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多事之秋

老墨

历来关于秋的诗文汗牛充栋,人们都说多事之秋,那么究竟如何多事,不妨听我一一道来。青争为静,为何?因为果子还青涩时,是不会有争执的,那时节就是安静的。然而,一旦果子红了,就都会来抢摘,安静的局面就被打破了。所以说多事之秋,那是一个因为收获而起纷争的季节。你再看抢,左提手,右边是仓,粮仓之仓,表明动手仓储即为抢。存储过程就是抢的动态,抢收、抢摘、抢夺,表明争时间、争机会、争取获得,才能颗粒归仓。所以秋作为收获的季节,必定是不平静的,也是最繁忙的。 作为农业文明大国,人们之所以在秋季最忙,是因为要准备过冬,就必须存储足够的生活资料。而季节不等人,就得抢时间。同时,人们都在采摘收获,这必然发生利益冲突,争夺难免,便会引发战争。这就引发了对领地所有权,物权等等的界定。并且会因人群部族实力的强弱,产生专门用于战争的组织,军队和兵士应运而生。其职责一是要保卫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略,二是腾出手来去掠夺他处资源,这就是一部人类战争史的本质所在。秋是人类为解决吃饭问题的季节,吃什么的关键全依赖在秋季的收获,这可是天下第一等大事啊! 为了繁衍,人和一切动物一样,首先是争夺交配权,即对异姓的本能追求。动物在发情期都会上演争夺配偶之战,且有一定的时节,而不是什么时候都上演爱情大战。大约人类初期也是如此,惯常的说法是人的发情期似是春季。时春情勃发,男女在鲜花盛开的原野上追逐嬉戏,结伴求欢,似乎原始的婚媾情节颇为浪漫,多被今人艳羡。但通过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却让我颇怀疑这一原始图景的真实性。当年人们生存的首要问题是温饱,春季正当青黄不接,动物瘦弱疲乏之际,不管是采集果实或是捕猎,哪怕是种植,都难于果腹,怎么会有男女之想? 温饱思淫欲,人兽均如此,只有秋季才是动物们的欢愉时节。这在人类学家弗雷泽的考察报告《金枝》一书中,就揭示许多原始部落都有在庆祝丰收时举行婚礼,并在田地交媾的习俗。说明秋天原本才是人的发情期,至于后来因农业发展,定居和温饱有了保障,人们才无时无节的摆脱自然约束,大秀恩爱,而其他动物们如不人为干预,却是没有这个自由的。因此秋季事关人类繁衍,是种族延续的大事。俗话说暗送秋波,因为秋水,波纹清亮,犹如美女的眼睛,故暗中传情,就成诱人勾当,自然就有了情色感觉。天下最忙的莫过情事,卿卿我我,男婚女嫁,繁衍子孙,成为人类永远忙乎的第二等大事。 中国的秋季历来就不平静,自打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甚至根据考古发掘证明,没有文字的洪荒年代,各族群之间的争斗就从没停止过。除了对领地和物产的争夺,还有对人口的掳掠。因此在秋天还有第三大忙事,就是保卫守护家族生命财产不被他人觊觎。<div> 中国是一个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并存的国家,游牧族群居无定所,靠食肉衣皮,薅毛寝毡为生。春夏秋三季水草丰茂时日子还好过,冬季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日子最难熬。而农人则在颗粒归仓后,有屋舍可居,哪怕冰冻雪封,也可围炉拥衾,衣食无忧。相形之下,牧人就真是羡慕嫉妒恨了。</div> 怎么办?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购买或交换,因为没有钱,农民也不喜乳酪腥膻,于是只有抢夺掠取。这在他们的生存法则中也是天经地义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只要能抢到手就是成功,没有什么是非对错的纠结。恩格斯说:“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西北蛮族为鼓励掠夺,竟然规定“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所得卤货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于是在部族奴隶主头领带动下,每当秋高马肥,就要南下掳掠,他们除掳掠农耕民族的粮食、衣物、牲畜等物资外,还掠夺人口,强女为妻,夺子为后,青壮为奴,老弱则杀,成为对农耕民族的季节性威胁。因此我国历代王朝都有在秋季派兵驻防以备侵犯的部署,称为“防秋”,到唐代以来还定为军事制度,在杀伐决断中使秋季蒙上了一股血腥气。 当然世界是复杂的,仅靠战争掠夺而不能获得时,人们就开始借助商贸交易来达到目的。故而在我们中国历代的商业活动中,互市就成为大宗之事。战争双方打不动了,就会坐下来谈判,商议开放榷场,通过做买卖达到互补互利。于是茶马互市,盐茶交易等等又成为秋天最忙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时马正肥,茶正好(经过发酵),秋天成为恰逢其时的交易时节。虽然有时买卖不成,交易不公,又会开打,但交易却是战争的继续,不过是比战争时间更长的和平方式,由此形成的贸易规则,一直影响到今天。 还有,古代科考,乡试考期就定在八月,故称秋闱。这是多少读书人青灯黄卷,潜心笔耕一试锋芒的季节,一旦考中就是举人,身份就此大改,方可进入官场。蟾宫折桂,荣耀之至,一个秋季就可决定一生,不知有多少人倾其一生,奔波在赶考路上。还有更邪门的,秋季还是自西周以来对嫌犯执行处决的季节,作为传统逐渐形成“秋决”制度,即春天定罪,秋天问斩。这更为秋的肃杀之气增添了诡异色彩。 纵观古今,许多战事似乎大都发生在秋季,远的不说,回首近当代的革命战争,就会发现这一特点。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到共产党成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甚至万里长征,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重庆谈判,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秋季攻势,直到建立新中国,无一不是发生在秋天。<div> 这从伟人诗词中即可见一斑,在湘江之滨他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井冈山上他曾说:“万木霜天红烂漫。”他觉得“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长征路上他感到“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北戴河边他感叹:“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爱晚亭畔,他曾说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秋是领袖的最爱,也成为最喜欢秋天的革命家。</div> 多事之秋,事情繁多。人间万事不过就是围绕吃饭,求爱,战争,贸易,科考等等展开的。千万年来,地球人在四季的轮回交替中,几乎重复着同样的生存生活内容。作为自然与社会的产物,人们在秋的裹挟中忙于其事,没有选择,想起秋来岂能不愁。只要心上有秋,就是一个愁字,看来古人造字时,就对这个季节已经深有体认了。故而悲秋成为主调,但欧阳修说:“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因此,大可不必悲观伤感,因为这毕竟是个成熟的季节,有着红红火火的灿烂,值得欣赏。 岁月年年,春秋之变,回环往复,但四季中,秋还是最美的。尽管风萧瑟,霜凝寒,事多生,却因有收获的充实垫底,再看秋叶烁金披红,灿若云霞,愁又何来?故云:<br> 回望三秋事太多,造化弄人奈若何。<br> 金风送爽且莫愁,层林尽染红如火。<br> ——2022年8月28日晚于兰州共赏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