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老城区里的那街、那人、那店,还有那美食

汀芷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城市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地方,让人恋恋不忘,充满情怀和回忆,这个地方就是老城区。老城区犹如这个城市的根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从一家一户、一街一院落,盘根错节地蔓延开来。无论岁月更迭,无论城市变迁,这里总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比如甲秀楼、文昌阁和一些老街小巷存在于老城区的一隅。</p><p class="ql-block"> 和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贵阳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区的开发和崛起正慢慢取代老城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往城市新区迁移,然而,很多人始终还是钟情于老城区的生活,毕竟这里有这个城市曾经拥有的繁华商圈和种种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 如此之近地走近老城区,在某一条老街深巷处,去寻找老贵阳的生活烟火气,这里没有车水马龙,这里没有繁华与喧嚣,但却独有一份宁静与美好,虽然带不走这座城市的记忆,但却能够细细品味这座城市的韵味,原来,这里最贵阳。</p><p class="ql-block"> 时间给老城区里的一切给予了时光穿越感与厚重感,一条街道、一墙一瓦都有各自的故事和经历。当你走近时,会发现在陈旧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份淡然和守候,依然默默的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坚持着原有的本真,延续着曾经的历史,这份独有的人间烟火气,恰恰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一座陶冶身心、岁月静好的惬意家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的贵阳游,本来是计划轻松转个半天就回酒店好好休息的,哪里想到从民生路口的但酥鸭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从早上九点到傍晚七点🕖这也是够拼的了吧?总结了一下,这次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度游,说实话,在西安也没像今天这样穿街走巷,在老城区的老街老巷逛吃逛吃一整天。先来说说位于贵阳市中心的这一片老城区吧,关于吃在这里是认真的,这儿没有过多的连锁加盟店,一些店铺的招牌上都会写有“绝无分店”的字样。贵阳人爱吃的美味,在这里都能找到,这里的生活气息第一次让我真正一瞥了老贵阳人的生活风貌,拥挤狭窄的街道,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混合着各家小店美味的香气,走一路吃一路,十分惬意和安心。不过,在来老城区之前,一定要一大早空腹前往,否则,你就会错过一些美食。这里有些街道不是很长,有些甚至只有几十米,也被称之为街道,街道虽短,但丝毫不会影响到一家挨一家的小店。</p><p class="ql-block">这次老城区的主题是人文游和美食游,流连在民生路、蔡家街、电台街、省府路、文笔街以及忠烈街上,兴致高的几乎忘记了累……还是大概说一下这一片老城区的大致方位,主题路线大致如下:从<b><u>民生路(东西向)</u></b>也就是从民生路的西头开始向东走到头,就是一个<b><u>T字路口</u></b>,左边也就是北边的<b><u>文明路(北向)</u></b>,右边也就是南边的<b><u>蔡家街(南向)</u></b>。沿右边蔡家街往南走到头后再向东左拐就到了<b>中山东路</b>,前行几百米后再向北拐进去就是<b><u>文昌阁</u></b>,文昌阁右前方是<b><u>电台街</u></b>,依次<b><u>文笔街、堰塘街、省府北街,忠烈街</u></b>,再从忠烈街进入文明路,往南走到<b><u>民生路、文明路和蔡家街三个路口的交汇处</u></b>汇合,刚好就是一个矩形。矩形里面的几条街可以来来回回进出,容易让人转晕向,不过,无论怎么转都能转出来。当然,如果不去文昌阁,也可以从文明路口向东进入弯弓街,汇入到电台街后,依次文笔街、堰塘街、省府北街、忠烈街……好了,还是言归正传吧。看看下面的简图和地图就一目了然啦……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b><u>民生路</u></b>— · ⏰<b><u>电台街文笔街忠烈街</u></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 class="ql-block">省府北街、文笔街、弯弓街、电台街、蔡家街是经过查高德地图后手动补上去的,看这地图,不仔细看字体区别,是不是可以以假乱真了?几条街道方位说明如下:</p><p class="ql-block">1. 忠烈街(一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南北向忠烈街往南与文明路汇合;东西向忠烈街一边和电台街、文笔街交汇,一边是堰塘街,是一条“大隐隐于市”的老街巷</p><p class="ql-block">2. 电台街是一条集生活烟火气与文艺小清新气质为一身的小街小区,也是一条南北向街道,分成南北两段,南段从文昌阁进入,以烧烤一条街为主,尤其到了夜晚,是烧烤爱好者们的聚集地,北段比较文艺,充满了文艺小清新气息;也可以从弯弓街汇入电台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大早打车到民生路,说到民生路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说到小十字就十分清楚了,遇到几个出租车司机也是一说民生路茫茫然,但一说小十字就知道了。下车后,一抬头就看到了但家香酥鸭总店,就在民生路口上。一进民生路路口,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花椒调料香味,寻着味就能找到花椒香味的源头,这就是贵阳家喻户晓的但家香酥鸭,同时也是贵州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家店的位置就位于民生路口东北角,这里是但家香酥鸭的总店,听说是 24小时营业。这两天虽然在各个景点也能看到很多分店,但是民生路档口这个总店还是吸引着各个地方的人前来购买,随机问了几个当地人,得到的回答都是一致的。 “从小吃到大”,或许这就是一种情怀吧?</p> <p class="ql-block">从民生路档口的香酥鸭开始,就是丁家脆哨。当然马路对面还有一家丁家脆哨和徐家脆哨。贵州 人的粉、面、炒菜里还有凉拌菜里,甚至有些火锅底料都会出现脆哨的身影,脆哨是什么?其实就是油炸过的肉油渣,作为一种辅料,出现在很多美食中,以 贵阳肠旺面来说,里面必不可少的有一样东西也是脆哨,贵阳 人最爱的脆哨。</p> <p class="ql-block">竹筒街</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路北小店</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集贸市场</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路北安顺特色破酥包</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路北糖麻园小店</p> <p class="ql-block">糖麻园</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路南小店</p><p class="ql-block">碗耳糕又名“娃儿糕”,形状像一个小茶碗,因用“碗耳糖”制作,故名碗耳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贵阳的传统著名风味小吃,金黄色,有弹性、口感绵、香、甜,有发酵味,由大米磨面而成。</p> <p class="ql-block">小碗饵糕</p> <p class="ql-block">大碗饵糕</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上的小店</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路南丁家脆哨</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路南丁家脆哨</p> <p class="ql-block">民生路路南董家红油米皮店</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一家开了10多年的遵义红油米皮店。他家在民生路卖了10多年的米皮,老板姓董,原来在遵义做红油米皮起家,后来到贵阳发展,感觉和汉中热米皮有些相像,都是完整的米皮,不过,汉中是热米皮,当然,调料也大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油米皮7元一碗,配料有肉哨、榨菜、花生、葱花等,据说他家的红油是遵义那边的做法,细细的辣椒面制作出来的红油,吃起来很入味,辣椒以遵义、花溪辣椒为主, 相比较贵阳辣椒面,红油米皮吃起来偏香,但辣椒偏辣,不过,也在可耐受范围之内。这家红油米皮,米皮糯性强、有嚼劲,我去的时候已经下午了,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吃。</p> <p class="ql-block">店里一只猫,慵懒地趟在餐桌下面,很惬意,很享受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水城羊肉粉</p> <p class="ql-block">何记冰粉</p><p class="ql-block">也是一家老店,当地贵阳人推荐的必吃榜</p> <p class="ql-block">何记冰粉,量足,如果在吃完饭后来再来吃冰粉,绝对会撑坏肚子</p> <p class="ql-block">T字路口的民生路路牌</p> <p class="ql-block">T字路口的文明路路牌</p> <p class="ql-block">蔡家街路路西董家现炸土豆片</p><p class="ql-block">超级火爆,无论当地贵阳人还是外地人,必打卡网红店之一,每人基本四五包起买,有的人甚至十包起买。排了近一小时的队,只买了两包,和那些买好几包的人一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这家小店几乎天天都火爆,排队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儿在我前面排队,他是贵阳人,他说他妈妈经常过来买土豆片,每次都是他排队,抱怨中带着无奈,他排队的时候,他妈妈会去旁边的小店采购,每次回去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在他的介绍下,知道了旁边胖姐臭豆腐、何记冰粉、麻汤圆、碗饵糕……小男孩还很热情地告诉我这几个店的位置。排在后面的一小伙,也是当地人,他也是隔几天就来买土豆片,他说这家店平时人也多,只不过今天刚好碰到一个旅游团,都是在排队买了后就赶高铁或飞机,基本都是每人10包或2、30包,这购买力,看着吓人。</p> <p class="ql-block">现炸麻辣土豆片,超香超酥脆❗❗据说一天大概销售700斤,麻辣味、番茄味还有黄瓜味都是爆品。</p> <p class="ql-block">蔡家街路西老省医月饼</p><p class="ql-block">据说是省中医院食堂自制糕点,也是一家老店,当地人经常光顾的小店。</p> <p class="ql-block">玉米粑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裹卷</p> <p class="ql-block">蔡家街路西胖姐臭豆腐</p><p class="ql-block">比起碗饵糕和破酥包,臭豆腐一点不占肚子,值得推荐,和湖南臭豆腐截然不同的味道,豆腐块比普通的略大一些。配料有好几种,<span style="font-size: 18px;">刚开始并不知道配料里</span>折耳根,在我前面的一位胖女士跟老板娘说不要折耳根,幸亏让我听到了,也是没要折耳根,否则就又像在青云市集里吃的那样,太腥了。味道就是两个字好吃,四个字超级好吃。</p> <p class="ql-block">到贵阳的这几天,刚好赶上贵阳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站在太阳底下排队都热的受不了,大油锅热浪一阵一阵,汗流浃背的胖姐非常的利索,动作娴熟地忙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小店很贴心,可能也知道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因此,小店前摞了好多凳子让人坐,搬过来一个凳子,坐在马路边上开吃,刚好也趁机休息休息,刚才在董家土豆片那里排了近一个小时,再加上下午穿街过巷大半天,似乎已经忘记了累,可能此刻,我的注意力全部在吃上吧?</p> <p class="ql-block">武汉豆皮虽然没吃,但是来吃的人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老贵阳豆沙窝</p> <p class="ql-block">蔡家街路西小满牛肉粉,一家老店</p> <p class="ql-block">蔡家街上这家很多老贵阳人来吃的肠旺面就是金牌罗记肠旺面了,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吃,排长队,当然,也时不时的能看到旅游团队来这里吃面,总店在【蔡家街】东北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蔡家街</p><p class="ql-block">贵阳市老城区一条<span style="font-size: 18px;">呈南北走向的</span>老街,位于贵阳市云岩区,起自文明路,终于中山东路。粗略估计大约200米左右,宽10米。</p><p class="ql-block">相传有蔡姓人家在此做豆腐,因此称蔡家豆腐坊。淸道光年间称蔡家坊。民国三十年(1941)后称蔡家房。1951年取名蔡家路。虽然蔡家豆腐坊已消失,但是蔡家街之名一直沿用,成为包括贵阳特色小吃肠旺面在内的餐饮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外景</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对面的省府路小学</p> <p class="ql-block">从文昌阁拱门出来,从这个小巷口进入电台街,杨老五烤肉店,烧烤生活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电台街上的烧烤店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紫霞仙子的爱恨情仇</p> <p class="ql-block">由此路口向东即是弯弓街</p> <p class="ql-block">弯弓街</p><p class="ql-block"> 弯弓街的名字由来和老街形状有关系。从现贵阳二中隔壁向上到和电台街的丁字交接口,整条弯弓街形状如弯弓。</p> <p class="ql-block">街道十分狭窄,弯弯曲曲,约莫并排两三个人,一路是上坡,走到头就是南北向的电台街</p> <p class="ql-block">蔡家街进入的弯弓街与电台街T形相交</p> <p class="ql-block">从弯弓街步入电台街南段,充满文艺气息的一条小街</p><p class="ql-block"> 电台街,这条看似再寻常不过的小巷,已经走过了70年的春秋。颇具文艺范儿的名字源于1938年4月筹建的贵州广播电台,租用华家阁楼作为台址,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了贵州广播电台,并于1950年1月1日更名为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并正式播音。这条小巷便因“电台”而得名,算是真正的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电台街上的文艺清新小店</p> <p class="ql-block">  走进电台街,城市的喧嚣顿时静默下来,这条隐于贵阳闹市区的深街小巷,<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依然保持着自己一如既往的模样,于静谧中</span>静观着城市的变化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红墙青瓦,老旧电线的缠绕似乎在提醒人们,这是一条老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电台街尽头,左下方是文笔街,右前方则是大觉精舍</p> <p class="ql-block">大觉精舍</p><p class="ql-block"> 从文昌阁城门边上到邮电医院旁的君子巷口,都属于电台街,这里静谧而又文艺清新,说到电台街,就不得不提大觉精舍,也就是华家阁楼。这座楼院是明末清初贵州最大的企业家华之鸿修建的私家禅院,这位大企业家晚年感到世事剧变,便退出政界一心向佛,在修建大觉精舍后,聘天台宗名僧天曦法师在此住持,华家阁楼一度成为贵阳市的佛教中心,后来抗日战争期间贵州广播电台租用在此,前方战事、大后方情况等种种消息,便是从这里播出,不少爱国志士也曾在华家阁楼里通过电台宣传抗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觉精舍门前的省府北街</p> <p class="ql-block">文笔街</p> <p class="ql-block">文笔街原来不叫文笔街,这里原来是贵阳府的驻军所在地,又是练习射箭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文笔街之所以让人为之心动的是隐藏在高楼下的巷子里的衰老破旧房子,据说这一片是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民居,看不出来有多少户人家住在这破旧的房子里,路过门口向里望去,似乎里面深处是一家挨一家,这些人家却仍然还住在陈旧老屋里,木头楼梯,门槛、门窗都已破败不堪,各种生活杂物堆放在门外,花红柳绿的衣服晒在外面。</p> <p class="ql-block">走进小巷,仿佛倒退回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低矮老旧的老民房,斑驳倾斜的水泥地,透着些许沧桑的门窗,与后面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有些刺眼,有些格格不入。</p><p class="ql-block">时间似乎已停滞,穿越回到了那些不会轻易被遗忘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文笔街,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存在着,旧围墙上爬满青苔,但这里人家的生活似乎充满了朝气和烟火气。爬满墙的青苔又仿佛是要告诉我们,这是一条老街,虽破旧但却让人难以割舍和忘却……</p> <p class="ql-block">我想,文笔街之所以受人喜欢,我想大概一是因为气派非凡的高家花园,另一个原因是充满书香气的贵阳二中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高家花园——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原因,再加上没注意,从门前一闪而过,所以片片有些模糊,只能做了怀旧岁月处理。</p><p class="ql-block"> 摘自百度介绍:纪念馆前身是高家花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家花园怡怡楼和楼外楼曾经是贵州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秘密居住和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位于贵阳市文笔街1号,建于18世纪。1935年1月,红军长征在遵义期间批准成立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作委员会。高家后人高言志(共产党员)为掩护中地下党及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高家花园作为地下党及革命人士秘密居住、工作和会议之地,成为省工委秘密集会和部署工作的秘密机关。</p><p class="ql-block"> 高家花园是高家主宅的俗称,高家是清代以来贵阳几个大家族之一。旧时贵阳有“华家的银子”“唐家的顶子”“高家的谷子”之说,高家在乌当北衙、定番(今惠水县)等地拥有大片田地。</p> <p class="ql-block">贵阳二中</p><p class="ql-block">高家花园对面的贵阳二中,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这座创建于1931年的学校,前身是省立女子中学,从1969年才更名为贵阳市第二中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忠烈街 </p><p class="ql-block">贵阳老城区里有这么一条街叫忠烈街,走进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忠烈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巷道不是很宽,两边是旧时住房,还有交错悬挂在街道上空的电线,令人</span>眼前一亮的是沿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棕铜色</span>墙面上的文字和画,瞬间就让人有了厚重的历史感.<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忠烈街原名九道坎,清代初期南明王朝曾经流落在这里,为了纪念当年忠烈的抗清志士,取名忠烈街。在贵阳忠烈街因清初南明政权流落于此,为纪念抗清志士得名!</p><p class="ql-block">在贵阳的老街上走一走,感受老城区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忠烈街边的文化墙上书写着街道历史和在条街道上发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南北向忠烈街</p><p class="ql-block">刚走到忠烈街的巷口时,要不是有指引牌,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觉得这是一条街道,看到忠烈街指示牌,往前走便是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就是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老校区。</p> <p class="ql-block">洋芋耙是老贵阳的特色,来贵阳,一定要到忠烈街上的老俩口来品尝一下,正宗、便宜还美味。店面不是很大,门口摆了一长溜凳子,比较有意思的是,店面是在坡下面,外面的顾客来吃洋芋粑粑都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顾客站在坡上点单,店主人在坡下配餐。他家的洋芋粑无论哪种口味都非常好吃,如果第一次吃,建议选原味,也可以选择辣椒面、泡莲花白和甜面酱三种调料。现在是假期,如果是在开学季,这里每到中午、下午放学下班的高峰期,人就非常多。</p> <p class="ql-block">正在装修的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 </p><p class="ql-block">因为在装修,所以刚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所学校,导航导在这里后就找不到方向了,向正在施工的工人问了后才知道是学校。</p><p class="ql-block">贵阳幼儿师范学院的原址为贵筑县的县学宫,即县级文庙。当年的文庙,泮池,棂星门,大成殿一应俱全,供奉着儒学创始人孔子,也是当时的高级学府。</p> <p class="ql-block">学校里的操场并不是很大,旁边的楼宇到处都是施工的痕迹,可能因为是假期,学校才趁此机会翻新吧?</p> <p class="ql-block">操场对面的石阶,拾阶而上是一座旧屋,感觉观察和分析,这座旧屋应该就是刘氏支祠了的背面和侧面</p> <p class="ql-block">刘氏支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高德地图上搜周边旅游,发现了刘氏支祠,想着既然到了跟前,那就顺便看一看,结果跟着导航,始终找不到刘氏支祠,</span>为了找刘氏支祠,可是费了好大劲,在两个方向的忠烈街上不知道走了多少圈,因为不甘心,所以一直执拗地寻找。我以为是我自己太笨,不会看导航,每次都是在忠烈街(南北向)的路牌下迷失了方向,期间还问了几个女学生,她们说方向是对的,但是却看不到祠堂,她们也不知道这个景点,虽然她们也是当地人。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学校的院子里,有一个保安坐在台阶里,于是硬着头皮走上前去,保安说,刘氏支祠就在学校里面,顺着坡上去就可以看到,不过,一是因为在学校里面,二是在施工,三是已经五点多了,支祠可能已经锁门了,于是,我跟保安说着好话,就让我进去看一眼,保安说那你就碰碰运气吧……</p><p class="ql-block">哪里能想到,又是在学校里面找了好几圈,也是没谁了,学校一点都不大,有教学楼,有食堂,有操场,从教学楼里走过去,还是没有找到,而且死活也找不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被地图里的图片所误导, 我一门心思地在找图片上的祠堂大门……</p><p class="ql-block">其实,进入学校大门后,沿着右边偏坡上行,就能看到一条宁静的小道,小道两边的大树枝繁叶茂,树影婆娑,压弯腰的竹子覆盖在小道两边,走不多远,就是沿坡而建的一座高大石质院墙,院墙下有一道上着锁的小门,门里面是带转角的两层台阶,因为院墙太高,除了能看到小门里面底层的台阶,其余什么都看不到。沿小门再往前走,坡的尽头又是一处石阶,抬头上看,一座旧屋隐藏在高树里。拾阶而上,地面上落叶满地,隐约的石子路通向一座门窗紧闭的老屋,挨着旧屋前面像是院墙的后面,狭窄的小道,地面也是破败脏乱,杂草丛生。于是又走了下来,不甘心地往坡下走,路过小门时,徘徊了又徘徊,正在这时,从校园操场里走过来一个人,从打扮上看像是校工,于是就赶紧问他祠堂在哪里,他指着小铁门说这里就是了,但是紧接着就说,这个祠堂锁了好几年了,早就不对外开放了,如果想看一眼,他指着小门对面的石台说,踩上去可以看一下门头。这和保安的说法完全不一样么,一个说是下班了,一个说是已经很久不对外开放了,罢了罢了,不纠结这些细节了。于是,冒着被蚊虫叮咬,踮起脚尖,从繁茂的树叶缝隙里拉长自拍杆拍照,因为院墙实在是太高,费了好大劲总算拍了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只见从右边石块垒成的堡坎上,伸出了别致的建筑物一角,门楣上刻着繁体的“刘氏支祠”字样。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柳岸花明又一村啊。虽然无法进入刘氏支祠,略有些遗憾,但是这么隐蔽的地方居然被我执着地找到,心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沾沾自喜,毕竟这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p><p class="ql-block">刘氏支祠,隐于高楼之下,在贵阳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里熠熠生辉,刘氏支祠是贵州名贤刘春霖的刘氏支祠,祠堂入口大门紧锁……问过学校的保安大叔,这里是属于文昌阁风景管理处,统一管理,没有允许是不能进入的,我想这也许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建筑吧?</p><p class="ql-block">关于刘春霖,在甲秀楼里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就不多叙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尽力把“刘氏支祠”这几个字拍完整,真真是使出了洪荒之力……</p><p class="ql-block">此次的刘氏支祠让我想起了泸州老窖的广告语,说的特别好 “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 真实反而是在看不见的地方倾注心力,在喧嚣散去后依然被铭记,想想那些上下求索的渴望,那些忠于自我的坚持,让生命在回味中迎来继续向前的光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巷子里的老房子留存着历史的痕迹,默默而又安静地隐于老校区的一个角落里,历经沧桑和风雨,诉说着过去,展望着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巷里的风</p><p class="ql-block">缓缓地吹着</p><p class="ql-block">高高的围墙</p><p class="ql-block">雕花的屋檐</p><p class="ql-block">虽然</p><p class="ql-block">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它当年曾经的风光</p><p class="ql-block">但它却依旧美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