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务农电商简介精选2022.90.923-13:29

田力133***5797

<p class="ql-block"><b>【一】张雄彪简介</b></p><p class="ql-block">米脂县人(陕西省师范大学本科生)</p> <p class="ql-block">陕北小杂粮的“新玩法”:小米咖啡、小米面膜、米茶</p><p class="ql-block">2022-07-14 17:56</p><p class="ql-block">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帐号</p><p class="ql-block">坐落在无定河畔的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图上)。</p><p class="ql-block">在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工厂,工人们正在包装各类小杂粮产品(图下)。</p><p class="ql-block">“你知道在无定河畔喝着小米咖啡是什么感受吗?”7月8日,在米脂县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工厂,34岁的销售经理吕朵朵拿着包装精美的小米咖啡神秘地问记者。</p><p class="ql-block">见记者连连摇头,吕朵朵“神气”地揭晓谜底:“我们的咖啡香甜,满满都是小米的清香味,由我们米脂小米制作而成。”记者环视生产工厂,各式各样的小杂粮新产品琳琅满目,工人们正忙着打包。</p><p class="ql-block">“五谷杂粮遍地有,陕北杂粮天下无。”陕北是我国小杂粮的主产区之一,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让生长在这里的小米、荞麦、绿豆等小杂粮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人们愈发追赶健康养生潮流,以小杂粮为主要原料的便捷产品,为传统粮食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了方向,更为榆林小杂粮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p><p class="ql-block">“咱是农村娃,要把农民的东西卖出去,卖上好价钱。产品设计、包装、选品等,任何细节都不能马虎……”2016年,米脂县印斗镇对岔村大学生张雄彪带领20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创立了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的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挂耳小米咖啡、小米酵素面膜、杂粮粥……返乡创业6年来,张雄彪不仅探索出“订单农业”“电商+扶贫+残疾人”等多种帮扶模式,而且让普通杂粮穿上“新衣”,华丽变身,漂洋过海卖到新西兰、韩国等国家。</p><p class="ql-block">“在当前‘一人食’、办公室等多元化场景下,人们更加追求便捷、营养、美味的方便速食。”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亮解释,“养胃的小杂粮和提神的咖啡相结合,擦出了别样火花。”</p><p class="ql-block">“以前种地是为了吃饭,哪晓得还能做这么多新鲜玩意儿,娃娃们玩创意,咱就更要把杂粮生产源头把控好。”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员工张怀益是种地的老把式,他随手一捏,就知道小米是哪个年份产的”。</p><p class="ql-block">米脂小米质优味香,储存数年米质不变,是国家长期战略储备粮。张怀益骄傲地说:“天下小米哪里好,唯有米脂桃花峁(桃镇)。”</p><p class="ql-block">一次次的创新,是这个年轻团队对创新农业的新思考和新尝试。朱亮坦言:“当前我们正在研制冻干系列产品,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陕北小杂粮,了解我们陕北杂粮文化。”</p><p class="ql-block">当日下午,天朗气清。记者走进位于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的榆林市榆阳区益康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康商贸公司),只见十几名妇女正在操作车间有条不紊地对小杂粮进行碾压、过筛、翻炒等,车间里充满醇厚的米茶香气……</p><p class="ql-block">啥是米茶?“我们的陕北米茶由小米、杏仁、花生、芝麻等研磨而成,高纤维、低糖分、易消化,老少皆宜,是营养早餐和下午茶的首选佳品嘞。”操着一口陕北话,益康商贸公司负责人张利介绍,公司研制出的苦菜茶、黑豆茶、黑米茶、红豆茶等供不应求,需提前预订。</p><p class="ql-block">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一碗清香醇厚的米茶是陕北人餐桌上永不过时的美味,更是张利小时候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们采用传统手工加工,石碾磨制,铁锅炒制。不仅保留了食物本来的营养成分,而且口感更加光滑。”多年来,凭借敏锐的眼光,张利不断研发和创新米茶系列产品,并多次参加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特色产品展览会,将陕北米茶推往全国各地。</p><p class="ql-block">米茶在香港美食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第24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每当米茶在展会上亮相,总会销售一空,这也让张利创业的信心更加坚定。“我要研发更多营养丰富的陕北米茶。”张利说。</p><p class="ql-block">“以前只知道种小米、喝小米粥,来这里学会了做米茶,还学到不少新技能哩。”40岁的陈多多来益康商贸公司打工2年了,对米茶的了解更多了。她腼腆地说:“有人问起我们的产品,我也能讲个七八分嘞。”</p><p class="ql-block">小杂粮,大产业。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苗霞介绍,当前,榆林累计种植小杂粮16大类100多个品种,榆林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82家,涵盖13个产业,带动农户23.48万户。</p><p class="ql-block">此外,榆林市共创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94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6家,位列全省第一,形成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经营主体抱团取暖的良性发展。</p><p class="ql-block">苦菜茶、小米锅巴……当前,省粮食行业协会成立“陕北小杂粮”产业联盟,全面提升陕北小杂粮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如今,榆林小杂粮从不同工厂销往全国各地,走向海外市场,群众的增收致富路正在进一步拓宽……</p><p class="ql-block">“下一步,我们将以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和农业科技为动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名优特小杂粮产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小杂粮产业体系,全面助力榆林小杂粮产业发展上规模、提档次、出品牌。”苗霞说。(记者 李旭佳)</p><p class="ql-block">【来源:群众新闻】</p><p class="ql-block">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p> <p class="ql-block"><b>“我和小米有个‘约会’” 小米就是家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2022-05-16 </b>08:03陕西媒体人,</p><p class="ql-block">旅游领域爱好者,本地资讯创作者</p><p class="ql-block">关注</p><p class="ql-block">在陕北,人们几乎每天都离不了小米。陕北人常说,小米就是家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在米脂人张雄彪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时候妈妈为了节省粮食煮小米时,总会舀很多水,一锅小米粥煮出来,有一大半是水。“即使这样,小米粥上仍然飘着一层厚厚的油脂,香味都能飘出门。”张雄彪说。</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出生在米脂县对岔村,距离县城30公里,四面黄土高坡围绕,偏僻闭塞。小时候,张雄彪家中不富裕,几亩小米和土豆的收成就是一年的口粮。他从小学习努力,2008年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轰动全村,但每年几千元的学费成了难题。</p><p class="ql-block">眼看要开学,一家人正为钱发愁时,张光等几位邻居来到家里,每个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0元。接下来几天,村里20多户村民,全都带着钱上门,凑了1000多元,村委会主任还主动帮张雄彪申请了助学贷款。</p><p class="ql-block">当年9月,张雄彪去了学校。临走时,父亲嘱咐:“好好学,这穷山沟以后能不回来就别回来了。”</p><p class="ql-block">上学、工作,西安、南京,张雄彪在大城市一待就是6年。张雄彪年收入几十万元,但米脂的乡亲和小米的香味,始终是他心里最挂念的。</p><p class="ql-block">2015年,张雄彪回到对岔村过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乡亲家里的小米都囤在窑洞里舍不得卖,种小米的积极性也低了很多。</p><p class="ql-block">“小米收购价完全由收购商说了算,价格被压得很低,所以村民就把小米囤了起来。”张雄彪回忆。</p><p class="ql-block">新米成陈米,乡亲们笑脸变愁容。看到这些,张雄彪下了回乡创业的决心,要通过电商拓宽家乡小米的销售渠道。</p><p class="ql-block">2016年,张雄彪在大学群里发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有十几个人响应,他们就这样开始了合伙创业之路——注册成立了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立了淘米易购电商平台。</p><p class="ql-block">从开始一个月一个订单的艰难运营,到两年后卖掉周边10个村子的小米,再到拥有如今注册商标3大类83个,拥有专利证书8个、网络店铺与销售渠道40多个。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累计帮扶贫困户3200余户6000余人,帮助他们顺利脱贫致富。</p><p class="ql-block">张光和妻子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一直在外省做零工,当年给张雄彪送去的50元学费是他一天的工钱。他一年辛苦到头,只能挣1万多元。2018年,他听说张雄彪一个月就卖掉了价值几万元的小米,便和妻子拖着行李回了村。</p><p class="ql-block">夫妻俩在山峁上租下一片地,撒下小米种子,当年就把丰收的小米全卖给张雄彪,挣了3万多元。“不种地的时候,还能出门打点零工挣钱。”张光说。</p><p class="ql-block">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与73个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推行“订单农业”模式,以“2+4+6”收购办法,即普通种植户每公斤谷子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2角、贫困户每公斤高于市场价4角、残疾人每公斤高于市场价6角,包销订单农户全部谷子。张雄彪同时对种植户统一提供种子、有机肥料,对种植户建档立卡,建立溯源体系,严把质量关,推出“桃花峁小米”品牌,为种植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p><p class="ql-block">2018年米脂县脱贫摘帽,12062户32405人脱贫退出,8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这其中有不少人是因为种小米脱贫的。”张光说。</p><p class="ql-block">除了小米,张雄彪还利用自营淘米易购电商平台,将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消费市场三者相链接,形成完整的产销体系,将贫困户生产的山地苹果、山地黑豆、红小豆、粉条、红枣、米酒等多种特色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累计销售1400万元,筹集扶贫基金86万元,全部投入到50个爱心超市。</p><p class="ql-block">如今,张雄彪仍然忙碌地穿梭在乡亲们的田间地头,看着家乡越种越多的小米地,他说:“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之中,我和小米永远有个‘约会’。”本报记者 李欣泽</p><p class="ql-block">来源:陕西日报</p> <p class="ql-block"><b>《年轻人闯出了“新天地”》</b></p><p class="ql-block"><b>2022.05.09</b></p><p class="ql-block">“与韩国企业合作开发的小米酵素面膜被抢空了,小米锅巴、杂粮粽子也特别抢手,得提前预订哩……”5月6日,细数着公司的爆款产品,33岁的张雄彪喜不自胜。</p><p class="ql-block">张雄彪是米脂县印斗镇对岔村的返乡大学生。</p><p class="ql-block">返乡创业6年来,这个怀揣梦想的农村娃积极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专注经营绿色农产品,将农产品卖到了新西兰、韩国等国家,成长为一名崭露头角的企业带头人。</p><p class="ql-block">农民的东西卖出去了,还卖上了好价钱,这是张雄彪最骄傲的事。</p><p class="ql-block">“满山的黄土,满山的穷。”张雄彪说,2014年,他回村过年时发现,村民的小米大多囤在窑洞里。</p><p class="ql-block">“米贩子定的收购价太低,村民舍不得卖。本想把米囤着来年卖,没想到价格更低了……”辛苦种植一年的小米没销路,村民紧锁的眉头刺痛了张雄彪的心。</p><p class="ql-block">米脂黄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小米的优生区。2016年,张雄彪带领20多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扎根农村,创立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他说:“咱是农民的娃,必须为农民着想。农民需要啥,咱就干啥!”</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带领创业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逐步探索出“订单农业”“电商+扶贫+残疾人”“支部+支部”等多种帮扶模式。</p><p class="ql-block">“我们利用电商销售渠道广的优势,建立‘淘米易购’电商平台,以公司党建为引领,由公司党支部与73个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推行谷子销售‘订单农业’模式,解决了米脂小米难卖问题。”张雄彪说,看着村民窑洞里的小米销售一空,团队成员更有干劲了,信心也更足了。</p><p class="ql-block">累计培训劳动力达3500人次,带动300多户困难户掌握了科学种养技术;累计帮扶3000余户6000余人,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6年来,张雄彪从未忘记自己助农的初心。</p><p class="ql-block">农村致富带头人、榆林市劳动模范、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称号,就是对张雄彪最好的肯定。</p><p class="ql-block">“作为新时代青年,就要有不服输的劲头,扎根农村,回报家乡,当好新时代农村致富带头人,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接续奋斗,书写不负时代青春答卷。”张雄彪说。</p> <p class="ql-block">【会员风采】</p><p class="ql-block">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p><p class="ql-block">2021-01-07 11:34</p><p class="ql-block">张雄彪</p><p class="ql-block">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p><p class="ql-block">业务范围</p><p class="ql-block">陕北特产、五谷杂粮、米脂小米、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研发</p><p class="ql-block">社会职务</p><p class="ql-block">米脂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会员</p><p class="ql-block">个人荣誉</p><p class="ql-block">2017年 荣获米脂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8年 荣获榆林市农村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 荣获陕西省“优秀青年创业奖”</p><p class="ql-block">2019年 荣获“榆林市优秀民营企业家”</p><p class="ql-block">2019年 荣获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精准扶贫商会榜样”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0年 荣获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2019-2020年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奖</p><p class="ql-block">企业荣誉</p><p class="ql-block">2017年 荣获陕西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单位</p><p class="ql-block">2017年 荣获陕西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p><p class="ql-block">2018年 荣获米脂县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p><p class="ql-block">2018年 荣获榆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p><p class="ql-block">2018年 荣获陕西省“万企帮万村”助力脱贫攻坚三秦帮扶善星</p><p class="ql-block">2019年 荣获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p><p class="ql-block">秘书处</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7日</p> <p class="ql-block">2020-01-01 </p><p class="ql-block">贩子疯狂压价,老家小米堆窑洞,陕西小伙开店,带领十个村脱贫</p><p class="ql-block">2020-01-01 11:10</p><p class="ql-block">鲲鹏计划获奖作者,《电商》杂志社官方账号,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p><p class="ql-block">在张雄彪的童年印象里,小时候吃大米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出生在陕西米脂县对岔村。那是一个距离县城30公里的闭塞村庄。当地四面被黄土高坡围绕着,通往县城只有一条小路。</p><p class="ql-block">许多年来,全村人都靠小米过活儿。留下一年的口粮,剩下的小米所剩无几,村民挣不到钱,“出门打工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张雄彪家里没钱买大米,大家只能吃自己种的小米。不论是谁,站在家门口的院子里,往四周望去,满山遍野金黄一片,“全是小米。”</p><p class="ql-block">每年10月,是小米收成的季节。除了自己吃的分量,村民们把剩下的小米,全都卖给了收购贩子。“这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最多挣2000元。”</p><p class="ql-block">张雄彪的父母在山峁种下了几亩小米和土豆,是他们全家的生活保障。“为了省粮食,妈妈煮小米时,总会舀很多水,一锅小米煮出来,有一大半是水。但即使是这样,小米的油脂仍丰富,香味能飘出门。”</p><p class="ql-block">回家</p><p class="ql-block">2008年,张雄彪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轰动了全村。“整个村子1000多口人,只有不到5个人,曾经上过大学。”</p><p class="ql-block">然而,每年大几千元的学费,父母要一次性拿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原本,上大学是要请全村人喝酒,也只能作罢。”</p><p class="ql-block">眼看上学报道的时间就要到了。</p><p class="ql-block">一家人正在为钱发愁时,村头的周庆国带着几个邻居到家里来了。几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围坐在张雄彪家门口,每个人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0元纸钞。“我们村好不容易出一个大学生,怎么着也要让他念下去。”</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几天,村里20多户村民,听说了张雄彪的事,全都带着钱,上了门。“这家给五十,那家给五十,凑了一千多元。”村长还主动帮张雄彪申请了助学贷款。</p><p class="ql-block">9月,张雄彪去了学校。临走时,父亲嘱咐他,好好学,以后出了社会,就别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张雄彪的专业是环境工程设计。毕业后,他被苏宁录取了,调去了南京工作。</p><p class="ql-block">在南京那一年,张雄彪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小米。“超市里买的,不是那个味道。”他还特地去淘宝搜索了一番,“找不到米脂小米。”</p><p class="ql-block">2013年,家里打来电话,母亲得了乳腺癌。张雄彪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亲老了,他成了全家的顶梁柱。犹豫了一阵子,他还是辞职,回了家。</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回到了老家附近的榆林市区。他和几个大学同学合伙,在市区开了一间自己的工程设计工作室。</p><p class="ql-block">刚开业的前两年,张雄彪还承接了榆林当地丝绸之路博览馆的设计工作。“请了几个工人,每天都有活儿干。到年底,大家分红,居然挣了几十万。”</p><p class="ql-block">第一家小米店</p><p class="ql-block">2014年,张雄彪回到对岔村过年。他发现家里的小米,全都囤在了窑洞里。</p><p class="ql-block">许多年来,村民种植的小米,基本上都由收购贩子卖到了各地。“收购价完全由贩子说了算,村民没有议价权。”那两年,原本能卖到1.5元一斤的小米,贩子的收购价压到了1元钱左右。</p><p class="ql-block">“村民辛苦一年,收成了上万斤小米。本想能卖个好价钱,结果被收购商压了几毛钱。几万斤下来,就被压了几千元。”很多村民舍不得卖,一直囤在手里。他们原本以为,这样就能倒逼贩子抬价。结果,小米直接囤到了第二年。</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新米变旧米,收购价格更低了。”村民们陷入了两难,卖了,挣不到钱。不卖,一分钱也拿不到。</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两年。张雄彪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窑洞里,堆着一袋袋的小米。</p><p class="ql-block">“种了这么多年小米,村民还是在贫困县上挣扎。”2016年,张雄彪在淘宝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米脂当地,还没有人在天猫上卖过小米。”他决定开一间天猫店,试一试。</p><p class="ql-block">他在大学群里,发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没想到,有十几个人回应他。张雄彪选了其中十个人,开始了合伙创业之路。</p><p class="ql-block">他们向政府申请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开了一间天猫店。刚开始,每个人都身兼数职,运营、客服、美工、售后,“全都是半吊子,但慢慢地也学会了。”</p><p class="ql-block">开天猫店是张雄彪第二次创业。但这一次,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第一个月,只有一个人下单,花了40多元,买了5斤小米。”</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几个月,成交量并没有好转。“最高峰时,一个月只有2万元的订单。大多都是靠回头客撑着。”2017年底,张雄彪算了一帐,抵扣掉成本,他和几个合伙人一分钱没赚,几个人加起来,反而亏了50万元。</p><p class="ql-block">那两年,全靠张雄彪设计公司的收入,在支撑着天猫店。</p><p class="ql-block">一天卖光十个村的小米</p><p class="ql-block">虽然没挣到钱,但店里每月几千斤的小米销量,也帮对岔村的几百户农户,解决了小米销路。</p><p class="ql-block">米脂小米的产量大,知名度却不够,这是张雄彪最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天猫店开起来之后,他跑遍了国内的农业展销会。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每年6个城市,哪里有展会,就去推广品牌。”</p><p class="ql-block">为了提高店铺的管理,张雄彪还请了代运营公司,给店铺做宣传推广。但是,店铺月销,始终在2-3万元之间徘徊。</p><p class="ql-block">去年的天猫双11,张雄彪决定好好做一次活动。他们给几万名粉丝发短信,透出活动力度,又提前预热了一周时间。</p><p class="ql-block">做了一系列动作,但张雄彪心里并没有把握。“一直以为,农产品店铺,一天最多也就2-3万元的业绩。”结果11日那天,店铺一下子卖了1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反而慌了。</p><p class="ql-block">“即使把仓库所有的小米都发出去,也还差1万多斤小米呐。”他连夜联系之前合作过的村民。“村民的窑洞早就卖空了。”于是,他又给隔壁几个村子里,没合作过的村民打电话,“但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不愿意卖给我。”</p><p class="ql-block">找不到货,他只能求救村长。</p><p class="ql-block">张雄彪一天卖了十几万元的小米,这个消息一下子在几个村子里传开了。</p><p class="ql-block">村长立即跑到隔壁几个村,挨家挨户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为了一个天猫店,村长通宵拜访村民,在我们那,还是头一回。”本来捂着货不卖的村民,一分钱也没涨价,都打开了自己家的仓库。</p><p class="ql-block">天猫双11的大爆发,给店铺带来了不少粉丝。</p><p class="ql-block">从那之后,张雄彪的店铺,每个月都有20万元的销售额,最高时还突破了30万元。</p><p class="ql-block">张雄彪意识到,仅靠自己村里,几百户村民种的小米,已经完全不够天猫店“消化”了。于是,他到隔壁几个村子,跟村民签订合同,收购小米。</p><p class="ql-block">“贩子的价格时高时低,我的价格永远比他的高。”</p><p class="ql-block">摘掉贫困的帽子</p><p class="ql-block">把小米卖给张雄彪的村民,如今一共有上万人。其中,有6000多人,跟张雄彪合作时,还是贫困户。</p><p class="ql-block">米脂县头上的“国际级贫困县”帽子,断断续续戴了30多年。</p><p class="ql-block">“只有出去打工,才能挣到钱。”这句话,曾经是村民们的坚持。</p><p class="ql-block">周庆国和妻子被列为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在外省做了好几年零工。当年,张雄彪去大学报到的前几天,他们刚好在家。两人商量了一下,带着几个邻居一起到张雄彪家里送学费。“50元不多,却是他一天的工钱。”</p><p class="ql-block">几年过去了,周庆国的工资,仍然是几十元一天。一年辛苦到头,只能挣3万多元。去年年初,他听说,张雄彪一个月,就卖掉了3万元的小米。于是,他和妻子又拖着行李回了村。</p><p class="ql-block">他们在山茆上租了一片地,撒下了小米种子。10月份有了收成。周庆国就把小米全卖给张雄彪,一下子挣了3万多元。“不种地的时候,还能出门打点零工。”</p><p class="ql-block">80岁张舟和老伴相依为命。他每年种几亩小米,除去供自己吃的分量,剩下的600多斤小米,全都卖给了张雄彪。</p><p class="ql-block">如今,种小米能挣钱了。村里80%的村民,都回了家。</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陕西省政府发布公告称,米脂县的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万多人,减少到2千人,全县人口的贫困率为下降到了1.1%。换句话说,米脂县退出了贫困县的标准。</p><p class="ql-block">“这其中,不少人是因为种小米而脱贫的。” 周庆国靠着种小米,和平时打零工,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p><p class="ql-block">如今,有空时,张雄彪总喜欢爬上山峁远望。风把小米谷子吹得沙沙响,眼前一望无尽的小米地,全是信任他的村民种下的。</p><p class="ql-block">受访店铺:桃花峁旗舰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9-12-31<span class="ql-cursor"></span> </span>陕西小伙回黄土高坡卖小米,一天卖10万小米,带6000人脱贫</p><p class="ql-block">芒种故事</p><p class="ql-block">2019-12-31 19:58</p><p class="ql-block">这是卖家的第98位神人故事</p><p class="ql-block">本文共2601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p><p class="ql-block">文/郑亚文</p><p class="ql-block">编辑/屠雁飞</p><p class="ql-block">在张雄彪的童年印象里,小时候吃大米的次数,“一只手都数的过来。”</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出生在陕西米脂县对岔村。那是一个距离县城30公里的闭塞村庄。当地四面被黄土高坡围绕着,通往县城只有一条小路。</p><p class="ql-block">许多年来,全村人都靠小米过活儿。留下一年的口粮,剩下的小米所剩无几,村民挣不到钱,“出门打工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张雄彪家里没钱买大米,大家只能吃自己种的小米。不论是谁,站在家门口的院子里,往四周望去,满山遍野金黄一片,“全是小米。”</p><p class="ql-block">每年10月,是小米收成的季节。除了自己吃的分量,村民们把剩下的小米,全都卖给了收购贩子。“这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最多挣2000元。”</p><p class="ql-block">张雄彪的父母在山峁种下了几亩小米和土豆,是他们全家的生活保障。“为了省粮食,妈妈煮小米时,总会舀很多水,一锅小米煮出来,有一大半是水。但即使是这样,小米的油脂仍丰富,香味能飘出门。”</p><p class="ql-block">回家</p><p class="ql-block">2008年,张雄彪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轰动了全村。“整个村子1000多口人,只有不到5个人,曾经上过大学。”</p><p class="ql-block">然而,每年大几千元的学费,父母要一次性拿出来,是比较困难的。“原本,上大学是要请全村人喝酒,也只能作罢。”</p><p class="ql-block">眼看上学报道的时间就要到了。</p><p class="ql-block">一家人正在为钱发愁时,村头的周庆国带着几个邻居到家里来了。几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围坐在张雄彪家门口,每个人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50元纸钞。“我们村好不容易出一个大学生,怎么着也要让他念下去。”</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几天,村里20多户村民,听说了张雄彪的事,全都带着钱,上了门。“这家给五十,那家给五十,凑了一千多元。”村长还主动帮张雄彪申请了助学贷款。</p><p class="ql-block">9月,张雄彪去了学校。临走时,父亲嘱咐他,好好学,以后出了社会,就别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张雄彪的专业是环境工程设计。毕业后,他被苏宁录取了,调去了南京工作。</p><p class="ql-block">在南京那一年,张雄彪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小米。“超市里买的,不是那个味道。”他还特地去淘宝搜索了一番,“找不到米脂小米。”</p><p class="ql-block">2013年,家里打来电话,母亲得了乳腺癌。张雄彪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父亲老了,他成了全家的顶梁柱。犹豫了一阵子,他还是辞职,回了家。</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回到了老家附近的榆林市区。他和几个大学同学合伙,在市区开了一间自己的工程设计工作室。</p><p class="ql-block">刚开业的前两年,张雄彪还承接了榆林当地丝绸之路博览馆的设计工作。“请了几个工人,每天都有活儿干。到年底,大家分红,居然挣了几十万。”</p><p class="ql-block">第一家小米店</p><p class="ql-block">2014年,张雄彪回到对岔村过年。他发现家里的小米,全都囤在了窑洞里。</p><p class="ql-block">许多年来,村民种植的小米,基本上都由收购贩子卖到了各地。“收购价完全由贩子说了算,村民没有议价权。”那两年,原本能卖到1.5元一斤的小米,贩子的收购价压到了1元钱左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村民辛苦一年,收成了上万斤小米。本想能卖个好价钱,结果被收购商压了几毛钱。几万斤下来,就被压了几千元。”很多村民舍不得卖,一直囤在手里。他们原本以为,这样就能倒逼贩子抬价。结果,小米直接囤到了第二年。</p><p class="ql-block">“第二年,新米变旧米,收购价格更低了。”村民们陷入了两难,卖了,挣不到钱。不卖,一分钱也拿不到。</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两年。张雄彪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家家户户的窑洞里,堆着一袋袋的小米。</p><p class="ql-block">“种了这么多年小米,村民还是在贫困县上挣扎。”2016年,张雄彪在淘宝上搜索了一下,发现米脂当地,还没有人在天猫上卖过小米。”他决定开一间天猫店,试一试。</p><p class="ql-block">他在大学群里,发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没想到,有十几个人回应他。张雄彪选了其中十个人,开始了合伙创业之路。</p><p class="ql-block">开天猫店是张雄彪第二次创业。但这一次,对他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第一个月,只有一个人下单,花了40多元,买了5斤小米。”</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几个月,成交量并没有好转。“最高峰时,一个月只有2万元的订单。大多都是靠回头客撑着。”2017年底,张雄彪算了一帐,抵扣掉成本,他和几个合伙人一分钱没赚,几个人加起来,反而亏了50万元。</p><p class="ql-block">那两年,全靠张雄彪设计公司的收入,在支撑着天猫店。</p><p class="ql-block">一天卖光十个村的小米</p><p class="ql-block">虽然没挣到钱,但店里每月几千斤的小米销量,也帮对岔村的几百户农户,解决了小米销路。</p><p class="ql-block">米脂小米的产量大,知名度却不够,这是张雄彪最愁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去年的天猫双11,张雄彪决定好好做一次活动。他们给几万名粉丝发短信,透出活动力度,又提前预热了一周时间。</p><p class="ql-block">做了一系列动作,但张雄彪心里并没有把握。“一直以为,农产品店铺,一天最多也就2-3万元的业绩。”结果11日那天,店铺一下子卖了1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反而慌了。</p><p class="ql-block">“即使把仓库所有的小米都发出去,也还差1万多斤小米呐。”他连夜联系之前合作过的村民。“村民的窑洞早就卖空了。”于是,他又给隔壁几个村子里,没合作过的村民打电话,“但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销售渠道,不愿意卖给我。”</p><p class="ql-block">找不到货,他只能求救村长。</p><p class="ql-block">张雄彪一天卖了十几万元的小米,这个消息一下子在几个村子里传开了。</p><p class="ql-block">村长立即跑到隔壁几个村,挨家挨户给大家做思想工作。“为了一个天猫店,村长通宵拜访村民,在我们那,还是头一回。”本来捂着货不卖的村民,一分钱也没涨价,都打开了自己家的仓库。</p><p class="ql-block">天猫双11的大爆发,给店铺带来了不少粉丝。</p><p class="ql-block">从那之后,张雄彪的店铺,每个月都有20万元的销售额,最高时还突破了30万元。</p><p class="ql-block">张雄彪意识到,仅靠自己村里,几百户村民种的小米,已经完全不够天猫店“消化”了。于是,他到隔壁几个村子,跟村民签订合同,收购小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贩子的价格时高时低,我的价格永远比他的高。”</p><p class="ql-block">摘掉贫困的帽子</p><p class="ql-block">把小米卖给张雄彪的村民,如今一共有上万人。其中,有6000多人,跟张雄彪合作时,还是贫困户。</p><p class="ql-block">米脂县头上的“国际级贫困县”帽子,断断续续戴了30多年。</p><p class="ql-block">“只有出去打工,才能挣到钱。”这句话,曾经是村民们的坚持。</p><p class="ql-block">周庆国和妻子被列为村里的贫困户,他们在外省做了好几年零工。当年,张雄彪去大学报到的前几天,他们刚好在家。两人商量了一下,带着几个邻居一起到张雄彪家里送学费。“50元不多,却是他一天的工钱。”</p><p class="ql-block">几年过去了,周庆国的工资,仍然是几十元一天。一年辛苦到头,只能挣3万多元。去年年初,他听说,张雄彪一个月,就卖掉了3万元的小米。于是,他和妻子又拖着行李回了村。</p><p class="ql-block">他们在山茆上租了一片地,撒下了小米种子。10月份有了收成。周庆国就把小米全卖给张雄彪,一下子挣了3万多元。“不种地的时候,还能出门打点零工。”</p><p class="ql-block">80岁张舟和老伴相依为命。他每年种几亩小米,除去供自己吃的分量,剩下的600多斤小米,全都卖给了张雄彪。</p><p class="ql-block">如今,种小米能挣钱了。村里80%的村民,都回了家。</p><p class="ql-block">今年5月,陕西省政府发布公告称,米脂县的贫困人口,由原来的3万多人,减少到2千人,全县人口的贫困率为下降到了1.1%。换句话说,米脂县退出了贫困县的标准。</p><p class="ql-block">“这其中,不少人是因为种小米而脱贫的。” 周庆国靠着种小米,和平时打零工,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如今,有空时,张雄彪总喜欢爬上山峁远望。风把小米谷子吹得沙沙响,眼前一望无尽的小米地,全是信任他的村民种下的。</p><p class="ql-block">受访店铺: 桃花峁旗舰店</p> <p class="ql-block"><b>张雄彪——为家乡奉献青春</b></p><p class="ql-block"><b>2019.11.28</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主题分类:无发文机关:陕西日报发文文号:无成文日期:无发布日期:2019-11-28 11:00发布机构:扶贫办浏览次数:1525次</p><p class="ql-block">连日的阴雨让张永勤有点担心地里的谷子。再有半个月,他家的8亩谷子就能收割了,预计产量达到2000公斤。“谷子晒不干不好脱壳,容易让新产的小米发霉。”张永勤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永勤今年60岁,是米脂县印斗镇对岔村的贫困户。从2016年开始,他家的小米每年都会被张雄彪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张永勤说,如果天公作美,今年他能收入1万元左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和张永勤同村,今年30岁。别看他年龄不大,名气却不小。10月15日,记者采访他时,他正准备启程去北京,参加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召开的先进民营企业表彰会。他注册成立的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创联盟)是榆林市唯一一家受表彰的企业,也是陕西省6家受表彰企业中的一员。张雄彪说,这样的肯定,让他的团队带领乡亲们继续奋斗的信心更坚定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雄彪原本一直在西安和榆林的建筑设计行业打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5年,</span>他曾担任第十九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榆林展馆的总设计师。<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6年2月</b>,他不顾家人劝阻,回乡创业,成立青创联盟,带领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团队,融合发展社区O2O移动互联网、C2C商业联盟和订单农业,将家乡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乡的好产品不该卖不出去,家乡的群众也不该一直受穷。”张雄彪说。青创联盟成立之初,他就把公司的发展和带领家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结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6年6月</span>,米脂县印斗镇椿塔粱村的大甜杏滞销。青创联盟与椿塔粱村签订了帮销合同,借助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淘米易购”帮助村民销售大甜杏,并与该村24户贫困户签订帮销协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2017年11月</span>,在 “厉害了我的米脂·米脂电商扶贫行动”中,青创联盟通过“淘米易购”销售平台销售小米2.5万多单,销售总额约167万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8年12月,青创联盟承办了“榆林爱心go”电商助农活动,销售各类陕北农产品价值100多万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31日,张雄彪号召公司所有员工利用一天的上班时间,筹出自己一日的工资,慰问50多户贫困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截至目前,青创联盟通过各类帮扶方式,帮助米脂县3000多户贫困户6000人增收400多万元。2019年,该公司在米脂县印斗镇、桃镇、杨家沟镇和沙家店镇的73个贫困村发展订单农业,订购的小米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外,近3年来,张雄彪个人累计为孤寡老人、贫困大学生、残疾儿童等捐款近5万元,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累计捐款100余万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由于带动群众脱贫成效显著,张雄彪在2017年被米脂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2月被榆林市政府评为“2017年度农村致富带头人”,2018年10月被评为“陕西省2017年度脱贫致富带头人”。</p> <p class="ql-block">【特别报道】</p><p class="ql-block">2019-10-22 张雄彪和22名返乡创业大学生精准扶贫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p><p class="ql-block">2019-10-22 12:20</p><p class="ql-block">张雄彪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榆林市总商会会员、榆林市未来企业联合会会员。毕业后曾在西安创业,2016年春,他和22名返乡创业大学生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共同发起了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陕西青创联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全力弘扬新时代听党话跟党走的优秀民营企业精神,积极相应党和国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的号召,主动履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2016年以来,公司利用淘米易购电商平台,通过“订单农业”、“保险+扶贫”、“旅游+扶贫”、残疾人入股、就业创业等多种帮扶形式,精准滴灌、靶向施策,全力服务于米脂县印斗、杨家沟、桃镇、郭兴庄四镇、73个贫困村的3000余户贫困户、6000多名贫困人口,累计帮销各类农产品6000多万元,400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带动贫困户产业增收800余万元,就业等其他方式增收600余万元。为米脂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做出有益贡献。</p><p class="ql-block">公司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已任,以农产品的深加工和营销为主业,形成“农民-企业-市场”的运行模式,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特色的创业之路。公司成立以来,积极相应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的号召,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一体即青创联盟,两翼即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电商精准扶贫)新型扶贫模式,奠定了米脂县民营企业的领军地位。省市县主要领导胡和平、戴征社、王国忠等先后对我公司的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导,并对“支部+支部”等帮扶方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公司先后荣获米脂县脱贫攻坚“十类十佳”社会扶贫典范、米脂县百企帮百村助力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奖、米脂县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万企帮万村”助力脱贫攻坚三秦帮扶善星、陕西省2017年度电商扶贫特色品牌、陕西省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先进单位、陕西省万企帮万村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p><p class="ql-block">以“订单农业”为主体,彰显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贫困户的最大顾虑,归根结底就是农产品能不能卖出去,能不能卖个好价格。针对这个问题,2017年,公司党支部与所帮扶的19个村党支部建立了“支部+支部”的帮扶模式,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4元/公斤的价格与帮扶村签订8000亩谷子种植包销协议,不仅解决了卖不出去的问题,也解决了卖不上好价格的问题。同年,公司全网销售小米240吨左右,受益贫困户达1067户,3213人,带来直接经济收入359万元,户均3366元。2018年,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深入推进,公司将订单谷子扩展到20000余亩,收购价为非贫困户高于市场价0.20元/kg、贫困户高于市场价0.40元/kg、残疾人高于市场价0.60元/kg,市场价定价由县农业局、工商联、残联、四乡镇领导、订单种植户和公司代表市场调研共同核定,同年为种植户带来直接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此外,公司还以“借猪生财”和“送鸡下蛋”为补充,不断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公司根据贫困户的养殖能力,垫资为其赊销仔猪一到两头,通过土养的方法进行喂养,待出栏后将猪肉以15元/千克的价格保底收购,统一通过“淘米易购”平台销售,销售完成后再返还公司仔猪款,仅此一项每户增收3200元。公司出资提供优质鸡苗给贫困户,产蛋后将鸡蛋卖给公司销售。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最大限度让利贫困户,在为他们注入强大生产动力引擎的同时,也彰显公司扶贫助贫的时代责任。以“创新链接”为手段,拓宽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贫困户因农作物种植地域分散、交通运输信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等种因素,农产品价格过低且大量滞销,严重影响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信心勇气。为此,公司利用自营“淘米易购”网售平台,将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消费市场三者相链接,形成完整的产销体系,切实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米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质量认证优势全媒体宣传,先后推出以米脂小米、山地苹果、红枣、绿豆的等米脂最具优势系列产品,提升农家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米脂山地苹果、桃花峁小米、龙镇驴肉等一批县域知名品牌应运而生,赢得市场认可,销售价格一路攀升,解决了农产品价格过低问题。运用“互联网+”的方式,跟踪了解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情况,及时将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统收统销。2017年6月,公司以高于市场30%价格统一收购印斗镇椿塔梁村山地杏2万余斤,挽回滞销损失3万多元;9月公司以16.7万元溢价收购米脂县陈岔、高家园两村贫困户滞销红葱,解决了农产品滞销带来的损失,贫困户的生产信心得到提高,自我脱贫意识增强。以“榆林好产品”为载体,摧生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劲头。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将农产品投入更大市场,公司积极配合市工商联安排,4次组织“榆林好产品”走出去,先后与上海、苏州等地企业签订购销合同3.16亿元,实现上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2017年11月,公司积极参与央视财经频道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举办的电商扶贫活动,开展了“厉害了我的米脂·米脂电商扶贫行动”,榆林市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亲自为米脂小米代言。通过一个小时网络直播,公司订单突飞猛进,10天共销小米25000余单,167万余元。2018年1月,成功举办“百企帮百村 助力脱贫攻坚”米脂有礼·农特产年货会活动,邀请全国百家企业来米脂参与扶贫,公司作为本次活动的供货主体,从贫困户手中收购农特产品打包形成“米脂有礼·爱心大礼包”,交易量近2.2万份,总销售额达605余万元,并将活动所得60万元利润全部无偿捐献给县民政局作为扶贫资金,公司扶贫不遗余力。以“创业就业”为根本,让贫困群众生活更加有奔头。就业一人,幸福一家。公司始终将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社会责任,努力将贫困户子女吸收到企业之中。2017年,公司一次安置生产加工岗位贫困户合同工6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4人(其中贫困大学生3人),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插上梦想的翅膀。公司建立了贫困户劳务技能库,根据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的能力特长,在货运、包装、销售等临时用工环节,统筹安排使用贫困人口。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对公司工作人员、产业链上的贫困户、贫困村干部进行电商培训,种养技能培训,鼓励支持他们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和产业脱贫行列。2016年以来,公司通过“创业就业”,累计培训3500多人次,其中有5名大学生走出公司自主创业,300多贫困户学会科学种养技术,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以“残疾扶贫”为范本,创新弱势群体帮扶的新模式。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大课题,也是全县整体脱贫的最大软肋。为此,公司经过实地调研,确立了以产业扶贫为载体,以“三变”改革为思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残疾人扶贫,采取“企业+基地+残疾人”的互惠联营模式,带动残疾人增收。公司与米脂县残联合作,通过县残联注资公司,采取虚拟入股的方式,以每户残疾人贫困群众5000元的标准虚拟折股,并由公司给相关帮扶残疾人贫困户发放虚拟股权证,但其不参与管理企业。公司年终核算后,通过“一卡通”支付给残疾贫困户10%的保底收益,并根据股金比例参与企业年终分红。县残联入注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单独登记,产权归残疾人贫困户村集体所有。此举带动残疾人贫困户200户、200股100万元,可每年为残疾人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切实变“输血”为“造血”,为残疾人长期稳定脱贫积累了宝贵经验。以“国寿天财”为补充,全方位服务于贫困人口。贫困户贫穷原因具有多元性,任何一种帮扶方式都难以解决贫困户的所有实际困难。2018年5月,公司通过县政府与中国人寿财险陕西分公司合作,推出“电商+保险+扶贫”帮扶模式,借助“中国人寿”央企的影响力和互联网平台,宣传销售贫困户的农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借助农村现有淘宝服务站流程形式,对接中国人寿财险咨询服务个代业务模式,提供与农户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使农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保障、理赔等服务。农户还可以利用“国寿天财”平台开展产品销售,增加其副业收入,并为全县654户贫困户100名贫困学生购买了价值2158万元的意外保险,这对构建保险扶贫的回路,降低农户返贫风险,巩固扶贫成果奠定了基础。“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公司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始终根据市场变化的实际需要,聚集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的焦点,形成了以“淘米易购”为平台,地域性名优土特产大单品为主体,用线上线下融合产供销为模式,切实让贫困户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树立了民营企业助力地方脱贫攻坚的良好典范。</p><p class="ql-block">秘书处2019年10月22日</p> <p class="ql-block">【2017.11.04】http://eb.nkb.com.cn/nykjb/20171104/html/content_20171104002005.htm#</p> <p class="ql-block"><b>【二】</b><b style="font-size:18px;">韩永文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清</b><b>涧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公共服务中心主任)</b></p><p class="ql-block">韩永文,男,汉族,1982年4月出生,民革党员,大专学历,清涧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清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个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青年。在大学毕业后10年来,他扎根农村,励志发展农业,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奉献到黄土高原。2006年至今,先后成立了清涧县山元陕北特产专业合作社、清涧县山元陕北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并担任清涧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清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成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并当选为清涧县政协常委,2017年、2018年先后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和优秀提案人。曾被新华社、榆林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作为创业典型予以报道。培养了网红“土猪妹”、“塬上妹子”;打造“塬上清涧”电商团队,培训青年电商人才600余人,为清涧农产品品牌建设做出了极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06-10</span></p><p class="ql-block">“以销定产”助力乡村振兴——陕西首个“盒马县”落户清涧纪实</p><p class="ql-block">湘湘带你看社会</p><p class="ql-block">2022-06-10 09:40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帐号</p><p class="ql-block">关注</p><p class="ql-block">清涧农产品展示</p><p class="ql-block">考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p><p class="ql-block">前惠家河村被确定为黑毛土猪“盒马村”</p><p class="ql-block">农民发展种养殖不容易,但收获后或加工好的农产品卖不出去、没个好价格更让人心痛。清涧县的广大农户因与盒马鲜生的合作迎来新机遇,即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打开长期稳定的销路。</p><p class="ql-block">产品展示、直播推介、产业探访……5月31日,清涧县高杰村镇高杰村的蔬菜大棚基地热闹非凡,由清涧县委、县政府主办,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盒马(中国)有限公司、西安盒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清涧县与盒马鲜生战略合作签约暨‘盒马县’揭牌仪式”在此举行,这是清涧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清涧也成为陕西首个“盒马县”。</p><p class="ql-block">上架盒马鲜生,黑毛土猪销售涨幅超300%</p><p class="ql-block">从2019年开始,阿里巴巴集团和清涧县建立起深厚而密切的联系。截至目前,该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重点围绕产业发展、教育支持、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快递物流等方面,实施了AI豆科技、淘宝直播、养育未来、加油木兰、无陷未来等14个公益帮扶项目,为清涧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动力。</p><p class="ql-block">梁玉是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这几年一直“驻扎”清涧。他在工作中发现,清涧有很多优质农产品,但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比如养殖黑毛土猪,这是县里的新兴产业,存栏量曾一度超过10万头,近两年却因猪肉市场波动较大、养殖户卖不上价萌生退意,使得存栏量锐减。对此,他积极对接盒马公司分析原因。经探查,发现相关的养殖标准不健全,黑猪白猪杂交,导致猪肥肉多瘦肉少;县里的屠宰分割生产线精细化程度较差;生猪市场波动大,产量不稳。</p><p class="ql-block">针对清涧县的黑毛土猪养殖,盒马公司给出了35项养殖标准,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农户们才真正掌握了养殖技术:“养猪不是越肥越好,而是瘦肉率高,才能卖上好价。”“黑毛土猪生长周期要超过300天,生猪毛重在230至260斤之间,才够上市标准。”……5月下旬,上架盒马鲜生的清涧黑毛土猪肉片、排骨、肉馅等,销售数量与价格涨幅超过300%,使养殖户收益大增。</p><p class="ql-block">建立“盒马县”,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p><p class="ql-block">标准化养殖黑毛土猪,让农户尝到了甜头。清涧县以此为契机,与盒马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建立“盒马县”。双方将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即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使生产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围绕建立农产品直采供应基地、互联网大数据精准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动当地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p><p class="ql-block">以黑毛土猪产销为突破口,清涧的大棚蔬菜、红枣汁、粉条等10多种产品近日也将通过盒马鲜生陆续面市,并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此外,该县黑毛土猪的种群优化和保护已列上日程,火腿肠、预制菜等相关产品也开始着手研发。</p><p class="ql-block">据了解,盒马鲜生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新零售平台,创立于2015年,主打鲜活水产和新鲜蔬果,已在全国各地发展连锁经营门店240余家,以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质服务,可同时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被誉为国内新零售的领军者。</p><p class="ql-block">打造“盒马村”,发展数字农业村庄</p><p class="ql-block">“盒马县”成立后,双方还根据各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打造多个“盒马村”,发展数字农业村庄,并在种养殖标准、产销对接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目前,已确立双庙河便民服务中心前惠家河村为黑毛土猪“盒马村”、高杰村镇高杰村为特色蔬菜“盒马村”。</p><p class="ql-block">韩永文是目前清涧县最大的黑毛土猪养殖户,在“盒马县”还没有正式建立前,韩永文就已成为受益户。他的黑毛土猪散养基地就位于前惠家河村。当第一次看到盒马公司给出的养殖标准,他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比如,其中一项“猪的第六根和第七根肋骨之间的膘厚度不能超过3公分”,为了给猪“瘦身”,他根据盒马公司技术团队的指导为猪装上了计步器,让每头猪每天跑够2万步才算达标。同时,通过阿里的溯源平台,每头猪都有了“身份编码”,查阅数字ID,就能获得这头猪的品种、天龄、体重、进食、运动频次等信息。因“减肥健身”收到成效,这些“跑步猪”上架盒马鲜生后深受消费者青睐。</p><p class="ql-block">走进高杰村,只见一座座排列整齐的蔬菜大棚蔚为壮观。这些大棚是由苏陕协作资金支持建设,全县共有200余座,在该村就有74座。“蔬菜还没成熟,就已经找好买家了,这在以前没见过。”大棚种植户李昶陆感慨地说,根据盒马公司全新的种植标准,他终于知道以前种的菜为啥卖不上价,主要是不了解市场的需求。预计6月底,全村的大棚蔬菜就可以送上西安市民的餐桌。</p><p class="ql-block">品牌化发展,推动清涧农产品走向全国</p><p class="ql-block">“盒马县”的建立,不仅为清涧按下特色农业发展的快进键,也为培养更多的二产、三产以及产业带形成坚实基础。盒马鲜生西安区域总经理桑海欧表示,清涧农产品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盒马鲜生西安区域将力争一年内实现产品销售额3至5千万元。接下来,盒马公司将进一步打造清涧农产品品牌,帮助当地更多的农产品走出陕西、走向全国。</p><p class="ql-block">清涧县县长贺敬表示,陕西首个“盒马县”落户清涧,将对全县促进农户稳定增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清涧将按照合作协议要求,成立项目推进专班,以最大的诚意为本次合作提供“零距离”贴身服务、“零缺陷”个性服务、“零干扰”优质服务,全力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近年来,清涧县以打造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为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扶持发展红枣、山地苹果、红梅杏、黑毛土猪、大棚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目前,已有清涧小米、苹果、红枣三大特色农产品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取得了“国”字号的“质量认证”。同时,该县围绕智慧农业建设,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线上线下年销售额约1.3亿元,清涧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来源:榆林日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2-06-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韩永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span>清涧黑毛土猪通过盒马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p><p class="ql-block">陕西乡村振兴融媒体</p><p class="ql-block">2022-06-01 21:32 ·陕西</p><p class="ql-block">返乡创业大学生韩永文:通过与盒马合作 让清涧黑毛土猪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p><p class="ql-block">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p><p class="ql-block">返乡创业大学生韩永文:通过与盒马合作 让清涧黑毛土猪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p><p class="ql-block">韩永文是清涧县返乡创业大学生,2020年回乡养猪,黑猪喝的山泉水,吃的板蓝根、苜蓿,每天要跑够2万多步,生长周期要超过300天,累计跑500万步才出栏。</p><p class="ql-block">如今通过和盒马的合作,他们进一步提升养殖标准,提升黑猪品质,不到一个月销量已经翻倍。</p><p class="ql-block">下一步,他计划在山沟里打造万头黑猪散养厂,让清涧黑猪通过盒马平台走出陕西,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b>——韩永文</p><p class="ql-block">日期: <b>2019</b>-07-24 09:32 </p><p class="ql-block">作者: 黄博 </p><p class="ql-block">来源:中国青年报 </p><p class="ql-block">  <b>网络营销助优质农产品走出黄土高原 </b></p><p class="ql-block"><b>  九名大学生返乡 陕北千座塬“触网”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七月红杏枝头闹,塬上的妹子田间笑。又是忙碌的一天:天还不大亮,康焕等“塬上妹子”就活跃在陕北榆林清涧县高杰村镇张家畔村的红梅杏林里。 </p><p class="ql-block">  迎着黄土塬(“塬”是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上灿烂的朝阳,她们麻利地指挥并帮助农户尽快采摘新鲜红杏。<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午</b><b>完成田间作业后,</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下午</b><b>将分拣、过秤、包装、装车,</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晚上</b><b>再安排冷链车连夜发运。</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二天一大早</b><b>,还带着陕北土塬上晨露的</b><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梅杏</b><b>就到了</b><b style="color:rgb(237, 35, 8);">北京城</b><b>,送到了客户手中。 </b></p><p class="ql-block">  从6月中旬鲜杏初熟以来,她们已这样连轴转地忙碌了一个月,经常顾不上吃饭,生病时手举着吊瓶照样出现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一群大都20多岁的大学毕业生,目前供职于清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专职负责运营县域电商公共品牌“塬上清涧”。    </p><p class="ql-block">  塬峁上来了群年轻人    </p><p class="ql-block">  说是“一群”,其实只有9个人。虽是电商,但却经常忙碌在田间地头。为了保质保鲜,他们要经常下地指导农户按需采摘——今天的订单是多少就采多少。    </p><p class="ql-block"><b>  9人的“领头羊”是80后创业模范韩永文。    </b></p><p class="ql-block">  韩永文2006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先后做过红枣、杂粮等农特产加工销售,2014年又引入电商营销,打造了一个以陕北农副土特产种植、收购、加工、营销为一体的运营体系。    </p><p class="ql-block">  2017年,入选国家商务部首批电商示范县的清涧县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并设立了精准扶贫农特好产品示范店,把清涧所有农特产品聚集到一起销售。    </p><p class="ql-block">  韩永文成为电商协会首任会长。2018年5月,清涧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了近300万斤红枣,解决了全县红枣积压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当年便注册成立了“塬上清涧”县域公共品牌和清涧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p><p class="ql-block">  韩永文又被选中担任电商中心领导。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韩永文积极吸引优秀返乡大学生加盟,并率领这支纯粹由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年轻团队,以电商这一新的模式全力推销清涧优质农副土特产品。    </p><p class="ql-block">  清涧县副县长韩秀晋说,“塬上清涧”这一平台以清涧有机特色农业为基础,充分整合零、散、碎的优质资源,把地域特色、民俗风情与“塬上清涧”品牌融为一体,采取区域农牧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品牌化运作的新模式,为全县特色产品提供了“上网通道”。 </p><p class="ql-block">  提起清涧,过去人们常说“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如今有了“塬上清涧”,才发现原来清涧盛产的不仅有“石板”。“塬上清涧”网上销售的清涧优质农副土特产种类太丰富了,有红枣、红杏、粽子、瓜类、粉条、挂面、黑毛土猪,还有小米、黑豆等五谷杂粮。    </p><p class="ql-block">  韩永文这样介绍“塬上清涧”:夏卖瓜果、秋卖杂粮,一年四季有土特;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千城万户;一边帮农户拓展销路,一边扶农户发展产业,同时投身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    </p><p class="ql-block">  韩秀晋说,得益于这些大学生成功的网络营销,今年<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梅杏</b><b>从6月初开始网上预售,目前已卖出1万多箱、2.5万余公斤,帮杏农增收20多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更可喜的是山杏价格由原来的</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每斤1元卖到现在的3.5元。</b><b>    </b></p><p class="ql-block">  石咀驿<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镇牛家沟村</span>山杏种植大户、村主任郝瑞海说:“在电商的推动下,今年仅红梅杏一项,我就能卖8万多元,我们村平均<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每户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    </span></p><p class="ql-block"><b>  黄土地上有大作为    </b></p><p class="ql-block">  有了“塬上妹子”们靓丽的身影,清涧就不再只有贫瘠的石板了。返乡大学生们以自己的青春和矫健,活跃了清涧县沟壑纵横的百道道川、千座座塬,扮靓了川塬上盛产的绿瓜红杏黄米黑猪,幸福了川塬上的陕北农人。    </p><p class="ql-block">  副县长韩秀晋说:“没有这些精通互联网营销的大学生,我们的电商平台‘塬上清涧’不会做得这么好,他们的运营对我们县农副土特产业发展帮助太大了!”    </p><p class="ql-block">  网上销售还助力了清涧的精准扶贫。清涧县委常委张合平说,“塬上清涧”以每公斤6~8元的保底价订购村民的红梅杏,带动高杰村镇张家畔村、石嘴驿镇牛家沟村等村庄的100多户贫困户发展红梅杏产业,并逐渐走出贫困。    </p><p class="ql-block">  70多岁的贫困户徐海民老人说:“我把在西安打工的儿女都叫回来帮忙采收,一天一个人采摘的山杏能卖500元以上,就是帮人采收也有150元的工费,比打工强多咧!”    </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塬上清涧”,韩永文把应届大学毕业生康焕打造成“塬上妹子”网红,此后又相继打造了 “土猪妹”“土鸡姐姐”等抖音红人,进一步拉动了农特优产品销售。   </p><p class="ql-block">  刚从职业学院设计专业毕业的王婷,今年22岁。她说她在城里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但在这里却相当于美工总监,独自一人负责所有的图片和包装设计。    </p><p class="ql-block">  陕北女子:27岁热情活泼的贺存独立担纲行政及客服,26岁文字功底好的徐美丽担任文案及网络运营。陕北汉子:23岁的惠岗担任运营主管,26岁的惠博负责产品包装及物流配送,28岁的白贝贝专职线下销售。    </p><p class="ql-block">  24岁的“塬上妹子”康焕,因为成就突出,前不久还成为冯家沟村的党支部书记。她此前还有一个荣誉:选聘大学生中的“优秀共产党员”。    </p><p class="ql-block">  为了吸引大学生到榆林就业创业尤其是到民营企业工作,该市2014年出台政策由市级财政补贴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工作。5年来已选聘千名优秀大学生回榆林到民企就业。    </p><p class="ql-block">  清涧县委副书记赵贵波说,清涧目前正大力发展山地苹果、精优红枣、黑毛土猪、设施农业以及农产深加工业;随着各项产业的兴旺发展,清涧县特别需要像韩永文、康焕这样的返乡大学生,他们在这里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榆林市中小企业局正加大选聘优秀大学生的力度,包括清涧在内的榆林市各区县也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返乡。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说,今后榆林还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力度,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来榆林就业创业。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货“触电” “云端”生金——清涧县电子商务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p><p class="ql-block">01-07 08:57</p><p class="ql-block">阅读 2701</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清涧县全力发动“数字经济”新“引擎”,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努力破除资源劣势,强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让数字产业落地生根,使清涧这个陕北传统农业县搭上了数字经济的快车。</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发展县域电商 扩大网销规模</p><p class="ql-block"> 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陈家井沟村58岁的村民陈润琪一边扎扫帚,一边熟练地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销售。以往被丢弃的高粱秆在他手中即刻间就变成了精美的扫帚,他还用彩线给高粱秆制品编织了寓意美好的图案,让传统手工制品增添了艺术气息。直播中,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引得观看直播的观众纷纷点赞、下单购买。</p><p class="ql-block"> “以前都是拿到集市上去,三五天赶一次集,一次才能卖五六件,现在通过直播一天至少能卖二十来件,有时候做的都赶不上卖。”陈润琪说。</p><p class="ql-block"> 目前,像陈润琪这样的小微电商在清涧县十分普遍,这得益于该县大力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本地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该县累计开展培训71期5078人次,培训个体户97户,电商从业人员从2016年的80人增加到如今的200人。</p><p class="ql-block"> 今年38岁的刘文杰曾经是一名教师,在外地创业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回乡创业,2017年,在宽州镇韩家硷村成立了公司,打造了“西部粮仓”品牌,与周边农户签订绿色农特产品回收合作协议,通过“政府+合作社+农户+基地+电商+发展订单农业”模式,实现了农户的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直播带货</p><p class="ql-block"> 在西部粮仓公司包装车间,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人熟练地筛选、清洗、包装各类小杂粮。“我们的杂粮有的是线下签约的订单,有的是线上销售的,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许多都是回购多次的老客户。”该车间负责人介绍。</p><p class="ql-block"> 目前,清涧县已形成了西部粮仓、粟如金、手艺人、塬上清涧、三人行等农产品电商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清涧县作为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的品牌形象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清涧县还积极整合快递资源,畅通物流通道。在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物流体系、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市场四个方面精准发力,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积极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依托县域物流快递仓储一体化服务体系,在15个乡镇建立末端公共配送网点,支持“惠农在线”等企业做精做专,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系统,拓展市场销售渠道,让优质特色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p><p class="ql-block">电商服务带动 激活致富潜能</p><p class="ql-block"> 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能。近年来,清涧县以电商为渠道,以产品为媒介,不仅让以往“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城市消费者的餐桌,而且把丰富多变的市场信息“无延迟”地直达农户,更好地让绿色优质的农特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订单粉条发货</p><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带动更多人通过电商平台就业创业,清涧县于2018年组建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同时,为了更好推动清涧农特产品“走出去”,该县全力打造运营了“塬上清涧”县域公共品牌,把小杂粮、黑毛土猪、粉条等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包装统一化、品牌化进行对外销售。通过参加杨凌农高会、农产品推介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让全县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把广大客商“引进来”,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p><p class="ql-block"> 另外,该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还将农户和销售店进行有效“链接”,形成产供销新格局,保证了销售店产品的品质,也保障了农户的保底利益。以黑毛土猪为例,在该中心的组织下,双庙黑毛土猪养殖场和榆林土猪妹销售店达成保底供销协议,不仅解决了土猪妹销售店收购难、品质不稳定的问题,还保证了养殖场的基本收益,实现共赢。</p><p class="ql-block"> 今年秋收时节,在店则沟镇的红薯仓储大院,工人们忙着对红薯进行挑拣、装箱、打包,一箱箱红薯整齐摆放在院子里等待装车。店则沟镇的沙地红薯以香甜软糯的口感,近年来在全县市场上逐渐形成口碑。</p><p class="ql-block"> “之前种的红薯不多,自己开着三轮车去各个集市摆摊卖一点,现在有了电商平台,我连村子都不用出,就把红薯卖出去了,赚的也比以往多。”红薯种植户徐怀兴奋地说。</p><p class="ql-block"> 据不完全统计,该县电商中心自成立以来,收购全县黑毛土猪、鲜枣、苹果、粉条等农特产品约1300多吨,涉及的农户和加工企业约2867户,让优质农特产品从滞销到畅销,带动全县农户持续增收致富,让电子商务为乡村振兴赋能。</p><p class="ql-block">依托电商平台 拓宽产品知名度</p><p class="ql-block"> 2020年,受疫情影响,清涧县农特产品出现了滞销现象,该县电商中心通过直播带货平台,销售清涧土特产品、农家小吃等,打造了“土猪妹”和“塬上妹子”两个网红农产品,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快手平台推送农特产品,举办电商直播带货活动50多次,为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了展示展销的平台,对农产品销售和品牌打造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电商中心展示的农特产品</p><p class="ql-block"> 阿里巴巴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助力乡村振兴,阿里巴巴派出特派员来清涧县挂职并进行实地考察,依托阿里巴巴的强大号召力与影响力,清涧县农特产品不断打响知名度与美誉度,为优质农产品走出去、广大客商引进来打好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今年“双十一”期间,清涧县的紫晶枣、小米和粉条在电商平台热销,县电商中心发货现场一片忙碌的景象,分拣、装箱、包装、确认订单……该县农产品电商有限公司经理韩永文说:“这次在阿里巴巴特派员的资源对接下,清涧的农副产品卖出了1万多单,价值80多万元。在销售农特产品的同时,还大力推广本土特色文化。目前,清涧县电商整体发展势头良好。”</p><p class="ql-block"> 近日,清涧县举行了首届“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暨黑毛土猪节,邀请到淘宝主播柯柯baby现场直播带货,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宣传清涧县域文化,提升农特产品销售。直播现场,柯柯baby与网友互动,她一边品尝清涧农特产品,一边向直播间的观众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吸引力。</p><p class="ql-block">引进帮扶项目 拓展就业空间</p><p class="ql-block"> “能接触人工智能这种‘高大上’的体面工作,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现在我不但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还有时间照顾孩子,我感到非常满足。”在清涧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当人工智能训练师的郝协协说。</p><p class="ql-block"> 2019年,在国家卫健委的牵头和帮扶下,清涧县作为阿里巴巴“AI豆计划”的全国首个县级试点,成立了清涧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并引进人工智能训练师项目。</p><p class="ql-block"> 简单易上手,就业门槛低。“AI豆计划”人工智能项目具有投入小、见效大、绿色环保、培训简单等诸多优点,可充分带动县内劳动力就业,尤其是能帮助弱势群体就业,同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助力稳定增收。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在其他公司纷纷裁员的情况下,清涧爱豆逆势而为,利用网上招聘、网上面试、网上培训的方式,招收学员,扩大公司规模。</p><p class="ql-block"> 截至今年11月,该公司共有员工180人,其中,残疾人占6%、困难群众占61%、返乡就业人员占43%,月平均薪酬超过3000元。</p><p class="ql-block"> 今年,为了助力乡村振兴,让清涧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AI豆计划”人工智能项目又成立了青扬电商有限公司,公司选址在全县最大的移民搬迁小区附近,致力为更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女性和弱势群体等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产业项目订单稳定,产品制作工序简便,工作时间灵活,业务熟练后可居家工作,特别适合“陪读妈妈”群体,在工作赚钱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目前,该公司已吸纳20多名妇女就业,月工资2500元以上。</p><p class="ql-block">来源:榆林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