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小觑的历史“遗迹”

<p class="ql-block">罪恶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 不应小觑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 冯爱国</p><p class="ql-block"> 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有一座村庄,名曰“碑子院”。</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碑子院村地处唐山西郊,是典型的古老村落。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各种粮食蔬菜瓜果梨桃,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是远近闻名的富庶之乡。几经沧桑,古老的村庄早已被迅速发展的城市所环抱,绿荫蔽日,夕阳西下,炊烟缭绕的田园风光早已成了遥远的过去。</p><p class="ql-block"> 孩童时代,我们这些乡村娃娃的生活是很单调的,其落后程度现在的孩子们难以想象。闲暇之时,最流行的活动就是相互追逐抓逮,玩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游戏—— “官兵打贼”,这种游戏既不用器材更不用技术,唯一的要求就是擅长奔跑,有股子傻劲就行。十几个娃娃分成两拨,通过“嘿喽喽”的方式决定哪拨当贼,哪拨当兵,类似于现在的“锤子、剪子、布”。然后,当贼的一拨在一定范围内迅速奔跑,竭力摆脱“兵”的追捕,为达此目的,“贼”们尽力跑向地形复杂之处。一旦将“贼”全部抓获,游戏结束,两拨交换角色重新开始。</p><p class="ql-block"> 碑子院不是个小村子,而且历史悠久,据说其建村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村子周围,在荒草的掩映下,有七八座奇怪的建筑,因其形状怪诞,地形复杂,成了我们玩“官兵打贼”时的首选去处。不管是“贼”还是“兵”,沿着椭圆形的斜坡吃力地往上爬,爬到“怪物”的顶端,脚踏巨大的穹顶居高临下,欢快地庆祝“打贼”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这些无知的娃娃才逐渐知晓这些奇怪建筑的来龙去脉,重要历史以及深刻认识它们的重要意义。原来它们是日本侵华时期留下的“历史罪证”。</p><p class="ql-block"> 1894年的甲午战争,我们遭到了失败,越发助长了日本人的野心。他们很早就觊觎我们的地大物博,挖空心思的寻找理由吞并我们的土地。荒诞的是,1904年,日本与沙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辽宁的旅顺口挑起争端,在我们的国土上燃起了战火——“日俄战争” 爆发。罪恶的火焰燃烧在辽东大地,无辜的百姓顿为殃及池鱼,清政府对此束手无策,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火焰在我们的国土上肆意蔓延,真是奇耻大辱!结果,骄横的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将我国的东北纳入囊中,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紧接着,“九 . 一八”的枪声、卢沟桥的炮火、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相继上演,令我华夏民族饱受摧残。遗憾的是,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正中日本人下怀,真是亲者痛,仇者快!日本人不仅要轻松地拿下我们,还叫嚣着“大东亚共荣圈”欲征服整个东南亚。幸亏此时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共产党人为民族大计,不计前嫌,与国民党谈判,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空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 1938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表了指导抗日战争的小册子——《论持久战》,此章的发表令国人为之一振,鸿篇巨制晓之以理细致入微,驳斥了“亡国论”与“速胜论”的错误,确立了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的英明之策,从而有了平型关和台儿庄大捷,有了百团大战和江南新四军的辉煌战绩。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地道战》中有这样的镜头:女民兵队长林霞从层层包裹的包袱中翻出一本书,面对乡亲们深沉地念着:“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句耳熟能详的“台词”就出自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有了这一样的信念,岂有不胜之理?据说,国民党内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看了此书如获至宝,终日揣在身上,随时研读。冯玉祥得到此书,立即扩印数千册,分赠给军政要员,可见此书当时在全国的深远影响!历经整个战争的“防御”、“相持”、“反攻”三大阶段,日军终显其颓败趋势。</p><p class="ql-block"> 日本人发动战争的本意就是扩张,野心巨大气焰嚣张,历经数年虽江河日下败局已定又岂肯轻易罢手?垂死挣扎又必然招致最后的疯狂。为挽回败局,在他们的占领区,也就是被我们称之为“敌占区”的唐山市西郊毁坏了大量的良田,把小官庄的村民赶出家园,铲平了整个村庄,修建了用以作战的军用机场,于是,碑子院村就成了机场边缘的村庄。在绿色植物的掩映下,村子周围出现了七八座奇怪的建筑,半球形的模样,用钢筋水泥浇筑而成,像一口巨大的铁锅扣在荒野上,这就是日军在机场周围修建的,用以隐藏作战飞机的机库,被当地百姓蔑称为“大飞机窝”。这些奇怪的建筑用半尺厚的钢筋水泥浇筑,一般炮弹对其无能为力,坚固无比。 1976年唐山大地震,整个城市被夷为平地,而“大飞机窝”毫发未损。记得小时候,我们这些娃娃在“大飞机窝”上爬来爬去,总会吃惊地发现,在“机窝”斜坡的表面还印有日本人皮靴的足迹,分明是当时水泥尚未凝固,鬼子官上去检查施工质量时留下的“历史性的痕迹”,此痕迹昭然若揭清晰可见,无疑属侵略者的痕迹、罪恶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天皇有气无力投降书的播报,宣告了日军的最终失败,他们的军队、家属被遣返回国,而这些“历史性的痕迹”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的国土上。这些形状怪诞的“飞机窝”被遗弃在荒野上,丧失了它们原有的罪恶功能,不久便成了生产队的牲口圈,成了化肥或农药的仓库,大多数的则慌弃郊野无人理会,成了野猫野狗或黄鼠狼的栖息地,成了我们这些乡村娃娃玩“官兵打贼”时难得的厮杀之地。</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进程到了21世纪,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的迅猛扩张,令这些”飞机窝”再入视野,人们突然发现,这些奇怪的建筑徒占土地,似乎毫无用处,若将它们一炮炸平,腾出地面,变成每平米万余元的楼房岂不更划算?于是,在一声声爆破中,一座座机窝灰飞烟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沓沓钞票令建筑商们满心欢喜,可是隆隆的爆破声响过之后,侵略者罪恶的痕迹也随之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 “历史性的遗迹”,自然有其特殊的文物价值,理应得到高度重视重点保护,而不应只满足于仓库、饲养场或野猫野狗的安居之需,更不能一炸了之,让侵略者的罪证“毁尸灭迹”,变成商家追求的钞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遗迹就在我们眼前,但无知会让我们熟识无睹,麻木会使历史惨遭亵渎。保存好这些遗迹吧,它们可都是历史啊,不要再毁啦!早在20多年前,鄙人就曾上疏报端,申述利害,力阻遗迹惨遭毁灭,然平头百姓的微弱之音,哪里会有人理会?</p><p class="ql-block"> 说到遗迹与文物,而且是“二战”时期的遗迹与文物,自然地想到了麦克阿瑟与五支金笔的奇闻轶事。</p><p class="ql-block"> 麦克阿瑟何许人也?美军之上将是也,朝鲜战场上曾被彭老总打得不亦乐乎。可在“二战”期间“老麦”的表现还算不错,频频给日军以重创,实事求是的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过一些贡献。</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 “诺门罕”一战,日军惨败,这是日本人始料未及的。苏军指挥官朱可夫一战成名,日后被斯大林擢升为元帅。日本人不得以放弃了对苏的强硬攻势,调转锋芒,野心直指太平洋,很快攻占了菲律宾,又于1941年12月7日偷袭了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军毫无戒备,伤亡惨重吃了大亏,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这下激怒了美国,罗斯福总统很快对日宣战,任命麦克阿瑟为美国远东军司令,率军在菲律宾与日激战。1942年3月罗斯福总统下令麦克阿瑟撤至澳大利亚参加军事会议,将指挥权交给了温赖特将军,可怜了这位“温”将军,因战事失利,温赖特很快沦为日军的俘虏,受尽了摧残与凌辱,又被日军驱赶踏上了旷日持久的“死亡行军”的艰难险途,辗转被押至我国的沈阳,一路艰辛饱受折磨。1945年8月,温赖特从狱中被救出,已是遍体鳞伤骨瘦如柴。</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2日,中、美、英、法、苏等盟国代表在美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受降仪式,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方签署投降书,麦克阿瑟代表盟国签字受降。为使这次签字仪式更具仪式感,麦克阿瑟专门准备了五支金笔,为安抚在菲律宾被俘,受尽屈辱的温赖特将军,特邀请其亲临现场,站在自己的身后,以此殊荣来补偿其在艰难岁月所蒙受的屈辱与磨难。麦克阿瑟姓名的全称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他签上自己的全名就用了两支金笔,然后转过身来将其中的一支送给了身后的温赖特,令这位老将军百感交集。另一支交给博物馆做永久收藏,以教育他们的晚辈,彰显胜利与荣光。然后用其余三支签上了职务与日期,当然,此三支金笔各有得主,一支送给了自己的爱妻吉恩,以感激她在艰难岁月的陪伴与支持 ;另一支送给了英军将领珀西瓦尔;最后一支更重要,献给了自己的母校——美国西点军校。</p><p class="ql-block"> 金笔,小巧玲珑;飞机窝,庞然巨大,金笔见证了侵略者的失败;“飞机窝”留下了侵略者的罪证,一大一小,它们已非一般意义上的物品,被纷繁的历史“开光”,已为承载过往的重要文物,记载着特殊时空的屈辱与胜利,价值不菲,不容小觑啊!麦克阿瑟的金笔收藏了,可“飞机窝”又怎么能炸掉呢?</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碑子院尚存的这几座“大飞机窝”其历史价值毫不亚于麦克阿瑟的五支金笔。还是要提醒一下规划者吧,不要再盯着这些大飞机窝,打它们的主意啦,为了几座新楼或几沓钞票而把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轰然炸掉,真是于心何忍!万一有人赖账,这,就是证据,不要忘了上面还印有日本人靴子的印记,“靴”是军靴,清晰的日文挖都挖不掉,想赖?没门!幸亏还剩这么几座,索性就高抬贵手,保留下来吧,留给我们的子孙,让他们在闲暇之时经常过来看一看,面对这些尚属年轻的“古董”边看边思,发一发思古之幽情,回顾一下民族的历史,再展望一下国家的未来,估计不会有坏处!</p> <p class="ql-block">保存尚好的“大飞机窝” 。</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4日——27日刘建新同学由石家庄来唐与同学小聚,5月27日下午返石,途经碑子院特来此凭吊“怀古”,留下珍贵影像。</p> <p class="ql-block">早在23年前的1999年4月20日鄙人就曾投稿唐山晚报,力陈保留“飞机窝”,以免倭寇罪迹招致毁灭,然见报后其稿件改动太大,大概因版面所限,超八成内容被删,离鄙人主旨相去甚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