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人:伟大领袖毛主席珍贵照片合集

福全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p> <p class="ql-block">历史贡献</p><p class="ql-block">一、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p><p class="ql-block">二、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p><p class="ql-block">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p><p class="ql-block">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p><p class="ql-block">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p><p class="ql-block">图片: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1944年9月8日,主席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成为一篇经典文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1919年,毛家三兄弟与母亲文七妹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站在右边的是毛主席,毛主席的母亲对毛主席的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文七妹是一位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的农村妇女,毛主席少年时期,正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成为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的人。</p><p class="ql-block">左边的两人分别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p> <p class="ql-block">青年毛主席。这是主席现存老照片中最早的一张。原版是黑白的,经过上色后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主席年轻的时候活泼好动,喜欢登山、游泳,还酷爱晒日光浴。另外,主席还是一个特别好学的人,从小就能写一手好文章。他在长沙求学的时候,就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p> <p class="ql-block">青年主席在长沙,拍摄于1919年。主席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学习非常好。是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1917 年6 月,在湖南一师为考查学生德、智、体优秀情况举办的“人物互选”活动中,主席得票最多,独得敦品、自治、胆识、文学、才具、言语六项优秀。可见,他从小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上海,拍摄于1924年。从这张照片上,我们能看到年轻时候的主席眉清目秀,器宇轩昂,眉宇之间英气逼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广州,拍摄于1925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武汉,拍摄于1927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江西瑞金,拍摄于1931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江西,拍摄于1933年。</p> <p class="ql-block">长征结束后,毛主席来到了陕北,之后就住在延安。此后便很少离开延安了。</p><p class="ql-block">主席是在1937年1月13日住进延安的。从此,延安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军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赢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出发点。</p><p class="ql-block">延安原名肤施县,主席等领导人进驻后,改肤施县为延安市。在主席到来之前,延安被张学良的东北军占领。</p><p class="ql-block">西安事变爆发后,东北军撤走,延安城就只留下民团和保安队千余人,主事的是县长高锦尚。1936年12月16日下午,总理来到延安,安排了部队准备接管延安。他对部队说,尽可能和平接管,如果不行,就等部队来解决。第二中午,总理就从延安机场乘坐飞机前往西安,协商解决西安事变。18日凌晨,识时务的县长高锦尚就带领保安队悄悄撤离了延安。我军便迅速占领了延安城,接管了延安的各项事务。</p><p class="ql-block">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1937年1月10日,主席从保安志丹县(志丹县原名保安县,1936年6月,为纪念刘志丹将军而更名为志丹县。)动身,来到了延安,中途住宿了三个晚上。1月13日这一天,延安城满街贴满了“欢迎抗日领袖”等标语口号。人们一大早就排列在道路两旁,从北门口起一直排到大砭沟口,欢迎主席到来。当天下午4点多,主席和张闻天、任弼时等领导一起走进延安城。当时,老总和主席分开走,老总比主席提前一个多小时进延安。</p><p class="ql-block">1月14日上午,延安大操场上又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大会。主席发表了讲话。他号召军民要团结一致,抗日救国;加紧生产,支援前线。</p><p class="ql-block">此后,主席就一直住在延安,直到1947年3月,因胡宗南大军进攻延安,主席才离开。他一共在延安生活了十年。</p><p class="ql-block">图为毛主席在陕北,拍摄于1936年。</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拍摄的。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来到陕北苏区进行采访,这次采访,他一共呆了三个多月,期间拍摄的很多老照片。这些老照片中,就有不少主席的个人照片。</p><p class="ql-block">在这张照片中,主席身穿红军蓝灰军衣,头戴八角帽子,目光坚毅,沉着冷静,显得十分睿智。这张照片后来被用在很多地方,传播十分广泛。</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37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37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37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拍摄于1938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的窑洞中写《论持久战》。拍摄于1938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主席在延安抗大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拍摄于1939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李富春在延安,拍摄于1940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和小八路亲切谈话。拍摄于1940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1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3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讲话,拍摄于1943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1937年初进驻延安之后,在延安工作、生活了10年时间。这期间,摄影师为主席拍摄了不少照片,记录了主席的工作、生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伟大领袖。</p><p class="ql-block">今天这组老照片,集中拍摄于1944年至1945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主席延安指挥人民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p><p class="ql-block">图片:1945年,七大闭幕式上,毛主席发表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照片上的主席笑容满面,春风得意,一副闲庭信步、志得意满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照片上的主席手里捏着香烟,目视远方,似乎是在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和百姓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5年。这是一张全身照。照片上的主席沉稳大气,尽显领袖风范。</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朱老总在延安研究作战方针。照片拍摄于1945年。主席生于1893年,老总生于1886年。老总比主席长几岁。在几十年代的革命生涯中,他们一直是亲密的战友。这张照片经过上色之后,更加清晰,更能体现二人的亲密关系。</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1945年。这一年的8月9日,主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1945年。这年8月28日,主席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主席在七大上作政治报告</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接见前来延安参观的爱国民主人士。这是主席接见他们的时候的情景。主席笑容满面,右手轻轻捏着烟,左手微微下垂,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机场。主席喜欢抽烟,总是香烟不离手。他的身后是一架飞机。当时,他正要乘飞机飞往重庆,同蒋介石开展重庆谈判。</p> <p class="ql-block">1945年主席在延安时期拍摄的。1945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这年4月,主席在延安提出了“历史周期律”问题,指出了解决“历史周期律”的办法。4月23日至6月11日,七大召开。这时,抗日战争进入尾声,8月9日,主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并指示全军立即争取和保卫抗日胜利果实。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邀请主席到重庆开展和平谈判。主席于8月28日在总理的陪同下飞抵重庆,开启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签订。但是,蒋介石并不希望实现真正的和平。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p><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主席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主席在延安气定神闲,他香烟不离手,和蔼可亲,大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主席乘飞机抵达重庆,这是他走出飞机和机场迎候的人员打招呼时候的场景。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老照片。但是,我们看到大部分是黑白照片。而这张是彩色的,看起来更清晰,主席的表情也更加丰富。</p> <p class="ql-block">1945年,主席在延安机场。</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1937年1月13日,主席率领重要机关和领导人一起进驻延安。从此,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年。在延安期间,主席经常和周围的群众交谈,和他们都很熟悉。</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胡宗南大部队占领了延安。蒋介石兴冲冲从重庆飞到了延安。他在延安视察时,曾问当地的一个农民:“你知道毛泽东吗?”</p><p class="ql-block">农民回答:“知道啊,他经常和我们拉家常,还吃过我种的红枣呢。”</p><p class="ql-block">“你送给他吃?””</p><p class="ql-block">“他给钱,他不白吃我们的东西,还把他种的菜给我们吃。”</p><p class="ql-block">“他平常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种地,纺线,打水,和老乡唠嗑。”</p><p class="ql-block">“你们的生活怎么样?”</p><p class="ql-block">“挺好的,我们自己有土地,参加了互助组,耕地、种田都不担心缺人手,收的农作物也比以前多许多。”</p><p class="ql-block">听完农民的话,蒋介石沉默了。这哪里像是领导人?分明就是一个农民。而就是这样一个“农民”,让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抓不住。</p><p class="ql-block">今天这组老照片,是上色照片,集中展现了主席在延安时期的风采。下面,一起来欣赏吧!</p><p class="ql-block">图为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主席头戴帽子,眯着眼睛,出神地望着远方,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样的笑容,透露出自信之情。</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5年,主席在延安。照片上的主席戴着军帽,围着围巾,出神地望着远方,似乎在思考如何打败国军,取得祖国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延安给干部作报告。拍摄于1942年。</p> <p class="ql-block">图为毛主席在延安,拍摄于1944年。照片上的主席戴着帽子,和蔼可亲。他目光睿智,具有伟人的远见卓识。沉稳的性格,尽显智者风范。</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主席在重庆</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6年,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工作。主席的窑洞十分简陋。蒋介石到延安,第一件事就是参观主席的窑洞。没想到,那是一口十分简陋的窑洞。看完之后,蒋介石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之中。</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6年,主席在延安打乒乓球。</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6年,主席骑马转战陕北。1947年3月,胡宗南部占领延安。19日,胡宗南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内容是:“我部20万军队已经占领延安,歼灭俘虏敌人五万人。”收到电报的蒋介石异常开心。他情不自禁地说:“终于捣毁了他的老巢,消灭他们指日可待。”殊不知,他完全上了主席的当。</p> <p class="ql-block">图为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他气定神闲,神情自若,展现了一个伟大领袖的气质和风度。</p> <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p> <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共和国领袖在一起的风采,令人无限怀念</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等四大领袖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检阅部队并缅怀牺牲的人民英雄。照片记录了领袖们的风采和历史时刻。</p><p class="ql-block">他们是共和国的领袖,他们是共和国的功勋,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并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四大领袖在天安门城楼检阅台上留下了这三张珍贵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照片一:毛主席与他人交谈时展露胜利的笑颜,毛主席身后的陈毅元帅,也是很开心的样子。</p><p class="ql-block">照片二:毛主席和周总理检阅部队的瞬间,毛主席顺着周总理所指的方向看去,好像是发现了天安门广场上引人注目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照片三:天安门城楼检阅台,毛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副主席依次站立,注目天安门广场上行进的方阵。</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新中国成立,共和国领袖带领东方巨人重新站立于世界东方。</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注定是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一天: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副主席和刘少奇副主席等四大领袖联袂出席开国大典,与新中国功勋和缔造者们、首都各界一百多万群众一同检阅新生力量,一起缅怀在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共同缅怀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致敬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p><p class="ql-block">在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之际,我们一起缅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功勋人员,一起致敬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领袖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郑州:麦田的守望者,人民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11日,毛主席在河南郑州视察期间来到郑州东郊燕庄大队的麦田,并与地方干部、农民亲切交谈,了解麦田长势和往年收成,仿佛一农田老农,画面十分温馨。</p><p class="ql-block">画面一:毛主席在麦田边上询问麦田情况</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察郑州燕庄麦田</p><p class="ql-block">画面二:毛主席亲自蹚麦田认真查看麦子长势情况</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蹚麦田查看麦子长势</p><p class="ql-block">画面三:毛主席在麦田里让村干部汇报麦子的实际收成</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村干部亲切交谈</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农民出身,是人民的领袖和贴心人,心系老百姓的疾苦,始终牵挂着老百姓是否能吃饱、穿好。所以,毛主席每次下基层视察工作,总要第一时间到农田查看庄稼的长势、了解庄稼的收成,掌握农田的第一手资料,他就能根据经验判断出老百姓的口粮是否有保证,也只有老百姓能吃饱饭、穿好衣,他心里才会舒心。</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麦田的守望者,更是人民的守护者,致敬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人民群众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六年九月底,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应毛主席邀请,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毛主席亲自到机场迎接,并陪同苏加诺总统乘汽车沿十里长安街接受数十万人民群众的夹道欢迎。</p><p class="ql-block">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毛主席与苏加诺总统进行了长时间亲密谈话,当时毛主席还送了他一支玫瑰花。谈话结束以后,毛主席为苏加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宴。</p><p class="ql-block">晚宴结束后,毛主席和苏加诺总统又坐在休息室亲密的交谈起来,在谈话期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苏加诺总统拿起毛主席的右手左瞅右看为他看起了手相,</p><p class="ql-block">仔细端详了一会后,他说:"这双手的主人就是东方巨人啊"!毛主席听罢哈哈大笑了起来。这一情景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抓拍了下来,成为风趣而经典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周总理在天安门广场席地而坐,与群众一起欣赏烟花:感动</p><p class="ql-block">56年前毛主席、周总理坐在地上的珍贵影像,在天安门庆祝活动中与群众一起欣赏烟花。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国庆烟花秀中与群众互动,展现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这一美好时光被记录下来,激励我们铭记先烈丰功伟绩,创造更美好的盛世。</p><p class="ql-block">你见过毛主席、周总理席地而坐的影像吗?毛主席、周总理坐在地上的珍贵影像。</p><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7周年,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毛主席、周总理等领袖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来自全国各地师生的游行队伍。</p><p class="ql-block">晚上9点,天安门广场特意举行了国庆烟花秀,偌大的广场上空升起了一朵朵绚丽的烟花,毛主席与众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一起欣赏国庆烟火。天安门广场上燃放烟花的炮声和百万群众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声浪一阵高过一阵,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参加了一天的国庆活动后本已疲惫,但感受到天安门广场上百万群众一波又一波的澎湃激情……73岁的他抖擞精神,决定和人民群众共度国庆。</p><p class="ql-block">随后,毛主席从天安门城楼走到金水桥桥上,路上不停地向人民群众挥手致意。群众看到伟大的领袖来到他们中间,便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欢呼着高喊着,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表示最大的敬意。毛主席穿过人群,走到金水桥桥头,双腿盘膝坐在桥上,与人民群众一起欣赏国庆烟花秀。这一幕感动了天安门广场上的无数百姓,他们对毛主席的敬意更加强烈,现场爆发出更加强烈的呼喊,赞美伟大的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敬爱的周总理得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与人民群众一起共度节日的消息,也高兴地从天安门城楼来到金水桥桥头,跟主席一样席地而坐。毛主席、周总理这两位领袖一边聊天,一边观看美丽的烟花,时不时与身边工作人员、群众互动聊天,欢笑声、呼喊声此起彼伏,简直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幕被摄像师记录了下来,成为永恒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和周总理是共和国伟大的领袖,他们从群众中来,到人民中去,时刻保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乐意与老百姓一样席地而坐欣赏绚丽的烟花,感受着与老百姓在一起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以毛主席、周总理为代表的领袖和人民英雄们不畏艰险、艰苦卓绝地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盛世。欣逢盛世,我辈应不负盛世,铭记先烈的丰功伟绩,砥砺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盛世。</p><p class="ql-block">致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致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这盛世如您们所愿。</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照片大全</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照片大全</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罕见影像</p> <p class="ql-block">伟大毛主席珍贵影像 ,少见年轻时期视频,走路气场尽显雄风!</p> <p class="ql-block">珍贵修复影像:记录1957年,伟大领袖毛主席,第二次访问苏联</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宝贵影像,去基层视察工作时,和群众亲切互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纪录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