁止吸烟。还说抽烟能解乏不困,还不时劝我们也来一口。我是受不了这烟味,老师都不管只能忍着。</p><p class="ql-block">二个夜班就受不了。让我们也向学校要烟票,一说还真给了。开始给会抽烟的同学,后来感觉白给他们有点吃亏,买包烟试试。记得当时最便宜的握手牌香烟0.15元一盒,好点的大建设0.24元一盒,再好点的迎春烟卷0.28元一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又让学铸造翻砂造型,还给我们表演了大型铸件的砂坑造型,但一直没看见过如何浇注铸件。</p><p class="ql-block">最后是学钳工搓平面。还得练习基本功一一"前腿躬,后腿蹬″。动作不标准不优美都不行。</p><p class="ql-block">经过二十多天,校办工厂的实习终于结束了。这是真动手练习,以后到校外的工𠂆实习却是只看不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后还去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分厂参观实习。看过铸件砂芯烘烤设备。空心铸件需要制作砂芯,砂芯必须烘干后才能使用。一汽是将砂芯放在传动链条的炉子里,通过电加热砂芯,经过一圈移动,就可以取出使用了。</p><p class="ql-block">链条在封闭炉子里移动速度很慢。北京一个大学学生想看炉内有什么东西,头伸进去很长时间,想出来头却出不来,被卡住了。喊叫众人拽他也出不来,拉断电源还是不行。最后找来电工师傅把电线掉了一个个儿,链条反向移动,才把人弄出来,但命却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让我们注意车间玻璃熏得很黑,玻璃上还留有不少小洞,是自动消理铸件的少量铁砂喷射到铸件后穿过隔离网打的,让注意不要在过道上停留。(我厂大集体有个车间曾经生产过这种铁砂,专供一汽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还到过一汽总装配车间进行实习。俗话说得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我们这些汽车门外汉来说,最喜欢最愿意看的是汽车是如何装配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总装车间很宽大,原来装配是流水线式作业。最先是装内燃机,最后装货车的木栅栏(当初木柴便宜,后来才改成铁皮材质)一位司机上车把汽车开走。这是要到哪里去,追出车间大门外车早就没影了,我却被同学追了回来(老师不让隨便出车间)。</p><p class="ql-block">同学问我追汽车干啥,回答:"我想看他把车开到哪里去?″ 同学说:"他总不会把汽车开到家里去吧,你能追上汽车吗?″ 后来才知道是开到工𠂆外面的露天停车场里,有意思吧。</p><p class="ql-block">在汽车总装配流水线上常看到是通过链传动送过来的较小零部件。我最兴趣的是汽车轮子,组装工人隨便摘下从高处传过来的车轱辘装在汽车上。这么大的车轮子是从什么地方运送过来的,对我始终是个谜。</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在厂房内各处寻找,终于在装轮胎对面厂区发现有人在往上掛车轱辘,原来是有专人负责往传动链空闲钩子上掛车轮胎。我说怎么会在总装流水线上看到是滿满的车轮子。</p><p class="ql-block">几天后,我还遇到了一件让人永远忘不掉的事情。一位组装工人问了我个奇怪的问题,问我认不认识𠂆长或车间主任。一汽厂长的级别不比省长低,我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在校穷学生怎么会认识他们呢?</p><p class="ql-block">听到我的回答,他却十分不解说一一"你们在这谁也不管你们,到这跟到自己家里一样隨便,没点门路行吗?″</p><p class="ql-block">我赶紧问他到底有什么事,直捷了当告诉我吧。</p><p class="ql-block">他说他想调换个工作。"成天和螺丝螺帽垫圈打交道,累点还是小事,没有一点技术含量,长久下去以后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他们身边只有螺栓螺母等标准紧固件,主要工作就是上螺栓紧螺母,实在太单调。上班前还不敢喝水,怕来尿上厕所还得举手,替班来了之后才敢离岗。(听说一个班只有二个人替班,技术要全面,谁的岗都能顶替,人手不够时领导也得做替班)</p><p class="ql-block">不想和同学说起这事,第二天有位同学告诉我说,他也遇到了同样情况,求他给调动工作和求我的人,工作位置挨着。</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才知道装配流水线的速度是可调的,任务重时需要调快一些,好象当时十几分钟开出一辆载重四噸的解放牌大货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四张照片是本人和学友们当年在吉林工学院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继承了学校建校目的,就是为一汽培养合格优秀工人为目的的光荣传统,我们完成了二十多天临时安排的实习,回到原来的教室又开始了学习。</p><p class="ql-block">从此不断变换教学课程表已经习以为常,有时一学期变三四次。我把大张课程表贴在课桌內翻盖上,文具盒粘的小纸张的课程表。同样的东西一式两份,以提醒自己。</p><p class="ql-block">学校里的每位学生,都要在校办工厂里学习类似的实际操作训练。每次只能一个班四十左右人,校办工厂的实习任务很重,一次只能半个多月左右。可惜当时並没有带领我们参观机床厂全貌,我手中更没有三个校办工𠂆的照片和相关资料。</p><p class="ql-block">据传言,在那场大动乱中,机关事业单位办五七干校时,工学院机械系老师都到了学校机床厂接受再教育,被融化十年之久。机床厂后来的命运如何,我是不清楚。</p><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我因心房纤颤退休后,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的一段时间里,在家中闲着无事,找了一份乡镇企业的工作。见过吉林工学院校办工厂的技术人员,却不知原校办机床厂的生死存亡。</p><p class="ql-block">下面的照片是当年(93年)我的工作证,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两年在网上看到一位权威介绍朝鲜情况时说,朝鲜机械行业的龙头拳头产品是C618车床,和六十年前我校出口到朝鲜的车床型号完全一样。权威可能是机械外行,竟然把它说成是朝鲜的顶尖技术和引以为傲的资本。文章根本没提是否在设备上增设了程序控制电子技术,竟然较长时间在网上见过多次。</p> <p class="ql-block">在工学院学习时,曾经三次(共二十多天)进入长春一汽实习,当年没留下任何照片。这张本人在一汽门前的留影照片,是七十年代补照的。</p> <p class="ql-block">大学后门隔条柏油路面就是长春市南湖公园,只是柏油路上没有公共汽车,显得十分冷静。我和同学曾走到路尽头长影二宿舍附近,转乘公共汽车到火车站,仅为了省下四分钱的电车费。</p><p class="ql-block">60年入校时,还见到后门斜对面树林里有一座烈士墓。近人高砖石砌成的刻有姓名的烈士墓,后面还刻有烈士生平的碑文。原来是位女英雄难产被国民党特务医生害死。后来再找烈士墓己不见了,不知移往何处。</p><p class="ql-block">有位女同学晚上在后门附近柏油路上被欺负,(女生宿舍楼紧贴着学校后门)还开会通知天黑后不许女生出后门。还用铁管焊了个大铁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是当年在学校后门附近的南湖公园里学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末,陪同外商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齐齐哈尔机床厂的实习</span></p><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市是当时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据史料记載是闯关东时最北方最大聚集点,建城历史甚至早於哈尔滨市。不过在我看来,当年的市区面积和四平市差不多。</p><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机床厂在火车站乘坐通往群英楼终点的,市里唯一的一条公共汽车就到厂门口。它就在群英楼对面。</p><p class="ql-block">说起群英楼是为表彰市级以上劳动模范修造的。建成后首先让劳模们吃住在里面,召开全市大会表彰为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工作者。可惜没安排我们到里面参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机床厂主要产品是铣床,有平面铣和立铣两种。铣床主要用于零件的平面加工,也可做小直径孔的精加工。名牌产品是X62W型号的平面铣床。(╳是铣字拼音字头,W是万能的万字拼音字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我们主要活动场地是机械加工的马恒昌车工小组。虽然也看过铣床的总装配过程,但更多的在车工小组,观察工件的加工制造流程。甚至可以在他们停车时简单的聊上几句,问一些简单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做工人是无上荣光和自豪,除了觉得有了金饭碗(全家人的吃穿住治病等都有了保证)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有人说马恒昌还是名誉组长,在车间里见过他。</p><p class="ql-block">我回四平工作时,市中心就有个光荣榜,专门介绍劳模事迹,如全国闻名的榨油能手李川江(多次创解放后全国笨榨黄豆,豆油出油率最高)。四平线路厂有个陈忠信车工组也榜上有名。</p><p class="ql-block">84一88年我和陈忠信为同届𠂆领导班子成员,他是管经营的副厂长,我任总工程师。88年春节过后换届时同时被吉林省电力工业局免职(他是因已过退休年龄,我是因工作能力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齐哈尔机床厂的工人们说,他们原来是沈阳的技术工人(车工),响应三线建设的需要(那时就有三线建设的提法),迁到齐市的。</p><p class="ql-block">事后我曾想过,那些在学校机床厂里学铣工的同学,可能到生产铣床的工厂实习时,学习会更感親切,体会会更深些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市实习时,有的同学对齐齐哈尔市的城市总结了有四大特点。即"马车多,汽车少;厕所多,饭店少;…………″</p><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永久,脑子受过二次重伤,实在难以说全哪些是四多四少了。</p><p class="ql-block">首先说马车多汽车少。当时齐齐哈尔市只有一条由火车站通往机床厂的公共汽车。这並不奇怪,我在四平上高中时仅有一条由火车站到高中的公汽。开始票价五分钱,毕业前涨到一角。三年高中没坐过公共汽车,上下学都是由城西走到城东头。</p><p class="ql-block">那时母亲说,"长大了,从家里要钱不能论角给了。上高中用钱多,再要钱最少得给一元了。″</p><p class="ql-block">一些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来厂的中专毕业生说,那年月厂子内还有马车班,负责材料和零件运输,他们来四平都是厂派马车从火车站接到工厂的。</p><p class="ql-block">再说厕所多饭店少。从火车站到机床厂路边见过几座造得完好的较大公厕,却没见路边有饭店 。一个来月的实习只知道群英楼里有吃住地方,却不知道怎么能进去。.</p><p class="ql-block">十多年后再乘这条路线的公共汽车,.却发现趟趟公交车都要中途一个站点等三五分钟。出於好奇下车发现竟然是一条不长的商业街,里面不仅有饭店还有书店。公汽中途站点等乘客我还是头次遇到。</p><p class="ql-block">话扯远了,书归正转,还是说实习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实习结束前,老师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北满钢厂。听厂名就知道是日本侵华战争时就有的最早钢铁厂。我们不是治金专业,所以只能听介绍看热闹。它是我国很有名望生产合金钢的工厂。只记得有一台很大压力机,在锻打通体高温通红的,直径粗大的合金钢毛坯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我们每次实习,都是老师提要求,自己去做。看到的都深深记在脑子里,不用写书面总结和体会报告。再次回到齐齐哈尔机床厂,是七十年代末我在厂技改办时,为订购他们生产的螺栓和螺母的两套联合生产设备。(把原钢手工揷进去,通过自动下料,礅头,缩径,搓丝等多台机器,最后六角螺栓自动落入零件筐。工人只需要抬走标准紧固件螺栓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1963年12月13日在齐齐哈尔公园里的留影《齐市实习留念》,前一为本人,后一孙姓同学65年和66年都曾寄给我贺年卡,中间是姓庞的同学分配到沈阳鼓风机厂后失联</p> <p class="ql-block">63年12月13日,本班三位同学在齐齐哈尔市公园里的留影《嫩江踏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沈阳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的实习</span></p><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实习工厂的名称,就会想到一定和捷克有关。当时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捷克斯洛伐克工业是比较发达的,当然捷克更为先进。</p><p class="ql-block">64年初我们来到这家工厂时,发现还在新建的一幢厂房,挖地基时地下露出水沟沙子而被迫停工。他们解释说要修改图纸加固地基后才能再建厂房。原来工厂虽在市区,却是选择在老旧河套上建设的工厂。难怪有的同学背后戏称它是建在沙滩上的工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厂的主导产品是T68卧式镗床(T是镗字拼音字母的字头)和摇臂钻床。虽然也看过摇臂钻床的组装,但更感兴趣的是从捷克进口的大型孔加工精密机床镗床。</p><p class="ql-block">这次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最后一次毕业实习。老师对我们要求也很严肃。老师从工厂晒出一大堆T68镗床的零件图纸,让我们对照实物练习视图绘图知识和重要零件的加工制造流程。</p><p class="ql-block">所以实习不再是光看不说,有点评头论足指手划脚了。帮助工𠂆改进了镗床上的一套夹具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受到欢迎。</p><p class="ql-block">俗话说见多识广,通过实习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也会实际操作机床,所以和工人之间有共同语言,互利互惠,共同提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提倡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社会地位高。提倡提合理化建议,搞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真正体现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责任感。</span></p> <p class="ql-block">沈阳第二机床厂实习结束前,老师领我们还到沈阳第一机床厂叁观实习。沈一机床在铁西区,那里是沈阳市工厂聚集地。</p><p class="ql-block">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的C620一1普通车床是教科书的重点内容。毕业时车床电机的转数,床头箱里有几根轴,每根轴上有多少齿轮,齿轮的齿数都能背下来。主轴转数的计算也不用看书就能算出来。</p><p class="ql-block">沈阳一机床每年生产出来的车床数量全国最多,多年来在全世界机床年产量排第一,可见当年名气之大。</p><p class="ql-block">可在工厂内院子角落里到处可见铸造的床身,上面用油漆写着铸造时间年月日。老师说这些大铸件需要风吹雨淋日晒满一年以上,完成消除掉了铸造产生的内应力(被称为天然失效处理或自然失效处理)才可以加工床身,可以保证设备制造精度二十年不变形。</p><p class="ql-block">俗话说,见多识广。通过实习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初,我在四平线路𠂆机修车间当技术员时,看见上有天车(吊车),三四位钳工抡着大锤喊着号子,在安装向心推力轴承,不觉说到一一"怎么还有这么装轴承的呢?″</p><p class="ql-block">班长见我说出这话,满脸迷惑,顺口问到一一"你看到都是怎么装轴承的?″</p><p class="ql-block">我告诉他,我看见的是所有机床厂和长春一汽,都是把轴承放在50号机油里电加热,把取出来的轴承套在轴上,自然冷却就完成了,哪里有你们这么费事的。</p><p class="ql-block">从此以后,为火力发电厂用的苏式粉碎煤渣的碎渣机,改变了原始笨重的安装轴承方法。</p> <p class="ql-block">两位家住长春市,在沈阳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实习时,在沈阳中山公园里的留影,他们就是下面照片的两位(66年春节重逢)</p> <p class="ql-block">家住长春市的学友,寄给我的贺年卡《66年春节重逢》</p> <p class="ql-block">在沈阳实习时,我和好友在沈阳中山公园里的留影,站立者为本人,坐者是毕业后多次给我寄过贺年卡,七十年代还有信件联系。</p> <p class="ql-block">64年沈阳实习时,本人在北陵公园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在沈阳实习时,班长和学习委员参观沈阳故宫后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大学毕业前参观过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没留下照片。这张照片是七十年代末陪同外商参观长影后,在门前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