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至分秒时 救在全天候 上转救治快 下转康复稳——记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开展胸痛患者联合救治

黄州区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胸痛患者的频发率、死亡率很高,早期的发现和识别尤其重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往往是胸痛病人发病寻求医疗帮助的第一场所,是急性胸痛诊疗的最前线,对于早期识别、早期处理急性胸痛和一系列时间节点的达标起着决定性作用。综合大医院救治能力有着不争的优势,但不直接面向社区人群,在心肌梗死早期识别救治方面没有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势。因此,对于胸痛患者的全程救治,单靠基层不行,单靠大医院也不行。为了填补基层技术薄弱,发挥基层前沿阵地和大医院的技术优势,探索城市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内综合医院联合救治很有必要。 </p><p class="ql-block"> 在黄州区卫健局的统筹安排下,黄州区总医院推动优势资源互补,形成合力,并借助“湖北省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心脑血管疾病县域医共体内的一体化防治工作。黄州区人民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黄州区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基层胸痛救治单元,双方签订联合救治协议。开通基层首诊识别、快速院前急救转运与医院内救治绿色通道,最大限度节省时间,最大限度合理调配区域医疗资源,达到高效运转和救治。</p><p class="ql-block"> </p> 案例说明.快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从病人进卫生服务中心,到初步识别转诊,用时30分钟</b></p> <p class="ql-block">  创建胸痛单元不出一周,62岁的张奶奶出现胸口发紧“像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冒冷汗,医务人员简单询问既往史,快速抽血、心电图检查,初步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尽快转诊行“支架”治疗,将堵塞的血管开通,恢复心脏供血。医务人员一边予以患者“心梗一包药”急服,一边联系胸痛中心,汇报病情,火速转院。从患者进中心大门到快速识别转诊,用时30分钟。 </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接到求救电话的胸痛中心值班医师立即启动“急性心梗绿色通道”,通知急诊科、心内科病房及手术室做好接诊和手术准备。当转运患者的“120”救护车到达医院后,患者未经过急诊科的停留、也未办理入院手续,直接送到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造影显示回旋支近段完全闭塞,回旋支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之一,回旋支完全闭塞将导致大块心肌缺血坏死。医疗团队当机立断行急诊手术,导丝通过后,球囊扩张,置入支架,血管瞬时打通,张奶奶胸痛随即消失,转入心内科病房。从患者转入区人民医院,到血管开通,用时30分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首例胸痛病人,通过上下联合救治,打通救治最后一公里,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次接力赛让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们深有感触,原来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要依靠明确、迅速的救治体系。大部分胸痛患者从发病到治疗这个过程中耽误了太多时间,实在太可惜!为了让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能在国际规定的黄金90分钟之内得到治疗,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未来任重道远。</b></p> 案例说明.稳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病人回社区,康复与健康管理同步进行</b></p> <p class="ql-block">  大多数急性胸痛的患者经过溶栓、PCI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同时,这类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也需要对其稳定期进行健康管理。</p><p class="ql-block"> 72岁的毕奶奶是一位老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在社区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过去多次突发胸痛病史,但缺乏自我识别和管理的能力,错失救治的时机,以至长期处于慢性心衰状态。半个月前,毕奶奶再次突发胸口压榨样痛,呼吸困难,她已经意识到自己随时可能突发心梗,及时联系我中心医生,经过快速心电图和床旁肌钙蛋白测定,基本证实病情为急性心梗后,快速将其转运至黄州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p><p class="ql-block"> 在胸痛中心接受PCI手术后,毕奶奶平稳出院。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接棒,继续对其血压、血糖、用药、生活方式等进行健康指导与康复管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创建胸痛单元后,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迄今为止识别与转运6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4例均转入上级医院进行了积极的救治,每一例下转病人也纳入康复指导和健康管理。</b></p> 经验总结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生,还是黄州区胸痛中心的专科医生,对城区内上下联合、形成合力、共同救治有着深刻的感受,让以前基层解决不了的问题区域内得到救治,挽救了更多的生命。同时,更加认识到,急性胸痛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致命性疾病,共同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它们被称为“高危胸痛”。要想确保更多的胸痛患者得到有效救治,还需在时间上、技术上、流程上进一步优化,做到更快、更稳、更全面。</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更快:</b>识别能力更快一点,转运能力更快点,线路优化更合理一点;检测能力再快一点……。基层医疗机构要让更多的人经过培训提升识别高危胸痛的能力,即便是导医、保安都要具备这种意识或能力,第一时间能对急性胸痛患者识别,做出判断,快速及时分诊和转诊;</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更全面:</b>大医院胸痛诊疗团队建设要涵盖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全科医学科等20个科室和部门,分别设置急救专干和小组,对那些高危胸痛患者实行专人负责、专家把关,确保争分夺秒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最有效的救治。还要建立一整套与胸痛相关的规范工作制度和救治流程,为救治提供技术、规范的保障。</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更稳:</b>进一步畅通绿色通道,优化救治流程。为接诊、转诊、入院、手术、出院等环节提供24小时连续不间断服务;严格执行“六优先原则”,即优先救治、优先挂号、优先缴费、优先取药、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同时积极完善胸痛中心导向标识系统。在医院周边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医院内部急诊的入口处、胸痛介入室以及通往各个重要相关科室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一目了然的指引地贴、立体导向牌、医院分布图等,即使在转弯或岔道处,也能标识清楚的将患者导向目的地。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做好妥善安置,从而使就诊流程、环节更趋合理化、人性化、稳定化。</p> <p class="ql-block">  黄州区赤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坚守初心,稳步推进,持续改进,尽快完成胸痛单元的验收。</p> <p class="ql-block">撰稿:卢来新</p><p class="ql-block">编辑:熊 锐</p><p class="ql-block">审核:王玉连</p>

胸痛

救治

患者

急性

服务中心

医院

识别

黄州区

社区卫生

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