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陈旭麓(1918--1988),湖南双峰人。1943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曾任大夏大学副教授。建国后,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教务长、教授,《辞海》编委会委员及分科主编,中国现代史研究会第一、二届副会长。曾发表科研论文一百余篇,著有《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合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中国近代史词典》。有《陈旭麓文集》。</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一共二十个章节,从多角度阐释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漫长的封建社会</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东方与西方</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由盛转衰的清王朝</p><p class="ql-block">第四章 炮口下的震撼</p><p class="ql-block">第五章 天国的悲喜剧</p><p class="ql-block">第六章 十二年之后</p><p class="ql-block">第七章近代化一小步</p><p class="ql-block">第八章 城乡社会在演变</p><p class="ql-block">第九章 日本冲来了</p><p class="ql-block">第十章 变与不变的哲学</p><p class="ql-block">第十一章 庚子与辛丑</p><p class="ql-block">第十二章 欧风美雨驰而东</p><p class="ql-block">第十三章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p><p class="ql-block">第十四章 中等社会</p><p class="ql-block">第十五章 变革中的两大动力</p><p class="ql-block">第十六章 民变和革命</p><p class="ql-block">第十七章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p><p class="ql-block">第十八章 山重水复</p><p class="ql-block">第十九章新文化运动</p><p class="ql-block">第二十章历史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陈旭麓先生治史的严谨。尤其是以第四章和第七章的内容最让我震撼,感触颇深。</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章炮口下的震撼,分为三个小部分:开眼看世界;官、民,夷;条约制度下的社会变化。既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于战争的思考,同时也揭示在战争背景下,各个阶层对于这场战争的不同应对方式。最终全景的展现了鸦片战争及以此为开端的近代列强侵略对于近代中国历史的深刻影响。</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章 近代化的一小步,分为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洋务衙门;自强求富;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开始;“中体西用”;“决理易,靖嚣难”。这五个章节将洋务运动的前因后果详细的进行了叙述。从影响社会发展的角度,展现了洋务运动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 正如旭麓先生所说:近代中国是我们祖国刚刚走过来的昨天,与我们的生活如此亲切,他的遭遇和前进更不能使我们百回千转地思之了。</p><p class="ql-block"> 新旧杂陈,新陈代谢,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点。读了此书,我看待中国近代历史的视角更加宽广,对于我的教学影响颇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