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我的印象中在特别遥远的地方,不知是因为“遥”的缘故,还是经历中确有什么与之有关联的事情发生。总之,当我如此顺利地到达那里的时候,不觉有些惊喜和意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住宿在城内的客栈,店家提前发来信息告知店铺地址和入城方式,细致周到且格外耐心。来到城门,店家主动在这里等候给我们带路,帮我们拉行李,心里感觉特别温暖,对这座古城又多了一份亲切和好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西平遥与安徽的徽州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四川的阆中古城齐名,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汾河岸边的平遥,曾是尧帝的封地,古称“陶”。早在四千多年前,古人依据“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见、以此为用”的风水理念,造就了这座原始的八卦寿龟城。南迎薰门为头,北拱极门摆尾,意为故土永驻益寿延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墙高12米,墙顶宽3-6米,周长6163米,护城河深3米,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平遥城墙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城和民居群落。平遥县城分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古城里还生活这1万多的居民,每天依旧定时供水,维持日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城外有一条护城河,护城河水干涸以后,能看到一段段残缺不全的河道。每座城门之外,都有一个方形的区域,与城墙同高,被称为“瓮城”,又叫月城。瓮城内并设内外两门,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战斗时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老的城墙是平遥历史的开始与象征。在距今二千八百年前后,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之间,西周时期周宣王为防止犬融部落的入侵,命大将军尹吉甫驻军与此,用土筑起了一道防御线,建造了城池平遥古城。这就是平遥古城墙最早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东周时期,平遥属于晋国管辖,战国时期属于赵国。后来秦国统一天下,采用了郡县制,在平遥设立了平陶县,故平遥古时候有称为“古陶”。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在平遥设立中都县,分封给代王领地。在五代十国时期,北魏孝文帝,改名为平遥县。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公元1368年,中国进入明王朝,为防御外族南扰,北方的万里长城得到重建和加固,公元1370年,平遥土筑的土城墙被改成砖石城墙。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经千年的历史沧桑,如今斑驳的老城墙,凹凸不平,一片片的城砖,片片的剥落,讲述着历史浅浅淡淡的故事,是历史沧桑的见证,小镇的每一片砖瓦,都在用自己的痕迹,讲述着老城的历史更迭,讲述着这里经历过的那些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整座城市非常周正,街道横竖交织,街巷排列有致。市楼位于城市中央,明清街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古城建筑分为两部分:城隍庙居左,县衙居右,文庙居左,关帝庙居右。道教清虚观居左,佛教寺院居右。它的布局完美地反映了五个多世纪以来汉族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的发展。特别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平遥古城是整个中国的金融中心。镇上现存的近4000家商店和传统民居,形式宏伟,装饰精美,见证了平遥一个多世纪的经济繁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魁星楼屹立在东南城墙头。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中国道家称它为天罡星,是主宰科举文运的星辰。平遥城墙上三千个用于射击的垛口、七十二座用于瞭望和贮藏武器的敌楼,则象征着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的三千门徒和七十二贤人。在古城中和魁星楼遥遥相对的,则是祭祀孔子的孔庙,中国人又把孔庙叫文庙。文庙大成殿大约为公元1163年宋金时期重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庙建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是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清一条街是平遥古城的另一个特色景点,位于平遥古城的南大街。是平遥古城中轴线上,最繁华和热闹的一条街。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各种明清特色的店铺群,街道两边的空地上还有不少撑着大伞的小商贩。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灯火辉煌,点缀着古城漆黑的夜晚,让古城仿佛穿越千年,重温历史在这里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七月一日这里刚刚恢复开放,游客还不多,傍晚时分,街道上居然没有多少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的第一家票号就诞生在这里。所以,平遥在历史上来说是晋商产业中最为汇集的一个城市。有人说,中国在没有国家银行之前,平遥古城的票号就起到了国家银行这样一个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传统的民居建筑,属于中国北方汉民族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每个院落或以砖做的矮墙,四周外墙高达七八米,有利于抵御北方的风沙天气。院落多为坐北朝南,便于得到更多的阳光。平遥古民居最独特之处在于正屋保留了西北地区窑洞的形式,这个窑洞不再是凿土为窑,而完全是在平地上用砖砌成的,一般为三孔到五孔。砖砌窑洞的外面一般还要加筑一道木廊瓦檐,以防风雨日晒,并饰以题材繁多的精美木雕彩绘。大户人家还在正屋之上加盖一层砖木结构的二楼用于会客或充当书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平遥古城的普通民居住宅,大都为清代所建,自清朝中叶以后,平遥的工商业发达,许多居民都富裕了起来,城内也荟集了不少富商和地主们较大的宅院。我们来到了马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是平遥“四大富商之首”,清代巨商马中选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相传马中选跟乔家大院还有较深的关联,他是乔家大院主人乔致庸的岳父。马中选曾经是平遥票号“蔚”字五联号之一,蔚丰厚票号驻宁夏分号的经理,总号二掌柜,大掌柜,也合伙投资创办“平遥蔚长盛布庄”是财东之一。大院总体布局鸟瞰酷似大大的“马”字形,以此告诫后代永不忘本,隐喻马家事业“马到成功、一日千里”之意。纵观全院,外观高大威严,四周皆清水砖墙,内部富丽精巧,井然有序,代表了我国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模式。夜晚一关门,俨然一个与世隔绝的“独立王国”。马家大院荟萃木雕、砖雕、石雕于一院;熔绘画、书法、诗文为一炉;云集人物、禽兽、花木于一体,极具观赏价值,有“平遥古城第一院”之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民居的大门很有特色,有拱券式的,有高而窄的门廊式的,最具特色的是垂花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民居中的许多装饰物也留下各个时代的缩影,有唯一保存完整的砖雕神龛,有罗马钟式样的砖雕。现在的平遥古城,仍完整保存着明清两代所建的四百多处民居院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过古城中有代表性的景点,乘车穿行在刚刚恢复接待游客的城内,尚未完全亮起的霓虹灯伴着幽长却处处都是故事的窄巷,真实地感受着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夜晚,坐在店家的院内小酌聊天,悠闲畅快,一扫旅途中的疲惫。</p> 天井上空,<div>深邃悠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