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荜路蓝缕八方戏 薪火相传六十年》系列之十九</span></p> <p class="ql-block">王才是第一批参加剧团的老演员,而且是发挥余热最充分的老演员之一。据老演员们回忆,王才在演戏上,唱腔字正腔圆,道白一丝不苟,为人坦诚正直,在角色的选择上,从来不争不抢,从无怨言牢骚,曾经在剧团担任多年副团长,是一位大义纲常、讲究信誉之人。</p><p class="ql-block">王才在演戏上从来都是循规蹈矩的,导演怎么教,他就怎么演,在拍戏中,只要配戏演员一说错了,他就立马按照范例改错。他主攻的老生角色必须挂胡须,记得有一次,在演出《铡阁老》中,他扮演的老生金永生,在锣鼓镲的配乐中隆重登场,在走到场中央时伸手一摸胡子,一下愣住了,由于上台有些仓促,竟然把胡子忘带了,他急忙快步又到后台挂上胡子,才又二次登台,引起台上台下哄堂大笑,外八方剧团的新老演员,一致承认他是一位善于助人、承前继后的功臣演员。</p><p class="ql-block">由于我的少年时代好看戏,也能听得懂较为复杂戏剧的情节,对许多老演员都有几乎定格的印象,他们在不同戏剧中出场的着装打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在戏剧中的命运和结果,尤其是对经常扮演“苦大仇深”角色的演员王才更是记忆尤甚,与威风八面的黑脸包公扮演者田万和相比,与奸诈狡猾的叶阁老扮演者梁万玉相比,王才扮演的穷生角色一再遭人欺凌陷害,几乎有些窝囊。给我的感觉,王才本人面相就是忠厚老实的样子,他在演戏中,虽然也演过一些位尊权重的大官,但是,一般都是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p> <p class="ql-block">表演穷生时,衣服上大都有一个黑褶子,表示衣服破烂,浑身补缀的标志,他扮演穷生的结局一般都是被狡猾阴险或者专横跋扈的奸臣所害,动辄就是被昏君听信谗言罢黜流放,不是被毒死就是被斩首,经常看到他扮演的角色被革除官职,株连九族,哭天不应、叫地不灵、披头散发地甩头绝望状态。当然,这其中也有他扮演平民百姓,惨遭土豪恶霸欺凌侮辱的许多瞬间,时间久了,竟然对他有一丝隐隐约约的同情,总认为他受过许多罪,值得怜悯,这大概是他逢场作戏极像的缘故吧?“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两句古诗是王才演艺生涯中最常用的台词,别看这句两句古诗只有寥寥14个字,但是里面深藏着几千年不变的真理,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王才在剧团的生涯所演角色大都是穷生,这也一度成了惯例,每当有穷生角色,导演都会安排王才去演,王才的面相及其老实忠厚,演起穷生来,哭音萦绕,哀痛频至,一生所演穷生角色不下几十个,每场大戏下来,所演人物的表达效果都是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虽然都是挨杀、挨砍、挨毒的结局,但是,这只是戏剧的开始,最后都会有清官为他报仇,其情节荡气回肠、惊心动魄,大有感天地,泣鬼神的效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外八方剧团,如果统计演员演戏的戏龄最长的是哪位?演员们都会异口同声地喊出王才的名字,那是因为王才已经73岁那年,在一个剧目中呈现的顽强一“跪”,一幅老迈龙钟的状态留给观众的印象极深。清晰地记得,那次所演剧目是《姑嫂复仇》,王才所扮演的角色是御史杨郎,他匡扶正义,带领姑嫂大街拦住黑脸包公的大轿喊冤求助,包大人命其站立一旁,实事求是地说,王才当时腿脚已经不便,所扮杨郎一连站了三次未能站起,曹国富所扮包公随机应变,命王朝马汉将其扶起,有趣的是,当时他的大儿子王玉祥就在现场,看到他老爹几次不能站起,有些着急,顾不得这是在演戏,飞步跨越到演剧台上,将其父王才搀扶到后台。台下观众看到如此感人的情景,全都激动地鼓掌支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和王才有很多历史渊源,首先了解到,这个人十分吃苦厚道,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他一直担任第一生产队队长,为了农业增产,多聚集些农家肥,他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率领一个团队每天早晨到各家各户收集人粪尿,积少成多,竟然堆满一个很大的发酵场,许多细化环节他都是亲历亲为,利用这些腐熟的有机肥,他带头在东北大川地搞了一个非常像样的试验田,使第一生产队的蔬菜问题有了保障。第二,1977年夏季,他在生产队队长的岗位上,得了一场重病,这场病病程较长,正是生产大忙季节,当时,我任职大队党支部书记,感觉没有这员大将的领导,第一生产队各项工作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和老翟书记曾经亲自登门看望,看到他一脸憔悴的样子,我和翟书记都非常同情和怜悯,认为他的病情较重,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病重中的王才极受感动,详细介绍了病情的发展过程,表示一定要好好养病,以实际行动报答领导的关怀。不久,他就拖着虚弱的身体上岗工作了,看到他的身体依然不堪重负,我劝他再治疗一段时间,他婉言谢绝,令人欣慰的是:在一线风吹雨打地工作,他的身体竟然恢复得很好。</p><p class="ql-block">今年的阿旗乃至外八方村,由于风调雨顺,面临粮茂林丰的喜悦,2022年7月24日,外八方村从通辽一带请了一个戏班子,要大唱三天戏,以示庆贺。这个戏团的演出,大都是八方人都熟悉的戏种,演出当中和演出以后,笔者收到许多令人唏嘘的消息。</p><p class="ql-block">消息一;大部分村民反映,原以为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谁知道,这些演员,无论是颜值,还是唱戏基本功,都照咱们外八方剧团的功夫差一大截,而最差的应该是导演,导演是一部剧目的灵魂,哪有导演亲临舞台一线现场指挥的呢?</p><p class="ql-block">消息二;笔者收到了王才大儿子王玉祥间接反馈的信息,一位老资格的演员问王玉祥:“你觉得你爹哪出戏唱得好?”,王玉祥非常利落地回答:“哪出戏都唱得好,比这些剧团唱的都好,现在通辽在咱村演的我去看了,照比咱们剧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同样的《七人嫌》老生,我爹饰演的老生比他们的老生精彩的太多了”!老演员回忆说:“王才的老生唱的确实非同一般,经他饰演的老生,总是老成持重、唱腔独特、富含韵味、举手投足恰到好处,有强烈的沧凉感”。</p> <p class="ql-block">在外八方老演员中,人们最佩服的还是老演员王才对新演员的言传身教和诲人不倦。内蒙古党委推行美丽乡村建设下乡检查验收那年,也就是2016年,八方村剧团根据演员居住环境的变化,对演员结构进行了大面积更新,一大批新演员进入培训阶段,导演牛振从当时已经是72岁的古稀之年,决心要把外八方老剧团的武生传承下去,甚至要把老剧团的所有传统闪光点都要毫不保留地延续下去,面对诸多新面孔,牛振从每天都会忙得不可开交,王才当年虽然已经是80岁高龄,每天都会拄着拐杖到学习现场帮忙,只见他时而纠正动作,时而矫正唱腔,示范引路,老当益壮!牛振从和王才这对剧团上几十年的连襟和搭档,在辅导新演员操练演技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耐心,从来没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颐指气使,一直只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谆谆教诲,十分暖心怡人,效果事半功倍。后续演员蔡宗山、柴涛、曹秀艳、赵君丽、于文春等之所以都能胜任演员角色,其主要原因是,都曾受到过牛振从及王才老先生的悉心指导。</p><p class="ql-block">王才老先生一生都酷爱戏剧,耄耋之年的王才老人尽管步履蹒跚,但是,他几乎每天都要拄着拐棍,胸前挂着一个小型收音机到广场散步,喜欢看青年人身轻如燕的广场舞,喜欢聊激情燃烧岁月里剧团的悠悠往事,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如果有人绕拉巴登地撺掇,王才老人总是信心满满地唱上两口,别看他年迈声音有些沧桑,但是,仍然英雄不减当年,唱起老生选段,依然合辙押韵、字正腔圆。他是八方剧团最有实力的演员,也是演员生涯最长的演员。</p><p class="ql-block">王才老人的晚年,有长达几年与疾病相伴、卧病在床的经历,一度萎靡不振,但是,只要是去看望他的客人一提起外八方剧团的往事,他就判若两人,立刻精神抖擞起来,在他老年的记忆里,外八方戏剧永远呈现的是五彩缤纷、云兴霞蔚的灿烂,他的一生都对戏剧充满着迷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前排右一是王才老先生2008年的照片,时年72岁,王才老先生2021年去世,享年85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一缕轻风 我悄悄地来 携着春雨 点燃夏绿 吹熟秋硕 我轻轻地离开 撒一路情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