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东坪乡两个移民村

浙赣恒(2)

<p class="ql-block">  8月28日,与余日强老师前往东坪乡,参观了下王田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雨停后又到该乡瑶坪、苦竹坪、新建3个移民村采风。</p> <p class="ql-block">  13时许,我们从县城出发,途径南建线、黄井大道至洽湾西坪,再往南东线至东坪乡。该乡位于南丰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东与黎川县中田乡相邻,南与本县太源乡相靠,西接本县洽湾镇,北临南城县上塘镇。全乡96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全乡1821户、7585人,其中农业人口6934人,均为汉族。</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该乡在70年代初期,共接收安置了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库区移民400余人,分别是现东坪村委会的红旗村小组,田溪村委会的印山、苦竹坪村小组,王田村委会的瑶坪村小组,下堡村委会的新建村小组。此五个移民村小组,相距都不到10公里。今年5至6月期间,笔者与王田村委会干部和余日强老师电话联系,撰写了新建与印山移民情况,并制成美文公布。8月期间又到瑶坪、苦竹坪村了解移民经历,现公布于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村民吴志军资助建进村迎宾牌楼。</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瑶坪移民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瑶坪村民小组,隶属东坪乡王田村委会管辖。位于南丰县境东北部,东与黎川县东堡为邻。从县城出发经洽湾到东坪,从东坪往东南方向到田溪村,再向东翻越一座山即到,距县城29公里,距东坪5公里。</p><p class="ql-block"> 瑶坪的村民,全部都是新安江水库区移民,祖居地是浙江省原遂安县安阳乡茅田与庄基坂两村。移民后靠搬迁前,遂安、淳安两县于1958年合并为淳安县,茅田与庄基坂两村,隶属淳安县安阳人民公社儒琅大队。第一次移民时期,服从政府安排,于1960年迁移到淳安县安阳人民公社叶主村。第二次移民时期,又服从政府安排远迁江西,于1970年11月29日从叶主村迁出,12月1日到达瑶坪。</p><p class="ql-block"> 初移瑶坪时,共有22户112人。其中吴姓11户,余姓2户,金姓1户,朱姓1户,均为原茅田村人;任姓5户,王姓1户,均为原庄基坂村人;另有1户为方姓,系淳安县浪川公社联欢大队方家村人,随其养子跟亲生父母一起到此地。</p> <p class="ql-block">  刚来时,原有的一栋破旧老屋的主人,举家搬离了瑶坪,让给移民建村。附近的王田村民也腾出几栋空房,临时借给移民居住。移来前,淳安县安阳公社和南丰县洽湾公社双方领导商定,由王田大队调整划拨出130亩水田、800亩山,给移民单独建立生产队,仍沿用此地土名叫“瑶坪”生产队。</p> <p class="ql-block">  移民来到瑶坪后,发扬了第一次移民时期的精神,刚到达瑶坪后,搬运移民物资花费了不少时间和体力。从洽湾到东坪有刚开通不久的拖拉机路,当时因天气不作美,长期阴雨低温,路况极差,装运物资的汽车司机都怕打滑不敢前行,能坚持装运到东坪的不多,大部分物资卸在头府村、西坪村、洽湾村等地拖拉机路边。从东坪村到瑶坪村10多里连拖拉机路都没有,全靠肩挑背扛人工搬运。到过春节时还有少量移民物资堆放在沿线路边。</p><p class="ql-block"> 村民视土如金的意识深入骨髓。他们建新村时,不舍得用耕地建房,愣是统一规划,把此地路边山坡挖土平整成水平带,经过两年艰苦努力,每户一栋泥墙屋的移民新村在此荒山坡上建成。新村建成后,生产队又组织全队劳动力,抓紧农闲时间,在村前一片沙洲地上砍树挖根、披荆斩棘、搬沙丘、填沟壑、筑田埂,几年后,昔日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一片沙洲地变成了40余亩土质肥沃的良田。</p> <p class="ql-block">  村民刻苦耐劳,奋发图强,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早在1976年,当时乡下普遍都未通电的状况下,村民自筹资金、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利用本地水力资源,率先建起小型水电站,粮食加工及照明用上了电。</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期间,村民热衷传承文化。在那个岁月中,瑶坪地处深山里,未通电视与广播。移民不甘寂寞,办起越剧团。自筹资金,请师傅导演,买道具乐器。白天生产,晚上练戏,成功排练成《珍珠塔》、《三看御妹》等多场越剧,在农闲季节及逢年过节为周边群众演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还应邀赴黎川县演出。2007年,村里办起竹马班,并作为东坪乡表演队参加当年中国南丰国际蜜桔节上民间艺术踩街活动,具有浙江淳安传统的竹马舞在南丰的首次展演为踩街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移到此后,所有的泥墙屋,已有50余年历史,随着后来的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绝大部分的泥墙屋被拆除了,代之以现代化的小洋楼房。90年代以来,任跃杰、吴志军、吴志良三位移民,外出创业致富了,却是不忘家乡建设,资助建叉路口遮阳避雨凉亭、迎宾牌楼,休闲八角凉亭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移到此后,所建的泥墙屋,已有50余年了,但有些是后来把泥墙屋拆除了,改为砖混结构瓦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苦竹坪移民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苦竹坪村民小组,隶属东坪乡田溪村委会管辖。村庄座落在东坪乡深山高处,从东坪村到田溪村委会所在地张家村,再往南爬山到苦竹坪。要走5里多上坡路,距东坪村10多里。</p><p class="ql-block"> 村民来自淳安县,清一色的新安江水库移民,13个姓聚族而居的村庄。1970年,从淳安县许源人民公社百亩大队的百亩畈、杨树坞、璜珠坞、莲花坞、燕窝里、桥头坞、乐坞等7个自然村迁出,于1970年1月2日到达苦竹坪时,共有21户112人。其中余姓有6户,谢姓与封姓各有2户,王姓有2户,另有9姓氏家族各1户,分别为钱、许、朱、郑、廖、莫、刘、叶、罗。</p><p class="ql-block"> 祖居地不在同一个地方,大部分村民反复搬迁几次。其中,许姓1户祖居地在港口镇许家源村,1959年移民到许源公社百亩大队杨树坞村;钱姓1户祖居地在港口镇上,1959年移民到许源公社百亩大队百亩畈村;王姓1户祖居地在港口镇方家村,1959年移民到桐庐县,1961年又迁回淳安县在许源公社百亩大队璜珠坞村落户;余姓3户、朱姓1户和郑姓1户的祖居地在港口镇云塘村,1959年移民到许源公社百亩大队百亩畈村。除上述8户外,另13户祖居地均在许源公社百亩大队,其中余姓3户、廖姓1户在百亩畈村,封姓2户在莲花坞村,莫姓1户、谢姓1户、刘姓1户在杨树坞村,叶姓1在燕窝里村,谢姓1户在乐坞村,罗姓1户在桥头坞村,王姓1户在璜珠坞村。</p> <p class="ql-block">  据笔者了解,苦竹坪原有几户村民和3栋很大的旧房子。为了安置新安江水库移民,政府安排原住几户村民搬到附近的生产队居住,让给移民单独新建一个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移民到达时,临时先住在3栋旧房子里。经两年艰苦奋斗,每家每户都住进了新建的泥墙屋,建成一个移民新村,仍沿用原名称“苦竹坪”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至2022年,党和政府对苦竹坪移民很关心,村民传承了移民精神,经过共同努力,开发种植南丰蜜桔200亩,山上造林种杉树1500亩,把“苦竹坪”变成"甜竹坪”。2008年建成田溪至苦竹坪的水泥路;2010年,考虑到苦竹坪村因山高路远,生活环境又难以改善,在东坪街小河对面土名叫“车头”的地方,安排地址供苦竹坪村民建房,已建起钢混结构宅24套。在东坪街上购住宅2套,在南丰县城购住宅数套。现如今,村民发展到33户124人,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王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王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编辑:王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