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北区小黄山九龙禅寺记

吴振达【聚荣文化·延陵吴氏家谱】

<p class="ql-block">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的小黄山,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公子读书处,故名。黄山有九峰,自西向东,蜿蜒起伏故又名九龙山。</p> <p class="ql-block">小黄山是常州新北区唯一、全市少见的山地和森林资源,地处孟河镇北部,整个山体形似卧龙,最高处海拔约95米,由于地处平原,显得气势不凡。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植被茂密,而且山内水质良好。2013年8月,小黄山水潭发现了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极危物种——桃花水母。</p><p class="ql-block">离九龙山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一座九龙禅寺,笔者日前去拜访了九龙禅寺主持廓朗法师。</p> <p class="ql-block">九龙禅寺位于齐梁故里孟河镇,小黄山玉皇峰南麓,为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创始,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鉴年间(503-519),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p><p class="ql-block">梁武帝与乡人志公和尚是布衣交,他登基后,封志公为国师,礼请志公去京城建康鸡鸣寺为住持,志公未成行,梁武帝遂在故乡(孟河镇万绥)舍宅名志公敕建智宝寺,同时,又命志公在黄山建九龙寺,作为志公的功德院。</p> <p class="ql-block">清咸丰十年(1860),九龙寺毁于战火。光绪初年,金陵毗卢寺僧景宏来此,命徒常护经营二十余年,化银五万两,建成天王、毗卢、大雄三大殿及厅堂寮舍共49楹,名旖檀禅寺,别建九龙禅寺(5间三进两侧厢共17间)于山岗,为智宝寺下院,以绍隆萧梁功德。民国八年(1919)曾开坛传戒,受戒者达数千人,后就日渐衰落。1950年住持果如筹组武进县佛教协会,果如任会长,寺院为县佛协驻地。1952年11月28日至12月24日举行祈祷世界和平盛大法会。1958年部分殿宇遭毁,至1978年仅存大雄宝殿等15间,佛像被毁,殿宇改作他用。</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寺庙住持廓朗大师发愿重建重塑寺院昔日辉煌,得到广大信众善者普遍响应,九龙禅寺将凤凰涅槃!</p> <p class="ql-block">常武地区文史界元老吴之光(1929-2014)解放前夕参加革命,长期在武进县机关工作,是1988版《武进县志》总纂,《瞿秋白家世》一书作者。离休后热心于佛学研究,编写了35万字的《中国佛教简史》讲义。特别十余年来,他作为苏南地区谱牒文化研究专家,对这些年来家谱修辑事业的兴盛发展,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他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500多篇,约200万余字。前年出版的近90万字的吴老文章专集《朴耕斋集》,其中有他为175个姓氏写的家谱序言,27家祠堂、纪念塔等撰写的铭文碑记。这是吴老所撰写的修建九龍寺碑文:</p><p class="ql-block">武進黄山九龍禅寺記</p><p class="ql-block">縣西北有九龙山,因楚公子黄歇隐居而名。黄山東峰下九靓寺,乃梁武帝智寶寺之功德院也。滄桑變迁已一千四百馀年矣,據聞古有寺僧夢見山神求助,謂天龍挑蚌戰将起焉。次日天昏地暗,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僧集衆於殿挚鼓呐喊,直至風停雨歇,是夜復夢見山神謝稱天龍敗走,其中六龍已近往郡城去矣,故郡城别名龍城。又傳明太祖為建都来此見寺額拂袖而去,劉基奏曰,此山九龍盘踞象征皇基鞏固,皇上真龍居北豈非十全之美乎。太祖聞言</p><p class="ql-block">懊惱連跺三脚,故有懊惱橋之説。橋離寺約八里,因此故事名聲大振,朝山者絡繹不绝。清明廟會尤极一時之盛,清咸豐時毁於兵火。光緒初元,金陵毗盧寺僧量宏来此誓復舊寺。命徒常般经营之几二十馀年,耗银五萬馀两,建成天王毗盧大雄三大殿及厩堂寮舍共四十九楹,蔚然巨制榜曰旗檀襌寺,别建九龍禪寺於山岗以隆蕭梁功德也。民國八年曾開壇傳戒受戒者達数百千指,後漸衰落。解放後曾隆重舉行祈祷世界和平法會。曾幾何時寺毁僧散,癸酉夏,縣人民政府批准修復九龍禪寺。歷時一载初具規模,古刹重與九龍授持萧梁遺風,三寶輝煌,庄嚴國土,利樂有情,此乃盛世之举亦象生之厚幸也。</p><p class="ql-block">九龍禅寺重建開光大典誌慶</p><p class="ql-block">甲戌仲秋</p><p class="ql-block">延陵後人吴之光敬撰恭贺</p><p class="ql-block">武進學子白清渊沐手恭書</p> <p class="ql-block">九龙禅寺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风雨、饱经沦桑、毁建交集……</p><p class="ql-block">直到1993年6月,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九龙禅寺才正式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重建了殿宇与配殿。</p> <p class="ql-block">1993年开始,廓朗法师含辛茹苦,先后修复了大雄宝殿,新建了天王殿、玉佛殿、观音殿、地藏殿、念佛堂、东西厢房等殿堂楼宇。1998年修复开放,直至2010年建成现在这种格局。九龙禅寺现占地15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现除开展常规的佛事活动外,每年春天举行为期七天的梁皇法会,以纪念寺院创始人梁武帝及他在佛教上的功德。</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九龙禅寺遵照梁武帝的遗愿,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庙内设了“祭祖堂”,供奉萧氏的祖先,辟了“慈母堂”,专门供奉萧衍的母亲,又请来了萧家人来守家庙。这样就使九龙禅寺仍然保持了梁武帝家庙的习俗。每年的“水陆道场”照旧举行,规模越来越大,参加法会的人数常达七八千人。蕴含在九龙禅寺内的文化底蕴是何等的深厚,它早已超出了普通寺院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折射出了皇(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巧妙结合的光辉,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一个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九龙禅寺进门前的牌楼。</p> <p class="ql-block">修復九龍寺規劃</p><p class="ql-block">一、定位</p><p class="ql-block">在常州市孟河鎮文化與自然資源保護利用規劃--《齊梁文化 山水孟河》中,九龍寺定位于小黄山風景旅游區範圍内。</p><p class="ql-block">小黄山是寧鎮山脉的餘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黄山之名是因春秋戰國時,楚國的春申君黄歇之在這裏讀書而命名的,這個山上曾建有孔廟、經院、旃檀寺、天皇寺,紅蓮寺等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觀,是蕭衍皇帝推行三教圆融的一個重要基地,這座歷史文化名山上的各種古迹,將隨着九龍寺的修復逐步修復。在規劃中,小黄山將建一個大型的高爾夫球場休閑區,在江邊將建濕地公園,把這個景區打造成文化、歷史、自然,現代娱樂相融的一個現代化的旅游基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九龍寺内的建築項目</p><p class="ql-block">1、新建梁皇寶殿,塑蕭衍菩薩。</p><p class="ql-block">2、新建蕭統文化圖。</p><p class="ql-block">3、修復九龍寺原有的各個殿堂。</p><p class="ql-block">4、建居土區。</p><p class="ql-block">5、建九龍寶殿。</p> <p class="ql-block">九龙禅寺鸟瞰图</p><p class="ql-block">山门前建有水池面积600平方米的放生池,长寿桥居中间隔,两侧各一座假山,并有高2.85米的滴水观音。放生池前为1200平方米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擬建的梁皇實殿簡介</p><p class="ql-block">梁皇寶殿爲三重檐,黄金屋面,沿廊脊底厝有 20根直徑 80厘米,高8米的龍柱,龍柱堅立在高4.8米的三厝白色平臺上,建集本身高30米,梁皇寶殿氣魄雄偉,金色屋面金碧輝煌,20 根龍柱高暨挺拔刹5米,三厝平臺4.8米,總高度39.8米。 白色基底純潔穩重。這一切充分體現了皇家的風度和佛寺的氣宇。</p><p class="ql-block">從室内地平到拱頂底高爲 28米,中央由直徑6米的拱,内設八条形感各异、色彩不同的龍組成龍宫。龍宫中心竖立18.8 米高的萧衍菩薩鋼像,使占地854.1平方米,高28米的佛像(連底座)成爲立體的聚焦中心,從空間構思上體现了梁皇的高大形象。</p><p class="ql-block">爲了使面積2809平方米,高4.8米的三厝空間能充分利用,擬建地下宫。作为萧氏子孙和佛教徒安放骨灰之用。</p><p class="ql-block">近兩年來,由于一批又 批的蕭氏宗親回宗廟祭祖,廊朗大師又對内部進行了修整治理。最近爲慶賀蕭衍皇帝的至聖之年,新造了九龍寶殿,又對全寺進行了一次修缮,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蕭氏精英。</p><p class="ql-block">我们相信,随着常州市新北区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廓朗大法师的主持下,作为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萧梁皇家寺院~九龙禅寺,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