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2022年8月25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上火下寒的三个方子》</div><div>图文视频/妙舞人生</div><div> 2022年8月25日早6点半,准时来到中医晓说中医养生直播间,聆听学习王晓老师继续讲述《上火下寒的三个方子》<br></div><div> 王老师首先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湿邪的第一个特点叫寒湿趋下;第二个特点是肿胀;第三个特点是黏腻;还有一个特点是聚团。因为这几个特点就特别容易形成瘀堵。这就是我们讲身体康,影响康的最重要因素是内伤七情和外伤六邪贼风,湿邪导致的瘀堵是造成老年病、慢性病的成因。心脑血管病的主要问题就是湿。湿久成浊,浊久成痰。</div><div> 这个痰用西医的话说就是血栓和动脉硬化斑块,是湿邪附着粘在血管壁上一点一点聚团,最终造成了血管狭窄,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形成。湿邪堵在哪里就会在哪里产生危害,产生疾病。比方说有人容易上火,尤其在春秋两季容易上火。有位患者换季就会鼻子就会上火,干燥不舒服,鼻子嘴巴附近起火泡,很多年治疗都没治好,后来患了老寒腿,总是捂不热,找王老师看病,王老师诊断后告诉他是庸医给耽误了,你腿的病跟鼻子的病是一回事,叫上火下寒的体质,就是湿浊痰瘀堵住了中焦和下焦,导致正气在肺经这里下不去了,本来应该下降到肾里面成为肾气。因为往下走的路被堵死了,只好逆着经络往上窜,导致身体出现上火的现象。</div><div> 用寒凉的药降火,火降下来了,却加重了寒湿的根源,导致瘀堵更重了,所以他就治了犯,犯了治这么个怪圈,现在的人上火下寒的问题很普遍,尤其是有些老年人,动不动就上火,每个人的表现又不一样,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这是胃火;有的人眼干眼涩,视物不清,这是肝火;有的人血压升高,睡眠障碍,甚至头晕脑胀神志不清,这是心火;鼻子上火是肺火。都是中焦被湿浊痰瘀堵塞,正气不能下降导致的。</div><div> 但现在很多医生给上火的人吃全都是寒凉的药物,还有一些人常年喝寒凉的花茶,菊花茶、胖大海、金银花茶,到了秋季对应五脏是肺,秋冬具有燥金肃杀之气,也会影响人的身体,让上火下寒的症状加剧,干燥上火的问题更容易出现。</div><div> 秋燥是一种比干更深的一种干,鼻子里会觉得出火醒出血丝,鼻巽两侧嘴巴附近还会红肿,长出火泡,是肺热,是因为寒湿把中焦脾胃堵了,导致火气降不下来,水气升不上去,水火未济不能交融,所以上面出现了炽热。相反,下面出现了寒湿的问题,根源在中焦有寒,水火不通,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上火,不要轻易认为这是火大了。<br> 相反要考虑是不是寒大了,黄帝内经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我给患者开了一个方子:生姜、黄芪、白术、防风四种药,每样三五克当茶饮,泡着喝。这人方子以前也给大家开过,针对炽热问题效果不错的方子。患者半个月后鼻子干燥的症状已经好转,一个月后鼻子嘴巴周围的火泡完全消了,并听王老师的话,每天开始锻炼身体,不再贪凉,这么多年过去,不仅上火的问题解决了,腿凉的问题也没再犯过。<br> 当然,这个茶方对比较轻的病人是很有效,但太严重了,这个方子作用就有限了。</div><div> 下气汤方子:甘草6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br>杏仁(去皮去尖)10克 贝母(去芯)6克</div><div> 芍药6克 橘皮6克 五味子4克</div><div> 下气汤的作用就是打通中焦,疏通经络,让气能正常下来,补充到肾里面去。这个方子原本是清代一位名医的验方,到现代出了名,是因为已故的陕西省中医院的老专家麻瑞亭老先生,他一辈子只用一个方子加加减减,不管什么病都用这个方子,加几味药减几味药来治,治完以后患者都说好,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可以说是奇观。这个方子就是下气汤。<br> 我这位患者,我给他开了下气汤,又配了点外用的袪风除湿的药让他回去热敷,前前后后治疗了大约有大半年时间吧,他的干燥症和风湿骨关节炎的问题疼痛逐渐消失好了。</div><div>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要理解水火互济的重要性。之前给大家画过一张图,就是一个圆,从脾胃运化出来的正气,再加上肾里面存储的正气,先从左边进入到肝,肝消耗一部分,顺着肝之气一路向上,进入到心当中去,这叫肝主升发,心脏在最高处,剩下的正气就开始向右下走,进入到右边的肺脏当中,肺用一部分,余下的正气继续向下走,进入到肾脏当中存储起来。就是这样要个运转流程。这个圆圈有升有降,左边归肝管,主升,右边归肺管,主降。</div><div> 中医有个词叫水火相济,肾水和心火能互相照应,但是升不上去和降不下来孝会打破这个关系,肾水升不上去,心火就会失去控制,一个劲地热,太热了就下不来了,就上火了。<br>同样心火降不下来,肾水得不到温暖,不一个劲地凉,也会没力气上升。升不上去就是阳虚,降不下来就是阴虚。</div><div> 年轻人生病可能有单纯的阴虚,或者单纯的阳虚,但老年人老年病大多都是阴阳两虚了,因为互相影响。今天教大家的两个方子都是润燥、袪寒、除湿的。<br> 另外,调理脾胃也不可少。这里再教大家一个方子,专门针对有些比较燥的,想要简单调理一下干燥体质人群的秋梨膏。</div><div>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鼻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这一系列 疾病都和肺有关,有肺的参与,所以中医管肺叫娇脏,肺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特别不能过于干燥,一但干燥会让身体产生一系列的干燥问题。肺的功能和现代科学的免疫系统很接近,我们身体的津液是我们身体防御系统的一部分。身体干燥很容易被外邪侵袭,中医统称这类病是燥邪犯肺,体内的干燥可以通过秋梨膏来缓解。<br> 秋梨膏的方子:秋梨两斤。蜂蜜50克、麦冬10克、川贝2克、百合10克、茯芩10克、生姜20克、大枣20克,这个量大约能熬出二两膏,一般来说用主要原料梨来算,十斤梨熬一斤膏,就是这个比例来增减其它的药材。</div><div> 熬膏和方法:先把麦冬和百合两味药用水浸泡,把它泡软,否则不容易发挥药性。至少要泡两小时以上,浸泡过程中准备其它材料,该洗的洗,该打粉的打粉。如果家里有打粉机,把除了秋梨和蜂蜜之外的其它药材都打成粉,这样方便药力吸收,如果无法打法成粉,就用刀切成小块,秋梨需要取出梨汁,用榨汁机,先把梨洗净切成小块,放进榨汁机,扔掉梨渣,留下梨汁。先用大火煮开,好的梨汁非常清澈,次一点的梨汁会比较混浊。<br> 最好的梨是安徽砀山县,砀山梨自古就是贡品,是天下名梨之首,秋梨膏方子也是宫廷里传出来的,秋梨膏讲究的最好是用砀山梨,效果会更好。熬梨膏全程不要加水,开锅以后上面会渐渐出现一些浮沫,要用漏勺给它撇除掉,一边熬一边撇,熬到梨汁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了。 熬药,往里面加其他药材,除川贝蜂蜜外所有药材先大火再小火,一边熬,一边要用勺子不断地搅,防止糊锅,熬到剩下原来汁液的五分之一的时候,就要把药渣给过滤出去,过滤网越细药渣过滤得越干净,口感就越细腻,成色越好,过滤时要注意不要被烫着了,过滤完了,再把蜂蜜下进去,搅拌均匀继续熬。用中火一边熬一边把川贝粉下进去,边搅拌边熬,川贝可以用破壁机打碎这样药性更好,川贝粉下去以后会结成小球,注意要把小球碾碎,彻底融到梨膏当中,要熬到锅里鼓起一个<br>一个大泡的时候,把火调小收膏,收膏之后,秋梨膏就完成了。梨润肺,枣补血,姜暖胃,蜜养神。</div><div> 在这个方子上还可以加一点别的。</div><div>视频:</div>1.湿邪导致的瘀堵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br>2.上火下寒不能用寒凉的药降火<br>3.针对炽热问题效果不错的方子<br>4. 疏通经络打通中焦的下气汤 <br>5.中医有个词叫水火相济<br>6.秋梨膏的方子配方<br>7.秋梨膏的熬制方法<br><div>8.秋梨膏的熬制方法2</div><div> 简单的说,因为寒湿把中焦脾胃堵了,导致火气降不下来,水气升不上去。就会造成上面出现燥热的状况,下面就出现寒湿的问题。这类体质的患者千万不要随便服用,寒凉的药物去降火,这会在无形中给你加重寒湿的根源,加重瘀堵。治病一定要清楚自身病情,找专业医师进行治疗。</div> 感谢王老师奉献给我们的中医知识。王老师用中华民族三千年老祖先抟下来的中医国粹理论,用现代科学的语言的观点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念。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感谢王老师用她丰富的学识和医者仁心的善良与爱心指导我们健康生活和学习。<br><div> 每天收看王老师讲授的中医知识,今天王老师讲的上火下寒的三个方子非常实用。我都记录了。让人大长知识了。一边听课一边录视频,纪录整理课堂内容,认真学习做作业,确实让人受益匪浅。</div><div>相关文章链接:</div><div><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cuxj5ir?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2年8月24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湿邪的常见表现》</a><strong></strong></div><div><strong><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ctbnge1?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2年8月23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百病皆由寒生》</a><strong></strong><br></strong></div><div><strong><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crqw11c?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2年8月22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身为百病之长的贼首》</a><strong></strong><br></strong></div><div><strong><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cppp7du?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2年8月21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六邪贼风》</a><strong></strong><br></strong></div><div><strong><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cnpj2g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2年8月20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心安而不惧》</a><strong></strong><br></strong></div><div><strong><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cnpj2g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2年8月19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志闲而少欲》</a><strong></strong><br></strong></div><div><strong><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4ck10p5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2022年8月18日王晓老师中医讲座《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a><strong></strong><br></strong></div><div><br></div><div><br></div> 今日王晓老师三个方子如下<br>1.茶饮方:<br>生姜 黄芪 白术 防风<br>每一种各3—5克<br>适合与一般轻症干燥(如鼻翼两侧,嘴角气泡)<br><br>2.下气汤方:<br>甘草6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br>杏仁(去皮去尖)10克<br>贝母(去芯)6克 芍药6克<br>橘皮6克 五味子4克<br>下气方适合阴虚火旺上火下寒如风湿腿痛严重者<br><br>3:秋梨膏(10:1出膏)<br>秋梨2斤 蜂蜜 50克 川贝2克<br>麦冬10克 百合10克 茯苓10克 生姜20克 大枣 20克<br>适用于普通润燥<br>制作方法:<br>(首先秋梨用榨汁机榨汁 ,其他药材最好用破壁机打成粉吸收效果更好)<br>第一步:麦冬和百合先用水泡2小时以上<br><br>第二步:秋梨打成汁以后取汁大火煮(一定不要加水) 煮开后去掉浮沫 ,煮至剩下刚加入量的三分之一时加入麦冬 百合 茯苓 生姜 大枣,边加入边搅拌(小火熬),熬到汁液为原来五分之一汁液时过滤药渣,去掉药渣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中火继续熬,加入川贝粉,边搅拌边熬,熬至锅里鼓大泡(无水状态),调小火收膏即完成 1.湿邪导致的瘀堵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 2.上火下寒不能用寒凉的药降火 3.针对炽热问题效果不错的方子 4. 疏通经络打通中焦的下气汤 5.中医有个词叫水火相济 6.秋梨膏的方子配方 7.秋梨膏的熬制方法 7.秋梨膏的熬制方法2 作业答案:<br>1.一个阴虚火旺的人,中焦堵塞,正气都堵在上面下不去,会造成什么情况?<br>答:⑶.上火下寒<br>2.津液包括血液吗?<br>答:①.包括<br>3.肾水得到温暖之后,水遇到热,会怎么样?<br>答:①.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