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侯爷”小记 </p><p class="ql-block"> 文\郗选</p><p class="ql-block"> “侯爷”者,侯贵平是也。 </p><p class="ql-block"> 陕北榆林汉子,1967年生人,父母生养了12个孩子,贵平为八,故称“八娃”。 </p><p class="ql-block"> 1989,悲凉之秋。“八娃”入西美国画系就读,亦走上了由“娃”到“爷”的成长之途。 </p><p class="ql-block"> 中国乃等级社会,夫称“爷”者,除祖孙血缘,威权即爷。如:官爷、师爷、军爷……等等;而当代称爷者,以京华为盛,其百年之前,王爷云集,故留遗风。除此,再称“爷”者,多誉其为有担当、有血性、且霸气的男子汉,在如今遍地“娘炮儿”的中国,“爷们儿”尤显其贵。 </p><p class="ql-block"> 而“侯爷”之称,亦有情由:三十年俯仰之间,其犹如小小鸟,时常困惑: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将知天命,吐郁呐喊:当不称孙矣!……众人深恤其意,一致改称,“侯爷”由此生成。 </p><p class="ql-block"> 细察“侯爷”,其“爷性”大抵有三: </p><p class="ql-block"> 其一: 不服输。 </p><p class="ql-block"> 世人云:贫穷限制了人的想象力。然贫穷亦可转化为奋斗的动力,且象牙四年,修身铸剑,一旦出山,不敢治国平天下,也应齐家兴中华。 </p><p class="ql-block"> 那日与“侯爷”相聚在龙头山,他又提及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名句:“……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惟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p><p class="ql-block"> 贫穷激励人,逆境造就人。远如梵高,近若路遥……然而也正是贫穷过早断送了他们的艺术之路……严酷现实,令其思考:生存拖累艺术?贫穷限制创造?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爷性”,激励他在毕业之后,搞装修、开餐厅、涉地产…… </p><p class="ql-block"> 凡三十年间,风雨坎坷,人情冷漠,千般苦楚,何处诉说?然每遇挫折,必卷土重来。正是这不服输的“爷们儿”血性,铸就了他的成功 。 </p><p class="ql-block"> 其二:重情义。</p><p class="ql-block"> 西人注重契约,国人看重情义。 春秋战国,义士有德,子推割肉,豫让涂炭,程婴舍子,要离臂断……及至秦后,士渐消亡,然其精神不死,千百年来,“仁义礼智信”成为支撑这个农耕文明大国的精神架构;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流淌在国人血液之中,因而造就了一批批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真爷们儿。</p><p class="ql-block"> “侯爷”亦然。当年在校,助学帮教,义结金兰,仗义直言。彼时虽不富裕,然若同窗粮荒,必然慷慨解囊……他坚信:“千金散尽还复来……”谈及过往,当年亦师亦友、如今之教授依然唏嘘难忘……而此时侯爷却脸红起来,似乎不愿提及当年所为,且只表明,无论挫折、顺程,人生最终收获的是经验、智慧与宽容……</p><p class="ql-block"> 在座皆以为是。且古人早有训言:“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p><p class="ql-block"> 其三:契而不舍</p><p class="ql-block"> “侯爷”对艺术孜孜以求,深融于血。当年舍艺经商,只为赢得经济自由,再游于艺术之流。</p><p class="ql-block"> 然每每于喧闹之中,浮躁之际,或临砚池,或展丹青,一如佳酿知己,老友促膝,莫不快哉!……月明之夜,扪心自问,侯爷于艺术仍初心不改,痴情依然。于是乎,拨冗于觥筹,抽身于酒酣,一纸一笔,醉于汉笺。</p><p class="ql-block"> “侯爷”之于汉隶,情有独钟:《乙瑛》之结体、《礼器》之劲瘦、《张迁》之古朴、《石门》之开张……最是《广武将军》的拙趣,凡此种种,如数家珍。及至拜于京华大师刘文华,一若“登凌云高处”……再观“侯爷”之作,究汉隶之精,融诸家之变,终成一家之言,可叹可赞。</p><p class="ql-block"> 有女弟子廖婉凝,于流火之际,邀我等一众赴汉,始得与“侯爷”相识,遂有拙文偶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郗选:资深媒体人,现供职于陕西广电集团,曾是知名杂志《女友》的创始人之一,后南下广东、上海,先后担任《佛山文艺》副总、《打工族》主编,《广佛都市报》主编,上海《现代家庭》副总等。在十几年的编辑生涯中,一直坚持散文创作,出版有散文集《愚人纽纪事》、《拾心集》等。</p><p class="ql-block">省作协副主席方英文称郗选的散文“天然朴茂,君子之言。他的文章犹如关中平原上生长的小麦,虽无艳丽芳菲,却因土壤肥沃,雨水滋润,因而特别实在,亦特别养人。”著名评论家沈奇称他“才情丰沛,士心不失,随缘就遇而得,言之有物,杂识博记,希望他能坚守自己独有的感知和表达,进一步找到自己的语感和方向感,水流花开的写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