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纪念堂建设者专访

涑岸耕夫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46周年来临之际,笔者有幸采访了毛主席纪念堂建设者——闻喜县桐城镇西社村第三组居民崔德才同志。</p> <p class="ql-block">  崔德才1973年光荣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88611师服役。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不久,中共中央即做出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决定,崔德才所在部队有幸代表三军担负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任务。他在部队担任器材管理员,相当于仓库保管员工作,进入毛主席纪念堂工地后,他依然担任器材员,而这份特殊的工作,则使他有幸从头至尾全程参与、见证了毛主席纪念堂的诞生!可以说进入工地最早、离开工地最迟,在国旗杆下的临时板房里,整整呆了半年时间。</p><p class="ql-block"> 1976年11月,崔德才随部队进入工地,当时工地所处位置有一座高层建筑物需要撤除,这是一座德国人的建筑,新中国成立后,改为邮电大楼。因为这是在北京市闹市中心,所以指挥部要求爆破这座建筑时不能搞戒严封锁现场,所以要求爆破声音不能超过一定分贝,飞溅物不能超过建筑物直径三十米范围。他所在的4连178人,在专家的指导下,先用风钻(当时还没有电钻)在大楼的各个部位打炮眼,足足打了一个礼拜,填药也足足填了一个礼拜,最后爆破时,选在下午3时,整座大楼在沉闷的一连串爆炸声中,几十米高的大楼缓缓坐了下来,爆破飞溅物没有超过二十米!</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堂工地上,每天都有三万余名建设者进行施工作业,但这个不大的工地上秩序井然,人人都在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在有条不紊地精心工作。工地上每天都有在京的中央华国锋、叶剑英、李瑞环等领导人和各界群众参加义务劳动,他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拿着一把钢丝刷子,给每根钢筋除锈——其实,钢筋根本就没有锈,但他们还要一丝不苟地把它们刷得锃亮!其认真程度特别让人感动。一根钢筋,两头各站着一个战士,只要战士们把钢筋往架子上一放,他们就立刻刷,直到刷亮,战士们再翻动一下,他们接着继续刷,直到将钢筋全部刷得锃光瓦亮,才换下一根,体现了他们对毛主席纪念堂这座建筑的无比崇敬、高度负责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整个纪念堂没用一块砖,全部用二十多毫米的螺纹钢筋编成间隔十公分的网,然后用水泥进行浇筑,真正的固若金汤!整个工地不用任何一种外国的器材、机械,整栋建筑也不用一件外国生产的零部件,清一色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产品。</p><p class="ql-block"> 在建设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在一次施工中,一位战士不幸被吊车的钢丝绳击中头部,当场牺牲,他的父母来到北京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看望牺牲的儿子,而是去默默打扫毛主席纪念堂,他们对毛主席深厚的阶级感情令在场的所有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战士,在贴毛主席纪念堂上的几个大字时,有一个字的花岗岩板突然失手滑落下来,一位战士马上在脚手架上毫不犹豫地伸出腿来顶在下边,虽然他的腿受伤了,但那个字的花岗岩板却毫发无损,保证了工程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 纪念堂建好后,将毛主席水晶棺放进去,他们又参与了模拟瞻仰的群众多少、行进速度快慢等对纪念堂以及毛主席水晶棺产生的温度进行了反复精细测试,整整进行了一个礼拜,他们从纪念堂北门进、南门出,反反复复地进行,把他们的小腿都跑肿了,但所有战士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以供专家赛选出最佳数据,以利主席遗体长久保存。</p><p class="ql-block"> 纪念堂于1977年5月24日胜利竣工,工程指挥部在纪念堂前搭建了临时台子,召开了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在建设纪念堂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们。崔德才同志也被表彰为“建设毛主席纪念堂先进工作者”——当时部队那段时间取消了记等级功的奖励,但按照当时规格,属师部发的奖,应该等同于二等功奖励。</p> <p class="ql-block">  为了慰问施工的战士们,当时的演艺界明星郭兰英、王昆、胡松华、马季等都表演了精湛的文艺节目。演出结束后,他们连队在毛主席纪念堂前留下了铭记终生、弥足珍贵的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照片后排右起第二位即为崔德才同志,参加建设的闻喜县兵多达一百多人,他们有桐城镇南关村的任安生,七里店村的李平水,西宋村的李海生,姚村的王新才,五里头村的王薛庆,阳隅镇回坑镇的王俊义,礼元镇的赵全根、张天荣等,这同样也是闻喜人民的一份光荣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  崔德才(右)与战友闻喜南关任安生在毛主席纪念堂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崔德才(右)与副连长沙魁民在毛主席纪念堂前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