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拜年这一习俗,应该流传有几千年了。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拜年含义,虽然现在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这一习俗依旧生机勃勃,历久弥坚。</p><p class="ql-block"> 在我老家,拜年还是流行最接地气的磕头拜年。初一是阴历年的第一天。代表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一天的开始是从拜祖祭祖开始的,家家户户从除夕的晚上就开始准备贡品,除了纸钱元宝,还有鸡鸭鱼肉、水果点心,以及刚包好的饺子,花样多,颜色艳,很丰富。到了凌晨,家里的大人们就起来煮饺子、摆贡品,然后烧纸钱,放鞭炮,接着三拜九叩、下跪磕头,嘴里念叨一些保佑家人健康平安、保佑家庭幸福满满、保佑庄稼五谷丰登的吉祥话,真诚并虔诚。整个仪式持续二十多分钟才会结束。等到天放亮了,家族的年轻人就会聚在一起,相互问安之后,成群结队去给本族年龄大、辈分高的老人们拜年。</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家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也只能在过年这样的大节了。家族大的,有十多个年轻人;家族小的,也有五六个人。他们聚在一起,规模也不算小。到了老人家之后,先要弹去身上的尘土,很肃静的站立,然后鞠躬、下跪、磕头。头磕完了,才说笑着问安聊天,有的老人也会准备几个红包分给他们,叫新年第一彩头。在老人家里一般不会待很长的时间,因为还要去另一家继续拜年。被磕头的老人都会心花怒放,因为体现出了权威和德高望重。磕头的人呢,也觉得轻松,完成了他们应该做的事,也完成了一种传承。</p><p class="ql-block"> 拜年的家里都准备一些水果瓜子花生之类的。谁家拜年去的人多,就说明这家人脉广,人缘好。过年第一天里都希望家里热热闹闹。</p><p class="ql-block"> 现在也流行用通讯工具拜年,特别是年轻人、同龄人之间,日益盛行。看起来简单省事,但缺少了面对面的温情。</p><p class="ql-block"> 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拜年这一习俗还会一直延续下去。这是一种文化,虽然朴素而简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