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明理行知 ——2022年南宁市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总结

仙葫思政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初中道德与法治6组</p><p class="ql-block">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义务教育,均衡为先,疫情未散,新学开启。南宁市"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启动及名师团专题培训如期举办。作为37个名师团之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六组三人有幸参与其中,回顾4天培训日程,心潮涌流,小结于此,为下一步精准帮扶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精准帮扶” 初相见</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p><p class="ql-block"> 8月21日,“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启动仪式举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六组三人准时到场,相对于老兵的组长韦婷,新兵梁向东和蔡宁也是“三脸懵逼”。懵逼处也是成长处。启动致辞中理解项目的用意,老学员代表的细说里感受乡村情怀,2021初中道法团队和小学语文团队的送教经验中找到“我也行”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县区管理员代表发言</p> <p class="ql-block">名师团队优秀代表发言</p> <p class="ql-block">  初中道德与法治团队分享经验</p> <p class="ql-block">小学语文优秀团队分享经验。</p> <p class="ql-block">  兴致一起,更欲深入</p><p class="ql-block"> 项目总指导唐良平对项目方案解读,提炼出往年 "一对一精准帮扶”四点经验:深刻把握培训背景,精准理解培训理念,基本达成培训目标,形成有效培训模式。作为2022名师团队,期待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有创新的出彩。</p><p class="ql-block"> 首日初相见,点亮了"一对一精准帮扶”的微光。</p> <p class="ql-block">项目四阶段简流程图</p> <p class="ql-block">初中道德与法治6组三人行:</p><p class="ql-block">蔡宁(左) 韦婷(中) 梁向东(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精准帮扶”明其理</b></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第一日的初相见有点燃内心,22日-24日的专题培训则是拨开心中迷雾。</p><p class="ql-block">精准帮扶所必须的调查诊断如何开展?唐良平教授在《诊断调研方法与送教培训设计》中解惑。三种诊断方法: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工具测评。三个诊断任务:找出突出问题,给出诊断报告,明确培训主题。三种方法完成三种任务,好记。</p> <p class="ql-block">  如何避免校本研修“月亮走我也走”风险?</p><p class="ql-block"> 南京市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晓明带来《中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的类型设计与实施范式》。通过“问题——计划—行动——总结_——实践”,先择适当研修方式,使乡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得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得以突破,学校良性研修氛围得以形成。</p> <p class="ql-block">  我根本没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如何帮扶得了?</p><p class="ql-block">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周成平带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教学范式解读与研究》。讲了“一种方法,一位名校长,两所名校”的漫漫探寻过程。让我们对耳熟能详的甚至有些审美彼劳的“洋思模式”给予重新审视,也对年到八十依然乐此不疲的蔡校长充满敬意。模式是可能僵化易停滞,范式却是动态且与时俱进。从“模式”到“范式”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探寻。名师也必然是慢养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准帮扶实际是也名师与乡村相互碰撞、教学相长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精准帮扶”思行知</b></p><p class="ql-block"> 在四天的集中培训中,我们不仅学"一对一精准帮扶”的坐而论道,更要思"一对一精准帮扶”的起而行之。第一天。初中道法6组与横州市马山镇第三初级中学的两位教师代表初步对接。学校没有一名专任的学科教师,上公开课大家互相推诿,得过且过的教师状态,感受其中的弱。同时对希望能指导如何上课,如何集体备课的热切愿望,明白作为团队帮扶的和一种责任。双方诚恳交流,共同确定了入校诊断送教专场及跟踪指导的日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  学科指导专家唐美忠亲临现场,对诊断调研、专题讲座及示范研课等方面的操作提出具体要求,并给出具体操作方法指导,同时有“以老带新”组合团队,让大家有“抱大腿”的支撑力。期待我们在今年 "一对一精准帮扶”有新的行动,点亮他人,成就自己。</p> <p class="ql-block">培训结束,意味项目实践的开始。精准帮扶的未来不是我们将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用行动去创造的地方。我们愿象优秀名师团队代表莫烘霞老师倡导的那样:</p><p class="ql-block"> 真心学习,为自己增添帮扶㡳色。</p><p class="ql-block"> 真诚付出,为同行照亮前行之路。</p><p class="ql-block"> 真爱帮扶,为乡村点亮点点微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学员感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再次参加南宁市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听着唐老师回忆去年帮扶的点点滴滴,再次觉得帮扶其实就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作为名师团队在帮扶中转化角色,提高自己,获得另外一种成长,作为被帮扶的老师因为“精准”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各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在这场双向奔赴中要感谢专家们的精彩授课让我们的“水桶”有水,才能更好的给予。期待在这次双向奔赴中收获更多。</p><p class="ql-block"> ——南宁市第三中学 韦婷</p> <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1至8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南宁市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深刻感受。</p><p class="ql-block"> 教育帮扶需要情怀。参与“一对一”精准帮扶,我们需要用自己的灵魂和大爱去感染和帮助帮扶学校的老师,对帮扶学校老师的帮扶不应只是一时的,更应是长久的。</p><p class="ql-block"> 教育帮扶需要责任。参与“一对一”精准帮扶是使命,更是责任。承担这份责任不能只是简单的直接“给”,而是要帮助帮扶学校老师能永续的自己“造”。 </p><p class="ql-block"> 教育帮扶需要能力。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参与“一对一”精准帮扶,需要我们自己要有先进理念、扎实学识、专业技术、团队合作能力等,只有不断的自我提升,才能更好的指导和帮助他人。</p><p class="ql-block"> 教育帮扶需要智慧。参与“一对一”精准帮扶,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帮扶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的帮扶计划和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帮扶。</p><p class="ql-block"> 总之,参与“一对一”精准帮扶,需要我们每一位参与人带着真心、爱心、细心、耐心、用心去帮扶,需要我们用情怀、责任、能力去帮扶,需要每一位参与人共同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p><p class="ql-block"> ——南宁市第三十七中 蔡宁</p> <p class="ql-block">  怀有惶恐的心态参加2022年南宁市中小学“一对一”精准帮扶的培训项目,用心聆听,师道深的专家,业务精的同行,朴实真的乡村教师,身处其中,常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感觉。用“做中学”的态度去做好项目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帮助乡村,成长自己。</p><p class="ql-block"> ——南宁市仙葫学校 梁向东</p> <p class="ql-block"><b>撰文:</b>梁向东</p><p class="ql-block"><b>审核:</b>韦婷 蔡宁</p><p class="ql-block"><b>出品:</b>初中道德与法治6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