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河北行政地图</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河北博物院北门</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河北博物院全景(南区、北区)</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河北博物院内部吊灯及院徽</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河北博物院大厅</b></font></h5> 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当时馆址在保定市,1982年迁至石家庄,1986年河北展览馆、博物馆合并为河北省博物馆,2006年扩建,2014年揭牌成立河北博物院。博物院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建于 1968 年,南区为新扩建区,博物院文物藏品15万件,其中一级品334件(套)。<br>中国国家级博物院:故宫博物院<br>省级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br>地级市博物院:陕西博物院<br>县级博物院:良渚博物院<br>“馆”强调建筑环境,“院”强调整体环境。<br>河北博物院共有十个常设陈列馆,主要八个:《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br> <font color="#ed2308"><b>一.石器时代的河北</b></font> 河北阳原县东部的泥河湾,有1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包括马圈沟(1992年发现)、小长梁、侯家窑,有人类距今200万年——1.1万年的生活遗存。<br><font color="#167efb">1. 旧石器时代早期</font>(距今200万—13万年)<br> 类人猿打造小石器,靠狩猎、采集生存。那时马圈沟还有鸵鸟、大象、鹿等动物。<br><font color="#167efb">2. 旧石器时代中期</font>(距今13万—3.5万年)<br>已发展为智人,可制造骨器,生产复合工具,会用火。<br><font color="#167efb">3. 旧石器时代晚期</font>(距今3.5—1万年)<br>泥河湾变气候干燥并寒冷,会用火塘,发现北方最早的陶片。<br><font color="#167efb">4. 新石器时代</font>(距今1万—5千年)<br>河北新石器时代代表有北福地、磁山文化,均距今8千—7千年。<br>北福地:开始建屋、农耕、饲养家畜、祭祀、制陶。<br>磁山文化:陶罐上开始有编制印痕、骨针、织渔网工具、饲猪、狗、鸡。<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陶面具(北福地遗址出土)</b></font></h5> <b><font color="#ed2308">二.河北商代文明</font></b> 公元前1600—1046年,商王朝统治中国,河北是商王朝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河北境内发现商代遗址100多处,展示了青铜、冶铁、纺织、陶瓷、漆器、建筑、酿酒等文明。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饕餮纹铜瓿(bu)—藁城台西出土</b></font></h5> <font color="#ed2308"><b>三(1).慷慨悲歌——燕国故事</b></font> 西周初期,周武王(?—约公元前1043年)为加强东北边陲的统治,建立燕国,共43世800余年,跻身“战国七雄”,公元前222年,燕国为秦国所灭。<br>战国七雄:秦、楚、燕、韩、赵、魏、齐<br>燕国地域最大时包括现在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内蒙东部、辽宁、吉林南隅、朝鲜北部。<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战国时燕最大版图</b></font></h5> <font color="#167efb">燕国重要君王及事迹: </font><br>第1任君主周召公姬奭(shi),约前?—1046年,为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之弟。<br>第17任君主燕庄公,约前691—658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山戎不断袭击燕国,齐桓公救燕。<br>第31任君主燕孝公,约前492—455年,在位期间齐国、卫国、中山三国伐晋,导致燕国部分疆域被齐国给吞并,后来齐景公去世,燕国的疆域才重新拿回来。<br>第37任君主燕易王,约前333—321年,在位期间齐国夺取燕国十个城邑,后通过苏秦游说迫使齐国归还。<br>第39任君主燕昭王,约前312—279年,建立“三都”体制,“燕上都”蓟为宗庙所在,“燕中都”(现良乡)建立军事基地,“燕下都”武阳城(易水之间)建立行政中心,上都为首,中下都为辅都,外用苏秦,内用乐毅,占齐国70多城(40任时被齐全部收复),是燕国的盛世。<br>第43任君主燕王喜,约前255—222年,与赵国廉颇同时代,期间赵燕屡战,燕多败,前236年秦以救燕为名伐赵,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前228年太子单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失败,嬴政伐燕,前222年,燕国灭亡。<br><font color="#167efb">燕国名人:</font><br><font color="#167efb"><b>苏秦</b></font><br>苏秦(?—前284年),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br>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早年到齐国求学,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学成后游说列国不受重用,<br>公元前334年到燕国游说得以重用,出使赵国,提出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抗秦的主张,并逐国游说,达成合纵联盟,“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苏秦担任六国的国相,佩戴六国相印。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攻六国,长达十五年。后秦国挑拨齐国和魏国,合纵联盟瓦解。 联盟解散后,苏秦自燕至齐,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br><font color="#167efb">苏秦三兄弟是</font>:苏秦、苏代、苏厉,均为纵横家。谋略家,苏秦成就最大。<br><font color="#167efb">苏秦背剑是什么典故:</font>武术定式,常见于历史小说、评书、演义中的一种招式。古人背剑,皆是剑柄在上,剑尖朝下。苏秦背剑之时却剑柄在下,剑尖朝上,斜跨于背。而武术中这一定式正是手握剑柄,自下而上,剑尖向上,跨于背后,形似苏秦,故以用“苏秦背剑”定义。<br><font color="#167efb"><b>乐毅</b></font>(yuè yì)<br> 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br> <h5 style="text-align: left;"> <b><font color="#b06fbb">乐毅 投奔燕国 操练燕军 大破齐军</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透雕龙凤纹铜辅首</b></font></h5> 1966年,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是战国时期燕国宫门构件,兽面衔环,长74.5厘米,重21.5公斤,采用了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是我国迄今发现战国时期最大的青铜辅首,国宝级文物,是燕国的代表性器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九鼎——易县燕下都九女台墓出土</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八簋——易县燕下都九女台墓出土</b></font></h5> 西周礼制规定,天子在礼仪活动中使用九鼎八簋(gui),诸侯用七鼎六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国王多有僭(jian)越。鼎用来盛各种肉,簋用来盛各种粮,鼎簋配套使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楼阙形镂空铜饰件</b></font></h5> 燕国青铜器存世不多,但制作精美,造型别致,此件饰件,主人端坐楼阙中央,周围及四柱为仆人伺宴热闹场景。 <font color="#ed2308"><b>三(2).慷慨悲歌——赵国故事</b></font> 赵国一共有9代君王,181年的历史,赵国在公元前403年建国,在公元前222年灭亡。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br>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的分水岭事件是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原来的晋国被瓜分为魏、赵、韩三个国家。赵国立国比较晚,开始并不强大,从赵武灵王时期进行改革,实行“胡服骑射”,赵国重用廉颇、李牧、蔺相如、赵奢等名将,消灭中山国,修筑“赵长城”,逐渐壮大。战国末期赵国成为了六国之中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国家。战国中后期秦赵之间有“长平之战”,赵败,秦坑杀赵兵40万,赵从此衰败。公元前222年代王嘉被秦俘虏,赵国灭亡。<br>赵国区域最大时是赵惠文王时期,包括现在山西北部、河北中南部、内蒙南部、还曾占山东西部、安阳一带,仅次于当时的秦国和楚国。赵国都城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前372年立信都(今邢台)为别都。<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赵国地域范围</b></font></h5> <h3><font color="#167efb">赵国重要君王及事迹:</font> <br>第1代君主赵烈侯(前408~-400),迁都邯郸,向中原地区扩张。邯郸城由赵王城和大北城组成,是赵国政治文化中心。邯郸几千年未改名字,也称成语之城。<br>第4代君主赵成侯(前374~-350年),在邢地浆水镇附近(今邢台县)高筑檀台,以朝诸侯。因在邢地建檀台,故这里后称邢台。齐田忌献计“围魏救赵”也是这一代发生的故事。<br>第6代君主赵武灵王(前325~-298年),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推行“胡服骑射”,吞灭中山国,修筑“赵长城”。<br>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在赵国鼎盛的时候为了专注于军国大事,把王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自己被尊称为“主父”。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遭遇沙丘之乱。<br>第7代君主赵惠文王(前298~-266年),赵武灵王次子。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br><font color="#167efb">沙丘之乱</font>: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长子赵章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赵武灵王想要将赵国一分为二,让赵章在赵国的代地称王,引发内乱,内乱中赵章被杀死,赵武灵王被围困沙丘宫三个多月,最终赵武灵王被饿死。<br></h3> <b><font color="#ed2308">四.大汉绝唱——满城汉墓 </font>(已单独成文)</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刘胜金缕玉衣</b></font></h5> 1968年河北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长188厘米,共用玉片2498块,金丝重约1100克。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质葬衣。它为研究西汉葬制、西汉的玉石金工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窦绾金缕玉衣</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长信宫灯</b></font></h5> 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出土。此宫灯为青铜制造,通体鎏金,高48厘米,跪地执灯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整盏灯是中空的,部件可灵活拆卸,灯罩可通过调节开合角度控制灯火的明暗,宫女高举持灯的右臂是一条烟道,燃灯后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从而保持室内清洁。整个造型精致小巧,是一件实用且美观的灯具珍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西汉错金博山炉</b></font></h5> 1968年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墓的西汉错金博山炉,工艺卓绝,通高26厘米。<br>西汉错金博山炉如层峦叠嶂的多峰之山,整器分为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炉盘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山峦间人兽的隐现为其增添了神秘感。金丝和金片错出的舒展云气纹装饰着山峦,呈现出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铜朱雀衔环杯(胭脂盒——窦绾墓出土)</b></font></h5> <font color="#ed2308"><b>五.战国雄风——古中山国</b></font> 公元前770年,白狄族鲜虞部建立中山国,建都于新市(今正定),西北傍太行山,南依滹沱河,东临冀中大平原,由游牧接受中原文明,有山神崇拜。战国中山与齐、魏、燕、赵等强国相抗衡,被称为战国第八雄,在燕赵的夹缝中断续生存好几百年,在太行山东麓修筑抵御赵国的长城,全长90km,中山王王厝(cuo)时期是中山国最鼎盛的时期。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中山国。中山国为游牧民族所建,历史短史料缺鲜为人知,被称为“神秘王国”。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中山国地理位置示意图</b></font></h5> 1977年,平山县发掘出中山国国王墓,出土了大量有铭文的青铜器,其中中山王方壶、中山王鼎以及中山王圆壶合称“中山三器”。 三器上的铭文让今人看到了字体修长秀丽、文辞典雅优美的战国文字。中山国从此进入大众认知。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中山王铁足大铜鼎(中山三器之一)</b></font></h5> 中山王铁足大铜鼎为铜身铁足,它的3个脚是铁的,鼎和盖是铜的。高51.5厘米,是王墓出土九鼎中的首鼎。该鼎外壁刻有77行469字长篇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赒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中山王厝墓出土铜方壶(中山三器之一)</font></b></h5> 国宝级甲等文物,有450字铭文,记录中山国历史。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中山王厝墓出土铜园壶(中山三器之一)</font></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金路车</font></b></h5> 中山王王厝墓出土,金构件装饰,是诸侯王会见宾客时的专用车。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山字形礼器</b></font></h5> 中山王墓出土仪仗礼器,象征中山王的权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b></font></h5> 为连接两扇屏风的插座,一套三件,这三件铜屏风底座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屏风实物。造型设计独特,工艺精细的无以复加,展示了老虎捕食的一个瞬间,表现对虎的力量和凶猛的崇拜,妥妥的“尚武风”。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铜说唱俑镇</b></font></h5> 人物表情超级可爱,两个人物都是坐姿,头戴圆帽,高髻,袒胸露腹。脸部轮廓极有辨识度。这个镇是用来镇席子四个角的。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b></font></h5> 国宝级文物,通高36.2厘米,长47.5厘米,出土时案面已朽,仅存案座。此案座造型复杂,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两雄两雌梅花鹿承托圆形底座,四条双翼双尾的神龙昂首底盘,堪称战国青铜器工艺的巅峰之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十五连盏铜灯</b></font></h5> 全灯高82.9厘米,座径26厘米,重13.8公斤,由灯座和七节灯架所组成,仿佛一棵大树的支干周围伸出七节支架,托起15盏灯盘,而且每节支架皆可拆卸,支架上装饰著鸟、猴等小动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错金银铜版兆域图</b></font></h5> 为中山王王厝陵区图,它是一张2400年前的古代地图,长94公分,宽度有48公分,是现今世界上最早的建筑平面规划图,经测绘为1:500的比例。国宝级文物。 <b><font color="#ed2308">六.曲阳石雕</font></b> 曲阳是中国石雕之乡,从西汉开始,曲阳人取当地白石进行雕刻,故世人称“汉白玉”。满城汉墓内汉白玉石俑,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曲阳石雕。北朝时期,曲阳成为北方佛造像中心,隋唐时期曲阳石雕更加雍容华贵,元代曲阳石雕在建筑上大放异彩,明清两代京城建筑中的曲阳石雕无处不在,新中国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均有曲阳石雕。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唐 菩萨立像</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彩绘石散乐浮雕(双面)</b></font></h5> 1995年于曲阳县仰盘山五代十国官员王处直(924年卒)墓出土,为五代时期浮雕。长136厘米,高82厘米,12名演奏者均为女子,手持箜篌、笙、筝、横笛等不同乐器,其中很多都来自西域,该浮雕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场面,让人想起李贺“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的诗句。浮雕风格颇有“晚唐遗风”,又展现出五代时期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 <b><font color="#ed2308">七.北朝壁画</font></b> 今人谈壁画,言必称汉唐,殊不知北朝壁画的艺术水平其实不在汉唐之下。<br>50年代以来,河北境内陆续发现了一批北朝墓葬,其中东魏茹茹公主墓、元祜(hu)墓、北齐高洋墓等均有壁画出土。壁画风格胡汉交融,上承大汉遗风,下开盛唐先声。墓道满壁涂绘,有不同职位的人物、飞舞奔腾的神兽、祥云花草,上下前后呼应。<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b></font></h5> 北齐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1989年出土于河北邯郸磁县湾漳村高洋墓。其长37米,最深处8米,面积约32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代表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br>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表现的是高洋皇帝出行的场景,气势恢宏。<br>高洋是北齐开国皇帝,东魏大丞相高欢的次子。<br>北朝还有非常有名的壁画,在80年代初在太原郊区发掘的北齐娄睿墓、忻州九原岗墓、朔州水泉梁墓壁画,三个墓壁画2020年曾在山西博物馆展出。<br> <font color="#167efb">扩展资料:北齐 响堂山</font><br>南北朝时代的北齐割据政权,高欢及次子高洋建国,定都邺城,所有皇帝均昏庸淫欲,被后代称为“禽兽王朝”,577年被北周所灭,享国28年,历经6个皇帝。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时期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战突厥、胜北周,北齐王高纬怕他功高盖主,就赐毒酒,兰陵王一饮而死。<br>北齐时期,佛教盛极一时,仅国都邺城就有大寺4000余座。西晋时期,观世音信仰在中国形成。<br>响堂山石窟,之所以叫响堂山,是因为人在窟内行走,能发出铿锵的响声,响堂山石窟不只是佛教石窟,还是高欢的陵墓。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南北响堂相距15km,北响堂有9座石窟,南响堂有7座石窟。<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北响堂第六窟,北响堂规模最大最精美</b></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北响堂最有名的第三窟大佛洞</b></font></h5> 高5米,修建于东魏和北齐时期,造像顶部是高欢的石棺。 <b><font color="#ed2308">八.名窑名瓷</font></b> 河北是中国古陶瓷发源地之一和重要产地。北朝时开始烧造青瓷,唐宋时期出现了邢窑、定窑、磁州窑和井陉窑四大名窑。<br>1.邢窑位于古邢州一代。创烧于北朝,兴盛于唐,五代以后逐渐衰落。主要烧造白釉瓷,兼烧青釉、黄釉、黑釉、酱釉和三彩器。<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三彩鸭形杯,唐</b></font></h5> 2.定窑位于古定州一代。始烧于唐,终于元,宋代是全国五大名窑之一,主要烧造白瓷,并为官府进贡宫廷用瓷。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白釉直壶 北宋</b></font></h5> 3.磁州窑位置宋属磁州,始烧于北朝,宋、金达到高峰,延烧至今。产品以白地釉下黑、褐彩绘及剔、划花瓷器著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磁州窑 白釉黑彩童子垂钓纹枕 金代</b></font></h5> 4.目前已在井陉县发现了10余处隋至元代的窑址,井陉窑与河北其他古瓷窑相同,也是以烧造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褐釉、绿釉、黄釉、天目釉瓷器及三彩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白釉茶炉,晚唐</b></font></h5> <font color="#167efb">青花瓷:</font><br>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采用釉下绘画技法,呈现白地蓝花的艺术效果。最早出现于唐代。元代,景德镇从西亚地区进口了发色浓艳的钻料,青花烧造技术臻于成熟。元青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典型元青花”,主要供应中东地区。 另一类元青花色泽蓝中泛灰,图案简单,构图层次少,画工比较粗糙,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市场。河北元青花以保定窖藏最为出色。<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b>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b></font></h5> 于1964年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出土。通高42.3厘米。<br>罐体采用彩绘、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装饰纹样多达11层。青花渲染的绿叶色泽浓艳,釉里红涂绘的花朵和山石颜色纯正,是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是存世元青花中的顶级艺术珍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