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家河村干部讲述肖家河桥历史,被埋于地下的古桥盖子再度被掀开。

董一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虽不见了桥洞桥基和桥栏板,却能见到不全的桥面。乾隆年建肖家河桥初为三孔桥,后于光绪年间村民自发捐资向东增加了两孔,使该桥变为五孔桥。后因修路将桥东一侧桥面埋于路基之下。现桥面上的条石告诉人们,这是一座至少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古桥无疑。准确地说应将它称为古闸桥更为贴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肖家河地区流域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淀镇鄉情村史馆提供出的肖家河流向及肖家河古桥桥面旧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日从海淀区肖家河社区居委会处得知,历史上这里曾有座古石桥,具体建造年代不详,原被埋于地表之下的它,现只能看到裸露于外的桥面之一部分。根据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大致描述,我决定前往一探。当我行步到古桥跟前时,向从眼前的一道铁门里走出来的一位原村民打听这座古桥诞生的历史年代时,他在得知了我的来意后说道:“您要想了解这座古桥的历史及原貌,进院儿来我可以给您讲讲”。说这话的人正是现正在参与编纂村史工作的原肖家河村大队干部。今天在这里无意间碰上了他,我暗自庆幸交上了好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门里原是座延福庵,现有一座大殿保存完好,已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它,如今成了附近居民的一座休闲娱乐活动站。这位已近七十龄年的原村大队干部,把我让进了他的房间。围绕这座古石桥的历史以及它的原貌话题就此展开。他说道:要追溯起这座古石桥的历史到底有多长,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因为原在肖家河清河干流上确有座元建木桥,今见的这座肖家河石桥是清乾隆年所建,初建时只是三孔平桥,后至清光绪末年,由肖家河村村民捐资,将原三孔石桥向东接长两孔,形成了最终的五孔石桥。由此可见,当时的这座古桥下河道宽阔,水量丰沛,石桥附近建有可供由漕运船只停靠的码头泊位。石桥用1.5米长碗口粗的柏木打入河底,上加大石条,条石之上盖有虎皮石,石拱桥高3.8米,完全可以满足船只通过。他告知清雍正年间,清廷将原肖家河一带分布于各处的若干村落统一被归入正黄旗管辖,现在的这条正黄旗路就是打那时而来,而肖家河古石桥就位于正黄旗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关肖家河古桥的历史,可见于清乾隆年间编纂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其中说道:“圆明园西北门外萧家河桥西有延福禅林地藏庵(五城寺院册)。臣等谨按:萧家河旧有桥闸,今仍其制,其水由青龙桥来,东北流绕圆明园后约三里许至车房村,合红桥河水并御园内外诸河水,又三里许入清河,以归白河焉。”由此可以断定肖家河古石桥的诞生应从清乾隆年间算起,距今至少也得有个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原萧家河得名实因有座萧家河古桥而来,而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特别是于新中国成立后便把萧家河改称为了肖家河,自此便约定俗成,沿用至今。1951年北京市建设局曾对散布于北京各处的桥梁进行过一次较为全面的普查,共调查了193座桥梁,其中古桥有153座,这里面就包括了肖家河古桥。村干部的讲述,让我知晓了这座古石桥和肖家河名定之来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进一步佐证这座古桥为五孔石平桥,他告诉我,据上世纪1992年出版的《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记载,在清河截弯取直以前,流经该村的一段河名为肖家河,有五孔古石平桥一座,东西走向。桥两边的村落借河名为村名。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前的肖家河,桥下河水清澈见底,那时常见村里的小孩子们下河捞鱼和捉泥鳅,尽管石桥因年久失修,显得很破旧,但桥体仍很坚固,桥上可通行人和车辆。后于七十年代末曾流经此桥下的河被改道,也就是将原清河河道截弯取直,肖家河河道便不复,而后便将其填埋,自此桥下之河变泥土,古桥两侧的石栏板陆续也被拆除。幸运的是在其日后的平整土地和拆迁建过程中,肖家河古桥桥身被埋在了地下,只留出了桥面部分,使其建筑本体得以保留。之后因修路,把位于肖家河桥东侧的两孔之上的桥面埋进了路基之下,现在见到露于地面之上的桥面已不完整。原本想将它完全复原,目前看不到希望,现在任凭车过人踏的它,至少短期看,有关部门还没有认定它为历史文物,进而看不出要将它实施保护起来的迹象。村干部的话让我想起了我很熟悉的张文大老师也曾多次提到过的肖家河古石桥,他一直在申请有关部门能将肖家河桥定为文物,而这一工作一直被搁置于今还未见启动评议的影子。据张文大老师告知:清河源头是肖家河闸,清河水源自一亩泉,它是大运河文化的组成部分,设肖家河闸可能始于金代,为元代修建通惠河上的重要桥闸,与双塔闸作用相同,利于蓄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肖家河的发源地及流向路径,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可据参照的范本。肖家河源头始出于玉泉山,水流自北出山向东流过青龙桥后,再向北流经龙背村和上河沿,而后折向东到木家坟(原清朝存放武器仓库之地又称武库),水流到此处后又拐向南,一直流到现在你看到的肖家河古桥处,最后汇入昆明湖。由此可见,肖家河实际上是一条呈几字形的河道。前人在这里修建的肖家河五孔石平桥不仅用于通行,它还是一座过水闸桥,起到调节河道水流量的作用。如果遇有连日不停暴雨,河水便会暴涨,因此在这里建一座闸桥,必是经过一番缜密考量后的结果。那时的玉泉山水流量充足,乾隆形容它为趵突。山水一路流经沿河之地惠享于众,肖家河村自然也便在其中。居民用水大多取自于它。清朝那会儿,肖家河村一带曾是连片的京西稻田,我们管这里种出的稻米称为紫金箍,最著名的皇家贡米产地就在今玉东公园里当时有个叫一块板的地方,在那里辟出的百亩稻田是专供皇上及其家人享用。在今玉东公园里有条玉河,当年乾隆帝从清怡园乘船走玉河至静明园到玉泉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谈及这座古石平桥,这位前村干部不无遗憾地说,历史上如果要是能在桥头留下一块说明石碑就好了,即便将它掩埋,再重见天日后,便可将它视为这座古桥的历史依据。历史没有假设,但可于后天弥补。我不知道现在北京各处还有多少座像原肖家河桥这样的古桥待实施发掘保护,我小时候对它留有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于许多细节之处渐渐淡忘,所以我们现在编纂村志,也旨在为这座古桥留下更多可值得参考的文字依据,这里面有不少年龄比我还大的老人,他们是这座古桥现场目击的第一证人,对这座古桥前后所经历过的一波三折多少有些话语权。中国建桥历史悠久,积累下了不少成熟的经验,现在的人们建造的石桥大多都汲取了古桥建造技法中的精华,承载力更加牢固,外观上更多了些具现代美感的因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指向清晰的雁翅条石,告诉人们这处下面是分水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每段竖条石间都会铺有一横条石。它告诉人们,横条石分出的桥段下面是桥洞。一个桥洞与另一个桥洞相连处在桥面的石板路上便会以一横条石作区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为桥面石板路上的燕尾槽。燕尾槽里嵌铸铁燕尾锁(又称桥板卡和银锭锁),燕尾锁深深嵌进两个条石结合部,它起到将条石与条石间拼接在一起卡住固牢的作用。现在只看到了深凹进条石里的燕尾槽,铸铁燕尾锁丢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桥面石板路上的这个凹形槽,它的作用在于最初是用来固定桥栏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原桥遗留石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肖家河村地处正黄旗路两边,如今已看不到遍布的村落,取而代之的是座座楼房和新建起的带有花园的小区。清一朝出于拱卫三山五园之需,同时也为了确保住在里面的皇上安全,在这里建起了各旗兵营,肖家河村属正黄旗管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村干部告诉我,历史上的肖家河村周边散落着不少寺庙道观。如供奉有地藏王菩萨的地藏庵、五道庙、将军庙和关帝庙等。新中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许多寺庙道观逐渐废弃,有的成为了住家院。现在你看到的延福庵是肖家河村仅存下来的一座道观。它建于清同治年间,属于私建,最初这里共有房三十八间半,庙内有佛像四尊,铁钟一口。现经过重修后的它基本保持了原貌。除了寺庙道观外,肖家河村历史上还有几座贝子坟,那是部分皇室后裔子孙把这里当作他们在地下长眠之地。不过这些个贝子坟早已被湮没在了历史变化的进程中,不见其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村民绘制的肖家河一带地形地貌图,从中可见肖家河流经沿途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河边钓鱼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为肖家河上的一座三孔石桥。名为清河老龙口石拱桥的它建于八十年代,修建单位为清河水务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肖家河上的座座新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河边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肖家河上游的青龙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距肖家河古桥不远处的新建安河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为可资证于萧家河桥在清朝便存在的事实之依据《日下旧闻考》。</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