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变 超越 升华——方屯中学发展暨学习新课标交流会

心晴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是“双减”政策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证。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课标指导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变化,将新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有明确的导向,具备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和水平,方屯中学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培训学习活动。 立足校情谋思路 凝集合力促发展<div>  26日下午,学校召开了由行政、年级组、教研组和教师代表参加的“为学校谋发展建言献策”主题培训会。校长张发云首先解读了方屯中学课堂教学导学案设计要求,讲解了如何将导学案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把“讲堂”变为“学堂”。同时还强调教师备课要潜心投入,精心研究,匠心设计,充分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及研究成果,对课堂做宏观构建与精细研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与最大受益者。</div> 针对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老师们畅所欲言,对管理过程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意见和建议。 数学组:结合学科特点,创新导学案设计模式,更切合学情,高效实用。 英语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语文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究,逐步解决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洁老师:大课间训导应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锻炼需要,让学生“活力飞扬”。 许金凤老师:生物学科连续几年成绩名列前茅,是因为教师团结协作、课堂教学效率高、复习资料少而精。 <p class="ql-block">  赵建锋老师:发挥教师的特长和优势,走进不同班级教学,让教学资源优势最大化,打造活力团队。</p> 凝结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学校管理的最佳状态是让每个教职员工感到“学校是我们的家,要共同发展这个家”。学校倡导“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教职工人人思考、深究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和完善的措施,力争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心中有‘标准’ 脚下方有路<br>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27日上午,教务处组织各教研组教师交流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再展示一节自己设计的最优秀最高效的课堂导学案及课件,目的在于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呈现教学知与行的智慧感悟,收获成长与智慧。<br>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学促教,是见贤思齐,是向专家、向同行、向学生、向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聚力高效课堂 遇见最美的自己<br>  27日下午,各教研组推选教师交流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的收获,细致对比了新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程标准的不同变化和新课标下的教学建议,明确本学科教学的方向;展示了各学科推荐的优秀导学案设计及课件,点名提问对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每位老师都认真聆听了分析和讲解,做了详细的笔记,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刻的领悟。<br>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别的老师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艺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听一听、看一看、学一学,再思一思、问一问、试一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并改进自己的教学,便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p class="ql-block">  张校长总结指出:对新课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要在课改中不断学习、反思,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教师的课堂上要做到“四有”,即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课中有智,学中有趣, 精准施教,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现从“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根本转变,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p>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相信在全体方中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改之花会越开越艳、硕果累累!我们的研讨之声会越研越响、铿镪有力!我们的探索之路会越走越宽、稳中致远!我们会在高效课堂中,遇见最美的自己! 编辑:段桂芬<div> 初审:金如静</div><div> 终审:张发云</div>

新课标

教学

教师

学习

课程标准

学生

课堂

学案

学校

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