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坨村乾隆31年重修关帝庙碑序

乔玉文

<p class="ql-block">重修关帝庙碑序</p><p class="ql-block">闻之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是创建之矣重修未始x相合xxx地之其亲大小犹可以应造x重修者踵其事增其xxx不能以xx是xxxx</p><p class="ql-block">关圣帝君庙由来久矣据xx创于天启七年重修于顺治四年又重修于康熙六十一年xx是世远年湮风雨又复漂零栋折榱崩土崩瓦解不特滋神灵之怨xx亦村中为善念因与合村商议公仝募化鸠工庀材不数月而落成以重修之功x创始之x序于余x本不才谢辞固病x因勉力而为之序焉</p><p class="ql-block"> 大清乾隆三十一年十月初九日 立</p><p class="ql-block"> 武乡县庠生 仪廷</p><p class="ql-block"> 凤翼</p><p class="ql-block"> 邑 凤鸣</p><p class="ql-block"> 捐银 </p><p class="ql-block">乔凤翙(施银一两) </p><p class="ql-block">乔凤来(施银一两)</p><p class="ql-block">乔世茂(施银五两)</p><p class="ql-block">乔现喜 乔可福 乔世宝</p><p class="ql-block">乔福元 刘振英 </p> <p class="ql-block">此碑为清乾隆31年(1766)重修圪坨村关帝庙之碑,距今256年,正面为修庙碑记,背面为附近各村捐资修庙的功德主名字。关帝庙位于旧村西南学校旁,土木结构,正殿三间,殿内塑关羽神像,座下塑关平、周仓站像,还有南房一间,院内原有碑四通。1942年圪坨惨案当天,关帝庙被日军烧毁。1964年在旧村打下水井后,关帝庙主碑被凿洞做了井上面打水的支柱石,再后来井废碑倒,风吹日晒,上面文字风化变得模糊不清,谁也不知道碑上有什么文化信息。更可惜的是修关帝庙的副碑和三教庙的碑都被制做成了井口面石,这些文字几乎消失殆尽,很是遗憾。碑上悠久的文化历史被无形中毁得一无所有了。</p> <p class="ql-block">碑记中的文化信息:</p><p class="ql-block">一、建庙、修庙时间:关帝庙始创于明代天启7年(1627),应为乔氏始祖定居圪坨村后,第四、五世人就开始创建自己的文化设施了。顺治4年(1647)和康熙61年(1722)曾两次大修,这次是时隔44年后的乾隆31年(1766)修的,可见历代先祖对关帝庙和关公文化的重视和传承。</p><p class="ql-block">二、碑文为庠生(秀才)乔仪廷和乔凤翼之作,乾隆年间我村属武乡县管辖,所以碑文后写“武乡县庠生 仪廷 凤翼”。一般碑记中写本村人名时不带姓。</p><p class="ql-block">三、正碑落款捐银人共有八人:乔世茂、乔世宝、乔现喜为八世人,乔可福为九世人。其中乔凤翙、乔凤来兄弟俩为后河村人,是我村迁到后河村的一世祖乔大用(1673—1736)的儿子,此次修庙立碑距乔大用去世已有30年,兄弟俩人以同族人身份来捐银的。碑背面为邻村各姓功德主捐资芳名,满满一面碑全是花名,可惜未留下影像资料。正碑中捐银最多的是乔世茂,为二门八世人。</p><p class="ql-block">四、引经据典:碑文开始句“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与于襄阳书》篇。“世远年沿”,原文“年湮世远”,出自清.戴名世《序》。“栋折榱崩”,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鸠工庀材”,出自唐.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固辞谢病”,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p> <p class="ql-block">关羽(?—220年),字云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全国各地关帝庙约有三万余座,世界各地也有数不清的关帝庙。因其忠、信、义、勇名垂史册,在中国人崇拜的众多神邸中,关羽拥有最为广泛的民众基础。他死后被历代皇帝加封23次之多,还被封为“帝”,称为关帝,其职能除了“治病除灾,驱辟恶,诛罚叛逆,巡察冥司”,还有“司命禄,庇护商贾,拓财进宝”,现在道教中将他作为财神供奉。在佛教中关公被尊为“伽蓝菩萨”,即佛教寺院的守护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