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8.9日下午6点半来到炎帝陵景区,从阙门入朝觐广场,这时神农大殿已经没有了阳光,直奔圣火台,爬了132个台阶去追逐那一束霞光,又赶了个晚晚场,摄影者如同小偷不打空转身,环视四周,把想拍的都带回家,写写心情日记。</p> 阙门:位于公祭区入口处,2011年5月,该工程荣获株洲<br>市"十大标志性重点工程",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石材干挂工艺建造而成。主塔高17.09m,被誉为"中华第一阙"。 <br><br> 祭祀大道:两侧立5对五谷柱,高8.79 米,直径1.2 米,分别雕饰稻、梁、菽、麦、黍图案。 <div><br></div> 圣火台:1993年为点取首届"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系列龙舟赛圣火而建,台高40米,台中央立有高3.9米,体积为31立方米的褐红色点火石,正面刻有1.5米高的朱红象形体"炎"字,犹燃烧的火炬。'93"炎黄杯"世界华人华侨系列龙舟赛圣火火种就是由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此点燃。<br><br>台面三层呈宝塔形,每层高0.6 米,直径分别为9米、6米、3米的梯形圆台,底层铺设花岗岩石板,外护正方形花岗石栏板,边长100米,取天圆地方之义。2002年建设炎帝陵公祭区,圣火台原南北石阶被废,换之从台西辟一石砌台阶,共132阶,下与咏丰台相接。<br> 拍完圣火台已经红霞满天 龙珠桥: 邑有圣陵:位于炎陵故道,桥头岭下官垄口道旁,石壁上镌刻乾隆十六年路碑"邑有圣陵"四个大字。炎帝去世后,人们把他安葬在钟灵毓秀的"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炎陵县(原名酃县)城西17公里处的鹿原陂。《路史》载,炎帝在临终之前嘱咐他的随从:"当葬南方,视旗矗立,遇峤即止"。人们按照他的嘱咐,沿洣水南上,寻找安葬之地。<br><br>他们几经周折,终于来到一个峤阳岭的地方。这里"四面崭绝,鸟道羊肠"。站在峤阳岭上,举目南望,只见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块平展开阔的原野。洣水三回九折,穿嶂过峡,奔腾而来。原野南端,层峦叠翠,虬木森森,烟云出没,气象万千。<br><br>这就是鹿原陂--一块富庶之地,至尊之地,文明发祥之地。辛劳一生的炎帝,应该有这样一块安息之地。传说,居住在这里的先民,听到炎帝安葬鹿原陂的消息,纷纷来到洣水河畔。他们身披麻布,腰上扎着草绳,头上戴着草圈,击土鼓、吹卜筒(可以吹响的竹筒)为炎帝送葬。就连住在几十里外汤市的先民也连夜赶来,他们希望炎帝葬在汤市,因为那里有长流不息的温泉,常开不谢的鲜花,是上天赐给的一方福地。<br> <div><br></div> 时间刚好1个小时,太阳下山,可以收枪入库,这一小时最大的收获是对炎帝陵景区的了解不少,长知识了。 最后来一张星轨安慰一下不满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