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伯母

金丝指葫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的流逝,冲刷掉了我的记忆,很多往事早已灰飞烟灭。然而对伯父、伯母的思念,纵使时光如何久远,还是如飞鸿踏雪,历历在目、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思是痛苦的回忆,念是刻骨铭心的印痕,更是品味人生后对亲人的感恩。追忆他们是为了获取精神的寄托和力量的源泉,挖掘他们闪耀的光芒,去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伯父和伯母同岁,施家的女儿嫁给管家的儿子,这个习惯已经沿袭了四代,他们属于第三代。伯父和伯母从小一起玩耍和长大,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结婚后他们相敬如宾、互相体贴和关心,一直到走完人生的终点。伯父是家里的主心骨、当家立计,伯母是家里的持家能手、克勤克俭。</p><p class="ql-block"> 伯父比我父亲大7岁,从我记事起,伯父就已经秃着光头,戴副眼镜。他身体一直不好,病病殃殃,总是病假在家休息。其实那时伯父五十岁还不到,但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伯父虽然病假在家,却是闲不住的,总喜欢找点事来打发时间。他喜欢编织竹制品:畚箕、提篮、蒸饭汰、饭簟盖、箩头,并经常分发给我们几家使用。我们管家几个小孩也喜欢围在他边上,我们呢无心欣赏他的竹制品技艺,更没兴趣学他的技能,而是喜欢听他讲故事、猜谜语、唱山歌。有各种典故:陆雅臣卖娘子、顾鼎臣的故事、东门亭子桥的趣事到太仓孔庙的状观、雄伟,引人入胜,他的侃侃而谈,让人流连忘返。据我父亲说:伯父年轻时唱山歌小有名气,有腔、有韵,颇为动听。猜谜语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伯父总有说不完的谜语让我们猜。看到我们猜谜底时挠头骚耳又急不可待的神情,伯父总是乐呵呵地说:不对,不对,再慢慢想想。</p><p class="ql-block"> 伯父脾气很好,总是面对微笑。他喜欢喝点小酒,呷着酒、夹点菜,神态悠然,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并吞到肚里,从不会把自已的委屈和烦恼倾泄到家人身上。留给人们的是一副淡定、沉稳的神情。吃酒的度把捏得很好,因此我从没有看到他喝醉过。伯父平时话不多,但说起来慢声细语,娓娓道来,讲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生活、工作的态度、见解: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人要象孔方兄一样外圆内方:遵守规矩、懂得变通等,这些金言玉语使我终生受益。</p><p class="ql-block"> 伯母中等身材,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走起路来一路带风,一看就是个急性子、快手脚。伯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嗓门大,记得那时爷爷刚去世,她的哭声一经传出,就给邻里乡亲报了丧。</p><p class="ql-block"> 伯母是个勤劳的人:早年伯父忙于外面工作,病退后身体状况又欠佳,根本无暇顾及家里。家庭琐事全由伯母一人操劳,伯母一生育有7个子女、领养一个,为补贴家用,还带过2个吃奶孩子。同时出去干农活、挣工分,忙里忙外,其辛苦和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为了改变捉襟见肘的经济窘态,伯母经常到园林队批发桃子去卖,自己不会骑自行车,就搭乘人家,最远的还搭乘挂机船去昆山那儿出售。实在没有办法就挑着担子走巷串户……养蚕也是伯母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春蚕还好,尤其是秋蚕,蚊虫、苍蝇的频繁骚扰使蚕的死亡率极高,很难管理。因此养蚕是很苦、很累、很忙和很细的活,加上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否则前功尽弃、血本无归。</p><p class="ql-block"> 伯母是个慈祥的人,也是个热心肠的人。家里有好吃的,总要分一半给我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一碟菜、一碗馄饨、几样零食,是我们两家传来送去的常态画面。那场景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回放,想想是多么的温馨和融洽。“嫲嫲(伯母)、馄饨、碗”,是我对牙牙学语的最早记忆,也是伯母关爱我们的见证。曾记得我刚上高中报名时,学费还没着落,伯母知道后毫不犹豫拿出钱,让我去交了学费。自已日子过得拮据、入不敷出,还乐意施人,伯母的大度和博爱让我永志难忘!</p><p class="ql-block"> 伯母是个有孝心的人:对长辈的尊重和孝敬堪称楷模。她对爷爷、奶奶从来是敬重有加,奶奶去世得早,我那时还小有些往事已经模糊,婆媳和睦的关系只能从后来人们的传颂中了解到,但对爷爷的关心却是亲眼目睹。对爷爷一直是和和气气,待若宾客。爷爷去世前的一段时间,大小便拉在身上,换下来的衣裤、被絮都是伯母负责清洗的。给爷爷端水端饭、倒痰盂到问寒问暖从不间断。而她却从未流露过一点怨言和牢骚。无微不至、尽心尽力,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令人钦佩!</p><p class="ql-block"> 伯母是个有主见的人:家里办事需要搞个祭祀活动;或者待人接物方面不清楚的,她总是说得头头是道,安排起来有条不紊。在这方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咨询师呢!伯母还是个挺有办法的人,为了把各种瓜果菜籽区分开来和快速查找,以便来年种植,她把每一品种的种子与草木灰混合做成灰饼,并制成只有她才能区分的形状、记号,粘贴在灶前头。灶前头的灰饼是我童年一直困惑、不知其解的谜团,直到后来才慢慢明白它的道理和作用。</p><p class="ql-block"> 伯母是个坚强的人:在她的一生中发生了几次生死离别的悲惨故事:老大、老二、老三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老四阿娥姐姐8岁得肾病去世;老五大阿姐25岁得急性黄胆肝炎突然离世;小阿姐的丈夫仁林阿哥44岁也因淋巴癌离开了我们。这些人都是伯母的子女啊!当伯母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孩子离她而去,做娘的心情是何等的痛苦和悲伤,这就是在割她的肉,滴她的血……伯父是天、伯母是地,为了生活他们只能强忍着泪水,坚毅而刚强地处理了许许多多后事。从伯父、伯母身上看到:面对困难尤其是绝境,没有唉声叹气、没有杞人忧天,更没有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这种百折不挠执着的生活态度和信念,必将是激励我们去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法宝。</p><p class="ql-block"> “阿小的娘”是伯父对伯母的称呼,这一独特的专用名词已成为历史。但伯父对伯母的声声呼唤还在耳畔萦绕,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关爱、眷注的全部浓缩;也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痛苦思念和情感折磨的唉叹。“阿平阿忠阿斌”这是伯母称呼我们晚辈的连串叫法,这种视同己出的情景,一幕幕、一幅幅,催人泪下。遗憾的是我们将再也无法听到这个独一无二的称谓,只能把伯母对我们的爱深深地藏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告别了老宅,它累了,承载了几辈人的悲欢离合,与它从容地挥挥手,现在已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新浏河风光带。伯父、伯母你们也累了,你们操心劳累了一辈子,该好好休息吧……</p><p class="ql-block"> 夜深不能寐,每当思及伯父、伯母诸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的音容笑貌只能留在脑海里,一直陪伴着我们。纵使岁月洪荒,纵使时光苍老,将依然思念着你们,直至我们不再拥有记忆。谨以此文纪念伯父、伯母。</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