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里的凤凰

庐陵茶人阿鹏

<p class="ql-block">【前记】在中外文学家中,我最喜欢和最崇敬的作家是沈从文,他的绝大部份著作,基本都读了几遍!《〈边城〉里的凤凰》是我多年以前,第一次来到凤凰古城时写的,一气呵成也没做太大的修改,照片也基本是当时所摄。这篇小文,是我对沈从文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的一次思考与阐释,也是对沈从文先生人生的一次深刻理解!我自己也觉得,这篇文字亦是自己文字写作中,最渗透自己精神的一次渲泻!(摘自笔者《两地书-与女儿谈文学》)</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知道湘西凤凰,是读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由此,那灵山秀水的古城,随我梦绕千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廿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俨然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对凤凰的相思,带我走进凤凰,我却有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边城》里的故事,好象就在眼前:在这座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当地船总的二个儿子天保和傩送,都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夜是属于自己的吗?夜与夜的相连,是靠梦来完成,夜没有历史,也没有未来。人,却靠梦来完成希望和追求。《边城》的故事,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愿望!</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凤凰古城的日子,我感觉是回到那安详的孩童时代,静谧平静的河水,灵秀隽永的古城,给你一种幽雅,在救治我那颗漂浮于霓虹织就的城市,迷失已久的浮躁心灵。</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我是个喜欢行走的人,喜欢走在凤凰石板街道的感觉。阳光细细的撒在身上,陈年的砖墙,古朴的门槛,幽深的街巷,将我带回沈从文先生的那个纯朴边城的岁月。朦胧中,爷爷、翠翠、傩送……一起和我走向沈从文先生的故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城南中营街的沈从文故居,是典型的南方四合院,瓦木结构的古屋不大,却幽雅怡神,书房临窗的大书桌,就是当年写作《边城》的地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凤凰的名字,据说是来源于凤凰从这里拍翅而飞。传说终归是传说,沈从文的《边城》却无疑是使凤凰古城盛名海内外的真正原因。</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先生墓碑上的话,显现了先生的气度,人和人相遇,擦肩而过,转瞬皆逝,因缘与快乐,也皆在自己的把握之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给了我们一个神话,没有一个结局。翠翠还在等待吗?为谁而待?一个女子的婉转一生,歌尽人生!爱情,最需要等待的时间和耐心,现代人还有没有这个时间和耐心呢?</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从小就喜欢沈从文先生的书,因此我书房的书架上,有了各种版本的沈先生的文集。一次次,读过的书里,曾经忽视掉的细节和语句,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种感动,就象凤凰的山水一样,永远能打动我的心灵。</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走上古城中的虹桥,隔窗而望的万名塔,那朝霞簇拥的山岚,它的妩媚后面,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我醉了,醉在沈先生的文字里,醉在凤凰的安静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在凤凰的夜晚,新月如水,是那样透亮。翠翠还在河边吗?那纯真的仰望,要等到雁儿飞过?要等到地老天荒?“你可以不结婚,但一定要恋爱。”记不起谁说的这句话,象星星那样在夜幕中闪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沱江边的吊脚楼,飞檐翘角的身影,高高低低就象托起沉睡的岁月。近树掩映的山坡,捶衣声响的岸石,小舟轻漾淌起的水波,身已至此,情已浓醉!</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沱江的水是动人的,人们说沈从文的性格就象水,这是一种很形象的比喻,他的温和,他的倔强。正如沈先生自己所说:“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摧。水教给我粘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边城》里的那条河,那个渡口,那条船,翠翠那露珠般的等待……。我是在《边城》,还是在凤凰?我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听涛公园里的碑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是黄永玉先生为纪念叔叔沈从文而写。我突然有一种感受,《边城》文字间凝聚的爱,就是凤凰的魂灵!</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梦,在人们醒来时,常常会被人遗忘。没有去过的地方,似曾相识;没有见过的人,似曾相遇。瞬间恍忽,此身何在,此地何处?而在凤凰,我却和沈从文先生相遇,与翠翠相识。这种相遇,是思想的相融;这种相识,是心灵的相会。</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凤凰古城的城墙,坠落在黄昏的倒影里;我的身影,沉没在《边城》的夜空!<br><br><br><br><br></font></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的边城!我的凤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