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公园”美景拾零(三)

Samuel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紫竹院的菡萏亭》</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font></b></div></b> “紫竹院公园”景色以“竹”“荷”为两大特点,“以竹喻节,刚正不阿;以荷喻品,不染尘埃”。在园中最为有名的亭子当属“菡萏亭”,它也最能反映这两大特点。菡萏读音为:“han dan”。“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出自“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此处是欣赏荷花的好去处。<br>  “菡萏亭”是一座四方亭。是园内唯一一座桥亭,其下是过水涵洞和出水闸。亭东是静谧的长河,亭西则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塘。这座亭子有两个的地方很有特色,一是亭子四根朱红色立柱上,南北各有一幅抱柱楹联。二是四根朱红色柱子下面有“四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竹院”菡萏亭拾零——两侧的楹联【一】</b></p><p class="ql-block"> 在“菡萏亭”面向南方的一侧,亭额处悬挂一块黑色匾额,“菡萏亭”三个字清晰地标明了它的名字。亭子南面柱子上有一幅楹联,题为:“竹本無心節外偏生枝葉”“藕虽有孔胸中不染塵埃”的对联。上联写竹,下联写藕,既抓住了两种植物主要特征,也写出了它们的象征意义和文人情怀。</p> 北侧柱子上的那幅楹联,题为:“月移竹影终仙苑”“風送荷香度画廊”的对联。和南面的对联同样是上联写“竹”,下联写“荷”。月移竹影不是天天有,风送荷香更是只在夏季,但意境却是可以天天有的,只要您心中有竹有荷,有月有风,便能感受到悦人仙境,美丽画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竹院”菡萏亭拾零——美丽的传说【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其中南面的一</span>幅<span style="color: inherit;">对子楹联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的,相传这</span>幅<span style="color: inherit;">对联是出自东晋山水大诗人谢灵运的一个轶事典故。谢灵运在任永嘉太守时,官做得一般,诗作得很好,经常外出体察民情。这一天,他来到了景宁鹤溪山村。本该住在驿馆,但他却偏爱民宿。晚饭后,他正坐在床上看书,客店里一个十五六岁、打扮朴素、天生丽质的小姑娘来给他送茶。看到小姑娘一条丝带扎着满头秀发。谢太守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六尺丝带,三尺缠头三尺挂”。江南多才女,别看只是一个送茶的小姑娘,放下茶杯淡淡一笑,看了一眼床上的谢灵运对了一句:“一床棉被,半床遮身半床空”。谢灵运被惊到了,也有点可惜。惊是因为姑娘的才气,自己随景而出,姑娘随景而对;自己年近四十,读书游历无数,受过严格的训练;小姑娘十五六岁,只在一个店中卖茶,竟能对得如此工整。可惜是因为如此清纯又有才气的少女怎么会有轻浮之气呢,怎么能说自己棉被半床空呢?于是,轻叹了一声,又说了一句:“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叶。”姑娘一听,再一想自己刚才那句话,脸一下子红了,赶紧又回了一句:“藕虽有孔,不染半点污泥”。谢灵运一听,知其所对不是轻飘,乃无心所对,就故意叹气道:“唉!山深林密,教樵夫如何下手”。 姑娘从容答道:“哎!水清沙浅,劝渔夫莫费心机”。答罢,泡好茶,带上房门下楼。谢灵运目送姑娘离房,自言自语道:“山高溪小,偏出如此奇女”。偏偏姑娘在楼梯上听到,便朗声答道:“地僻村贫,莫嫌怠慢贵客”。没有考证典故的真伪,仅仅对仗工整,言简意赅的二十个字,就亦情亦景,道出了游人们此时此地的感受。不得不令人感叹传统文化的美丽与魅力。</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竹院”菡萏亭拾零——四角的神兽【三】</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紫竹院公园菡萏亭下四根柱子边四角上的四只神兽,青龙、朱雀、白虎和玄武。菡萏亭的这“四灵”,代表天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只有7个星宿,合计28星宿。天空中的四个星宿,代表四个方位。南面左为凤凰“表示朱雀”、右为翔龙“表示青龙”;北面左为神龟“表示玄武”、右为麒麟“表示白虎”。同时它们也分别代表四种颜色,四种物质。青龙属木,代表青色;朱雀属火,代表红色;白虎属金,代表白色;玄武属水,代表黑色。所以天空上的四灵是指应星宿演化而来,被建园的设计者所采用。</span></div></h3> “菡萏亭”四灵拱柱,面塘临河,景联“以竹喻节,刚正不阿;以荷喻品,不染尘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竹院”菡萏亭拾零——满池的荷花【四】</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再说说紫竹院公园菡萏亭的“菡萏”。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出自“彼泽之陂,有蒲菡萏”。荷花属毛茛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称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等。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荷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荷花品种资源丰富,传统品种约达200个以上。“菡萏”是古人对含苞未开的荷花的爱称。</span></div></h3> 在菡萏亭的旁边,一片湖水名为北小湖”。那里栽种荷花历史已很久了,品种众多。要说在园内荷花种植比例最大的,还得是“白洋淀红莲”,花大,且多,艳丽的粉紫色,白色、艳紫色、淡黄色,实在是很扎眼,煞是好看。配上湖中的荷叶、莲蓬,连成一片,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其中品种特别少见、奇异的有:大碧莲、友谊牡丹莲、舞妃、大洒锦等。每年夏季,此处是选择欣赏荷花的好最佳去处。 <h1><b>(完)</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