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在龙江

蘭豀儂(文銳)

<p>在我的记忆里,“鱼米之乡”就是“山水江南”的代名词,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由此,浓缩版的兰溪鱼米之乡传近邻播远郊。自然,从小到大为家乡鱼欢米丰而自豪。然而,走出浙江,走进龙江,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坐井观天”了大半辈子。</p> <p>先看看米。2021年黑龙江粮食产量1573.54亿斤,播种面积2.1852亿亩,而浙江2021年粮食产量124.2亿斤,播种面积1510.1万亩。两省相比,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粮食产量,浙江与黑龙江都不在一个重量级。黑龙江所产的大米占全国总产量的12%,其优质大米,品牌众多,已经进入平常百姓的餐桌,深受百姓的欢迎。</p> <p>再比比鱼。尽管黑龙江不是经济大省,但它是资源大省、生态大省。除松花江外,主要的大江大河、湖域水系尚未被污染,如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镜泊湖、兴凯湖、连环湖等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水好自然产好鱼,尤其是龙江地区纬度高,适合冷水鱼的生长。仅黑龙江区域淡水鱼就多达105 种,“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成为响当当的金名片。说真的,浙江的淡水鱼,除了千岛湖的鳙鱼、桂鱼,瓯江的军鱼、香鱼,青田的田鱼外,还真的再也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了。</p> <p>在好友的安排下,我们在扶远市的黄河路上体验了一把鲟鱼宴。实不相瞒,我曾在龙江工作过六个头年,也从没有体验过鲟鱼在餐饮文化中的江湖地位。</p> <p>鲟鱼全身是宝,什么鱼划水、鱼鼻子、鱼肚子、鱼椎骨、鱼脑骨,什么鱼髓、鱼摆、鱼油、鱼肠、鱼泡、鱼筋、鱼皮、鱼肝、鱼脸、鱼滑,甚至鱼鳃都可以吃,可以说鲟鱼身上有什么就可以吃什么。或许是因为鲟鱼很少长鳞,所以没有看到鱼鳞上桌。软组织在火锅里轻轻一涮,入口即化,美味绵润。鱼的软骨组织,在火锅里慢慢一煮,骨质胶状,咬之嗄崩脆。这是一次让我难以忘怀的全鱼宴。一条鱼就是一篇大文章。</p> <p>其实,与鱼共生的赫哲族人,其美食,更让人记忆犹新。</p> <p>首当其冲的是 烤“塔拉哈”。其做法极土,鲤鱼或草鱼不刮鳞,鱼肉似断非断上火烤,三分熟就可吃。</p> <p>再是刹生鱼,不炒不蒸不煮,“生鱼”也能变成“熟鱼”,香菜、菠菜和土豆丝拌在其中,非常可口。</p> <p>还有那煎白鱼,烤狗鱼,鱼皮的脆和香,鱼肉的嫩和鲜,仿佛在烹饪中找到了最佳结合点,粘在手指上的那一丝肉皮,也在不知不觉中多吮指一会,意犹未尽。</p> <p>值得一提的是,战友在食堂里自己做的铁锅炖,鱼中有白菜、粉条,还有茄子,多味交融,余味无穷,锅沿的玉米烙饼,更是香气扑鼻,在享受乱炖美味的同时,体验着更富有浓郁的战友情谊。</p> <p>龙江就是名副其实的鱼水之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