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记赤峰市“小学语文学科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会心得</font></h3> 随着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新一轮教学改革近在眼前,2022年8月26日、27日赤峰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小学语文学科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会。元宝山矿区小学语文教师一行六人在张飞艳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次培训。<br> 本次活动由赤峰市小学语文教研室的付其文主任主持,邀请了北京光明小学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琼、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部的王娟老师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王俊杰博士,专家的到来无疑为赤峰地区的小语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让教学目标有靶向,让教学活动开展有梯度,让课程资源开发有深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引人深思,振聋发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京味儿语言讲课标,鞭辟入里话精髓</b></font></h3> 武琼老师京味儿十足,语言幽默,令在场的教师倍感亲切。她呼吁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老师,要领会课标精神,用好统编教材,实践教书育人。武琼老师首先对语文课程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她强调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最深刻的莫过于武琼老师讲解的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的变化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1 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3 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 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武琼老师利用表格、图片、不同学段或年级的任务对比,细致入微地讲解为新接触“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的老师们指明了方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实践育人新路径,情境教学奏新章</b></font></h3> 王娟老师强调要强化学科实践,加强综合学习,注重学习情境、体现课程时代性。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加强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高频词。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新课标高度重视情境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情境的学习是落实素养立意的课程改革的关键条件。新课标明确提出,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还是教学评价的实施,都应该重视情境,尤其应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强调情境的创设是落实实践育人的改革思路,对情境的重视,尤其是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学习,反映了新时代对语文课程建设的新要求。<div> 新课标要求,语文学科课程的建设要更加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基于问题的解决设计课程内容,强调对儿童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可见,强调实践育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创设的新路径。</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立靶搭梯学为主,资源开发有深度</b></font></h3>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王俊杰博士向我们讲解的是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教育实践经验,她指出单元学习有利于让儿童更多地经历学习过程,这样才能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走向深度的学习,单元学习是模块学习、是教学的有效载体,通过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学习有助于走向能力提升,素养提升。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异,图热闹、好看,致使乱象丛生。教师要少从形式上下时间,多在内容上下功夫,语文课不仅要有趣,更要有味儿,入味儿,从语言表达样式下功夫,从文本规律下功夫,从教学难度破解下功夫,从学生差异化下功夫。王博士指明学习过程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两个转变”:把学习目标视为“立靶子”,把教学过程视为“搭梯子”。 此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赤峰二中国际实验学校、红山区第五小学和红山郡小学的三位老师就本校在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索经验做了精彩的分享,王俊杰博士对各团队的精心准备逐一进行点评且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情境创设和语言实践是学习逻辑的两个重要组成元素,在素养立意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要重视情境的作用,才有可能“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通”。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创设真实且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的教学情境。比如用好教科书提供的情境,用好单元导语页,创设单元整合教学情境;用好教科书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创设交际情境;用好教科书的课后练习题等。还可以抓住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创设情境,新课标强调“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生活中的关键事件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情境。课堂学习最终应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有些偶然发生的生活事件看上去和教学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件,搭建课堂学习和生活事件的桥梁,就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新学期已至,让我们坚守立德树人之心,不忘教育使命,芳华待灼,拾级而上,履践致远,砥砺深耕! <p class="ql-block">编辑:鞠英杰</p><p class="ql-block">审核:宋晓杰</p><p class="ql-block">签发:邢国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