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笔下的《黑氏》,趴着是一匹马,坐着是尊佛

未来

<p class="ql-block">  《黑氏》是贾平凹的中篇小说,故事讲述一个农村女人从被压迫到独立意识的觉醒,最终却因为追求精神上的幸福陷入两难的境地。女主人公名字叫黑氏:并不是因为她姓黑,而是因为她长得黑,长得丑,黑氏的娘家最大的特点就是“穷”。</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那一双饥渴的爪子就钳住了黑氏的腰。黑氏惊慌挣扎,但全无效,先是叫“来顺!来顺!你疯了?”后来就一语不发,处于昏蒙状态,完全被放倒在了那张小床上。同情心是女人的优点,缺点却往往根源于这同情之心,今晚上黑氏吃了亏。”——《黑氏》</span></p> <p class="ql-block">  那个坚守忠贞的黑氏,终究还是掉进了来顺的温柔乡。</p> <p class="ql-block">  贾平凹曾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最早是从农村开始,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到农村去,你能感受到一种蓬勃的有生气的东西。”而“生气”更集中在那群乡村妇女身上,她们自然就成了贾平凹作品的目标。相较于乡村男性,女性的命运与时代变迁、乡村衰败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她们遭遇的生存困境、精神危机和身份认知更能折射出时代带来的精神困惑。所以,他差不多是“尽了全身去书写女子的”。</p> <p class="ql-block">  《黑氏》是贾平凹在1985年载于《人民文学》的一部中篇小说,并在年度《人民文学》读者评选中获得了“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小说讲述了农村妇女黑氏自觉意识觉醒之路:一个只懂委曲求全的女人,逐渐成了勇于追求幸福“私奔”的女性。</p> <p class="ql-block">  <b>你是我的地,我愿意怎么犁都可以。</b>黑氏是个“面粗、丑、手脚肥胖”,人丑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娘家很穷,她是被母亲“卖”到小男人家的。小男人家虽然也是破落户,但“茶饭是比以前足”,不用为温饱发愁。夫家日渐富裕起来,丈夫和公婆就开始嫌弃黑氏貌丑攀高枝,总是变着方的蹂躏和摧残她。在家里,她名为妻实为仆,几乎包揽家里全部的活——喂猪、放羊、上山砍柴等。她勤劳能干,却因容貌丑陋遭丈夫小男人欺辱,他总是用各种新方法缠着她、作践她。他说,“你是我的地,我愿意怎么犁都可以!”</p> <p class="ql-block">  <b>黑氏的公公是镇上的信贷员,有着一身“本事”,不仅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还投资工厂</b>。一家人,从村里搬到镇上,盖起了崭新的砖瓦房,信贷员的公公又投资办学,当了名誉校长,小男人又破例当了体育老师。</p> <p class="ql-block">  <b>小男人自以为成了公家干部,更加厌恶黑氏的丑。</b>夜里,她受的是更粗野的罪,不许他点灯,他叫她是镇上最俏的一个女子名字,要求叫一声,还让她应一声。他身下的女人名字从村里最鲜嫩的,变成了镇上最俏的,唯独没有黑氏。在丈夫眼里,黑氏只是发泄情欲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b>黑氏在家里虽然忍气吐声,但是丈夫还是和她离婚了</b>。像普天下大多数夫人一样,黑氏即使已察觉丈夫与女子有染,依旧打算跟他低眉顺眼地过日子,因为她穷得没底气,所以不敢离弃他。她恨娘家人穷,不能门当户对,让她卑微到了骨子里。她和小男人过着“夫不夫,妻不妻”的生活,即使在小男人和乡长女儿奸情被发现后,她还是忍住了。她说“我不打你们,也不骂你们,我是求你们,别使这个家活活拆散。”黑氏的隐忍并没有换来浪子回头,最终小男人还是毫无眷恋地和黑氏离了婚,娶了乡长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  <b>离婚后的黑氏,并没有自卑、自暴自弃,而是变得更加坚强。</b>娘家哥哥埋怨她放着好日子不过,却落得如今田地,要领她回去,可她偏不走。她又回到村里,借居在生产队的一间牛棚里。没了公婆刁难和丈夫虐待,日子过得虽难却舒服省心。先前,<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她以为女人离了男人,就像没了树的藤,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如今看来,女人也是人,活得更旺实。</span>”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经历了与小男人的一段失败婚姻后,黑氏逐渐变得独立、自强,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对生活不再是一味地迁就。</p> <p class="ql-block">  <b>他不知道,女人是需要被抚爱的。</b>寡居的黑氏慢慢地有了追求者,在木椟和来顺之间,黑氏选择了憨厚老实的木椟。木椟是黑氏前夫小男人家村子里的邻居,三十多岁了还是个光棍。黑氏对木椟的好感源于最初墙头送芋之情。后来,木椟为了黑氏打了乡长女子获十五天拘留,这让黑氏对他心怀感激。黑氏离婚后,木椟又主动让她去他家拿菜吃,这一切都温暖了她的心。婚后,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点,木椟去了铜官下窑。漫长的等待期里,来顺偷偷地帮黑氏种地,知道她没吃东西就给她留了肉包子,来月事的日子里提醒她要爱惜身体,这些细微的事,是木椟从不会做的。面对来顺猛烈的追求,黑氏仍然坚守着对丈夫的忠诚。但来顺体贴入微的表现,满足了黑氏对感情的需求和向往,这也为黑氏的出轨埋下诱因。</p> <p class="ql-block">  拿着用命换来的钱,黑氏和木椟开了一个小饭店,生意越来越好,成了“村人企羡”的有钱人。日子越过越富裕,可夫妻俩的感情却越来越疏离,越来越冷淡。木椟虽不像小男人一样打她,却时常对她冷暴力。<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黑氏想和木椟两人一块吃饭,木椟端着饭到门外找人边聊边吃;黑氏让木椟和她坐着聊聊天,木椟却觉得他们之间只有店里的杂事可说。他甚至觉得,夫妻之间不也就那么回事吗?</span></p> <p class="ql-block">  <b>木椟不知道女人是需要被爱抚的。</b>他的冷漠,让黑氏觉得婚姻就像一座空壳,对于渴望幸福的黑氏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在与木椟的这段婚姻里,黑氏慢慢的心灰意冷,情感的天秤渐渐偏向了来顺。她不再压制自己的内心情感,慢慢顺从地来顺的抚爱,在八月十五的团圆夜,黑氏和来顺卷起铺盖远走他乡……</p> <p class="ql-block">  <b>黑氏最终的命运:黑。</b>黑氏是个很倔强善良的妇女,生命力顽强。作为女人,她渴望尊严,渴望被爱。她嫁给小男人,虽不是自愿,却也想和他把日子过日子,可小男人打她、欺辱她。她嫁给木椟,她也想和她好好过日子,可木椟只是需要一个热炕头的媳妇,他不懂爱,更不在乎黑氏的情感需求。她一直在寻找精神上的依托,渴望寻到满足心灵需求的感情,来顺的温顺体贴,让她得到了满足感,与来顺的私奔看似是情理之中。黑氏选择来顺,与其说是爱来顺,倒不如说看重的是他对她的好,她的爱盲目、肤浅,错把温柔当爱情,这也暗示了她与来顺的结局注定是一场悲剧。</p> <p class="ql-block">  <b>男人的好,男人的体贴也是随时都会变的。</b>在嫁给木椟时,木椟虽木讷,但仍会和黑氏说情话,“讲他如何要疼她爱她”、“讲他只守着这一个女人,一生心满意足,绝不采路旁的野花。”因为彼时的木椟,抓住黑氏的方法就是尽量对她好,只有对她好才能留住她的心,可随着日子逐渐富裕,木椟已经不屑于在将曾经的那些情话,甚至不再给黑氏相应的回应。黑氏与来顺私奔,是一场不顾一切追求自我的叛逃,但这种为了满足自己需要而不顾社会伦理的行为,最终结果难免不会尽如人意。</p> <p class="ql-block">  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女人抬起头来,被架着跑,终不明白这条路还有多少远程,路的尽头,等待着她的是苦是甜。是悲是喜?”且不说来顺上有八十岁头脑糊涂的爷,重病的母亲,年幼的三个妹妹,私奔的舆论也会让其陷于痛苦的深渊而不能自拔。</p> <p class="ql-block">  <b>一场以爱之名的私奔,注定他们的结局是不会幸福。</b>在柴米油盐的相处中,来顺身上的问题逐渐暴露,不易满足的黑氏也会和他分道扬镳,他也许会成为下一个木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