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红肚子,大肚子如何防治?

养殖在线小助手

蝌蚪“红肚”是养殖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到了蝌蚪放苗后的15-30天内最易发生,蝌蚪肚子颜色发红,有血丝状的红色,一般还伴有腹部膨大、三角头、铁钉尾等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死亡率可达80%以上。关于如何解决好这一难题,是养殖的重中之重。 一、蝌蚪“红肚”的发病原因<br>1、从蝌蚪的生长发育角度来看,蝌蚪养殖前期,内脏发育尚不完善<br>蝌蚪从受精卵孵化出来后,各内脏器官正逐渐发育形成,而蝌蚪“红肚”的高发期,正好也是在蝌蚪肝脏发育形成的关键节点上。此时蝌蚪体质较弱,容易被各种病原所感染,蛙多维或蝌蚪专用液体多维能够有效弥补发育节点中对于蝌蚪外源性营养的补充。<br><br>2、从营养需求的角度来看,蝌蚪没有足够的营养,不能满足蝌蚪的发育需求<br>小蝌蚪放养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需要更多的营养供给。蝌蚪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来源于饲料和外源性补充两个方面,例如,饲料这种基础营养不足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导致蝌蚪摄食不足,转而摄食池子里有害的底栖腐殖质,例如死藻等;这样蝌蚪非常容易引起肠道发炎,产生肠道胀气,形成鼓肚子现象。<br>当然,饲料品质上的差异就更加明显,有些粉料下水就沉,即使足量投喂也影响很大。选择好的的蝌蚪饲料,同时做好外源性营养补充非常有必要。<br><br>3、从水质稳定的角度看,池塘水质调控不理想<br>很多养殖朋友在清塘、调理水质方面做得不够彻底,水质变化过大,非常容易导致水质发浑,这样容易引起各种红肚阶段的并发前兆出现,例如铁钉尾、三角头等;还有的青苔生长过于旺盛,而且有找所谓“特效药”来处理的,青苔发黄后,蝌蚪易摄食,也容易导致肠胃消化的情况。蛙多维+胃畅宁+常无忧能够有效解决蝌蚪因水质不好引起的消化问题;<br><br>4、从温度的变化来看:温度的稳定性有利于蝌蚪顺利生长。<br>蝌蚪养殖前期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温度变动频繁不仅蝌蚪的生长缓慢,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水质变化过大,当水温低于20℃、水中溶氧不足、藻类缺乏、pH频繁变化,都会影响蝌蚪的生长,也为蝌蚪的红肚阶段埋下更多的可能性。<br><br> 二、蝌蚪红肚病的症状<br>1、发病蝌蚪基本上是养殖15天以上;<br>2、蝌蚪开始是零星死亡,2-3天后呈爆发式增长;<br>3、发病蝌蚪出现在水里转圈,共济失调;<br>4、部分可都涨肚后无法下沉<br>5、解剖后肠道肿大,区别于30天后的涨肚,没有大量透明液体流出或者套肠现象。<br> 三、蝌蚪“红肚”如何预防<br>1、内服保健:强体质、促消化、防肠炎<br>吃料增加,也是预防保健的关键,可以内服蛙干康+胃畅宁,保肝护肠组合。蛙干康,促进肝脏发育,增强肝脏的代谢能力,胃畅宁,护理肠道,防止肠炎发生;<br><br>2、水质调节:保证溶氧、定期使用有益菌<br>蝌蚪早期对水的溶氧量要求较高,应保证在3毫克/升以上,同时应定期补充有益菌(浓缩复合乳酸菌),促进藻类的繁殖,稳定池塘pH,也应保持一定的肥度,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对稳定水质也有帮助;<br><br> 3、保证营养:科学投喂、定量投喂<br>投喂粉状饲料时,可将粉状饲料制成团状,投放于饲料盘中。料量为平时的70%,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料量为平时的70%并不是减料,而是对粉料投喂时有可能浪费的精准计算。<br>为了满足蝌蚪生长所需,可以格外补充糊汁饵料,如蛋黄、玉米粉、细嫩藻类植物等。<br> 四、蝌蚪红肚子,大肚子的治疗(想了解详情可联系18039285853韩老师)<br>外泼:苯扎溴铵溶液+戊二醛溶液,连续泼洒2-3天<br>内服:蝌蚪红杜康+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盐酸土霉素拌料,连用3-5天<br>病情稳定后,使用蝌蚪红杜康+蛙干康+蛙应激破案VC拌料,增强肝肠功能,保障肠道稳定,避免肠炎复发。<br><br>